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193节

  建安五年元宵,车骑将军、国舅董承与太医吉平密谍杀害司空曹操的事机败露。

  曹操审讯吉平未果,遂率兵入董府,查出衣带诏,继而大开杀戒。

  车骑将军董承、工部侍郎王子服、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昭信将军吴子兰等五人被满门抄斩,死者达七百余人。

  西凉太守马腾离京、豫州牧刘备前往淮南,因而躲过一劫。

  曹操余怒未消,带剑入宫,将已有五个月身孕的董承之女董贵人缢死于汉帝刘协及伏皇后面前。

  消息传出,举世皆惊。

  “最终还是被发现了啊……”

  衣带诏事发,董承等人被诛杀的消息传到江夏的时候,张绣并不意外。

  他转向诸葛亮,颇为感慨地说道:“看来董承还是没有把你临行之前的话听进去。”

  诸葛亮摇了摇头,只说了四个字:“勇气可嘉。”

  赵云则是怒道,“曹操竟行凶杀贵妃,真国贼也!”

  “是啊,一尸两命,他倒也真是狠心下得去手……”

  对于曹操这种斩草除根的做法,张绣可以理解,却不认同。

  不过以他一个现代人的眼光去评价千年前的古人做法,原本也是有些蛋疼。

  收回心中对曹操价值观的批评,张绣向赵云问道:“文和这段时间在干什么?”

  “军师身体不适,还在静养。”

  “什么身体不适?我看他就是在偷懒!”

  张绣没好气地说道。

  自从诸葛亮加入了团队以后,贾诩这货就开始有意识的偷懒了。

  尤其是当看到十九岁的诸葛亮一边学习一边工作,热情高潮的模样后,贾诩更是放心大胆的让诸葛亮主持工作,自己只负责审核把关,美其名曰锻炼新人。

  正值冬春换季,他便以身体不适为由,干脆当起了甩手军师,小日子过得比张绣还要潇洒。

  听赵云说他还在静养,张绣就想着要不要给这货安排一点事情。

  这个念头刚一产生,就被张绣给打消了。

  自己在穿越之前最讨厌的就是那种见不得员工闲下来,恨不得员工每时每刻都在拼命工作的老板。

  如今自己成了老板,可千万不能活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等到真的有事,贾诩自然会承担起属于他的责任。

  所以张绣也只是笑骂了两句,转而向诸葛亮问起各州郡的情况。

  不得不说,虽然贾诩本质上是在偷懒,但在客观上也的确是起到了锻炼诸葛亮的作用。

  如今的诸葛亮加入张绣团队才短短一年,各方面能力素质都已经有了大幅度提升。

  特别是在内政方面,更是展现出了极为卓越的才干。

  用贾诩的话来评价就是不逊于荀彧。

  尤其是诸葛亮明明担着军师的职务,却干着国相的活。

  文聘已经不止一次跑来找张绣要人,希望把诸葛亮借调给他一段时间,用以专程打理江夏郡政事。

  然而张绣眉头一皱,就察觉文聘目的并不单纯。

  说是借调,其实根本就是借机直接把诸葛亮要过去。

  只是他到底还是低估了张绣对于诸葛亮的重视程度。

  让丞相去治理一郡之地?

  简直是太浪费了有木有?

  所以张绣果断把从河内回来的陈宫丢给了他。

  陈宫以前就是县令,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在跟随吕布东征西战的那段时间更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所以如今助文聘打理江夏,亦是有声有色。

  文聘眼见陈宫的确干得不错,这才不再来烦张绣。

  然而他却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实质上已经是彻底把自己当成了张绣的人。

  “怀英,走了!”

  三人又聊了一会儿,张绣就准备抄起在桌上窝成一团睡觉的鹦鹉,回家去跟婶娘和大桥一起玩鸟。

  忽有人报说简雍自徐州赶到,求见张绣。

  诸葛亮立刻笃定地说道:“定是刘备得知了衣带诏之事,故派其向主公求援!”

  “上次便是宪和来求救”,赵云笑道,“师兄,恐怕刘使君这次又被曹操攻袭了。”

  时过境迁,刘备当初给赵云留下的印象已经被张绣和赵云的兄弟情彻底磨灭。

  如今的他已经能够以平常心态看待刘备,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听到和他有关事情就会产生剧烈的心理波动。

  张绣也笑了笑,“子龙说得不错,宪和跟咱们也算是老朋友,让他进来吧!”

  简雍依旧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刚到屋内便扑通一声对着张绣长长拜下,涕泪俱下道:

  “张将军,请救我家主公一命!”

  张绣:┑( ̄Д ̄)┍

  也不知道是不是穿越的原因,如今的张绣精神力强大,记忆力极佳。

  所以他记得清楚,当初简雍第一次来向自己求救的时候就是这样的表现。

  只不过那次多了一句“看在子龙的情分上”。

  张绣对着诸葛亮使了一个眼色,后者心领神会,立刻上前搀扶起他,开口劝道:

  “宪和莫要如此!

  刘皇叔与我主情同兄弟,汝不必着急,有话慢慢说便是。”

  “多谢……”

  简雍顺势站起身来,待看清楚扶起自己的人是一个身材奇伟,相貌英俊的少年人时不禁一怔。

  这个俊俏的少年郎是谁啊?

  这种事情不是应该由贾诩来做吗?

  还一口一个“宪和”,感觉跟自己很熟似的。

  可我根本不认识你好吗?

  诸葛亮只看了简雍一眼,立刻就猜到了他的心思。

  于是不等简雍开口便微微一笑:“在下诸葛亮,乃主公军中……”

  “原来阁下便是诸葛孔明!”

  诸葛亮的自我介绍才说到一半,被便简雍开口打断。

  张绣见状有些意外,好奇地问道,“怎么,宪和也听说过孔明?”

  他猜测可能是诸葛亮在许昌的高光表现传到了徐州,故而为人所知。

  “那是自然!”

  简雍重重一点头,“听闻孔明初次上阵,便在寿春之战阵前斩将,大败袁术。

  是以我主亦是常常开口称赞,言曰孔明与子龙一般,实乃少年英雄!”

  张绣闻言脸色就有些古怪。

  刘备称赞诸葛亮的原因居然是因为他上阵杀敌的表现?

  总感觉有哪里不对劲……

  双方在短暂的寒暄几句以后,简雍便正色道:

  “我军细作探知曹操起兵二十万,分兵五路下徐州,我主知不能敌,以为求救于袁绍,方可解危。

  是以修书一封,遣公祐至河北向袁绍求救。”

  说到这里,简雍顿了一顿,见张绣表情不变,这才继续说道:

  “然雍以为张将军急公好义,又与主公有旧,于其求助于袁绍,不若求助将军,是以主动请缨,来见将军。”

  张绣:(lll¬ω¬)

  又是这该死的既视感。

  两年之前,吕布攻刘备。

  那时就是孙乾前往许昌向曹操求救,简雍来到江夏向张绣求救。

  如今时过境迁,进攻刘备的人从吕布变成了曹操,刘备的求救对象变成了袁绍和张绣。

  唯一不变的就是挨揍的那个永远是刘备。

  不过有了上次的交情,如今刘备再向张绣求救就不是病急乱投医了。

  江夏到徐州的距离也没有比冀州到徐州远上太多。

  并且相比于肯定会出兵去帮助刘备攻打吕布的曹操,袁绍会不会出兵救人还在两说。

  听简雍说完事情经过,张绣便转向诸葛亮,开口问道:“孔明……”

  话音刚落,原本趴在桌上睡觉的怀英立刻抬起头来,发出清脆的声音:

  “你怎么看?”

  简雍:……]((o__)'彡☆

第232章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今董承等虽伏诛,尚有马腾、刘备亦在此数,不可不除。”

  曹操在诛杀了董承等人之后不久,便召集一众谋士,开始商量下一步打算。

  以他的性格,自然是要把衣带诏事件的所有参与者都杀个干干净净才放心。

  程昱见曹操似乎有意对马腾和刘备动兵,立刻开口相劝:

  “马腾屯军西凉,未可轻取,主公可以书慰劳,勿使生疑。

  待时机成熟,诱入京师,徐徐图之可也。

  至于刘备,现在徐州,亦不可轻敌。”

  曹操闻言皱起眉头,却没有说话,只听程昱继续说道:

  “况今袁绍屯兵官渡,常有图许都之心。

  若我一旦东征,刘备势必求救于袁绍。

首节 上一节 193/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