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自知才疏学浅,然承蒙将军不弃,今后愿效犬马之劳!”
不装了,我摊牌了!
这就是老实人的格局。
张绣立即上前一步将诸葛玄扶起,同时拍着他的手臂兴奋地说道,“吾得淳平之助,实乃如虎添翼!”
这一套动作和说辞行云流水,毕竟已经用过很多次了。
不过诸葛玄的说法听上去也是颇为耳熟。
好吧,跟诸葛亮不能说是一模一样,只能说是大同小异了。
不愧是亲叔侄,跟自己和张济这种隔了好远的亲戚不一样。
“恭喜主公又得一良材!”
贾诩先是很有眼色的向着张绣道喜,跟着便转向诸葛玄,“淳平,从今往后你我便同心协力,共助主公成就大业!”
诸葛玄点头:“那是自然。”
贾诩微微一笑,“既是如此,主公拜你为庐江太守,你便不可再推辞。”
显然,贾诩已经从张绣刚刚抓住诸葛玄改口的细心猜到了他的打算,此刻便替他把话说了出来。
诸葛玄闻言再次一怔。
对啊,都已经拜了张绣为主公,他安排自己来做庐江太守,自己还怎么推辞?
刚刚说愿效犬马之劳的话还犹在耳旁呢!
只是诸葛玄又确实认为自己无功不受禄,良心上难以接受这份委任。
看着诸葛玄纠结的模样,张绣和贾诩对望一眼,再次相视一笑。
真是个老实人啊!
张绣来到舒城之后的第二天,孙策便返回了江东。
与此同时,张绣也离开舒城,前往皖城。
两人的动作几乎同步,倒是颇有默契。
乐进和诸葛玄则是都被张绣留在了舒城。
“久仰诸葛先生大名,今日一见,当真是三生有幸!”
虽然诸葛玄加入张绣团队的时间比自己更迟,但乐进却丝毫不敢怠慢。
谁让人家有个好侄子呢?
但是几句话聊下来,乐进却惊讶地发现这个诸葛玄简直是太实诚了!
自己长这么大就从来没见过这么实诚的人!
哎,这回就他见着了!
不说诸葛玄和乐进相处愉快,齐心协力共同推动舒城高质量发展。
却说张绣回到皖城,不禁有了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明明距离上次离开也不过才……
等等!
敲豆麻袋!
张绣心中开始了飞速计算:
去年六月接到刘备传讯说吕布来攻,从江夏出发,来到皖城时是正好是八月。
九月赶到徐州,一直在那里待到了年底。
今年年初在汝南大战曹操,三月返南阳,六月败袁术,七月回皖城……
张绣愕然发现距离自己上次离开皖城居然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
时间都去哪了?
难怪自己会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合着自己已经整整一年没有回来了!
张绣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可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代。
赶路,在这个年代是一件相当耗费时间的事情。
“主公!”
得到消息的祢衡、桥蕤、萧霖早早就在城门等候,见到张绣的时候都是皆是情不自禁、热泪盈眶。
就连祢衡这个最傲娇的都红了眼睛。
张绣看着几人,一时也是颇为感慨,触景生情的他当场就想念两句诗。
“我等皆是男子汉大丈夫,何必去学那小女儿姿态!
主公,我们先进城再说!”
然而就在张绣想着哪首诗比较应景的时候,祢衡却突然开口说道。
张绣无奈地看了他一眼,心说像你这样说话放在我们那个年代是要被拳师口诛笔伐的好吗?
不过被祢衡这么一说,张绣原本酝酿好的情绪被打散,念诗的想法自然也没有了。
在前往太守府的路上,张绣见百姓安居乐业,街道上众人精气神十足,不禁感慨道,“看来屯田制和求贤令效果不错。”
听到张绣这么说,祢衡忍不住看了贾诩一眼,见他正好奇的东张西望,不禁挺了挺胸膛:
“屯田制和求贤令虽自南阳始,然我等却根据庐江民情,因地制宜、加以改良,如今成效尚可,倒是令主公见笑了。”
听起来仿佛是很谦虚,但话里的骄傲之意却怎么都掩饰不住。
“嗯?”
原本还在兴致勃勃观察皖城风土人情的贾诩立刻听出了祢衡的弦外之音。
联想到此人的生平经历,贾诩顿时明白了他的那点心思,不禁哑然失笑。
何必呢?
说起来,自己当初还想让张绣把祢衡带到南阳来顶替自己,好让自己有时间能够从繁忙的内政工作中解脱出来。
谁知道后来祢衡没来,却是刘晔顶了上来。
有他和刘晔两人打下的底子,如今的南阳已经不再需要像他们这种一流的内政人材来把握方向,只要普通程度的人才按部就班地发展即可。
如今看来祢衡在皖城也干得不错,正好整个庐江已经全部拿下,张绣又有意让诸葛玄任庐江太守,那么就可以考虑把郡治重新搬回舒城了。
至于祢衡……
贾诩想了想,还是跟张绣建议一下,把他放到更重要的岗位上去吧!
看到贾诩并没有因为自己这句话产生任何反应,祢衡稍稍有些气馁。
不过他很快就把这份心思抛到一旁,专心为张绣介绍起这一年来皖城及其周边县城的发展情况。
皖城是张绣所设庐江的郡治,所以祢衡名义是说皖城的发展,实际内容却包含了整个庐江(张绣占据)的情况。
因而这一说,便是整整半天!
第212章 祢衡:“明明是我先来的……”
皖城,桥家大院。
坐在窗前的大桥拿起一个精致的铜镜,轻轻吐出一口气,将镜子擦拭得通亮。
一张如同出水芙蓉般美丽动人的面庞顿时出现在铜镜中央。
但见镜中少女的皮肤如同雪白的玉石般晶莹剔透,浅浅的颧骨、纤长的眉毛、仙气飘逸的鼻子和玲珑的嘴唇,让她看起来格外清新秀丽。
一双眼睛清彻明亮,眼神炯炯有神,仿佛里面隐藏着无限的智慧和灵性。
发丝亦是乌黑如墨,不见丝毫杂质,细腻柔软,仿佛从天际飘落的云朵,覆盖在她的香肩上,散发出阵阵丝丝缕缕的幽香。
“大娘,今天是什么日子?”
看到往日并不怎么收拾自己的府中娘子居然破天荒的对着镜子梳妆打扮,大桥的贴身侍女不禁惊讶地问道。
大桥没有立刻回答侍女的问题。
她先是取出一把精致的梳子,将乌黑的发丝梳成弯曲的弧度,又用几把银针将头发挽成一个高高的髻,露出了清秀的额头。
青葱般的手指轻轻涂抹着脸上的脂粉,使那张原本就白皙晶莹的面庞更加清透。
跟着细心地描绘起眼线、眉毛,让自己的五官变得更加立体饱满。
最后穿上一件粉色霞裙,款式优雅、细节考究,使她那高挑窈窕的身材更显妩媚。
做完些,她才缓缓说道,“巧儿,你去太守府找人打探一下,看阿翁什么时候回来?”
等到侍女离开,大桥又一次望向镜中那个倩影,不禁幽幽叹了一口气。
一年了!
上次张绣来皖城,两人相谈甚欢。
也是通过那次两人的聚会,让大桥明显感觉到张绣对自己的看法产生了变化。
他对自己的态度不再是“桥蕤之女”亦或是皖城二绝色,而是大桥这个人本身。
大桥也对张绣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如果照这样下去,张绣跟她的关系肯定会继续升温,等到一段时间以后双方迟早会知根知底。
然而张绣上次来得匆忙,走得紧张,结果就是只在皖城停留了一天就离开。
大桥原本也不甚在意,以为最多几个月两人就能再度相见。
男儿志在四方嘛!
特别是像张绣这样的英雄人物更应如此。
万万没想到,这一等就是整整一年!
容颜易老,不知不觉,少女已年过十七。
从初识张绣时的豆蔻之年到达了破瓜之年。
近一年来,为她说媒的人都快把桥家的门槛踏破了。
如果不是桥蕤在跟随了张绣以后话语权大增,早就顶不住来自方方面的压力了。
晓是如此,今年一过,桥蕤也有些扛不住了。
这种时候大桥往往就开始羡慕起离家出走的妹妹小桥。
虽然她身旁没有家人相伴,但至少不用遭遇自己这样的处境。
将父亲的无奈看在心里,大桥不得不放弃一开始的打算,只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桥蕤。
桥蕤自是全力支持自己的女儿。
原本想着搬出张绣,应该足以打消那些人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