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之后董承也是一直系着那条玉带,曹操这才不再关注此事。
如今庆童的到来让他立刻便想起了这件事情。
直觉告诉曹操,这次他恐怕要抓到一条大鱼了。
看出曹操的犹豫,郭嘉给出建议:
“有仲康在旁,那家奴孤身一人也不能加害主公,不妨一见。”
曹操深以为然,便带着许褚和郭嘉把庆童叫到府中询问。
结果庆童的第一句话就让曹操和郭嘉大吃一惊:
“王子服、吴子兰、种辑、吴硕、马腾五人在家主府中商议机密,以某看来,必然是要谋曹公!”
曹操和郭嘉对望一眼,后者立刻开口询问:“何出此言?”
庆童恨极了董承,直接把他卖了个干干净净:
“家主每与几人密谍,便取出白绢一段,不知写着甚么。
近日太医吉平来府中,曾咬指为誓,也被我看见。”
时间、地点、人物俱全,曹操和郭嘉立刻就知道庆童没有说谎。
只是两人依旧难以相信,董承等人会有这么大的胆量,竟敢谋害曹操?
究竟是谁给他们的勇气?
随后庆童便被曹操留在府中,以待日后指证董承等人。
董承次日倒也发现了庆童失踪的事情,但也只是猜测他逃到了其他地方,也没有太过在意。
很快,曹操便诈称头风又犯,召吉平来诊治。
吉平哪里知道董承府中出了这等事情,便是知道也没有想到一介家奴居然会泄密。
他得知此事,心道一声“此贼当休”,便暗藏毒药前往曹府,欲要以治病为名,为社稷除此国贼。
吉平却不知道,就在十年之前,被他视为国贼的曹操亦曾以献刀为名,暗藏七星宝刀,欲要为社稷除掉国贼董卓。
甚至当时的曹操的想法都和现在的吉平一模一样。
在得知被董卓单独召见的时候,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此贼当休!”
不曾想十年水流东,十年水流西。
十年之前刺杀国贼的英雄,十年之后却成为了被刺杀的国贼。
不得不令人欷歔。
实际上,历史就是这么喜欢跟人开玩笑。
千年之后,一个姓汪的刺客也如同这个时代的曹操一样。
从刺杀到被刺,从英雄到汉奸。
书归正传。
当吉平下定决心要毒死曹操的时候,却不知道曹操早已经有了准备,提出让吉平先行试药。
吉平自是不会答应。
他也是果断之人,猜到曹操已经识破了自己的计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就要给曹操强行喂药。
然而曹操不是武大郎,他也不是潘金莲。
更何况曹操这次的头风原本就是装出来的。
一身武艺的曹操自然不可能就这样领了便当。
两人推搡之间,碗中的汤药便被泼在地上。
也不知道吉平到底用的是什么毒,就连地上的砖都迸裂开来。
自此吉平想要毒害曹操之事证据确凿,吉平被曹操关入牢中,大刑伺候,想要让他供出董承等人。
然而吉平却是一条硬汉。
各种大刑挨个上了一遍依旧不肯攀咬其他人,只是大骂曹操。
曹操担心用刑过度没了人证,只能暂时收押。
随后他又设宴款待一众大臣,等宴毕后却独留王子服等四人,再次唤出了吉平。
吉平自然还是不肯指认,曹操索性不要他的口供,直接下令把四人关押起来。
次日便以探病为由,带着吉平和庆童前往董府。
之后的事情就没什么好说了。
吉平骗曹操说要招供,在解缚之后一头撞死。
庆童当场指认董承要害曹操,董承坚决不认,却被曹操从府中搜出衣带诏和有众人署名的义状。
董承全家老少皆被曹操下令监禁。
这还不够,曹操又把刘协写下的衣带诏出示给一众谋士,准备要废除当今天子刘协,另立新君。
便如同当年的董卓一般。
荀彧闻言,目露不愉之色。
他正要开口,程昱却先一步开口劝谏:
“明公所以能威震四方,号令天下者,以奉汉家名号故也。
今诸侯未平,却行废立之事,必起兵端矣。”
曹操毕竟不是董卓,没有被愤怒冲昏头脑,在程昱的劝说下便放弃了废刘协另立新君的打算。
荀彧亦是暗暗松了一口气。
然而两人都没有意识到,正是从此时开始,这一对原本相互信任的谋主之间产生了一道裂缝。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曹操的野心滋生,这道裂缝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是越来越大。
当然这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曹操。
他虽然听从程昱之言,没有废天子、立新君,却把董承五人全家老小押送各门处斩。
一时间许昌各门杀得人头滚滚,死者达到七百余人。
城中官民见者,无不下泪。
曹操杀了董承等人全家,想到不能废了写下衣带诏的刘协,怒气未消,尤嫌不够,索性带剑入宫。
这一次他的目标是董贵人。
董贵人便是董承之女,如今亦是人妻,还是天子之妻。
但是曹操虽好人妻,这一次却是打算辣手催花。
刘协不知衣带诏事泄,见到怒气冲冲的曹操带剑入宫,顿时大惊失色。
不等他开口询问,曹操便先声夺人:“董承谋反,国家知否?”
刘协心中大震,但他毕竟经历过太多风浪,于是装作没有听清,回答道:“董卓早已伏诛。”
曹操看到刘协居然还在装傻,怒气爆发,大声喝道:
“不是董卓!是董承!”
跟着便要诛杀董承之女董贵人。
然而此时的董贵人已经怀胎五月,汉帝刘协和伏皇后便一起为之求情。
第231章 师兄,刘使君被曹操……
许昌,皇宫。
曹操听到刘协和伏皇后以董贵人怀孕为由,请求他手下留情的时候,冷笑一声:
“若非天败,吾已被害,岂得复留此女,为吾后患!”
汉帝刘协自然不愿爱妃就此香消玉殒,再三求情,结果惹得曹操暴脾气上来,怒道:
“忘了破指修诏邪?”
翻译过来就是希望你不要不识抬举。
都安排人来对付我了,还有什么颜面替她求情?
果然,一听曹操提起衣带诏,刘协顿时哑口无言。
伏皇后一看情况不对,便提出了另一种解决方案:
“不如将之贬于冷宫,待分娩了杀之未迟。”
她这是缓兵之计,等到五个月后董贵人产子,说不定事情就会有新的变化。
然而曹操又怎么可能看不破这点伎俩?
一句话就给怼了回去:
“皇后欲留此逆种为母报仇乎?”
董承的女儿他今天杀定了,皇帝和皇后加起来都保不住她!
哪怕一尸两命,也是在所不惜。
话说到这种地步,伏皇后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了。
此时董贵人知道自己今天必死,于是主动哭着提出了曹操唯一可能答应的请求:
“妾请乞全尸而死,勿令彰露。”
曹操略一思索,顾念到皇家颜面,便命人将白练丢到董贵人面前,算是答应了她这个请求。
事已至此,刘协不由拉住董贵人的手,低声道:
“卿于九泉之下,勿怨朕躬!”
想到自己身为九五之尊,竟然连怀有身孕的妃子都保不住,不禁泪如雨下。
一旁的伏后见状更是嚎啕大哭。
曹操眼见三人抱头痛哭,却不见董贵人自缢,怒斥道:“竟还犹作儿女态!”
索性直接让人把董贵人拉了宫门,直接生生勒死。
确认董贵人死亡以后,曹操便对监宫下令:
“今后但有外戚宗族,不奉吾旨辄入宫门者,斩!
守御不严,与之同罪。”
随即又拨心腹三千人作为御林军,由曹洪统领,以为防察。
至此,衣带诏事件彻底失败,刘协的人身自由也受到了进一步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