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张绣不是曹操,向他投降的压力没有那么大,在能活命的情况下也实在犯不着引颈受戮。
“即便如此,汝为何要求将军放某出来?”
审配长长叹了一口气,“吾此回邺城亲自督粮,主公身旁便只剩郭图、辛评。
荀谌被主公猜忌,心灰意冷;许攸与曹操有旧,一旦形势不利,恐生二心;逢纪孤掌难鸣,是以……”
“是以汝便想令我这个谁都不怕得罪之人在主公身旁进谏?”
沮授再次冷笑,用一种自嘲的口吻说道:“反正吾如今孑然一身,已是无所畏惧?”
审配沉默不语,直接给来了个默认。
沮授见状,便站起身来,“也罢,若将军当真放我出去,吾遇事必将进谏。”
审配立刻向着沮授长长一揖,“如此便拜托了!”
沮授闪到一旁,并不受他这一礼。
他语气淡淡地说道:“吾如今既在将军麾下,此乃本份之举,又何需你来道谢?”
审配闻言不禁叹了口气。
沮授跟田丰都是一个脾气,也难怪八个谋士里就只有他们两个被关了起来。
你看看荀谌,同样是被猜忌,可人家干脆激流勇退,如今过得多么愉快?
哪像田丰和沮授这样?
审配离开之际,不免有些恍惚。
大战在即,可昔日的四梁八柱如今已折了一半。
这让审配突然有种感觉,这一仗极有可能并不会像想象中那般顺利。
审配离开官渡的第二天,袁绍果然如约将沮授从狱中放了出来。
但是在对着沮授的时候不免还是摆出了一副臭脸。
沮授倒是已经无所谓了。
对于沮授被放出来这件事情,许攸表示了祝贺。
荀谌表示一切与我无关。
郭图、辛评、逢纪表面上恭贺,实则却是暗中警惕,生怕沮授再一次抢回监军之权。
然而还不等他们有所动作,袁绍却是先行动了。
建安五年十月,曹操在与袁绍在官渡相持日久,两岸百姓也是疲乏不堪,不少河南百姓跑到北方去响应袁绍。
袁绍自然知道人口的重要性,接纳了他们,加上之前数千运粮车被曹军劫掠,从而导致他军中缺粮。
不过河北到底底子厚实,袁绍倒也不慌,索性再度派车运粮。
他倒是记得审配之前对他说过的话,再加上汲取了上次被曹操劫粮的教训,于是专程派遣了一员大将率兵万人组成护粮队,只为守护军粮。
这员大将便是之前被袁绍安排和郭图一起分了沮授监军之权的淳于琼。
得知消息的沮授感觉不妥,本能的开口劝谏:
“只令淳于琼一军守粮,只怕力有未逮,主公可遣将蒋奇别为支军于表,以断曹公之抄。”
说实话,沮授的建议是没有任何私心的。
他料敌从宽,猜到曹操想要获胜,肯定要从己方粮草上做文章。
所以他认为除了淳于琼的护粮队之外,应该单独派遣一支援军在护粮队外围巡逻,作为机动力量,防止曹操派人抄掠。
他甚至都没有像当初颜良在白马之战那般,单独指出淳于琼的性格弱点。
然而袁绍一听沮授的话还是怒了。
他认为沮授是因为淳于琼之前分了他的兵权心有怨言,所以才故意这么说。
所以他没有听从沮授之计。
不但如此,袁绍还将沮授训斥一顿,让他不要再干这种事情。
沮授见袁绍不听,在郭图、逢纪等人幸灾乐祸的目光中默默离开大营。
等到附近只剩他一人之时,不禁仰天长叹,久久不语。
这已经不知道是多少次了。
袁绍此人总是在关键的时候选择不听正确的建议。
这样的小错误不断积累,长此以往,必将铸成无可挽回的大错!
审配、审正南!某已尽力了,奈何人家不听啊!
此时此刻,他不禁有些羡慕起已经投奔了张绣的田丰。
第325章 优势在我
沮授经审配求情,从狱中被放出来的第一时间便开始收集信息。
没过多久,他就从参加诸葛亮婚礼回来的人那里听说了有关田丰的事情。
当得知了田丰作为一名刚刚进入张绣团队的新人,就被张绣派去和魏延一起帮着刘表到荆南平叛的时候,沮授默然无语。
旁的不说,单单是这份对新降之人的信任,就已经让他这个在袁绍麾下的老人汗颜了。
要知道曾经的田丰也跟自己一样。
确切地说,现在的自己就是过去的田丰。
他才是先到者,自己反倒是后来者。
当时田丰无论说什么袁绍都不肯听。
最后惹怒了袁绍,还被关了起来。
如果不是当时刘备求情,袁绍甚至想不到要让他跟吕布去中山对付赵云。
从这一点来看,刘备倒的确是干了一件好事。
“元皓倒是找到了一个好去处。”
对比田丰在袁绍和张绣处的待遇,沮授亦是颇为感慨。
此时他也想开了,反正袁绍现在什么都听不进去,那便由着他去吧。
反正这一场战斗他终究还是能够取胜。
就是原本能够轻松拖死曹操,现在却非要去跟人家决战。
简直是强行给自己上难度。
这也是先前会在白马之战和延津之战失利的原因。
但只要接下来袁绍不要再犯致命性的错误,一切还是没有问题。
沮授对卜卦之术亦有几分研究,索性不再出门,便夜夜观察星象,以防不测。
话说袁绍之所以如此信任淳于琼,并非没有原因。
淳于琼字仲简,颍川人。
中平五年,他曾和蹇硕、袁绍、曹操等人一起被汉灵帝任命为西园八校尉。
那时整个西园八校尉都由蹇硕统一指挥,袁绍和曹操也还是一对萌新好兄弟。
后来随着新老旧替,长江后浪扑前浪,袁绍、曹操等人也从萌新渐渐成长为了一方大佬。
淳于琼便果断投靠了昔日的同事袁绍。
自那之后便作为袁绍的班底,深得其信任。
正因如此,袁绍才认为沮授是在妄言惑众,不信任他麾下大将。
所以最终结果就是袁绍派遣淳于琼,率领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赵睿等一行人为部将,率领没有外表援军的运粮队伍前往乌巢。
此地距离官渡约四十里路,便是袁绍此战的屯粮之地。
有一说一,淳于琼对于袁绍的忠诚度是毫无疑问的。
至于战斗力,虽然比不上河北四庭柱,但亦是能够拿得出手,比起韩猛之流更强。
只是他却有一个性格特点。
性格刚烈。
这个特点在有的时候是优点,有的时候却是缺点。
比如此刻,淳于琼便觉得己方十万对二万,优势在我。
等到了乌巢以后,整日跟诸将聚饮。
因为性格原因,军中将士大都有些害怕他,所以也不敢相劝。
就这样明日复明日,曹操军粮告竭,终于派遣使者前往许昌,让荀彧想办法尽快筹办粮草,解赴前军接济。
只是双方前线想要传信并不容易,特别是之前还出过袁军细作被史涣截获的事情。
应该说是天意,这一次那曹操派到许昌的使者还没走多远,就被袁军捉住,押送到了上司许攸那里。
许攸字子远,亦是四梁八柱之一。
他年少与袁绍、曹操两人都是好友,后来在袁绍前往冀州时跟随袁绍一起离开,成为了他的谋士。
许攸深知袁绍性格,故而为人圆滑,跟其他七大谋士关系都还尚可。
这次截获了曹操的催粮书信,顿时便感觉机会来了,立刻去见袁绍,献上计策:
“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
若分一军星夜掩袭许昌,则许昌可拔,而操可擒也。
今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
听到许攸让自己分兵,袁绍顿时犹豫起来。
特别是想到上半年颜良在白马中了声东击西之计,便坚定地说道:“曹操诡计极多,此书定乃其诱敌之计也。”
许攸一听就急了:“主公,今若不取,后将反受其害。”
他跟田丰和沮授不同,是坚定的主战派,之前出的所有主意都符合袁绍的心意。
所以此时据理力争,想要说服袁绍分兵,端了曹操的老巢。
然而袁绍就仿佛是被下了降头一样,认定这件事情是曹操的诱敌之计,说什么都不肯答应。
此时此刻,许攸终于品尝到了田丰和沮授的滋味。
这主公,怎么关键时刻就不听话呢?
正在两人说话的时候,从后方大本营邺县的使者赶到,向袁绍送来了审配的亲笔书信。
“子远稍待,等某看完正南之书再与你说。”
许攸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