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经过无数的考虑以后,邹氏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得让张绣尽快成家。
只要张绣一成家,她的念想也就断了。
但让她没想到的是,自己才刚刚提出了这个想法,张绣就把一个女人领回了家。
扬州庐江的桥氏。
大桥的姿容自是无可挑剔,只是因为家世原因,只能与张绣为妾。
一开始邹氏的确是难受了一阵子。
但等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她突然发现自己对张绣的感情居然是并没有产生什么改变。
那种“如果能一直这样下去就好了”的念头依旧还在。
这就让邹氏有些担心了。
看来只纳妾不行,还得娶妻!
但让她没想到的是,自己还没有来得及说出这个想法,张绣就把一个女人领回了家。
确切地说,是抢回家。
冀州中山的甄氏。
甄宓的姿容自是无可挑剔。
民间素有娶妻娶贤、纳妾为色的说法。
邹氏自己也这么想。
张绣的侍妾模样要好看,但妻子一定要是个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像貌方面可以放低标准,只要模样周正就行。
没想到张绣居然抢回了一个绝色美人。
单以姿容而论丝毫不下于有着国色的大桥。
并且在家世方面也能够达到与张绣联姻的标准。
这一次,邹氏总算是放下心。
但随着亲手操办起张绣和甄宓的婚事,一个念头越来越是不可遏止的从她的心中冒了出来。
那个念头是如此的大胆以至于她甚至都不敢完整的想象。
明明成亲的是张绣,可她却觉得自己花费的心思比张绣和甄宓这两个主角加起来还要多。
“我是绣儿的婶婶,亦是绣儿唯一的长辈,你又何需如此客气?”
听到邹氏淡淡的口气,张绣觉得有些奇怪,但也没有多想。
不过听邹氏说起她是自己唯一的长辈时,张绣不由心中一动,开口问道:“婶婶,我记得自己似乎还有一个小姑?”
邹氏一怔,“小姑?”
张绣点头:“昔日曾听叔叔说他还有一妹妹。”
这一次邹氏便反应过来,叹了口气,“你说的是姜子吧?
当初我嫁入张家时与她颇为投机,可惜后来我随你叔叔离开家乡后便再也没见过她了,如今想是已经嫁人了吧。”
张姜子。
张绣默默念了一遍这个名字,却听邹氏奇道,“怎么忽然想起问这个?”
“婶婶不是说我只有你一个长辈了吗?”
邹氏:o( ̄ヘ ̄o#)
她正准备说些什么,典韦忽然大踏步来到了张绣面前。
这种能够光明正大喝酒的场合正是典韦最喜欢的,所以此刻他脸上红扑扑的,一看就没少喝。
“将军,荆州刺史来访。”
“荆州刺史?”张绣有些惊讶,“刘表亲自来了,他不去去荆南平乱了吗?”
“应是刚刚才到,魏文长和田元皓也与他一起。”
魏延和田丰也跟刘表回来了,这么说荆南的乱子已经被平定了?
无论如何,作为荆州牧、荆州刺史的刘表亲自到访,于情于理,张绣都应该亲自接待。
“婶婶,我过去一趟。”
“去吧。”
邹氏朝着张绣点了点头。
张绣离开以后,邹氏便向着典韦福了一福,“典护卫。”
典韦看着邹氏,心情有些复杂。
张绣的这位婶婶实在太美丽了,难怪当初会有那么多人说媒。
典韦毫不犹豫,假如当日宛城之战胜了,曹操绝对要强纳她。
毕竟曹操是什么德性,作为护卫的他再清楚不过了。
可能是跟着曹操的时间长了,就连审美也受到了他的影响。
所以在典韦看来,邹氏甚至比甄宓和大桥更漂亮。
也不是甄宓和大桥不漂亮,但是邹氏那种成熟女性身上散发出来的气质是甄宓和大桥所不具备的。
这和外貌无关,需要岁月的深沉。
正因如此,典韦心里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单说娶妻这件事情,张绣根本没必要跑那么远,干脆娶了近在咫尺的邹氏不就行了?
第305章 为什么呢?
很久很久以前,典韦就在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曹操会在宛城之战中输给张绣?
论兵力,曹操三倍于张绣。
论谋士,曹操这边有荀彧、荀攸、郭图、程昱……
张绣这边就一个贾诩。
论将领,双方的差距就更大了。
那时的曹操麾下有许褚、徐晃、曹洪、曹仁、夏侯惇、夏侯渊、乐进、于禁、李典……当然,还有自己这个最强的武力。
反观张绣,除了张绣本人之外就只有胡车儿勉强能够拿的出手,在典韦看来除去这两人简直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更不必说那时的曹操已经带着汉帝迁都许昌,南征宛城便是奉诏讨贼,名正言顺。
这样算来,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曹操都没有输的理由。
甚至于战前连荀彧这样的人物都判断张绣十有八九会拱手自退,不战而降。
然而就是这相差悬殊的一场战役,曹操却输了。
长子曹昂重伤,侄子曹安民战死,典韦、乐进、夏侯惇三员大将被俘。
不但输了,更是惨败。
为什么呢?
典韦并不擅长分析,但是被关押的时间实在太长,无所事事的他也只能不断复盘这场战役的经过。
张绣的确是能打,曹操这边只有自己和许褚能与他抗衡。
但这不是理由,因为张绣再能打也不是吕布,没有办法一个人把他们全挑了。
至于贾诩,典韦并不觉得他比荀彧更强。
所以他最终只能得出一个结论:
那就是曹操轻敌了。
所谓骄兵必败。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典韦坚信,如果让曹操重新跟张绣一战,他必不会再输。
结果等到典韦被迫以张绣护卫的身份重见天日,就再次见证了曹操的失败。
而且还是连着两次!
这让典韦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为什么呢?
自那之后,典韦便利用自己身为张绣护卫的这个身份,有意识的去了解张绣的过往。
纯粹就是好奇。
像张绣这种原本根本不被曹操放在眼里的小势力凭什么能够一而再、再而三的击败曹操。
结果这一了解,典韦整个人都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从一开始的北地枪王到后来的崭露头角,再到如今的锋芒毕露。
张绣的成长经历简直就是一场波澜壮阔的画面。
对于张绣崭露头角以后的事情典韦并不是很在意。
因为那时的张绣势力已成,只要按部就班不犯错误,迟早都能够发展到如今的地步。
无非是时间长短的问题罢了。
这一点张绣做得的确很好。
但典韦觉得换成曹操应该会做得更好。
典韦更兴趣的还是张绣在发迹之前的事情。
枪神童渊的徒弟,这个身份虽然在特定的时候有用,但并不能够直接转化为张绣的实力。
张绣自学艺有成下山以后就投靠了族叔张济,随着张济在董卓麾下东奔西战,以军功升至建忠将军。
这段时间他的表现应该算是中规中矩、差强人意。
真正让张绣开始崛起的恰恰正是让自己成为阶下囚的宛城之战。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小博大……
典韦惊讶地发现,自从在宛城打败了自己的旧主曹操以后,张绣的势力就仿佛是滚雪球一般的增长起来。
不客气地说,正是曹老板成为了张绣的第二块垫脚石。
至于第一块,则是他的族叔张济。
虽然这么说不好,但事实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