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258节

  看着于吉一脸“你怎么能不知道”的表情,张绣只能无奈地说道,“绣从未听家师说起此人。”

  “令师虚怀若谷,令人敬佩。”

  于吉感慨了一句,这才说道:“王剑神本名王越,辽东燕山人士,极擅剑术。

  相传他乃是春秋时期越女阿青传人,对了,便是那位三千越甲不可敌的传奇剑客……”

  张绣:(⊙_⊙)

  这也太超展开了吧!

  怎么连阿青都出来了?

  这是《三国演义》,不是《越女剑》啊喂喂!

  于吉话里的槽点太多,可是张绣又偏偏不能一吐为快,把他憋得那叫一个混身难受!

  只听于吉接着说道,“令师曾与王越大战一场,双方平分秋色。

  听吾师兄所言,童枪神与王剑神皆是凡夫俗子中最有希望以武入道者,如今二者皆是只欠契机。”

  张绣这个时候已经被于吉接二连三抛出来的设定搞的有些迷糊,听到这里顺口问了一句:

  “不知道长师兄是……”

  “贫道有两位师兄,大师兄道号南华,二师兄道号左慈。”

  果然是他们!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一旦接受了这样的设定,也挺带感的嘛!

  用一句陈年老梗自我吐槽以后,张绣又问道,“道长尚未回答,先前我说起《太平要术》时,何以如此惊讶?”

  不但没有避过这个话题,反而迎男而上。

  这就是演员的自我修养。

  于吉有些意外地看了张绣一眼,随即缓缓开口道,“因为那《太平要术》正是贫道师兄南华之物。”

  “什么?”

  张绣霍然动容,“可听我师傅说,那书却在张角手中……”

  于吉叹了口气,幽幽说道:“不错,那书正是贫道师兄赐于张角,赐书之时还曾言曰,张角得书后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

  一直没有说话的文聘听到这里忍不住插口道:“那张角得书后不思安汉兴刘,却欲行那大逆不道之事,合当此报!”

  张绣看了文聘一眼,没有说话。

  双方立场不同,他自然不会去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古人身上。

  在这个时代的绝大部分人看来,张角发起的是“黄巾之乱”。

  但以他这个穿越者所在的时空来定义,那就是“黄巾起义”。

  当统治阶级抛弃了初心使命,开始压迫奴役人民的时候,那么这个王朝离覆灭的确是不远了。

  所以黄巾起义在后人的眼中自然算是正义的,因为它的根本目的是推翻腐朽的封建王朝。

  “原来如此。”

  张绣点点头,“那《太平清领书》与《太平要术》到底有何关联?”

  于吉有些哭笑不得地望向张绣,对面这个人还真是执着啊!

  绕了一个大圈,又回到了一开始的那个话题。

  “皆是吾师兄所著,只是侧重不同罢了。”

  说到这里,这个话题也就没有必要进行下去了。

  张绣正准备找个其他的话题,不料于吉却主动向他提出了请求:

  “张将军此番对贫道有救命之恩,不若让贫道替张将军卜上一卦,以示谢意如何?”

  “卜卦?”

  张绣没想到于吉居然会提出这个要求。

  于吉点了点头,“贫道一月只卜三卦,本月尚有一卦未卜,便送于将军。”

  一个月只算三卦?

  这个年代就开始搞饥渴营销了吗?

  那个姓雷的怕不是你们师门的吧?

  张绣发现自打跟于吉见面以后,自己吐槽的欲望就格外强烈,还是压都压不住的那种。

  这让他暗暗有些奇怪,难不成这于吉身上还有什么光环吗?

  张绣却不知道,他见到于吉的欲望只是想要吐槽,孙策可是想直接砍了对方!

  正思量间,诸葛亮却转向张绣,开口说道,“主公,听闻琅琊宫皆擅卜卦之术,既是于道长主动相邀,主公不妨一试。”

  贾诩也点头道,“主公不妨一试。”

  太史慈和文聘同时开口附和:“不妨一试。”

  张绣:( ̄△ ̄;)

  搞什么,赶鸭子上架吗?

  看着众人希冀的目光,张绣不禁一阵无语。

  没办法,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既然你们都这么说了,那便请道长为绣卜上一卦!”张绣也有些好奇于吉到底有几分本领,“道长可要看手相?”

  “不必,张将军告知生辰八字便可。”

  于吉心说你的面相我已经看了又看,熟的不能再熟了。

  张绣也不多说,将自己的生辰八字告诉于吉,后者二话不说便掐指算了起来。

  片刻过后,他又让人端来一盆清水,在上方洒下些许粉末。

  在张绣等人全神贯注的注视下,就见那盆水的表面渐渐有了图案:

  半红不红的,有点像桃花,还有点像血,时间一长,还变绿了……

第299章 强横的命格

  “道长,这是何意?”

  看着这古怪的卦相,张绣有点傻眼。

  他忍不住看向于吉,等着他为自己解卦。

  贾诩、太史慈、文聘、诸葛亮亦是如此。

  众人都希望能够从于吉口中听到一些好话。

  没办法,这个时代的人都信这个。

  即便是像贾诩和诸葛亮这样的顶尖人材也不能免俗。

  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

  同样也是他们对张绣和甄宓的婚事如此看重的原因。

  被五双灼热的目光盯着,于吉不禁有些尴尬。

  因为他自己也看不懂这个卦相。

  或者说……这谁能看得懂啊!

  于吉也觉得有些迷糊,这完全没道理啊!

  明明自己连张绣的生辰八字都要过来了,再结合之前对张绣面相的观察,按说不应该出现这种朦胧的卦相才对。

  须知他们师门卜卦来和其他同道中人的确有些不一样。

  每月只算三卦这种模式虽然在张绣眼里就跟饥渴营销没什么两样,但其实却是空穴来风,有根据的。

  就拿他给张绣算的这一卦来说。

  它没有明确的指向,既非事业、也非姻缘、更非生命。

  这一卦直指张绣这个人最本质的特征。

  所以这半红不红,像桃花又像血,时间一长还会变绿的古怪卦相才让于吉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只怪自己学识浅薄,等回头有时间再向二位师兄请教好了。

  话虽如此,但如今这种情况却于吉有些骑虎难下。

  毕竟是他自己主动提出要为张绣算一卦。

  现在要是说看不出这卦相代表的含义,未免有些太难看了。

  砸了自己招牌是小,坠了师门名声是大。

  因此于吉略一思索,便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他决定把自己看相和方才掐算得的内容就当作是对这个古怪卦相的解释说出来,这样好歹算是有点干货。

  大不了等日后跟两位师兄请教过以后,再向张绣详细解释也不迟。

  只是他话一出口,众人皆是脸色大变:

  “恕贫道直言,张将军福缘浅薄,本是早夭之命。”

  众人当中贾诩城府最深,只是一怔便恢复了正常。

  诸葛亮到底还年轻,闻言深深皱起了眉头。

  文聘虽然死死盯着于吉,但还是没有说话。

  唯有太史慈最莽,直接拔出了腰间佩剑,对着于吉大声说道:

  “于道长,慈虽敬你,可你若要这般胡说,那便休怪某无礼了!”

  大不了忍痛把房中之术还给于吉。

  也不能任由他来这般诅咒张绣。

  于吉将神情各异的众人表现尽收眼底,对于太史慈的威胁更是视而不见,便向张绣望去。

  却见后者同样也是一脸惊讶地望着自己,不禁暗暗点头。

  然而于吉却不知道,张绣虽然惊讶,理由却跟众人不一样。

  因为他知道于吉真没有胡说。

  无论是历史还是演义,张绣正好就是几年后在与曹操一起北征乌桓的路上死球的。

  无论他是水土不服病死也好,被曹丕以宛城之战的事情逼死也罢。

  两种说法的不同之处只有死因,但死亡时间却是一样的。

首节 上一节 258/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