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189节

  在自己拿下江夏的时候已经被咔嚓了好吗?

  “主公误会了,此孔璋非彼孔璋也!”

  一旁的贾诩猜到了张绣在想什么,笑着解释道:

  “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人。

  此人素有才名,灵帝时为主簿,因谏何进不听,复遭董卓之乱。

  后避难冀州,被袁绍用为记室。”

  原来是陈琳啊!

  听到这个名字张绣顿时恍然大悟。

  这不就是建安七子吗?

  跟孔融、王粲、徐干他们齐名的那位。

  知道这篇檄文是陈琳的作品以后,张绣顿时觉得理所当然了。

  只听贾诩说道:

  “此文铺张扬厉,语多骈偶,气势刚健又不流于拙朴,有骨鲠之气,可谓文彩斐然。

  诩以为,此檄便在百年之后亦会成为传世名篇。”

  “看得真准!”

  张绣忍不住向贾诩点了个赞。

  不过有一点连贾诩都没有想到。

  这篇檄文不单单是百年,千年之后都是传世名篇。

  “此檄既提到将军,想必袁绍不日便会派人来见主公”,诸葛亮考虑问题向来全面,此刻便询问道,“主公欲投其否?”

  “不投!”

  张绣坚决地说道。

  他可是很清楚官渡之战的结果,这个时候去投袁绍跟四五年加入三德子没什么区别。

  纵然如今的历史因为自己的穿越发生了许多改变,但是袁绍好谋无断的性格并没有发生改变。

  只要自己不加干预,张绣相信他依旧不是曹操的对手。

  从另一方面来讲,让曹操打败袁绍才是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

  所以他更是没有必要去改变历史。

  “既是如此,那主公当早做准备。”

  “那是自然”,张绣点了点头,从袖中取出一书交给诸葛亮,“这是从河北传来的消息,你看看吧。”

  诸葛亮好奇的从张绣手中接过信,迅速浏览了一遍,惊讶地说道,“袁术竟是已经到了冀州?”

  “不错,这家伙打仗不行,跑得倒是挺快。”

  一旁的贾诩笑着插口道,“倒是未曾想到袁绍对他的兄弟还颇有情义。”

  张绣点了点头,“是啊,跟袁术相比,袁绍还是要强上不少。”

  要知道如今的袁术还在被朝廷通缉,是不折不扣的反贼。

  值此关键时刻,如果袁绍能够把袁术上交给国家,那么他跟曹操的大义之争将会取得巨大的优势。

  可是袁绍并没有这么做。

  这还是在袁术已经失去了传国玉玺的情况下。

  对比袁术曾经给公孙瓒写信怒斥袁绍不是汝南袁氏的行为,更加衬托的袁绍人品高尚。

  诸葛亮亦是颇为赞同地点了点头,不过随即问道:

  “主公今日将文和先生与亮召来,应该不只是为此檄吧?”

  一旁的贾诩笑而不语,显然是跟诸葛亮的想法一样。

  张绣的婚礼之后,诸葛亮便被他拜为军师,和贾诩一左一右共同为自己出谋划策。

  因为祢衡升迁南阳太守,贾诩便被任命为将军长史。

  张绣索性让诸葛亮也兼上了将军司马的职务。

  这一来诸葛亮便从一介白衣一跃成为了秩千石的将军府属官,这升官速度已经堪比坐火箭了。

  诸葛亮也没想到张绣对自己这般重视。

  几番推辞,张绣却不肯答应,只能应了下来。

  之后他便主动进入了忘我的工作模式,那股劲头甚至让张绣怀疑是不是他骨子里的丞相血脉觉醒了。

  好在如今的诸葛亮年仅十八岁,张绣倒不担心他会像历史上那个殚精竭虑的丞相那样英年早逝。

  此时听到诸葛亮的话,他便笑道:“某便知瞒不过孔明!

  这是从庐江传来的消息,你们还是自己看吧。”

  张绣说着便把两封信分别递给贾诩和诸葛亮。

  两人好奇地对望一眼,便接过信迅速浏览起来。

  等看完手中的信,又互相交换,再一次进入了阅读模式。

  张绣耐心地等两人把信看完,这才笑吟吟地开口说道:

  “如何,是不是觉得有些意外?”

  建安四年八月,前军刘岱、后军王忠引军五万,打着曹操旗号下徐州攻刘备,不敌,被刘备生擒后放回。

  刘岱、王忠返回许都,因受刘备之恩,俱言刘备不反。

  曹操大怒,欲斩二人,却被孔融所阻。

  随后亲自引军前往黎阳,与袁绍对峙。

  两军相隔百里,各自深沟高垒,却相持不战,自八月守至十月。

  后曹操担心徐州生变,便令夏侯惇把守青、徐二州,于禁、李典屯兵河上,又令曹仁总督大军,屯于官渡。

  曹操自引一军,撤回许都。

  同年十月,原庐江太守刘勋因各宗帅不愿售粮之事,领军征豫章上缭。

  各宗帅闻知,便搬空壁垒逃走,刘勋一无所得,返回庐江时被新任庐江太守诸葛玄击败。

  刘勋无奈,投奔曹操。

第228章 建安四年大事记

  建安四年是张绣穿越以后的第三年。

  这一年发生了许多事情。

  首先是年初时袁绍攻破易京,曾经一度在跟袁绍的交战中占据上风的公孙瓒最终兵败自杀。

  袁绍自此一统河北,成为天下势力最强大的诸侯。

  六月,曾经最强大的诸侯袁术走投无路,欲投奔同族弟兄袁绍,却被赶到寿春的张绣提前一步阻止。

  张绣打败袁术,只留传国玉玺,却故意放其北上投奔袁绍。

  随后又命赵云护送诸葛亮前往许昌,将传国玉玺上交国家。

  汉帝刘协得传国玉玺之后大喜,拜张绣为扬州刺史、右将军,加封宣威侯,麾下诸人皆得封赏。

  随后同样以截击袁术为由离开许昌的刘备拒绝返回,麾下大将关羽斩徐州刺史车胄,刘备袭得徐州。

  因刘备担心与曹操交恶,遂命人向大儒郑玄求助。

  郑玄慨然应之,作书一封与袁绍,请他出兵助刘攻曹。

  袁绍与众谋士商议之后决定助刘备攻曹操,麾下书记陈琳作《为袁绍檄豫州》,历数曹操罪状,传遍天下。

  随后便令审配、逢纪为统军,田丰、荀谌、许攸为谋士,颜良、文丑为将军,起兵驻黎阳。

  谁知麾下许攸不满审配领兵,沮授又因建言进屯黎阳、渐营河南,三年疲曹之计为郭图所阻,故而一众谋士各不相和,不图进取。

  袁绍本为好谋无断之人,见状心怀疑惑,更是不思进兵。

  来到黎阳的曹操眼见隆冬盛寒,不利进军,又见袁绍未至,是以返回许都,使人先招安张绣、刘表,再图徐州。

  巧合的是,被曹操派来招安张绣的人又是孔融。

  张绣看到孔融的时候也乐了。

  也不知道是曹操对于招降自己干脆不抱希望,还是说他真的不知道孔融就是一个二五仔。

  孔融来到江夏以后自然不会真的劝降张绣,而是跟上次一样,把近期发生在许昌的事情仔细说了一遍。

  当说起阻止曹操斩杀刘岱和王忠的时候,孔融颇有自得之色。

  毕竟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从曹操手上救人了。

  “曹操最近是越来越暴躁了”,张绣闻言摸着下巴说道,“看来是袁绍给他的压力太大了。”

  孔融点头称是。

  他在许昌看得清楚,如今曹操所惧者唯有袁绍。

  刘表、刘璋,甚至是张绣、孙策都没有被他放在眼里。

  所以这次他才会派人来招降张绣跟刘表,却从来没有想过去招降袁绍。

  “文举不必着急,曹袁之间必有一战”,张绣笃定地说道,“彼时便是我们的机会。”

  孔融连连点头,“融亦做此想,故而自请前来游说将军与刘表。”

  说完这句话,他环视四周,不解地问道,“怎不见孔明?”

  在来的路上他已经听说,诸葛亮深受张绣信任,被张绣拜为右军师。

  一般这种情况他应该和贾诩一样都在张绣身旁才对。

  “文举有所不知,在你来之前,袁绍亦遣使至。”

  张绣拍着孔融的手臂,亲切地对他说道,“绣与文举是何等关系?

  既是你来,某当亲自接见,袁绍使者便令孔明去见了。”

  孔融闻言不禁大为感动。

  果然,自己早早下注是正确的选择。

  片刻之后,他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未知袁绍遣使来见将军所为何事?”

  张绣扬了扬手中的书信,意兴阑珊地说道,“亦是招安之意。”

  对于张绣而言,袁绍和曹操对自己的同时招安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首节 上一节 189/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