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34节

  这次他给张先在蕲春留了一千人,所以用于攻打庐江的兵马共计九千。

  听上去似乎不多,但要知道孙策也不过跟袁术借了三千人。

  哪怕再加上他父亲的旧部,还不到五千之数。

  就这都敢跑去打江东。

  他带出来这一万人都是在宛城之战之后精心挑选,又先后经历了西陵、下雉几次战役,无论忠诚度和战斗力都不是袁术手下的士卒能够相比。

  那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文长,如果能够打下舒城最好,如果打不下也不要勉强,我们在这里略做休整就来援你。”

  舒县不是寻阳,因此张绣对魏延的要求也变了。

  能拿下最好,一旦拿不下,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诺!”

  等魏延离开,张绣抬头看了看这座县城,沉声吐出两个字:“进城!”

  魏延虽然跑了,但自有他留下的人手领着大军接手城防。

  说是这么说,其实真没什么好交接的。

  寻阳不比蕲春,后者是曾置诸侯国的地方,规模要大不少。

  等安顿好一切,张绣马上召集众人议事。

  说是众人,其实就是甘宁和祢衡两个人。

  “都说说吧,这仗接下来怎么打。”

  祢衡率先开口:“主公当引一军北上,绕皖县、龙舒,至庐江城西侧,攻之。”

  张绣看着地图没有说话。

  祢衡的意思简单明了,两面夹击,断了刘勋退路。

  毕竟哪怕刘勋在看到魏延来了真的落荒而逃,后续也得守住庐江城才行。

  从地势上看,舒城西北低而东南高,城北不远处就是巢湖。

  典型的易守难攻。

  这也是张绣最终答应了魏延奇袭舒城的原因。

  付出小,回报大。

  现在的他不像是诸葛亮北伐那样,一矿打五矿。

  单以兵力而论,对庐江郡并不吃亏。

  当然前提是在寿春的袁术不支援。

  一旦袁术的支援跟上,那就真成了一场旷日长久的大战。

  不过孙策已经把玉玺献给袁术,估计他现在的心思已经放到了称帝上。

  这同样也是张绣敢攻庐江的原因。

  就算寿春支援庐江,力度也应当有限,他还承受得住。

  “兴霸,你怎么看?”

  甘宁愣了愣,随即摇了摇头,“一切全凭主公决断。”

  那就是没有意见。

  实际上也真没什么好说的。

  在魏延急行军去舒县以后,张绣也只剩下两个选择:要么以魏延为先锋,后续大军原路跟上,为他压阵。

  要么就兵分两路,包围舒城。

  既然张绣已经选择了后者,继续执行就可以了。

  之后三人又细细议定了行军的具体事项,各自回去休息。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张绣拨出五百人马留守寻阳,其他人统统带走。

  包括原本在寻阳,之后投降魏延的人马。

  魏延在这三天已经把他们全部打乱重新进行了整编,倒给张绣省了不少功夫。

  跟魏延相比,张绣此行的路线倒是要好走得多。

  只是五千人马过境,想不被沿途兵马发现显然不现实。

  不过张绣此行原本就没想隐藏形迹。

  所以他只是吩咐把靠得过近、涉嫌挑衅的探子做掉,其他人一概不管。

  反正等他到庐江城下的时候,要么舒城已经被魏延拿下,要么就是还在被魏延猛攻。

  但让张绣没想到的是,他遇上了第三种可能。

第39章 岂有此理

  “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

  庐江城外。

  此刻的魏延正处于一种狂躁的状态。

  他预料到了刘勋不会跑的可能,但没想到舒县的城防居然会这么坚挺,更没想到刘勋的守城意志会这么坚定。

  他刚到舒县境内,刘勋就领着三千兵马出城迎敌。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刘勋有了准备,但他却并不惊慌。

  两阵对圆,刘勋出阵,开口就大骂他是刘表养的一条狗。

  魏延大怒之下亲自出马,刘勋则是让一员偏将接战。

  结果双方交手才三个回合,魏延就将那人斩于马下。

  刘勋大惊,又让一将上场,结果不到三合又被魏延所斩。

  此时刘勋才知道魏延厉害,见势不妙果断撤退。

  魏延指挥骑兵一路冲杀,刘勋大败,随即被一路追到庐江城下。

  结果刘勋靠着亲兵舍命断后才逃进城内。

  刘勋入城以后就闭门不出。

  魏延见状立刻下令攻城,想趁胜一鼓作气拿下此城。

  只是尽管人人勇往直前,但还是被城头守军的箭雨和滚木礌石赶了回来。

  庐江的城防太过坚固,魏延无奈,只能让人在城外骂战,想激刘勋出城。

  然而刘勋就像缩头乌龟,说什么都不肯出城。

  魏延总算也跟孙策一样,体会了一把在江夏面对龟缩在城内拒不出战的黄祖时的心情。

  “校尉莫怒,听闻孙策先前用了两年才从陆康手里攻下庐江……”

  听阿虚提起陆康,魏延这才收敛了怒气。

  “陆季宁守城倒是一把好手,这庐江城的底子都是他打下的。”

  陆康是吴郡陆氏子弟,年轻时就有义烈之名。

  当年孙策将庐江城层层包围,陆康率军队固守,整整坚守了二年。

  像孙策这样的猛人都拿他没有一点办法,直到陆康病逝,城池方才陷落。

  但要知道那个时候陆康已经是七十高龄了。

  如今这些资源统统都留给了刘勋。

  “幸好现在的守将是刘勋不是陆康,不然我干脆打道回府算了。”

  发过脾气以后,魏延重又恢复了冷静。

  他思索片刻,长叹一口气说道:“给主公传讯,请他尽快来此吧……”

  如今先机已失,只能等张绣大军来了再说其他。

  可恨这次的奇袭之计未能成行,看来自己倒是低估了刘勋此人……

  魏延却没有没想到,这次帮了刘勋的不是别人,正是孙策。

  “幸好陆仁来得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看着铩羽而归的魏延军,站在城头的庐江太守刘勋长长舒了一口气。

  只差一点,他就要像魏延预料的那样弃城而逃了。

  幸好在几天之前,寻阳守将陆仁快马加鞭赶到,告诉了他一个惊人的消息。

  寻阳丢了!

  带兵的将领魏延是刘表部曲,之前一直籍籍无名,不知道这次怎么就吃错药跑来庐江搞事。

  不过话说回来,袁术本来就跟刘表不对付。

  人家突然打过来倒也不需要理由。

  幸好陆仁提前报信,让他有了心理准备。

  他一边使人前往寿春报信,一边就近抽调各县兵马来援。

  “可惜陆仁刚刚被魏延所斩……”

  刘勋不无遗憾地想到。

  方才他带陆仁出城,本来是想看有没有机会让他报寻阳之仇,谁知道刚一照面就被魏延斩了。

  如今也只能厚葬以安人心了。

  当然,单单是陆仁报信还不足以坚定他守城的信心。

  更重要的原因是如今的庐江城守备力量被他大大加强了。

  要知道庐江郡可是孙策从前任太守陆康手里夺过来的。

  袁术曾经答应要让孙策做庐江太守,但最后却出尔反尔,把刘勋放了过来。

  刘勋以己度人,觉得孙策日后有机会一定会报复。

  所以自接手庐江以后,就开始加强城防,以防万一。

  这次听说孙策跟袁术借兵要去江东,焉知他会不会趁这个机会来找他的麻烦?

  所以他听到消息之后就对庐江城层层加固,以防孙策袭击。

  结果孙策没来,这些针对孙策的防御手段全部落到了魏延头上。

  “刘表当真以为与袁绍联盟,主公就怕了他?”

首节 上一节 34/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