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江夏的时候他没给邹氏写信,但这次要转战扬州,就打算给邹氏也写一封信。
只是提起笔来一时居然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毕竟不像给贾诩写信,谈的都是公事,好说。
不过毕竟是来自21世纪的优秀青年人才,哪怕是专业不对口,组织语言的能力还是没有问题的。
略一思索,一封信就写好了。
除了告诉她自己准备离开荆州前往扬州之外,也提醒邹氏照顾好自己,如果遇到问题可以找贾诩。
还说了几场主要战斗的结果,至于具体战况自然是没有提。
想了想,还是在最后加了一句“等这边彻底安顿下来,我就把婶婶接过来。”
写完这两封信,张绣就让张先安排人送去南阳。
随后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走出帐外。
他的目光向着东南方向望去,视线仿佛重重山峦,来到寻阳城下。
虽然他在众人面前表现的颇为自信,实际上心里多多少少有些担忧。
“魏延,乃可不要让我失望啊!”
与此同时,距离寻阳城郊不远处,一支队伍正在急行军。
“将军……”
“我乃军中步兵校尉,不可称作将军。”
“嘿嘿,张将军这般信任,那也是迟早的事情。”
“莫要乱说,这话咱们自己说说倒也罢了,传到旁人耳中岂不可笑?”
跟魏延说话的是他的亲信,唤作阿虚,因为机灵懂事,所以被他从荆州带了过来。
这是魏延自投奔张绣以来第一次独自领军作战。
说不高兴那是假的。
要知道,他在荆州过的日子比在蕲春天天跟甘宁演训时还要无聊。
每天就是喝酒、打猎,无所事事。
见对方还欲开口,他挥手打断:“士为知己者死,张将军如此待吾,吾必倍而报之——便是没有封赏,吾亦当奋勇向前。
对了,寻阳的情况打探清楚没?”
听魏延问起正事,阿虚收起笑容,正色道:“已经打探清楚,寻阳守军共三千有余,不过官兵只有五百,余者皆为民兵。”
魏延点了点头。
一座没什么防备小县城,有他带领一千训练有素的精兵足矣。
无论是张绣还是魏延自己,从来都没想过打不想寻阳的情况。
所以这一仗,他不但要羸,还要赢得漂漂亮亮!
一定要把损失降到最低。
望着越来越近的城门,魏延暗暗下定了决心。
……
……
三天之后,寻阳城下。
魏延得到张绣带大部队赶到的消息,亲自率队迎出城去。
“主公,延幸不辱使命,已于三日之前拿下寻阳,请主公进城!”
“三日之前?”
张绣身旁的甘宁原本是笑吟吟地站在一旁,听到这里不禁一怔。
“文长刚到就拿下了此城?”
很简单的数学题。
三天之前正是张绣准备从蕲春出发的时间,以两地之间的距离来算,恰好也是一天急行军的时间。
魏延点了点头,“此城守备松弛,年久失修,城中守将也无战意,不值一提。”
他的确是这么想的。
庐江不同于南阳。
虽然领十二县,但真正的大城唯有郡治舒城,皖城、六安等寥寥数县。
至于寻阳,虽然位于庐江西南边境,也是荆、扬两州交界,却是易攻难守,并不算是战略要地。
所以三天前魏延来到城下一看,直接让阿虚领着一小队士卒先扮作商队混进去。
之后突然发难,拿下城门,放大部队进城。
寻阳令陆仁得到消息,干脆领着数十名亲随直接弃城而逃。
得到消息的魏延一面安排人去追,一面派人以最快的速度掌控了全城。
整个过程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尽管如此,在清点人数的时候,还是死了几个人。
不过这已经比魏延预料中的好上太多了。
等到魏延理清头绪,立刻派人快马前往蕲春报信。
只是张绣已经启程,信使又是抄的近道,所以两边并没有遇上。
“主公英明,若是等听到末将消息再出发,怕是过几日才能到。”
魏延现在可开心了。
张绣没有得到准确消息就启程,明摆着是对他实力的信任。
这让他感觉心里暖洋洋的。
想到这里,他立刻拱手道:“主公,末将有一计献上,愿领兵为主公再拿下舒城!”
第38章 第三种可能
刚刚来到寻阳,张绣还想着进城后搜刮资源再搞一波强化,之后再看看下一步怎么做。
没想到魏延居然会在城门口主动请缨。
他皱了皱眉头,“会不会太紧了?”
魏延不慌不忙地说道,“末将今日出发,全速行军,等到舒城以后,那刘勋怯而无谋,必会弃城而逃!”
一旁的甘宁闻言就是眉头一皱。
但想了想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魏延见张绣沉默不语,心中一急道,“主公,兵贵神速,若等舒城有了防备,那刘勋必向袁术求援!只怕彼时愈难拔城!”
看到魏延这副模样,张绣突然想起了一个典故。
在历史上,魏延曾在诸葛亮举兵北伐时提出,由他率领一支精兵从子午谷进军,在十天之内速攻长安。
他认为长安守将夏侯楙(máo)胆小如鼠,一旦他兵临城下,对方肯定会逃跑。
这样就可以仿效刘邦和韩信当年分路合击之计,跟诸葛亮会师潼关。
但是诸葛亮向来用兵谨慎,认为此计太险,难以成功,并没有采纳魏延的计策。
如今魏延向自己提出这个计策,倒是和历史上的“子午谷奇谋”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么问题来了。
自己到底要不要答应他呢?
诸葛亮当初拒绝魏延,随即使用了平取陇右的策略。
就是以逐渐蚕食的方式,不断削弱魏国军事抵抗力,破坏政权稳定性,为蜀军创造有利的军事态势。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
一开始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
不但如此,诸葛亮还收服了被他视为军事上接班人的姜维,一时关中大震。
可惜在关键时刻,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丢了街亭。
诸葛亮被逼无奈,只得退回汉中。
不久之后,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
最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北伐宣告失败。
“主公,衡以为此计可行!”
张绣还在思索,祢衡就已经开口了。
只听祢衡说道,“刘勋乃一无谋之辈,若见我军攻城,必心中胆怯。
若魏校尉能在阵前斩其将领,勋即不逃,必生破绽。
彼时魏校尉便可安排内应进城散播谣言,待时机成熟后里应外合,一举破城!”
因为性格原因,祢衡出谋划策时往往偏向奇谋险着。
正好跟魏延这个计策不谋而合。
魏延听到祢衡支持自己,也是连连点头。
就是一口一个“魏校尉”听上去有些刺耳。
不过只要张绣能让他领兵去攻庐江,这些细节就没有必要意了。
张绣见祢衡也同意魏延的计策,已经有些意动了。
他又看向甘宁,见后者一言不发。
沉吟片刻,张绣开口问道,“你要多少人?”
魏延闻言大喜,“三千步卒,五百骑兵,足矣。”
“好!”
听到这里,张绣不再犹豫,同意了魏延的提议。
他从南阳出发时一共带了八千步兵,二千骑兵,后来在西陵、下雉死伤了一部分。
特别是下雉那一战,虽然最终靠着微操打成平手,但毕竟是被偷袭,损失不小。
好在最后孙策知难而退,下雉又离蕲春不远,大部分人都得到了及时治疗,幸免于难。
只是这段时间就别想参加战斗了。
之后他又在蕲春招降了部分士卒,勉强补齐一万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