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262节

  文聘笑了笑没有说话。

  张绣自然不是张子房。

  按照目前的分工来看,贾诩才是张良。

  诸葛亮更像萧何。

  至于作为两人主公的张绣自然是刘邦。

  当然这句话太犯忌讳,文聘不会说出口。

  事实上,文聘倒是觉得张绣更像是善于纳谏的项羽。

  至于韩信……

  别说张绣,文聘觉得便是如今整个天下都没有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双方既在相持,孔明因何唤我?”

  这也是张绣奇怪的地方。

  按说对于目前发展阶段的战略早就定好,在袁绍和曹操分出胜负之前,张绣就是一心一意搞钱,不会采取军事行动。

  那诸葛亮为什么专程让典韦把正在钓鱼的他叫回来?

  诸葛亮笑道,“子敬欲与刘备联手共击曹仁,传书请主公允之。”

  张绣一听也笑了:“什么子敬?这分明是兴霸的意思!”

  鲁肃可是出了名的鸽派,怎么可能会问这种问题?

  只有甘宁那个不甘寂寞的才会做这种事。

  肯定是看到刘备在汝南被曹仁打败以后手痒了,就想着也要插上一手。

  诸葛亮:“除弋阳太守信笺外,子敬亦手书一封,建议主公莫要轻启战端。”

  虽然没有明说是受到了甘宁的“胁迫”,但是在以弋阳太守的身份传书询问是否要跟刘备合作搞曹仁之外,又特意以私人的身份单独写信劝张绣不要在弋阳跟曹仁打一仗,这暗示已经很明显了。

  显然是因为甘宁作为最早追随自己的将领,纵然鲁肃这个弋阳太守也不好驳了他的面子。

  况且甘宁也只是让鲁肃传书询问,并没有干先斩后奏的事情,鲁肃自然是更不好拒绝。

  “孔明,代我给弋阳回信,就说除非曹军主动来攻弋阳,否则不要掺和刘备和曹操的事情。”

  诸葛亮答应下来,张绣想了想又说道,“若刘玄德向兴霸和子敬求助,只可保其性命,莫要再做多余的事情。”

  只要自己给了明确的命令,那么甘宁就算是再不情愿,肯定也会执行。

  但张绣就怕刘备这货会拉着甘宁和鲁肃下水。

  这种事情他可没有少干。

  张绣都能够想象到,刘备引来曹仁大军,甘宁那货简直求之不得。

  鲁肃一旦抹不开面子,那就是骑虎难下的局面了。

  所以这种苗头一定要趁早掐断。

  诸葛亮点头应下,又说道:“河内太守张杨亦有意出兵。”

  “我这位世伯还真是不消停啊!”

  张绣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上次我走时不是说过让他隔岸观火吗,怎么又按捺不住了?

  莫非他想出兵官渡,相助袁绍?”

  张绣不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

  只不过张杨不是甘宁,如果他铁了心要出兵,张绣还真拿他没办法。

  “非也”,诸葛亮一脸古怪地说道,“张杨欲助吕布谋青州。”

  “哈?”

  有那么一刹那,张绣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谋青州?

  开什么玩笑?

  吕布这样的还想谋青州?

  他有那个实力吗?

  虽说袁谭这个青州刺史完全是仗着老爹袁绍的名头拿下来的,但即便如此,张绣也不觉得吕布能从他手中夺下青州。

  真当袁家其他人是死的啊?

  袁氏兄弟虽然不和,但只要袁绍还在,那么最基本的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还是能够做到的。

  是谁给了吕布的勇气认为他能拿下青州?

  还有张杨,你说你一个河内太守,怎么对吕布就那么好?

  一次又一次的为他出兵,甚至差点连自己的命都丢了。

  想到三国演义中吕布的相关故事,张绣不禁脑洞大开:

  张杨这货不会也被吕布拜成义父了吧?

第303章 孔明成亲

  张绣认为吕布偷偷拜了张杨为义父不是没有可能的。

  毕竟演义里的吕布就好这一口。

  否则怎么解释张杨三番五次收留吕布的事情?

  甚至于上次如果不是陈宫正好在的话,张杨搞不好就会因为那个叫杨丑的下属叛变出事了。

  而杨丑这么做的原因仅仅只是因为当初徐州之战曹操围攻吕布时,张杨想要营救吕布。

  只可惜张杨手足兵力不足,哪怕是想要出兵相救却办不到,最终只能出兵东市,遥为呼应。

  于是杨丑便发动了那场反叛。

  不料却被陈宫带去的怀英及时发现。

  一场兵变就此便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张绣和张杨都不知道的是,在那个没有张绣干涉的世界里,张杨的这场反叛成功了。

  他真的杀死了没有防备的张杨。

  只是当他想要带着张杨的首级投奔曹操的时候,却又被自己的部下眭固所杀。

  可以说是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只是眭固在替张杨报仇以后,本想带着原本属于张杨的队伍北上投奔袁绍。

  不料却被得到消息的曹操派遣史涣、曹仁截住,最终眭固不敌被斩,余者眼见曹军势大皆降。

  自从曹操尽得河内之地,在官渡之前的优势又增大了几分。

  可以说,杨丑兵变这件事情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只是这个世界因为张绣的干扰,这些事情都没能发生。

  甚至就连张绣自己都不知道,他当初心血来潮派陈宫带着怀英一起去张杨那儿居然会阻止了这样一场弥天大祸。

  总之,张杨对吕布这莫名其妙的好感,实在是很让张绣十分不解。

  所以才怀疑吕布是不是偷偷拜了张杨为义父。

  回头有机会要好好问问,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自己有必要提醒张杨要小心了。

  毕竟吕布这个大孝子专刺义父。

  “写信劝他,吕布的打算势必不会成功。”

  张绣毫不犹豫地说道,“只是张杨未必会听,所以孔明你要将此中利害详细告之,务必不能使他在这种关键时刻再起纷争。”

  “是否让公台再去一次河内?”

  诸葛亮犹有些不放心,“若有他在身旁,张杨必不会出兵……”

  “不可!”

  张绣还没有开口,文聘立刻表示了反对。

  看到张绣和诸葛亮的目光都向他望来,文聘也有些不好意思。

  自己的反应貌似是有些大了。

  不过没有办法。

  谁让身为江夏太守的他太忙了呢?

  诸葛亮没能要过来,好不容易来个陈宫,可再不能放走了。

  “江夏事务繁杂,若公台离去,只怕余人难以胜任。”

  张绣只觉得好笑。

  这要是放在现代,高低等给他定个本位主义思想。

  不过现在嘛……

  “没那个必要,张杨虽然心系吕布,但我的话他还是能听进去。”

  虽然这话听上去有些怪怪的,但诸葛亮还是点了点头。

  在吕布和张绣之间,张杨还是会选择张绣的。

  否则之前张绣北上抢亲的时候他也不会站在张绣这边了。

  安排完这两件事情,张绣也明白了诸葛亮专程让典韦把自己找来的目的。

  无论是鲁肃的来信还是张杨的来信都是写给自己的,所以即便张绣松手放权,给了诸葛亮很大的自由,但这种事情还是需要他来亲自决定的。

  只不过在张绣看来这两件事情都算不上有多重要。

  即便自己不在,张绣相信以诸葛亮的能力也能做出最符合他心意的回复。

  眼见事情已经处理完,但诸葛亮还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张绣忍不住笑了出来:

  “怎么,孔明不会还有事吧?”

  他原本只是开个玩笑。

  万万没想到诸葛亮居然点了点头,又从袖中取出一书。

  “还真有啊!”

  张绣当即愣住了。

  诸葛亮该不会是把最近这段时间的事情都攒到一起了吧。

  他好奇地接过诸葛亮递给自己的书信拆开,扫了一眼便笑出声来:

  “原来是喜事啊!”

首节 上一节 262/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