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锦衣卫临时工,咋成权臣了 第39节

  黄锦点头:“就是它!”

  林十三大惑不解:“那是书里的神猴啊,属下无处去偷。”

  黄锦道:“书里的神猴最近几日进京了!”

  如果历史是二次元动画。此刻林十三脸上一定会出现一堆竖着的黑杠。他心中疑惑:黄公公别是喝多了吧?

  黄锦看出了林十三的疑惑:“南京国子监有个叫吴承恩的老监生,结业补了岁贡生,进京到吏部等候来年开春的‘大挑’。他养了一只猴子,名字就叫孙悟空。”

  林十三再次愕然:“吴承恩?敢问黄公公,是写《西游释厄传》的那位吴先生?”

  读者爸爸们。跪求这几天不要养书。帮帮可乐,追下最新章节。下周应该要冲三江。点娘的PK制度是追读决定一切。可乐是职业写手,不是为爱发电的写作爱好者。指着写书吃饭饭。只有新书期能多上推荐,才能保证上架后的成绩。这本书才能活得长久。求追看,求追看,求追看。重要的事情可乐祈求三遍。

第59章 大人大量嘉靖帝,小肚鸡肠胖黄锦

  黄锦愤愤然:“对!就是那个写《西游释厄传》的龟孙子!”

  黄锦讲述了自己堂堂一个副内相,为何要跟一个久试不第的五十一岁老监生过不去。

  嘉靖帝久居西苑深宫,平日无趣的很。夜间他喜欢在永寿宫大殿青纱帷帐内,给一众大小宦读志怪小说。

  锦衣卫甚至有专门的传奉官,为嘉靖帝从民间采买志怪小说。

  这两年,《西游释厄传》风靡大明,自然也上了传奉官的书单,被送往永寿宫中。

  嘉靖帝某夜给众宦读完第五回齐天大圣大闹天宫那一段,竟连呼三声:“神书!神书!神书!”

  “好!好!好!”

  当时在一旁侍立的黄锦还想:这书的著者能博得皇上一乐,也算是个人才。不知著者是什么底细,有机会我得抬举抬举他。

  又过了十多日,嘉靖帝夜读到了孙悟空车迟国斗法那一段。气得七窍生烟:“妖书!妖书!妖书!竟敢嘲讽朕!”

  车迟国王迷信道门,一心求仙。又宠信羊力大仙、虎力大仙、鹿力大仙。三妖的化身皆是道士。

  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人就能看出,这是在嘲讽当今皇帝沉迷修道呢!

  这就跟施耐庵在《忠义水浒传》里的暗讽差不多。什么少华山三傻朱武、陈达、杨春.就差点朱元璋、徐达、常遇春的名字了。

  从古至今,文人在文章里夹带私货,暗讽当下都是常态。没办法,文人嘛,就那点酸不溜丢的臭毛病。

  嘉靖帝被书中内容气得勃然大怒,直接将青纱帷帐里的铜罄摔在地上,发出一声龙啸:“欺天啦!”

  黄锦连忙跪倒:“皇上息怒,小奴这就让东厂的陈洪去把这妖书的著者捉来,扒了他的狗皮。”

  盛怒之下的嘉靖帝,表现出了一个帝王该有的肚量。

  嘉靖帝道:“捉什么捉?天子去跟一个写志怪话本的穷酸文人计较,朕岂不成了小肚鸡肠?”

  嘉靖帝没跟吴承恩计较。黄锦却将吴承恩这个名字记在了心里。

  他授意锦衣卫的陆炳查清了吴承恩的底细。原来是个久试不第的老秀才,年近五旬才补了一个南京国子监的监生。

  黄锦心善,有时又有点孩子气的小肚鸡肠。他打算替嘉靖帝好好教训下穷酸文人吴承恩。

  可宫中小弥勒黄锦盘算的“教训”,绝不是伤人性命,亦非断人前途。

  黄锦只是想搞个孩童般的恶作剧,捉弄下吴承恩。

  奈何吴承恩人在南京国子监呢。在黄锦看来,南京国子监乃是大明的学府重地。在那里搞恶作剧有失体统。遂作罢。

  终于,今年吴承恩补了岁贡生,进了京参加吏部大挑。

  黄锦得到消息心中窃喜:呵,吴承恩这厮到了京城这一亩三分地儿,我可算能好好捉弄下他,帮皇上出出气了。

  黄锦听说吴承恩养了一只名叫“孙悟空”的猴,已经养了整整十多年,待之如子。

  于是黄锦托常青云找到了林十三,去把吴承恩的猴儿偷出来,让他难受几日。

  当然,黄锦心善到即便捉弄人都不忍把事做绝。

  他打算过个十几日,再把猴儿还给吴承恩。

  黄锦讲述完了一切。林十三拱手:“明白了。”

  黄锦嘱咐他道:“那猴儿最好大年初一前偷到手。等过了上元节就还给他。”

  “他让皇上一时不痛快。我让他过不好这个年。这不算过分吧?”

  “阿弥陀佛,猴儿也是一条生灵。偷过来后你要好生饲养,别伤了它性命。”

  林十三感慨:“黄公公您老真是菩萨心肠。”

  黄锦又道:“我听说,这厮虽是个久试不第的老贡生,却很有钱。”

  “呵,靠着江南书肆大量刊印他的妖书,这厮赚了能有几万两银子。”

  “捉到猴后,你们可以给他写信,讹他三千两银子。永寿宫西殿的殿柱该刷红漆了。这银子算他孝敬皇上的。”

  “我得让他难受十几天,外带出三千两的血!”

  黄锦所言不虚,吴承恩的确很有钱。

  大明刻印图书,分为官刻、坊刻两种。

  坊刻是民间书肆刻书刊行。若刻印的是当世之人的文章,会按销银给予著者丰厚的润笔分红。

  且明人颇有版权保护意识。会在书封后印上“不许翻刻”、“翻刻千里必究”之类的字样。

  这不是说说而已。江南的大书坊皆雇佣有状师、讼棍。若发现翻刻,一定会告官。

  《大明律》、《大诰》虽未载有关于翻刻的处罚。但当官的亦是文人出身,文人下意识会偏袒文人。

  通常接了有关翻刻的状子,官员会将翻刻者罚个倾家荡产,把罚银一部分揣进自家腰包,一部分返还书坊、著者。

  故吴承恩靠着书坊润笔、翻刻罚银两个大进项,成了实打实的财主。

  别看科场失意,没当过官。他却称得上腰缠万贯。

  言归正传。

  常青云在一旁笑道:“栽赃、绑票、打闷棍是锦衣卫的拿手好戏。以前都是绑人,这回竟是绑猴儿。有趣有趣。”

  林十三拱手:“千户说的是。”他心中暗道:我总觉得我心不狠、手不黑。

  跟黄公公相比,我还算个狠的。他老人家连绑票勒索人都不愿下狠手。只要吴承恩家财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要是换作我那斗虫徒弟罗龙文,定会吞了吴承恩全部家财,再让他从人间消失。

  黄锦再道:“我这人不愿意欠人情。林十三,银子到手后有一成是你的。”

  林十三嘴上说:“多谢黄公公。”

  他心里已盘算好了:我想保命就得往上爬。想往上爬就得抓住一切机会攀附上大人物。替副内相办事,这是天赐的攀附机会。

  等事成之后,拿了三百两绑票分润。我就从罗龙文送的墨里挑出一方,送给黄公公。就说是拿三百两分润买的,孝敬黄公公在司礼监批阅公文时用。

  黄公公如此心善的人,不得心花怒放,记住我林十三这个名字?

  若黄公公能在大掌柜、少掌柜面前替我美言几句。顶我苦熬十几年资历。

  林十三虽过了年才二十一,但凭着天生聪明,已成了官场中的一头小狐狸。

  黄锦起身:“罢了。耽误你过小年了。林十三,还有那个胖子,你二人先回家过节吧。”

  林十三和孙越走出了常府。

  孙越笑道:“嘿,师父,这可真是个好活儿。只牵扯到一个小小的贡生。不似寻掖乌龙时,牵扯到那么多大人物有掉脑袋的风险。”

  林十三道:“是啊。干好了这活儿还能巴结上黄公公。咱先各自回家,养精蓄锐。明日一早就去打听吴承恩住在何处,踩盘子准备下手。”

第60章 齐天大圣

  如今林十三已贵为锦衣卫小旗。顺天府按插在各街巷的暗捕都要给他几分薄面,打听清楚一个进京参加大挑的岁贡生住在何处不费吹灰之力。

  吴承恩果然是个大财主。

  吏部大挑,指的是吏部从举人、岁贡生中挑人,外放担任八品、九品的县衙属官。

  大挑是个漫长的过程。运气好几个月能挑中外放实缺。运气不好得等个三五年。

  故大部分等待大挑的举人、岁贡生,通常会选择住在各省在京会馆。

  会馆中的举贡房虽简陋寒酸,供给的饭食也难以下咽,却是不收钱的。

  家境殷实的举人、岁贡生则会选择住京内的客栈中。

  而家中巨富的举人、岁贡生,则会直接选择在寸土寸金的京城买下一座宅院。

  吴承恩就选择了后者,在南城猪尿泡街买了一座干净整洁的四合院。

  老吴预测自己这趟大挑,起码要挑个两三年才能放实缺。

  他很有自知之明。

  大挑不看才学,不问名声,不考能力,只看长相。

  吴承恩脸颊消瘦、颧骨高,不属于吏部老爷们青睐的“官相”。想放缺就得慢慢等,干脆买个四合院长住京城。

  南城,大栅栏。

  五十一岁的吴承恩骑着一头罕见的“玉石眼”大白骡子正在闲逛。

  京内做官的才能骑马,岁贡生只能骑骡。但这头大白骡子的价值,恐怕不低于一匹骏马。

  给吴承恩牵骡的,是一个名叫吴净的家仆。这家仆四十来岁,身材魁梧健壮,一脸络腮大胡子,浓眉大眼。

  家仆吴净肩膀上架着一只猕猴。这猕猴雷公嘴,通体暗黄,一双圆眼睛滴流乱转。

  它便是黄锦托林十三偷的吴承恩爱宠“孙悟空”。

  大白骡子身后还跟着一个吴承恩的书童。这书童名叫高老八,二十出头的样子。他比孙越还要胖上一圈。恐怕得有二百三四十斤。一双招风大耳,耳垂及腮。走起路来宛如一个一撅一撅的大水缸。

  林十三和孙越在一主一骡两仆一猴身后远远的跟着。

  孙越低声道:“嘿,这吴老头真有钱呐!出门逛个大栅栏都要带俩仆人。”

  林十三有些发愁:“没想到他养的是猕猴。猕猴是猴中最聪明的。心智跟七八岁的孩童不相上下。不怎么好偷。”

  大栅栏南边围了一圈人正在看耍猴。

  耍猴汉子敲着锣,大喊道:“瞧一瞧看一看了啊!我这只猴能舞枪,能弄棒。简直就是《西游释厄记》里的孙大圣。”

  这可真是李逵遇到了李鬼。

  吴承恩勒住缰绳,下了骡子看是如何一只孙大圣。

  只见耍猴汉子给了那猴子一根棍子,猴子拿起棍子比划了两下,呲了呲牙。

  书童高老八似乎有鼻疾,他“嗯呼噜”一声清了清鼻子,嘲讽道:“就这也配叫孙大圣?连个棍花都耍不了。就是只蠢猴儿。”

  耍猴汉子听了这话白了高老八一眼:“怎么着?看你长得跟个猪八戒似的,倒看不起自己大师兄了?”

  围观百姓一阵哄笑。

  尾随而来的林十三心中暗道:还别说,吴老头笔下的猪八戒,说不准真是这书童。

  吴承恩捋着胡须,慢条斯理的说:“兄台。古人云,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你怎好出口伤人呢?”

  耍猴汉子见吴承恩衣着华丽,像是个有身份的人。他很是客气:“老爹,他当着我的面说我的猴是蠢猴,这不是砸我买卖嘛?我怎能不骂?”

首节 上一节 39/23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