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282节

  特别是诸葛亮祖籍琅琊,如今叔父诸葛玄又被张绣举荐任庐江太守,两人在张绣麾下均得重用,山东老家也来了不少人。

  等到婚礼结束,来往的宾客各自返回,这个消息也就被他们带到了全国各地。

  张绣又没有刻意阻拦,所以袁绍在陈震离开不久以后终于得知了此事。

  袁绍认为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于是他立即下令招回陈震,同时准备发兵攻打张绣,去替儿子报此夺妻之仇。

  嗯,顺便也要替自己报这夺丰之仇。

  跟随袁绍的郭图、审配、许攸等人原本暗中都有龃龉,但当得知此事的时候,第一次统一口径,力劝袁绍不要这样做。

  甚至于被袁绍下狱的沮授得知此事,都托人上书劝谏。

  要知道在袁绍这次出兵之前,沮授一直都认为袁绍不应该出兵。

  如今袁绍打算转而对付张绣,他却跟郭图、许攸等人给出了相同的建议。

  对袁绍来说这简直是奇迹。

  在这种情况下,袁绍最终还是没有出兵。

  但这股邪火却压在心头怎么都发泄不出去。

  所以才有了之前那一幕。

  “待收拾了曹贼,某必灭之!”

  就在袁绍打算等解决了曹操,再对付张绣的时候,审配突然向他报告了一个噩耗:

  曹操派徐晃、史涣截击并烧毁了己方的数千辆粮车。

  原本只是举剑对着空气发怒的袁绍再也忍不住了,怒而斩下桌子一角,就要拿负责运粮的韩猛问罪。

  要知道袁军的粮草虽然占有优势,但是也不能这样资敌啊!

  不过众人到底还是拦住了袁绍,没让他真的斩了韩猛。

  毕竟韩猛是韩琼之侄。

  自从颜良战死以后,河北四庭柱就变成了三缺一。

  结果老将韩琼就补上了颜良的位置。

  事实上,在袁绍的八位谋士还没有集齐,四梁八柱这个说法没有正式产生之前,河北军中就有四庭柱一正梁这个说法了。

  四庭柱自然就是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四员大将。

  韩琼则是那一正梁。

  此人被人称为河北老刀王,有金刀王韩一刀之称,刀法精湛,堪称此世用刀第一人。

  听闻当年曾有人要将他和枪神童渊、剑神王越并称,但他却认为自己最多可称刀王,刀神的美赞实在难以承受,故此作罢。

  但能够被拿来和枪神、剑神并称,已经充分说明了他的实力。

  事实上,单论个人武力,他也的确是在河北四庭柱之上。

  只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老刀王年老色衰,淡出了众人视线。

  再加上八位谋士齐聚袁绍麾下,四庭柱一正梁这个说法也逐渐演变成了四梁八柱。

  但他余威犹在,所以颜良死后就顶替上来,成为了新的四梁之首。

  作为他的侄子,韩猛人如其名,确实够猛,对袁绍也很忠心。

  可惜的是勇则勇矣,就是不太聪明。

  所以这次才会被人算计。

  众人劝下袁绍,审配便当着众人的面开始询问韩猛事情的经过。

  说起来这件事情也有几分巧合的成分。

  就在曹操收到荀彧的回信,决定要继续坚守战场不久,出营巡哨的徐晃部将史涣就截获了袁绍军中细作。

  那细作受不住拷问,便将韩猛运粮至军前接济的事情说了出来。

  徐晃敏锐的感觉到这是一个机会,立刻便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曹操。

  曹操问计荀攸,后者便认为韩猛与颜良、文丑一般,只有匹夫之勇,单论武勇甚至还不及前二者。

  所以只要能够派人引轻骑数千从半路击之,断其粮草,韩猛势必难以应付。

  曹操言听计从,便派出徐晃带着发现了细作的史涣出兵拦截。

  为防万一,又让许褚和李典引兵在后接应。

  韩猛对这一切自是一无所知。

  当天夜里,他押解数千辆粮车解赴袁绍大寨,结果走到一半,就被山谷内徐晃、史涣引军截住去路。

  韩猛虽然无谋,却不畏战,直接领兵冲了上去,和来截粮的敌人刚起了正面。

  曹军那边自有徐晃提起大斧将其拦下。

  单以武艺而论,徐晃打不过颜良和文丑。

  但是对付韩猛却没有问题。

  于是两人便打了个平手。

  徐晃拦住了韩猛,史涣便趁机带人杀散车夫,放火焚烧粮车。

  韩猛见状,原本能够跟徐晃战成平手的他心中一急,就有些招架不住。

  徐晃则是稳扎稳打,气势如虹,最终将韩猛杀退,催军烧尽辎重。

  此时负责统兵的审配望见西北上火起,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想到这两天原本就是韩猛运粮的日子,于是当机立断,不等汇报袁绍便安排张郃、高览过去查看。

  同时吩咐张郃一定要想办法搞清楚事情的始末经过。

  他的反应已经足够快,身为河北名将的张郃跟高览亦是很给力,迅速领兵前往,恰逢徐晃烧粮而回。

  原本这一仗还能打一打,但是他们的阵形却受到了韩猛败军的冲击。

  另一方面,被曹操安排接应的许褚和李典也在此时引军杀到。

  两个因素互相叠加,张郃跟高览纵然勇猛,也有些抵挡不住。

  最终曹军两边夹攻,杀败袁军。

  曹军四将合兵一处,返回官渡寨中。

  曹操自是大喜,重加赏劳,同时再一次分军于寨前结营,以为掎角之势。

  这些事情都是张郃听从审配的建议,在退兵的时候刻意从曹军那边抓了十来个舌头才弄清楚的。

  如今结合韩猛的供词,便将整件事情的经过还原了八九不离十。

  众人听完以后,不禁面面相觑。

  这事你说是不巧,如果那名细作没有被对面截下,那么他们就不可能知道韩猛的运粮时间和路线,这件事情也就不会发生。

  所以还真是巧合。

  可你要说是巧合吧,韩猛原本也是有机会的。

  行军过山谷却不知提前派人查探,这是他身为主帅的疏忽。

  遇到有人截粮只顾着跟徐晃拼杀,却不知派人向袁绍大军求助,也是他不够聪明的表现。

第324章 元皓已经降了张绣

  听韩猛说完了事情的经过,审配沉吟片刻,便向袁绍进谏:

  “主公行军以粮食为重,不可不用心提防。

  如今乌巢乃屯粮之处,必得重兵守之。”

  袁绍吃了这个亏,自是深以为然,于是干脆命令审配返回邺县,亲自监督粮草。

  审配没有推辞,领命而去。

  临行之前,他前往狱中看望沮授。

  两人见面以后相视无言。

  片刻之后,还是审配先开口道,“吾已向主公请命将汝放出,汝今后切记莫要再顶撞主公。”

  沮授冷笑一声,“汝焉会如此好心?”

  也不怪沮授是这个态度。

  袁绍麾下的八大谋士,田丰、沮授从不拉帮结派。

  荀谌自从兄弟荀彧、侄子荀攸被曹操重用以后,就渐渐被疏远。

  其余几人当中,审配和逢纪走得近,郭图和辛评走得近,许攸则是八面玲珑,跟谁的关系都不错。

  当初沮授被袁绍猜忌的时候,郭图没少从中搞事。

  田丰被下狱的时候逢纪也少不了说小话。

  沮授对跟自己有着相似遭遇的田丰同病相怜,故而对跟逢纪一伙的审配自然没有好脸色。

  审配自然也知道沮授的想法,叹了口气对他说道:

  “汝可知元皓已经降了张绣?”

  “什么?”

  原本没有给审配好脸色的沮授闻言,当即大吃一惊:“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沮授之所以会这般惊讶,是因为田丰的为人他再清楚不过。

  跟自己同样的刚正梗直,忠心不二,像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背叛袁绍?

  “配得知此事,配亦不信……”

  审配轻轻摇着头说道,“元皓奉主公之命,与那吕布共往中山拦截赵云,欲抢回甄氏。

  谁知那张绣得知消息,竟亲自北上抢人。”

  亲自跑到河北来抢女人?

  这张绣未免也有些太……

  沮授当即愣住,一时间竟是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了。

  却听审配继续说道:“……双方在大陆泽大战,田丰、吕布战败,吕布败退,田丰走投无路,只得投降。”

  沮授听到这里,低着头不说话。

  他先前只知道袁绍突然想要对付张绣,却不知道原因。

  现在总算是知道了。

  毕竟人缘不好,被袁绍关住以后消息就闭塞了。

  如果真像审配说的这种情况,那么田丰投降倒还真有可能了。

首节 上一节 282/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