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281节

  所以无论如何,远交近攻这种方法从战术层面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可惜田丰却忽略了一点。

  战略重于战术。

  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于一城一池,乃至一县一郡的得失,而是要着眼全局。

  田丰能力水平是有的,但格局还是不够大。

  这一点沮授就要比他强。

  其实如果张绣不是穿越者的话,也未必能够比田丰做得更好。

  可惜张绣恰恰是穿越者。

  当然张绣也没有当场反驳,而是话锋一转,问起了另一件事情:

  “元皓,你在袁绍麾下与陈震共事,此人为人如何?”

  “孝起?”田丰思索片刻,谨慎地回答道,“孝起乃忠纯之性,才学过人,乃良干也。”

  他说完以后目露惊讶之色,“莫非主公是想……”

  他隐隐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莫非主公要……

  “你先前不是说了?便是吾答应与袁绍联合,他回去亦要遭受责罚,既是如此……”

  张绣露出一个笑容,缓缓说道,“来都来了,就别走了。”

  田丰:w(?Д?)w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主公切不可如此!”

  田丰大惊失色,连忙开口劝道,“陈震无过,若主公如此,必遭天下人唾弃!”

  看到田丰惊惶失措的模样,张绣不由奇道,“谁说我要斩他了?”

  田丰:“主公先前不是说来都来了……”

  “元皓你莫要胡思乱想!”

  一旁的太史慈实在看不下去,忍不住插口道,“主公之意是将那陈震留于此处,为我所用,怎可能杀了他?”

  田丰一怔,随即看向张绣。

  却见张绣微微点头,“正是如此。”

  田丰闻言顿时长长舒了一口气。

  还好还好。

  他跟陈震的关系不能说好,但也不能算差。

  如果张绣真要杀了陈震,他肯定是没有办法阻止的,那么心里这个坎却会很难过。

  也不要怪他多想,毕竟袁绍就是这样一种性格。

  或者说,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诸侯都是这样。

  一言不合动辄杀人的情况实在是太常见了。

  “只是孝起未必答应……”

  田丰沉吟着说道,“以丰之见,此人忠惇笃粹,不会那般轻易便离开袁本初。”

  别说是陈震,就是田丰自己,如果不是在巨鹿一战被诸葛亮打败,走投无路的他也不会那么轻易就投降张绣。

  哪怕此前他已经被袁绍下狱。

  太史慈再一次笑道,“元皓怎的如此迂腐,主公要留他,还管他做甚?”

  田丰立刻就明白了。

  这是要强留啊!

  那他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子义之言深得吾心。”

  张绣哈哈大笑,心说这大概就是文官和武将的区别吧,他转向田丰,叮嘱道:

  “元皓,你与陈震乃旧识,平日便多劝劝他。

  还有,文长和仲业皆出身南阳,与陈震乃是同乡,你亦可让他们帮你说之。”

  田丰点了点头,就此离去。

  至于要不要跟袁绍结盟的事情……

  都要把陈震强留在这里了,这件事情还有必要再提吗?

  “主公,何时方能让某再上战场?”

  等到田丰离开,太史慈立刻迫不及待地问道,“某的长枪已经饥渴难耐了!”

  张绣:Σ(°△°|||)︴

  “你这话都是跟谁学的?”

  太史慈:“文长。”

  我就知道!

  张绣以手抚额,“说得很好,下次别说了,至于你说的那件事情……等到我成亲以后吧!”

  他拍了拍太史慈的肩膀,“放心,天下未定,有的是你建功立业的机会!”

  “喏!”

  太史慈兴奋的双手抱拳,就此退下。

  等到所有人都离开以后,张绣独自一人坐在屋中,食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开始思考起来。

  从陈震的口中,张绣倒是知道了不少袁绍跟曹操交战的第一手战报。

  结合北方的密探传回来的消息,张绣对于整个战局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袁绍和曹操正式对抗超过半年,情势也已经越来越明朗:

  如今袁绍和曹操都没有了回旋的余地,无论从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还是就掌握的战场信息来分析,不久之后,官渡战场势必会发生重大的转变。

  所以……

  “曹操,袁绍,你们可千万不要让我失望啊!”

  这一刻,张绣的目光仿佛是穿越了层层阻隔,一直看向了北方战场。

第323章 张绣小儿,汝以为吾之剑不利否!

  “众将听令,自今日起,典农中郎将以十路纵队为一部,旨为缩短我军运粮距离。”

  官渡战场。

  原本因为跟袁绍对峙三个多月,已经心生退意的曹操总算是下定决心,效力死守。

  能让犹豫不决的曹操发生转变,只因为他终于收回到了来自许昌荀彧的回信:

  “承尊命,使决进退之疑。

  愚以袁绍悉众聚于官渡,欲与明公决胜负。

  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

  袁绍军虽众,而不能用。

  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济?

  今公军实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

  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

  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

  惟明公裁察焉。”

  不得不说,哪怕如今有着鬼才之称的郭嘉已经渐渐成为了曹操谋士团队中的首席位置,荀彧之侄荀攸也有了谋主之称,但最了解曹操心思的人还得是荀彧荀文若。

  仅仅一封信就让原本已经有了放弃打算的曹操回心转意,重新坚定了信心。

  这是郭嘉的十胜十败论都难以做到的事情。

  荀彧对于战局的分析十分透彻,并且深入而浅出:

  如今袁绍将主力集结于官渡和曹操决胜负,这对于曹操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如果不能趁着这个时候以弱胜强,那么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

  这一点在曹操带兵离开许昌之前荀彧便已经对他说过。

  这一战最关键的就是要速战速决,一旦开战,那便坚决不能放弃。

  因为此战将是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所在。

  为此荀彧还举了当年楚汉争霸的例子。

  刘邦和项羽在荥阳、成皋一带对峙,两人谁都不肯先退。

  就是因为一旦先退则势屈,进而影响整个未来的战略布局。

  如今曹操能够以一当十,扼守要冲而使袁绍不能前进已经半年。

  在大战之前的前哨战,也就是白马之战和延津之战都已经取得了优势。

  如今情势已然十分明朗,绝无回旋的余地,只要继续坚持,形势在不久之后就会发生重大的转变。

  换句话说,现在正是出奇制胜的时机,千万不可坐失良机。

  否则不但浪费了白马之战和延津之战来之不易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会让曹操丧失这次至关重要的战略良机。

  收到荀彧回信的曹操坚定了与袁绍一战的信心,一方面加强自身防守,另一方面则是积极寻求捕捉战机。

  在给全军统一思想的同时,他下令后军并用复阵,加强护卫,防止袁军袭击。

  曹操这边是坚定了信心,袁绍那边却正好相反。

  “岂有此理,简直是岂有此理!”

  袁绍拔出手中长剑,朝着南面方向狠狠说道:

  “张绣小儿,汝以为吾之剑不利否!”

  有一说一,这句话从如今的袁绍口中说出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只可惜张绣不在跟前,袁绍对着空气发狠就显得有些尴尬了。

  他之所以会这般愤怒,是因为张绣要跟甄宓成亲的消息终究还是传到了他的耳中。

  消息是从江夏传过来的。

  前往参加诸葛亮跟黄月英婚礼的人并不少。

首节 上一节 281/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