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贼不顾礼数,与天子并马而行,只争一马头。
只是背后皆是其之心腹将校,文武百官,远远侍从,除刘皇叔三兄弟外,无人敢近前。”
听到这里的时候,张绣依稀是有了些印象。
好像曹操干了什么特别无礼的事情,然后关羽想一刀砍了曹操,刘备不让是吧?
果然,就听陈震继续说道,“天子驰马到许田,忽见荆棘中赶出一只大鹿,连射三箭不中,左右四顾便令曹操射之。
谁知此贼竟讨要天子宝雕弓、金鈚箭,一射正中鹿背。”
说到这里的时候,陈震咬牙切齿,目光中露出了刻骨的仇恨。
张绣见状倒是一怔。
因为陈震的模样不似作伪,他的确是对曹操这种行为深恶痛绝,忠臣啊!
“彼时群臣将校见那鹿身中金鈚箭倒于草中,只道是天子射中,都踊跃向帝呼万岁。
谁知那曹贼竟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
原来如北。
张绣看向田丰和太史慈,田丰倒还好,目光平静,应该是早就知道了这件事情,后者亦是目露愤愤不平之色。
“最可恨是那贼口称此乃天子鸿福,回马向天子称贺,可竟将宝雕弓就自悬带。
围场已毕,宴于许田,及至宴毕驾回许都亦不曾献还。”
张绣拍了拍陈震的肩膀,等到他缓和了一下愤怒的情绪,这才问道,“此事孝起是听何人而言?”
“张将军可是不信?”
一听张绣这么说,陈震立刻就急了,“昔日随同天子一同田猎之人众多,此事人人皆知!”
“别急,你急什么嘛!”
看到陈震急了,张绣笑道,“我没说不信,只是似你说的这般详细,定是有人在场将此事告知,不知那人是谁?”
听张绣这么一说,陈震才冷静下来,果然如张绣猜的那般说出了一个人的名字。
“刘皇叔。”
张绣顿时就明白了。
看来刘备只是说了曹操无礼的事情,并没有说关羽当时就想杀了曹贼的事情。
说到这里,陈震也将话题重新引了回来:
“今年正月,那贼在许昌杀国舅与贵妃,胆大妄为,天人共愤!
如今更挟持国家,矫诏而令天下,我主如今兴仁义之师逆贼,乃奉天子衣带诏为之,实为顺天之举。
因素知将军义名,还望将军出手,与我主共讨此贼!”
说着便对张绣长长一拜。
对于陈震这种说法,张绣还是很认同的,曹操的所作所为的确过分。
不过话说回来,你把袁绍放到曹操的那个位置上,他不一定就比曹操干得更好。
毕竟他虽然不像袁术那样想自己称帝,但当年也是动过立宗室大臣刘焉为帝的心思。
只不过被后者坚定的拒绝了。
袁绍说他是奉了衣带诏讨论曹操,这没错。
但曹操奉旨讨伐袁绍同样没有问题。
甭管他是不是挟持了汉帝,但明面上占据着大义却是曹操而不是袁绍。
毕竟衣带诏除了那几个参与者之外并没有其他人见过。
但曹操奉行的诏书却是公告天下的。
当然,其实有没有这回事张绣都不在乎。
倒是通过陈震刚才这一番话,他对陈震本身更感兴趣一些,于是便开口问道:“孝起,你且先起来——对了,听子义说你是南阳人?”
陈震一愣,不明白张绣为什么会问起这个,但还是下意识回答:“正是。”
“既是如此,此次路过南阳,觉得如何?”
陈震不假思索地回答:“南阳政通人和,皆为将军之功矣。”
张绣闻言微微一笑:“此事吾已知晓,孝起远道而来,一路舟车劳顿,便让人带你先去歇息。”
“张将军……”
“事关重大,吾尚需好好思虑,方能给出答复。”
陈震一想也对,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即便张绣真的答应出兵,也不是一时三刻就能决定的。
此时此刻,他甚至已经忘记了回去以后将要面对袁绍怒火的事情。
等到陈震离开,张绣便转向田丰,肩上的怀英立刻开口:
“元皓,你怎么看?”
太史慈和田丰早就习惯了怀英这种机智的做法,对此自是毫不意外,两人都知道这只鸟鸟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能够代表张绣。
事实上,自从张绣把怀英强化到+10以后,它就已经跟张绣跨下那匹大宛良驹一样,不再是单纯的动物了。
某些时候他们甚至能跟张绣心意相通。
张绣相信如果继续强化,这种程度还会进一步加强。
只是张绣不敢再强化了。
10上11一旦失败,那可就碎了。
这匹大宛良驹倒也罢了,不过是匈奴人驯养的大量马匹中比较优秀的一匹,没了大不了可以再养。
但怀英就不同了。
跟了张绣这么长时间,双方已经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一旦强化失败的话……
张绣可就没有鸟了!
所以在没有绝对的把握之前,张绣还是先把强化的目标放到其他地方。
等有朝一日强化器升级,他再回过头来对付这一鸟一马。
听到怀英询问,田丰略一思索,很快给出答案:
“主公,某以为可答应袁绍。”
“哦?”
田丰的回答让张绣有些意外。
太史慈亦是惊讶地看向他,心想田丰这么说,难道就不担心张绣怀疑他还念着袁绍的好吗?
要知道张绣对于北方战场的战略部署他们这些团队中的核心人物都清楚。
那就是要让曹操获胜,并且是艰难的获胜。
这件事情张绣已经再三强调,这个理念对于他们来说亦是早就入脑入心。
如今他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战略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这件事情田丰明明知道,这时还要这么说,难免会让人质疑。
却见田丰面不改色地说道,“若丰在袁本初身旁,必谏之: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袁本初本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
况河北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
田丰说着转向张绣,解释道,“窃以为主公当远交而近攻,得寸则主公之寸,得尺亦主公之尺。
如今袁本初与曹操相持,曹操若要取胜,只可速战。”
听到这里,张绣也算是明白了田丰的意思。
第322章 就别走了
当张绣询问田丰的意见的时候,田丰给出的答案是:接受袁绍的条件,与之联合一同对付曹操。
这让太史慈大为惊讶。
因为田丰本来就是从袁绍那边过来的。
现在他这么说,张绣有可能会怀疑他别有用心,心念旧主。
如果换成袁绍,他可能真的会这样想。
然而张绣却不会。
作为一个穿越者,张绣对于田丰的为人还是有几分理解的。
此人智计尚且不论,但他刚而犯上、刚正不阿、刚肠嫉恶、刚……
像这种人没有投靠自己倒也罢了,一旦投靠了自己,那就绝对不会反水。
当然,如果自己被袁绍打败,那自是另当别论。
事实上,袁绍麾下的四梁八柱,除去极个别的,人品还是没有问题的。
举个例子。
就像是跟许攸、辛评、郭图等人不和的审配,他在临死之前尚能说出“我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书归正传。
其实在张绣看来,田丰的意思很明显。
曹操的势力范围跟己方接壤,袁绍却在敌人背后。
如果这个时候跟袁绍联合,出兵对付曹操,肯定能从他手里夺下一大片地盘。
这种为进攻眼前的敌人而和敌人背后的敌人结盟的方法,就是所谓的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从战国时代以来就一直被作为外交的基本攻略,到了三国时代也被继续沿用。
当初袁术就曾经联合过和袁绍处于敌对关系的公孙瓒。
袁绍为了反击,也联合了跟袁术有仇的刘表。
袁术一死,袁绍继续联合刘表对付新的敌人曹操。
不过由于一直在后方牵制袁绍的公孙瓒也已经败亡,刘表多少有些担心一旦没了曹操,袁绍就会无人可挡。
所以对于这件事情不如先前对付袁术时那么热心了。
即便如此,他依旧还是策应了袁绍。
可惜却由于荆南张羡起兵的事情被拖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