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诸葛亮递给张绣的并不是从前方送来的军情。
这是以诸葛亮的个人名义写给张绣的请柬,内容自然是邀请张绣携家人来参加自己的婚礼。
张绣含笑问道:“都准备好了吗?”
“承蒙邹夫人和主公二位娘子相助,诸事都已准备妥当。”
这并不是客气话。
邹氏、大桥、甄宓的确是对诸葛亮和黄月英的婚事上颇为上心。
一方面是因为诸葛亮是张绣极为重视的军师。
还是那句话,如今张绣麾下可谓是人才济济,但真正让张绣主动找挖出来的只有两个。
一个是他不远千里亲自从河北拉回来的赵云。
另一个就是从他第一次离开荆州的时候就在寻找的诸葛亮。
当然,这两个人也没有辜负张绣的期待。
赵云自不必说,单以个人武力而论是张绣麾下第一人,就连典韦这样的绝世猛将也只能跟他打个平手。
更不必说如今的赵云还年轻,未来成就不可限量。
诸葛亮更是如此。
他的年龄比赵云还小,但却已经展现出了不逊于贾诩、刘晔、鲁肃等人的实力。
假以时日,他势必会成为张绣麾下的首席军师。
所以不用张绣吩咐,众人都知道诸葛亮的婚事的重要性。
如果说第一个原因是为公,那么第二个原因就是为私了。
诸葛亮的成亲的时间是七月初七,三个月后十月初十就是张绣的婚事。
三个女人这么上心,摆明了是要拿诸葛亮的亲事来练手。
诸葛亮自然也知道这一层原因。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也非常感激。
不管出于什么理由,主公能对自己麾下将士的个人大事这么上心的还真没有几个。
“既是孔明相邀,吾自当携家眷前来。”
张绣爽快地答应下来,又问了一句,“可通知了其他人?”
“尚未告知”,听张绣问起这个,诸葛亮有些不好意思,“只是亮有一事尚需主公定夺。”
我来定夺?
张绣闻言不禁一怔,你结婚请哪些人为什么让我定?
到底是你结婚还是我结婚?
下一刻,就听诸葛亮说到,“主公,可否要请蔡瑁。”
原来如北!
张绣顿时明白了诸葛亮的想法。
按理来说蔡瑁是诸葛亮和黄月英的舅舅,出身荆州第一豪族蔡氏,更是荆州水师大都督,外甥女结婚他肯定要出席。
然而因为他之前得罪过张绣,诸葛亮才会事先向张绣请求。
言下之意自然是如果张绣不同意,那他干脆连人都不请了。
“倒也不必如此。”
张绣轻笑一声说道,“吾先前不是说过?
蔡瑁是蔡瑁,黄氏是黄氏,你是你,不必因为我刻意将之绕过,那样反倒显得咱们小气了。”
结婚不请老婆的亲娘舅,那也太说不过去了。
这种事情张绣还真做不出来。
听到张绣这么说,诸葛亮点了点头。
事实上,在他开口询问之前就已经知道了这个结果。
跟他想象的一样,张绣心胸豁达,果然不会在意这件事情。
不过即便如此,诸葛亮还是要问一句张绣。
毕竟他可不是田丰。
随着这一系列事情的解决,张绣又回到了那种无所事事的日常。
玩鸟、练枪、谈对象。
反正跟甄宓成亲的时间还早,刚好可以趁着这段时间培养两人的感情,也算是把谈恋爱的过程给补上了。
在此期间,诸葛亮的婚事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中。
由于成亲的双方来头都不小,所以这场婚事的隆重程度丝毫不下于之前张绣纳大桥为妾的那一次。
甚至尤有过之。
毕竟张绣那次是纳妾,诸葛亮这次却是娶妻。
终于,七月初七这个好日子总算是到了。
诸葛亮和黄月英的婚事极为隆重。
一众同僚给足了面子,上次张绣纳妾时的宾客几乎悉数到场。
就连江东那边,虞翻都带着孙策的贺礼赶了过来。
六郡太守更是亲自到场祝贺。
甚至连上次张绣纳妾时没有到场的荆州本地豪族更是统统到场。
这里既有蔡、黄两大豪族的原因,也跟张绣声望渐长有关。
更有甚者,不少名士到场之后便直接奔着于吉而去。
毕竟能够见这位老神仙的机会并不多。
一时间,场面可谓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好在倒是没有出现把人挤到桌子底下去的情况。
人数再多,在充足的准备下,场面虽然热闹,一切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条。
当身着大红色喜袍的新郎新娘同时出现在众人视线的时候,众人不禁纷纷赞美起来。
新娘的模样看不到,但是新郎的模样众人都是看得清清楚楚。
高大英俊、气宇轩昂、目若朗星这些词用来诸葛亮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在拜过天地高堂以后,新娘便被送入了洞房。
至于诸葛亮这个新郎,自然是和上次的张绣一样又来到了大厅中招待客人。
不过他到底不是张绣,跑上来灌酒的人实在有些多。
纵然诸葛亮酒量不差,也有些顶不住。
看着诸葛亮那副惊惶失措的模样,张绣不由开怀大笑。
丞相,你也有今天!
第304章 美丽的夫人
“绣儿,你不去劝劝,还在这里笑?”
甄宓虽然还没有跟张绣成亲,但已经和大桥一起开始招呼起了客人,俨然是一副女主人的模样。
所以站在张绣身旁的只有邹氏。
看到张绣因为诸葛亮被众人灌酒时的窘状开怀大笑,不由埋怨了一句。
“今日是孔明大喜的日子,总不能让他喝得大醉再进洞房吧?”
“放心吧,孔明心里有数。”
邹氏看了看几乎连话都已经说不清楚的诸葛亮,实在是怀疑孔明心里到底有没有数。
她正要再劝,不防张绣却先开口道:“婶婶,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邹氏愣了愣,还以为张绣在说为了诸葛亮的婚事操持的事情,当即摇了摇头:
“我倒是无妨,主要还是甄宓和大桥。”
张绣笑道,“绣并非说孔明,而是吾之婚事。”
“绣儿的婚事?”
邹氏闻言,不禁一阵恍惚。
是啊,自己为了张绣的婚事,真的是操碎了心。
早在张绣当初刚刚下山来投奔张济的时候,她就已经提过这件事情了。
可惜的是没过多久就是董卓、李傕、郭汜接踵而至,让他们这一大家子都东奔西跑,无暇他顾。
事情就这么耽误了。
好不容易等到安稳下来,张济又意外身亡。
再之后就是曹操大军压境。
对于邹氏来说,那应该是最为凶险的一次。
一旦那次张绣没能顶住,按照曹操那个好人妻的性子,势必不会放过自己。
等到那个时候,自己为了清白之躯,肯定只能以死明志了。
好在张绣坚强的顶在了自己身后。
自那之后,张绣的就仿佛是转了运一般,事业蒸蒸日上。
地盘一天比一天大,手底下的文臣武将也是一天比一天多。
于是邹氏便又动了让张绣娶妻的念头。
但是这一次却跟一开始不同了。
因为她隐隐发现自己似乎有些太过依靠这个侄儿了。
在一日又一日的相处之中,她的内心甚至产生了一种“如果能一直这样下去就好了”的念头。
这种念头让邹氏悚然心惊。
张绣可是自己侄儿!
她怎么可以这样?
那里,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