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108节

  “贾文和,原来这便是你的底气。”

  “无关底气,诩早便说过,我来此只有一个目的,劝孙将军退兵。”

  贾诩微微一笑,气定神闲地说道,“先前如此,现在依旧如此。”

  “你就那么笃定此战你们会胜?”

  周瑜忍不住问道。

  贾诩深深看了周瑜一眼,“无关胜负。”

  周瑜立刻就懂了。

  哪怕江夏水军这一战败了,但只要能拿出这份态度足矣。

  周瑜在心中分析利弊,又跟孙策商量了一阵,最终两人做出如下决定:

  如果战况顺利,凌操有能胜的把握,那就打完这一仗,再谈其他。

  如果不行……那就什么都不必说了,赶紧撤吧。

  凌操并不知道孙策和周瑜还希望他能够取胜。

  其实一开始他自己也是这样想的。

  即便不知道江夏水军因为什么原因导致战斗力突然增长了一截,但他坚信只要己方能够一鼓作气冲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可惜凌操不惜自己拖住张硕的蒙冲,让主力舰队出击之时。

  现实却给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光。

第131章 他还是个孩子啊!

  凌操暂时拖住了张硕驾驶的那艘蒙冲,江东水军的主力舰队则是趁着这个机会一鼓作气攻向沔口的另一艘蒙冲。

  所有人心里都清楚,只要能够切断两艘蒙冲之间的联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但就在他们要穿过沔水之际。

  两岸崖顶突然影影绰绰冒出不少人影。

  还没等江东水军明白这代表着什么,无数火把和巨石接二连三从崖顶被抛落下来。

  夹杂在其中的还有不少箭矢。

  因为舰队目标太大,箭矢的作用反倒不如火把和石块。

  刹那之间,连绵不绝的惨叫声和船只被巨石砸中的碰撞声此起彼伏,被火把点燃的船只更是让黑夜变得如同白昼一般明亮。

  眼前的这一幕让张绣颇为意外,他在看到凌操下令大舰队冲锋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个结果。

  但没想到效果居然会这么好。

  埋伏在河边崖顶的力士和弓手是文聘提前安排的。

  他料到凌操可能会冒险突进,为此早早就来勘察地形,之后便以巨大的魄力把所有军械都集中到了这里。

  就连陈就这个水军都督都被他给吓到了。

  但如今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力士和弓手的组合发挥出了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

  石头、火把、箭矢,三者共同铺就了一条死亡之路。

  力士和弓手居高临下,占据了有利地形,在重力势能的加成下只需要花费不多的力气就能完成攻击。

  反观江东舰队,想要攻击两岸崖顶的敌人只能依靠弩箭。

  然而高度差却抵消了他们射出的箭矢威力。

  更不用说他们想要进攻的前提是躲开四处乱飞的巨石和火把。

  如果说一开始的水战还算是有来有往,那么现在就是一面倒的屠戮。

  看到这一幕的凌操心如滴血。

  他没想到不过短短数日江夏军就布置好了这些。

  不用他下令,主力舰队眼见情况不妙,连忙退了回来。

  但就这么短短的一会功夫已是损失惨重。

  “拉开距离,躲避攻击,慢慢前进。”

  凌操沉住气,又下达了新的命令。

  石头和火把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

  凌操不相信对面能一直保持这种攻击频率。

  只要等这些军械物资消耗殆尽,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半个时辰过去了……

  一个时辰过去了……

  两个时辰过去了……

  “岂有此理!他们是把整座城搬空了吗?”

  足足两个时辰的战斗过后,凌操终于意识到了一个他不愿意承认的事实。

  对面根本不缺军械!

  或者说,江夏军为了此战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石头、火把、箭矢……

  包括使用它们的力士和弓箭手,足以坚持很久很久。

  如此一来,凌操只能面对士卒疲惫伤亡惨重的现实。

  片刻过后,凌操咬了咬牙,下令偏将董袭挑选数百壮汉作为死士。

  又令每人穿上两层盔甲,让他们冒着石头和火把替后军开路。

  虽然这种做法损失极大,可他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了。

  就在这时,后军突然传来鸣金收兵的号令。

  凌操心中一凛,知道是孙策的军令到了。

  “撤!”

  他不甘心地回头望去,把眼前这一幕深深印在自己脑海中。

  但内心深处也长长舒了一口气。

  这一仗,打得太憋屈了!

  与此同时,看到江东水军开始有序撤退,张绣便对身旁之人说道,“传令,让张硕他们不必再追了。”

  他的嘴角浮现出一个微笑。

  “总得给伯符留点念想。”

  ……

  ……

  距离沔口之战已经过去了三天。

  就在凌操准备率领敢死队强行冲过死亡之路的时候,孙策命令传来,后军一听哪里还敢耽误,连忙传达了撤兵的军令。

  战后清点损失,孙策从江东带来的水军将近折损了四分之一。

  如此一来,孙策即便想要再战,也已经无能为力了。

  当然如果他真要破釜沉舟也不是不可以。

  但那样还有什么意义?

  因此哪怕再不情愿,孙策最终还是不得跟前两次一样答应了张绣的条件,带着胡车儿送来的黄祖退兵。

  能够为父报仇,倒也不算无功而返。

  不过在接受了张绣的条件后,孙策又约张绣见面。

  贾诩表示见面可以,但地点必须要在西陵城内。

  周瑜立马跳出来反对,言称西陵现在是你们的地盘,万一趁机害了我家主公怎么办,还是在城外我军大营见面更安全。

  贾诩立刻反驳,我几天前才在你家大营差点被黄盖拿鞭子抽了,你也好意思说那地儿安全?

  显然,双方都不放心各自的主帅跑到对方的地盘去,以贾诩和周瑜为代表的喷子们为此唇枪舌剑争得好不热闹。

  反倒是张绣和孙策这两个主角都表示无所谓,城里城外都一样。

  最终经过多方妥协,两人选择了在西陵城下见面。

  身后数丈则是如临大敌的自家将士。

  看着张绣那副幸灾乐祸的模样,孙策见面就怒道,“张博超,你还真是狠啊!”

  “这可不怪我,你家凌操非要冲,我有什么办法?”

  张绣双手一摊,一脸无辜地说道。

  “你……”

  不等孙策反驳,他又问道,“对了,有个叫凌统的你认识不?”

  “凌统?”

  孙策先是愣了愣,跟着便想起了什么,一脸警惕地反问,“你问他做甚?”

  “看来是认识”,孙策的表现也让张绣反应过来,追问道,“他现在何处?”

  “张博超,你究竟想要做甚?”

  看着孙策反应这么大,张绣愈发奇怪,“跟你问个人而已,反应这么大干什么?”

  就见孙策圆睁双目,怒道:“他还是个孩子啊!”

  “孩子?”

  张绣愣了愣,差点就没反应过来。

  “你是说……凌统还是个孩子?”

  “凌统今年尚不满十岁!”

  孙策盯着张绣,一脸认真地说道,“某不知你是从何处得来的消息……但是!

  和你们战斗的是凌操,你们谁想报仇找他去!

  再不济冲着我孙伯符来亦可!

  为难他的儿子,算是什么英雄?”

  话说到这里,张绣总算是明白了,凌统是凌操的儿子,今年还不到十岁。

首节 上一节 108/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