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134节

  想到这里,眼见两月还未能攻破下邳,他不禁生出退意。

  索性召集众将,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如今张杨虽被段煨所阻,然北有袁绍之忧,东有刘表之患,下邳久围不克,吾欲舍布还都,暂且息战,何如?”

  “不可!”

  荀攸一听就急了,连忙劝道,“吕布屡败,锐气已堕,军以将为主,将衰则军无战心。

  彼陈宫有谋而如今不在下邳,今布之气未复,作速攻之,布可擒也。”

  “早知如此,彼时便应听刘玄德之言,邀张绣共击下邳。”

  曹操闻言叹了口气,“若他在此,或能助我攻破下邳。”

  郭嘉摇了摇头:“何需张绣相助?某有一计,下邳城可立破,胜于二十万师。”

  一旁的程昱笑道:“莫非决沂、泗之水乎?”

  郭嘉同样报以一笑:“正是此意。”

  曹操顿时大喜,二话不说便安排士卒去决两河之水,同时将大军移兵高原。

  其间他还担心吕布看出他的意图,出城阻止。

  谁知直到两河被决开,水淹下邳,吕布依旧没有出城。

  此时下邳城只剩东门无水,其余各门都被大水淹没。

  曹操与众人移至城外高原,见水淹下邳,对众人说道,“如此一来,不需张绣,下邳亦可破也!”

  说着便和众人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曹操志得意满,暗暗思忖,“只是不知那张绣如今身在何处?

  如今既克吕布,此人便成心头大患,当早谋之。”

  被曹操惦记的张绣正在攻城拔寨。

  在赵云和陈宫出发之后的第三天,张绣不等赵云传回消息,便点齐人马,自山桑出发,沿颖水向西攻城略地。

  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短短数十日便将汝南37县攻下三分之一。

  北地枪王之名自此响彻汝南。

第166章 幕后英雄——怀英!

  曹操在思考张绣在哪里的时候,张绣正在偷家。

  他在汝南的表现可以用无人能挡、横扫千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等词语来形容。

  比起当初孙策平定江东时的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

  盘踞在黄巾军残部首领刘辟原本还在和鲁肃讨价还价,结果一见这种情况,二话不说就配合张绣发起进攻。

  他怕去得再迟一些,别说是肉,只怕连汤都喝不到了。

  张绣原本打得就凶,现在又有了刘辟配合,顿时如虎添翼,仅仅数日便打到了汝南城下。

  等李典和吕虔反应过来,汝南城已经被黄巾军和张绣团团围住。

  原本两人还打算挑黄巾军这个软柿子捏一捏,哪知道赵云就在黄巾军中。

  结果赵云一连枪桃三员大将,直接给杀了一个对穿。

  要不是李典和吕虔眼看情况不对,亲自出城拼命阻拦,损失还不止如此。

  一看到这种情况,李典便当机立断,安排两队人马杀出重围,分别赶赴许都和徐州请援,旋即紧闭城门,拒不出战。

  留守许都的荀彧闻讯大惊。

  汝南距离许都实在太近,一旦被张绣拿下,朝野上下势必震动。

  原本就因为对曹操把天子迁到许都而不满的人肯定会趁机发难。

  是故汝南必救。

  只是还没等他有所动作,就有探马来报说河内太守张杨出兵新郑,剑指许都。

  这一次连汉帝都坐不住了,专程派人前来询问。

  安抚了天子近侍,荀彧亦是百思不得其解:

  “先前张杨出兵东市,被段煨阻回河内,怎的又来了?”

  想到张绣兵围汝南,张杨就立刻出兵新郑,荀彧本能的感觉这两人可能是在暗中达成了某种交易。

  无论是与不是,在张杨的威胁下荀彧都不敢在这时离开许都去救汝南,只能分别派出探马前往汝南和徐州,把他遭遇的情况告知。

  一方面让李典不要轻举妄动,据城固守,一方面请求曹操尽快出兵回援。

  虽然心中着急,但荀彧行事依旧稳健。

  在向汝南和下邳派出探马之后,又安排专人前往新郑,探查张杨意欲何为。

  “张绣和张杨是否勾连,黄巾军又缘何混入其中?

  汝南城坚河深,城中粮草足备,只要李典和吕虔不要冲动,定可坚持数月。

  如今只希望曹公能尽快攻破下邳,回返救援……

  还有那段煨,先前既然能阻张杨,如今又为何令其去而复返?”

  这一连串的迷团让平时最擅处理复杂问题的荀彧头大如斗,隐隐感觉事情已经脱离了掌控。

  他讨厌这种感觉。

  张绣,汝究竟意欲何为?

  “未曾想主公只是手书一封,便能令那段煨让行!”

  新郑,正在跟张杨对弈的陈宫颇为感慨地说道。

  张杨闻言笑道,“贤侄与段煨本是同乡,兼之又有贾文和之谊,段煨乃深明大义之人,如此作为并不奇怪。”

  说到这里他叹了一口气,目光转为阴霾,“但吾未曾想到杨丑那厮竟会叛我,还想将我头颅献给曹贼!简直是其心可诛!”

  陈宫摇头道,“财帛动人心啊!曹贼如今虽出任司空,实则总揽朝政大权,行事与丞相无异。

  郡守麾下人心思动,欲求功名利禄,倒也正常。”

  “道理我自是明白,只是我待那杨丑不薄……”

  张杨说着目光又移向另一张桌子,目光顿时变得温和起来。

  桌上一只颜色鲜艳的鹦鹉正在大快朵颐。

  正是怀英。

  陈宫顺着张杨的目光望去,不禁莞尔一笑。

  “这次怀英真是立了大功。”

  数日之前,陈宫和魏赤炳来到河内,向张杨说明了张绣的意图。

  张杨大喜过望,随即按照张绣的意思护送陈宫跟段煨见面。

  尽管张绣写给段煨的信上说这次只是恭喜老友晋升,绝对没有什么其他意思。

  张杨也的确替陈宫准备了丰厚的礼物,仿佛这次真的只是为了恭喜而来。

  但凭借着跟老乡之间的默契,段煨还是看出了张绣的真正意图。

  回想起张绣这一年来的发展经历,眼看着他从刘表的藩属势力成长到让曹操、刘表等人都要忌惮和拉拢的一方诸侯,段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觉得有必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结果就是,段煨率领关西军与张杨的河内军大战一场,结果身负重伤,遗憾败北。

  最终段煨只能坐视张杨扬长而去,如今更是躺在病床,难以行动。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给许都的军报就是这么写的。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段煨既退,张杨果断出兵,驻扎在新郑。

  这一副随时都会攻击许都的姿态顿时给留守许都的荀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让他再也不敢去救汝南。

  原本一切进行的非常顺利,谁知河内军内部却出了问题。

  张杨的部将杨丑原本就不满张杨为救吕布跟曹操作对,故而起了歹意,打算暗杀张杨后投奔曹操。

  由于事发突然,张杨对此一无所知。

  万万没想到,这件事情却被陈宫带来的怀英撞见了。

  经过专业训练的怀英记住了杨丑与他人密谋的内容,随即将它们转告陈宫。

  尽管作为一只鹦鹉,它的记忆力没有办法全盘复原事实,但仅仅只是“杀张杨、投曹公”这六个字就足以引起陈宫的警惕。

  更不用说怀英直接在人群中指认了杨丑。

  当它飞到杨丑肩头,开口说出那句“正是在下”的时候,杨丑还不知自己即将大祸临头,甚至有心情对着陈宫调侃,“公台先生这只鸟儿倒也有趣。”

  他自以为自己的应对天衣无缝,谁知上一刻还在对杨丑笑脸相迎的陈宫立刻脸色一变,让人将杨丑拿下。

  猝不及防的杨丑自是束手就擒。

  直到陈宫带着人从他的住处搜出了真凭实据,他整个人还处于一脸懵逼的状态。

  他实在不明白自己到底是怎么暴露的。

  为了保护怀英,陈宫直到最后也没有说出他是被怀英揪出来的。

  杨丑死不瞑目。

  因为怀英不能扬名,张杨便为他准备了丰盛的宴席,每日好生招待,为其庆功。

  “接下来就看荀彧的了,只要他敢出兵,老夫便立刻挥师南下,将天子从许都接出来!”

  一开始张杨并没有去攻许都的打算。

  他对吕布的最大的支持就是出兵东市,遥为响应。

  但现在有了张绣的鼎力支持,他顿时有了底气,说起话来都不一样了。

  陈宫手执白子落下,吃掉了张杨一大片黑子,摇了摇头,“荀彧不会出兵。”

  “哦,却是为何?”

  张杨随后落子,试图再挣扎一下。

  陈宫又落下一子,彻底断绝了张杨的生机:

  “荀彧被曹贼视为其之子房,有经天纬地之才,尤擅处理内政。

  然我主与郡守以掎角之势遥相呼应乃是阳谋,荀彧行事稳健,遇事往往通盘考虑,如今必不会冒险。”

  张杨收起棋子表示认输,随即笑道,“公台竟对其如此推崇?不知他与汝相比如何?”

  陈宫正色道,“其才十倍于我。”

首节 上一节 134/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