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464节

  自己这个侄子跟沮授的儿子相比,差远了!

第473章 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

  “快,再快些!”

  邺城南部十数里外的树林,一行人正在打马狂奔。

  为首的那员将领白马银枪,面容刚毅,正是不久之前才跟诸葛亮会合的赵云。

  他身旁是一员老将,虽然须眉已经渐渐泛白,但却目光炯炯,只看精气神丝毫不逊于身旁的青年赵云,正是黄忠。

  在双队人马成功会师以后,按照原计划应该是跟幽州的田丰等人联系,准备撤出河北。

  可诸葛亮却临时改变了计划。

  他打算再去一趟邺城。

  根据之前的信息分析,袁尚一败再败,逃往中山,再也无力救援邺城。

  在这种情况下,邺城被攻破只是时间问题。

  但恰恰是这个时机,却成了能够给曹操制造麻烦的一个大好机会。

  诸葛亮自然不愿意放过。

  再加上他记挂着审配之前帮助他们离开邺城的这件事情,所以也想看看有没有机会救下这个人才,好让他为张绣所用。

  因为张绣早就说过此行都听诸葛亮的,所以赵云自然没有意见,立刻便按照诸葛亮的要求行动起来。

  当然,无论想要救人,还是教训曹贼,都不能直接莽过去。

  只是幽州和并州的援兵不到,现在能够依靠的也只有他们自己。

  好在跟赵云会合以后,队伍中多了四名一流武将和八千精锐士卒,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选好战场,倒是可以跟曹操刚一刚正面了。

  之后就由诸葛亮统筹全局,兵分两路,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

  众人行动迅速,但其实却并不是很紧张。

  诸葛亮和陈宫都觉得,以审配的能力应该还能坚持一段时间。

  可陈宫却没想到曹操会决了漳河,引水淹城。

  诸葛亮倒是想到了这一点,可他认为即便如此,审配也能够继续坚挺。

  只是两人都没想到,审配的侄子竟然会主动献城,审配本人更是被直接生擒。

  时间,一下子就变得紧张起来。

  曹操之所以对审配感兴趣是有原因的。

  审配,字正南,魏郡阴安人。

  他年少时就有忠烈慷慨之名,还被评为有不可犯之节。

  袁绍统领冀州,了解到了审配的为人,就顺利的将他纳入麾下并视为心腹,封审配为治中别驾,并且统领幕府。

  在八大谋士当中,乃是保三争一的存在。

  跟田丰、沮授不同的是,直到袁绍死去之前,审配始终深受袁绍信任。

  大概也因为是这个原因,所以审配才对袁氏这般忠诚。

  官渡之战中,审配指挥弓箭手队伍大败曹操。

  自那时起,曹操就已经开始留意他了。

  官渡及仓亭之战以后,在田丰、沮授投降张绣,许攸投降自己,荀谌划水不出的情况下,审配已经隐然成为了四梁八柱之首。

  等到袁绍去世以后,袁军当中也惟有他一人让曹操感觉到威胁。

  这五年来双方谋士之间的较量更是数不胜数,纵然诸葛亮战绩亮眼,却依旧无法掩盖审配。

  特别是这段时间围绕着邺城进行的围点打援,更是让曹操深刻了解到了这一位的本领。

  就连这次的决漳灌城之计,也要特意使个小花招将他瞒过去。

  所以此刻他着实是不忍心杀死审配,忍不住问道:“数日前吾至城下,城中弩箭缘何如此之多?”

  “多?”审配冷冷看了曹操一眼:“吾只恨少!恨少!”

  曹操听到审配这话,越发有了爱才之心。

  于是便干脆说道:“吾知卿忠于袁氏,不容不如此,今既败,肯降吾否?”

  话音刚落,审配立刻高声道:“不降!不降!”

  曹操见状不由愈发犹豫起来。

  此情此景,让他不禁想起了当年官渡之战刚刚结束,自己俘虏沮授时的那一幕。

  被俘虏的沮授同样是像现在的审配这样。

  他甚至不等曹操开口招降,就高声喊着不降。

  但是曹操因为自己早年跟沮授有旧,再加上爱才,所以最终还是放了他一马。

  主要也是希望能够靠着时间慢慢将他感化。

  没想到沮授铁了心不肯投降,不但如此,他竟然还想偷马离开军营去找袁绍。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也只能死了这条心,下令处死沮授。

  不曾想沮授命不该绝,居然被张绣给救了!

  你说气人不气人!

  如今场景再现,曹操也忍不住扪蛋自问,自己到底做了什么孽?

  为什么这些人一个两个都不愿意投降自己?

  自己曾经的老大哥袁本初却能让这些人誓死追随?

  跟着袁绍倒也罢,好歹他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可你们凭什么宁愿跟着张绣也不跟着我曹阿瞒!

  他到底有什么好!

  看到了曹操犹豫的模样,一旁的辛毗就不干了。

  他生怕曹操真的放了审配,大哭着向曹操拜倒:

  “吾全家尽遭此贼杀害,愿主公戮之,以雪此恨!”

  看着曹操面露为难之色,聪明人辛毗也不再多说,只是一个劲的磕头,没过多久磕头便已是鲜血淋漓。

  反倒是看到这一幕的审配哈哈大笑起来,待笑过以后便大声说道:

  “吾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

  跟着便又转向辛毗道:“不似汝辈谗谄阿谀之贼!莫要犹豫,可速斩我!”

  面对审配的坚决和辛毗的嚎哭,曹操纵然觉得无奈,但最终还是下令将审配斩杀。

  审配早就料到了自己的结局,这个时候自然是慨然赴死。

  不过在被斩首之前,他简单判断了一下方位,便转向对刽(guì)子手说道:“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

  刽子手虽然有些意外,但也敬佩于他的气节,便满足了他这最后一个要求,答应在行刑的时候改为让他向北而跪。

  辛毗就在一旁咬牙切齿地看着这一幕,纵然曹操终于同意杀了审配,但他犹觉不够解恨。

  毕竟审配只是死了一个人,可他却是死了全家。

  但让审配的全家抵命这种事情却也做不出来。

  别的不说,审配的侄子审荣一家就动不得。

  终究还是便宜了此贼!

  辛毗恨恨说道。

  待到午时三刻,一天之中阳气最盛的时刻,刽子手准备就绪,便让审配和其他要斩首的人跪在地上,随即齐齐举起了手中的鬼头大刀。

  辛毗对于其他人视而不见,只是紧紧盯住了要斩杀审配的那个壮汉。

  因为答应了要让审配面朝北而死,所以调整姿势的时候难免多花了一些时间。

  恰恰就是这些时间,让审配从鬼门关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说时迟,那时快,刽子手刚刚举起鬼头刀,还没有来得及劈下,变故陡生!

  只听“咻”的破空声响起,一支箭矢自远方而来,直接将刽子手高高举起的鬼头刀射落。

  正所谓: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这一箭之后,便有数千骑朝邺城疾驰而来。

  为首的将领白马银枪,面容刚毅,正是常山赵子龙。

  他身旁的是一员手持长弓的老将,那射落了刽子手武器的一箭便是他的杰作。

  正是张绣麾下弓刀双绝的老将黄忠。

  赵云、黄忠领衔,张辽、高顺紧随其后。

  一行人快马加鞭,但终究还是没能在邺城被攻破之前赶到。

  好在诸葛亮行事素来谨慎,赵云也不折不扣执行了诸葛亮的命令,总算在审配被斩首之前及时赶到。

  也是完成了一个小目标。

  黄忠远远瞧见审配要被砍了脑袋,生怕来不及,索性弯弓放箭,直接阻止刽子手行刑。

  下一刻,一行人便已经冲到跟前。

  原本准备杀人的一排刽子手们一看来了正规军,二话不说扭头就跑。

  “不许逃,先杀了他!”

  辛毗一看就急了,高叫着让刽子手先把这些跪在地上的人给杀了。

  刽子手们哪里会听他的?

  虽然脑袋砍了不少,但那都是被五花大绑,失去了反抗能力的人。

  现在朝他们冲过来的可都是会反抗的!

  不但会反抗,还会杀人!

  所以哪怕辛毗喊声再大,他们也是丝毫不做停留。

  有的刽子手甚至连手中的鬼头刀都给丢掉了。

  辛毗眼看这种情况,一咬牙便冲向了审配,顺手还在地上捡起了一把鬼头刀。

  他要亲手杀了审配!

  “刀下留人!”

  他的动作自然被在马上的黄忠看到,出于道义,他先开口提醒了一句。

  可惜的是此刻的辛毗一门心思想着杀了审配为全家人报仇,对于黄忠的提醒自然是充耳不闻。

首节 上一节 464/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