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大概率还是会的。
这个年代的人就是这么有节操。
除了极个别混账到破坏了规矩的……
算了,不说也罢。
“主公,子义不辱使命,救下于道长,将他请回江夏。”
太史慈纵身下马,向着张绣行了一礼,跟着侧过身子让出了身后的于吉:“这位便是于道长。”
顺着太史慈指的方向望去,看清楚此人相貌的张绣忍不住就在心里点了个赞。
好一位超凡脱俗的世外高人!
但见此人身披鹤氅,手携藜杖,站在道路中央,宛如一尊神像。
兼之脸庞清瘦,双目深邃如潭,隐隐透着一股神秘的气息。
在看到他时的第一眼,张绣不禁便想起了某个版本倚天屠龙记里的张三丰。
称一声仙风道骨也不为过。
旁的不说,单单只凭这个形象,说出的话都平添了三分说服力。
所以张绣愈发觉得奇怪了,按说于吉也没有作恶吧?
不但没有作恶,从之前张昭的信件来看,他还在吴会一带救了不少病人。
且不管他是出于什么目的才这样做,但张绣对这种人的评价标准一向是论迹不论心。
只要能救人,那他就是一个好人。
哪怕是一个卑鄙善良的好人。
所以孙策为什么铁了心非要杀他不可呢?
在张绣打量着于吉,并且对他的外貌惊叹不已的同时,殊不知于吉心目的惊讶只比他更甚。
张绣刚一露面,他的目光便牢牢被吸引住了。
甚至第一眼望过去的时候,差点当场就给张绣磕了一个。
“额有朝天骨,眼里有灵光,莫不是仙人转世、神仙下凡?”
不过等凝神细看时,这才发现只是有些相像罢了,并不是真的仙人转世。
只不过依旧是天庭饱满、印堂发亮,绝非凡夫俗子。
旁的不说,单单只凭这个面相,说出的话都平添了三分说服力。
于吉越看越是喜欢,越看越是着迷。
不行,待会等还是得问问张绣的生辰八字才行。
那样算出来的命才更加准确。
“福生无量天尊!”
和当初见到孙策不同的是,于吉主动和张绣打起了招呼,“琅琊宫道士于吉,见过大汉扬州刺史宣威侯右将军!”
听到于吉把自己的所有头衔都报了出来,张绣不由乐了。
怎么感觉跟当初刘备三顾茅庐去见诸葛亮时的情形一样呢?
当初刘备一开口就是这样自称的,只不过现在变成了于吉这样称呼自己。
“不必如此客气”,张绣笑道,“于道长,这二位是贾文和与诸葛孔明。”
在来的路上于吉已经听太史慈介绍过贾诩和诸葛亮,所以此刻便也向贾诩和诸葛亮行了一礼:
“贫道见过二位军师。”
双方简单的介绍过后,一行人便来到了江夏太守府,又跟文聘见了面。
此时的于吉也在张绣的要求下开始介绍起了自己:
“贫道在顺帝时曾入山采药,得神书于阳曲泉水上。
那书号曰《太平清领书》,凡百余卷,皆治人疾病方术。
贫道得之,惟务代天宣化,普救万人。”
这话于吉曾经对孙策说过一遍,目的是为了反驳孙策说自己煽惑人心。
只是当时的孙策却对此根本听不进去。
不过张绣对此却很感兴趣。
听完了于吉的自我介绍,张绣忍不住问道:“《太平清领书》?此书与《太平要术》有何关系?”
张绣不问则已,他这一开口,听到“太平要术”四个字,于吉双目骤然一缩,两道目光如电般射向张绣:
“张将军怎知《太平要术》?”
一见于吉反应这么大,张绣心中顿时暗道一声糟糕。
此时他才想起,这一件在穿越以后人尽皆知的事情在这个世界如今却没有几个人知道。
三国演义里说得很清楚,黄巾起义的主要发起者张角本是个落第秀才。
某日他去山中采药,得遇高人赠书,这才练就了一身呼风唤雨的本领。
那书便是《太平要术》,至于那高人自然便是南华老仙了。
正因如此,在发起黄巾起义的时候,张角自称“太平道人”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所以张绣此时听到《太平清领书》,一下子就联想到了《太平要术》,下意识便问了出来。
等到反应过来却是已经迟了。
眼见于吉深邃的目光朝自己望来,张绣不禁有些慌了。
不过他骨子里毕竟是个现代人,稍一转念便放下心来。
慌什么!
别说于吉发现不了他穿越者的身份,就算是他真的发现了又能如何?
总不能还把自己送回到现代不成?
不过这件事情终归还是要给出一个解释。
想到这里,他便平静地说道,“此事乃家师告之于我。”
解释完以后还故意一脸不解地问道,“于道长为何这般惊讶,此事可有不妥之处?”
听到张绣搬出了自己的师傅,于吉不禁一怔,“不知令师是……”
“北方大地、五行山上,蓬莱枪神散人,童渊!”
张绣站起身来,朝着北方一拱手,一脸傲然地说道。
心里却是想道,对不起了啊师傅,这种时候只能拉你出来背锅了。
“阿嚏!”
与此同时,正看着爱徒赵云练枪的童渊突然接连打了好几个喷嚏。
赵云见状,连忙收起龙胆亮银枪,赶到童渊身旁问道:
“师傅,可是昨夜着凉了?”
要知道此时正值盛夏,童渊虽然年事已高,但修为却是已经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地步。
等闲的小病根本奈何不了他。
所以看到童渊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赵云才会如此紧张。
“无妨。”
童渊摆了摆手,心里也有些奇怪,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
眼见赵云已经收起了枪,索性一挥手,阻止了他继续往下练,而指点起枪法中的精要来。
“子龙,当初为师便料定你在枪法上的成就定在你二位师兄之上,如今看来,倒是为师有失偏颇了。
多年不见,未曾想博超在百鸟朝凤枪上的造诣竟是不下于你。”
赵云闻言笑道,“二位师兄皆是天资聪颖之辈,唯云资质愚钝,只盼勤能补拙,方可追上二位师兄。”
童渊摇了摇头:“你们师兄弟三人于枪法一道皆有天分,否则为师也不会收汝等为徒,只是你天资卓绝,尤在你二位师兄之上。”
见赵云还想开口,他伸手拦住,说道:“你也莫急,且听为师慢慢道来。”
说着便跟赵云说起了他当初对于张任、张绣、赵云三人前途的判断。
这一说,便是整整半天。
第298章 于吉卜卦
“不曾想张将军之师竟是童枪神。”
出乎张绣的意料,他抬出师傅童渊的名字只为背锅,但于吉听到以后却是肃然起敬。
“哦,道长也曾听说过家师?”
张绣这是真的有些意外了。
却见于吉点了点头,正色道:
“童枪神,字雄付,与并州李彦乃结拜兄弟。
吾尝听闻令师与李彦师承玉真子,二人皆娶河北颜家的两位大小姐颜云、颜雨为妻。”
在张绣惊讶的目光中,只听于吉滔滔不绝地说道:
“其实贫道早就应该想到,张将军使的便是百鸟朝凤枪,此本就童枪神成名之技。”
有没有搞错,这个老道士居然对自己的师傅这么了解?
要知道他这个当徒弟的知道的都没有于吉这么详细。
就像他只知道长得慈眉善目的师娘姓颜,对自己师兄弟三人都很好,却不知道她居然是河北颜家的人。
却听于吉继续说道,“童枪神与王剑神齐名,便在贫道师门中亦是颇富名望,有‘枪剑双绝’之称……”
听到这里,张绣忍不住打断了于吉,“王剑神?”
这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设定?
三国演义里貌似没有这么一个人物?
难道说跟自己的师傅童渊一样,是说书人的二设?
张绣发现自己今天跟于吉这一番话仿佛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知道了许多以前没有听说过的奇闻秩事。
实际上不仅仅是他,贾诩、太史慈、文聘、诸葛亮皆是双眼发亮,津津有味地听着于吉讲故事。
颇有一种不虚此行的感觉。
“张将军竟不知王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