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393节

  自从张绣孝心变质以后,只要他在自己身旁,邹氏便心神不宁,根本无法正常思考。

  她的心里十分清楚,一旦张绣真的想对自己做什么,她其实是没有办法拒绝的。

  看起她的反抗很激烈,其实心里却是虚的发慌。

  幸好张绣并没有那么做。

  如今只有等张绣离开,她才能冷静下来好好梳理自己的思绪。

  当初自己巴不得张绣天天陪伴在自己身旁,如今他这一陪五年,自己反倒想要和他分开一段时间了?

  念及此处,邹氏自己都开始嫌弃自己了。

  张绣并没有注意到邹氏的小动作,他在临走之前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如破竹感受了一次邹氏的博大胸襟,便在她的嗔怒声笑着离开。

  邹氏呆呆望着张绣的背影,只觉得自己每跟张绣见一次面,心中的那份抵触便消失了一分。

  如今的邹氏已经彻底方寸大乱,如今能够做的也只剩下紧守最后一道防线。

  可照这样下去,她担心自己迟早会被张绣得手。

  所以张绣这次最好还是能去一趟北边吧。

  邹氏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起来。

  张绣走出邹氏的房间,表情便迅速恢复了平静。

  对于方才的美妙手感的注意力也转移到了北方。

  如今袁绍已死,曹操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均衡局势很快又要被打破了。

  前几天徐庶还曾专门找到过自己,询问之前安排好的人事变动是不是要暂时放一放。

  他的性格跟诸葛亮相似,都是求稳。

  因为一旦曹操有所举动,那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局。

  在这个时候调整四州人员,只怕会引起一些未知的变故。

  然而庞统的看法却跟徐庶正好相反。

  他认为正是应该趁着这个机会快刀斩乱麻,将一切事情安排下去。

  即便将来要战,新上任的四州长官更是可以趁此机会开始磨合。

  毕竟,实战才是最好的训练。

  张绣几乎是不假思索,便同意了庞统的建议。

  前段时间他还听郭女王说有些人为了打探消息,把主意打到了自己家人头上,甚至连小桥都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为此郭女王还替张绣安慰了小桥一番。

  这让张绣有些不满。

  安逸的生活才过了仅仅五年罢了。

  一听到自己要搞轮岗,就已经有人不想挪窝,开始四处活动了。

  此风绝不可长!

  他相信自己的眼光,也相信自己穿越以后的付出没有白费。

  即便是四州六郡的人选发生了改变,自己麾下依旧是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

  就在昨天,最新的人事任命已经通过内部渠道放了出去,各州郡的主官已经开始马不停蹄奔赴向新的岗位了。

  一旦北方有变,那就如同庞统说的那样,直接就以实战来磨合新班子队伍吧。

  如果真有必要,自己也可以随时北上。

  按照诸葛亮拟定的战略部署,此时的河北四州是应该集结力量,跟曹操打一场防守反击战的。

  但现在看来是只有防守,没有反击了。

  这一波能扛过去还好,一旦扛不过去,就要做好被曹操各个击破的心理准备了。

  尽管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但张绣和诸葛亮依旧还是低估了局势的恶化程度。

  为了能够重新得到父亲的支持,袁谭这五年来一有表现的机会就绝不会放过。

  这一次防守反击战同样也不例外。

  他的速度最快,甚至已经发兵离开了青州。

  然而就在半路上,他却得知了袁绍的死讯。

  袁谭当场愣住了。

  一瞬间,惊讶、悲伤、忿怒、痛苦等等感情接踵而至,让他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能说出话来。

  早就知道了消息的纪灵和张郃对望一眼。

  从袁谭的表现来看,虽然近年来对于袁绍欲要废长立幼的行为极为不满,但他对袁绍还是有着很深的感情。

  毕竟三十多年的父子情放在那里。

  等到袁谭回过神来,立刻召集郭图、辛评等人商议起来。

  纪灵作为袁术部将,跟着袁术一起参与了议事。

  出乎张郃意料的是,袁谭竟然也邀请了他。

  郭图虽然对此颇有微词,但在明面上却不敢招惹张郃,也知道这时不是说这种事情的时候,于是便抢先发言:

  “主公不在冀州,审配、逢纪必立显甫为主矣,当速行。”

  辛评隐晦的跟袁术交换了一个眼神,立刻上前反对:

  “窃以为审、逢二人必预定机谋,主公今若速往,必遭其祸。”

  郭图闻言有些意外地看了辛评一眼,两人向来共进退,但这一次他居然提出了反对意见?

  不过郭图也不得不承认,辛评说得的确有道理。

  袁谭见郭图没有再反对,于是又问道:“若真如此,当之何如?”

  郭图见辛评不吭声,略一思索便道:

  “主公可先屯兵城外,观其动静,某当亲往察之。”

  袁谭又问其他人,辛评、袁术都同意,张郃自然更不可能发表意见,于是袁谭便依言而行。

  等到郭图离开,袁谭便转向袁术道:

  “叔父,如今阿翁既没,汝便同吾父一般,还望叔父能看在往日情分助谭一臂之力。”

  他说着竟是向袁术直接拜了下去。

  虽说以往袁谭对袁术也一直以叔父相称,但向他行这种子侄礼却还是首次。

  袁术心中大喜,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伸出双手扶起袁谭:

  “显思不可如此,本初原便是吾同父异母之兄也。

  今本初辞世,他之长子便如吾儿一般!

  便是显思不说,为父也当鼎力支持!”

  袁谭喜不自胜,立刻激动地反手握住袁术双手,深情地叫道:

  “叔父!”

  “显思!”

  两人紧紧相拥,皆是泪流满面,看得帐中诸人感动不已。

  除了张郃。

  他全程冷眼旁观,始终绷着一张脸,一言不发。

  倒不是说他愿意这样,可如果不绷着点,他生怕自己一个忍不住就要笑出声来,这叔侄二人实在是太有趣了!

  正憋的难受,袁谭却忽然转向他,一脸诚恳而郑重地说道:

  “张将军,常言道长幼有序、君臣有义,可如今审配、逢纪却欲趁吾与二弟不在,立三弟为主。

  废长立幼自古便是取祸之道,如今孔明先生亦在冀州,代宣威侯主持四州战事,还望张将军能代为转告,千万莫要被其蛊惑。”

  张郃早就得到过诸葛亮传书,告诉他无论袁谭说什么都不妨先答应下来,但要不要这么做就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张郃当即一抱拳,干脆地说道,“使君所言甚是,郃自当转告军师此事。”

  见张郃对自己的态度一如既往,袁谭也就放下心来,安心等待郭图的消息。

  再说郭图。

  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思来到冀州,先拜过刘氏和袁尚,随即便去祭拜袁绍,洒泪大哭了一场。

  袁尚见状,也只能跟着又哭了一次。

  等擦干眼泪礼毕之后,袁尚便问道:“兄何不至?”

  郭图叹了口气,说道:“因闻大将军之讯太过悲痛,如今抱病在军中,不能相见。”

  袁尚倒也没有怀疑,按照之前早就想好的说辞对郭图道:

  “吾受父亲遗命,立我为主,加兄为车骑将军。

  目下曹军压境,请兄为前部,吾随后便调兵接应也。”

  郭图暗道一声果然不出我所料,随即目视左右,又问道:

  “怎不见孔明、公与二人?”

  听到郭图问起诸葛亮和沮授,袁尚有些不悦地说道,“此乃吾之家事,何需外人置喙?”

  袁绍一死,袁尚对诸葛亮等人的态度便发生了改变,议事的事情都很少让他参与,更不用眼下这种场合了。

  郭图当即心中雪亮,随即便图穷匕见,提出了要求:

  “如今军中无人商议良策,愿乞审正南、逢元图二人为辅。”

第431章 诸葛亮:我从未见过有如此愚蠢无比之人!

  “不可!”

  袁尚一听郭图居然想让审配和逢纪去袁谭军中,下意识便反对道:

  “吾亦欲仗此二人早晚画策,如何离得!”

  袁尚的水平虽然还不如他老子,但他却有自知之明,心知自己的武勇尚可,但智谋方面离了谋士那是真的不行。

  然而郭图这一次却表现的十分坚持:“若不能离二人,然则于二人内遣一人去,何如?”

  袁尚面对代表着长兄的郭图,到底还是不够有底气。

  最终被郭图拿捏住,不得已只能答应下来。

  如果张绣就在附近,一眼能够看出郭图的意图。

首节 上一节 393/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