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带来了刘备的感谢,后者则是带来了蔡瑁的歉意。
刘备对张绣的大恩大德没齿难忘,并且表示若有能够用得着他刘备的地方,三兄弟势必会全力以赴。
至于蔡瑁则是表示他有眼不识泰山,不知道刘备原来有张绣罩着。
不过今后他再也不会去找刘备的麻烦,希望张绣不要介意此事。
“这蔡瑁倒是有些意思。”
张绣听到臧霸的转达以后,不禁觉得有趣。
自从诸葛亮娶了黄月英,多了蔡瑁这个舅舅以后,他对自己的态度就跟以前截然不同了。
不过认真想想,虽然张绣一直认为自己跟刘备关系不错,但在其他人看来却不一定是这么回事。
这次的事情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蔡瑁既然在最后时刻收手,如今又主动服软,张绣自然也不会再揪着这件事情不放。
例行鼓励了高顺和臧霸以后,后者便哼着歌离开了。
这次去了襄阳,出于对张绣的敬意,臧霸亦是收获颇丰。
特别是蔡瑁为了获得张绣的谅解,专门给他备了一份厚礼,所以臧霸心情着实不错。
正准备招呼高顺一起去喝酒,却听张绣说道,“仲达,你留一下。”
臧霸闻言愣了愣,随即朝高顺笑了笑,先行转身离开。
在他看来张绣十有八九要因为这次的事情重用高顺了。
对此他也是十分高兴。
同为吕布旧将,张辽、陈宫二人自加入张绣团队以后便受到重用,甚至连自己都是被张辽招降的。
然而和他们一同投降的高顺却仿佛被遗忘了似的,直到如今依旧只是掌握着一县兵马,五年以来更是未得寸进。
想必张绣见这一次两人任务完成的漂亮,因而十分满意。
高顺之后……应该就轮到自己了吧?
等到臧霸离开,张绣便开口问道,“仲达可是还有话要对吾说?”
时至今日,张绣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刚刚穿越的普通程度壮汉了。
十年非同寻常的经历足以让一个普通人产生蜕变。
如今的张绣早就是一名称职乃至是优秀的一方大佬。
刚刚高顺和臧霸给他汇报工作的时候,他便注意到了高顺的异常之处,所以这时才会把他留下单独询问。
高顺闻言先是一惊,随即便向张绣拜倒:
“主公明鉴顺确有话要说,只是此话却不知当讲不当讲。”
张绣一听就乐了。
如果是在以前有人对他这么说,他肯定二话不说就怼回去:
“既然不知道当讲不当讲,那就别讲了!”
那时的他认为有话直说就行了,何必要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假不假啊!
然而如今的张绣很清楚,高顺能跟自己这个主公这么说,那还真的是有难言之隐。
所以他微微一笑,伸出双手便将高顺扶了起来:“仲达但说无妨。”
“喏!”
高顺站起身来,便把自己这不知当讲不当讲的话娓娓道来。
原来当高顺成功护送刘备回到新野以后,刘备除了表示对张绣的感激之情外,还做了另一件事情。
也许是看到高顺率领的陷阵营一战击溃荆州士卒有所感触,也许是觉得高顺在张绣麾下不受重用,也许是想要招募人才已经想疯了。
总之,刘备表对高顺流露出了招揽之意。
虽然刘备并没有明说,但是高顺却从他的话中听出了言外之意。
“主公,刘皇叔素与主公交好,顺却因只言片语便认为其对顺有招揽之心。
此事未免是顺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
是以顺犹豫不决,未将此事告知主公。”
高顺的意思很明白,刘备有可能是真的想要招揽自己,也有可能只是自己想多了。
如果是前者,倒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可如果是后者,高顺把这件事情说出来未免会影响张绣对刘备这个人的判断,搞不好还会让张绣误认为是自己在邀功。
“哈!”
张绣闻言不禁再一次乐了,他拍了拍高顺的肩膀,“仲达所言不错,这的确是刘大耳能够做出来的事情。”
“主公?”
眼见张绣居然也认同了自己的说法,高顺不禁一怔。
“仲达有所不知,刘玄德素来喜好招募人才。
当初子龙和孔明都已被吾招至麾下,他依旧不肯死心,曾想要将这二人挖走。”
张绣笑着说道,“未曾想如今竟又是看上了仲达,看来吾麾下的确是人才济济,便是皇叔也眼红了啊!”
“主公……顺对主公绝无贰心!”
高顺有些慌了。
他虽然性格沉稳,这些年来纵然没有被重用,可一直都是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丝毫没有怨言。
但他毕竟是降将出身,内心深处到底还是有些敏感的。
此刻听到张绣这么说,顿时就以为是刚才那番话让张绣对自己起了疑心。
第422章 还不算飞龙骑脸
“仲达,莫急!”
我知道你很急,但是你先别急。
眼看高顺这副模样,张绣瞬间洞悉了他的想法。
又是一个勤勤恳恳的老实人啊!
张绣就是一个老实人,穿越之前听多了那种“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的许诺,所以在穿越以后对于老实人这种同类抱有很大的善意。
此刻他先是拍了拍高顺的手臂以示安慰,随即也没有再绕弯子,开门见山地说道:
“刘皇叔虽以信义闻名天下,世间名士欲投诸他而不得,但他想要挖我的人,可没有那么容易,况且……”
张绣看着高顺,一字一句地说道:
“吾信仲达!汝乃忠心之士,必不会弃吾。”
“主公!”
高顺听到张绣这话,咣的一声拜倒在地,等到抬起头来已是热泪盈眶:
“得主公此言,顺……死而无憾!”
张绣:(ノへ ̄、)
“什么死不死的,起来再说。”
张绣扶起高顺,不停拍打着他的手臂——这个时代的人似乎是很喜欢用这种方式来表示亲近。
同时张绣亦是心中感慨,这个时代的人真是单纯啊!
自己只不过是说了一句实话,就能让一个人为之效死。
换成千年之后,如果没有实质性的回报,你许再多的空头支票都是闲的。
这年头,不提回报只谈奉献的都是耍流氓。
当然,这也是因为政府公信力透支过份,导致了塔西佗陷阱造成的。
嗯,这个话题到此为止,可不能再多想了,再深思的话就要被不可名状之力给干掉了。
等到泪流满面的高顺离开,想到高顺这五年一直干着县武装部长的工作,张绣摸了摸下巴,自己是不是应该重新调整一下岗位了?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长期待在同一岗位都是弊大于利的。
张绣穿越之前的单位就有这样的规定:单位领导和中层部门主要负责人在同一岗位任职时间超过五年,原则上就要进行调整,如果超过十年,则是必须要进行轮岗交流了。
战时自然另当别论,可如今除了河北战场,自己麾下的文官武将人事早就超过五年没有变化了。
差不多是时候调整一番了。
只不过自己虽然是一方诸侯,但也只有对县这一级的官吏有任免权。
况且自己还是扬州刺史,连州牧都不是……
所以理论上他也只能任免九江和庐江这扬州二郡所属县级官员。
到了郡守这一级,哪怕是扬州二郡,自己只有举荐权。
更不用说名义上跟自己无关的豫荆徐三州了。
所以最终还是得朝廷任命才行。
除非自己去学吕布、公孙度等人那样自封,造成既定事实以后再逼朝廷捏着鼻子承认。
这样也不是不行。
可如果自己真那么做了,曹操恐怕要高兴死了。
曹贼始终因为自己主动上交传国玉玺,从而获得大义支持耿耿于怀,有了这样的机会不趁机搞事才怪。
虽然自己跟朝廷关系不错,皇帝也一向支持自己。
可是正如刘协在衣带诏中所说的那样,朝廷大事都不由他自己做主,哪怕他鼎立支持也没什么卵用。
这件事情一旦让曹操掺和进来,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就不好说了。
因此张绣干脆放弃了让朝廷重新任命各郡太守的想法。
表面上,各郡依旧保持着上次朝廷下诏的那批人选。
但实际上,自己私下就把人给换了,既不上报朝廷,也不对外宣布,假装无事发生。
当然这件事情最终还是会流传出去。
可以张绣对这六郡的控制力度,等到事情传出去怎么也得一年半载。
那时候各郡的情况已经稳定下来,曹操就是想搞事,只要自己死不承认,他根本一点办法也没有。
当然,这种事情放在几十年前是要被杀头的。
可如今的大汉王朝已经是夕阳下的帝国了。
自己这样做好歹还给朝廷保留了几分颜面,大家彼此心照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