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龙文是市井商人出身,送的年礼很实在。大部分是金华火腿、南海干鲍、莱州干贝、保定酱驴肉、辽东飞龙一类。
罗锅指了指其中一个木箱:“这一箱可是好东西。有市无价。”
说完罗锅打开了箱子,里面整整齐齐放着十多方墨。每一方墨上都刻着“罗小华,嘉靖某年某月”。
罗龙文字含章,号小华。
官场人人都说罗龙文是严党中的屠夫。几乎都忘了罗龙文的另一个身份,自洪武朝以来大明第一制墨大师。
时人评价:墨中集大成者为歙墨。歙墨中集大成者为罗小华。
罗锅耐心的讲解着:“这一方是古松心墨,这一方是玄元灵气墨.”
林十三尴尬一笑:“可惜我不是文人骚客。真辜负了恩公一番好意。”
罗锅解释:“我家老爷给您这些墨不是让您用的,而是让您送礼的。”
“这十一方墨,都是我们老爷入仕前亲自用桐烟熏制。在京城的文房四宝行里是文人墨客争破头的行货。”
“我们老爷听说您升了小旗,成了从七品的武官。今后免不了要跟上官们打交道,礼尚往来。”
“给上官送银子,送多少是个够?送罗氏歙墨就不同了。既文雅,又值钱。多体面啊。”
“我们老爷还说了,当官也好,做人也罢,最重要的就是‘体面’二字。”
不得不说,罗龙文对待“师父”林十三的确是路易斯的妹妹够意思。
林十三千恩万谢:“告诉恩公,我对他感激不尽,感激涕零,铭感五内。”
罗锅又从墨箱里挑出一方:“这一方是云龙纹辰勾墨。是这箱子里最为珍贵的。老爷特别吩咐,这一方您别送人,”
“老爷说,您虽是个丘八,保不齐儿子长大后能成个才华横溢的大才子。这方墨留给他长大后考科举时用。”
林十三拱手道:“我改日带犬子登门,给恩公磕头谢礼。”
腊月二十三清晨,京北德胜门。
大明有制,大将出征走德胜门。得胜还朝走安定门。
德胜门此刻已是人山人海。
今日浙直总督赵文华、署理浙江巡抚胡宗宪、浙江布政使郑泌昌、浙江按察使何茂才、盐政鄢懋卿将从德胜门离京,赶赴东南。
礼部和锦衣卫给足了他们面子。
锦衣卫派出了卫内斧钺司的仪仗。
封疆出京,用锦衣卫仪仗不合规矩。一生谨慎的陆炳自然不会做不合规矩的事。这队仪仗是嘉靖帝吩咐陆炳派来的。
礼部则调来了太常寺的乐工,奏出征大乐。
顺天府还提前贴出了告示,京中百姓皆可来德胜门为东南的督抚大员们送行。
腊月根没活计,百姓们最爱凑热闹。一大早德胜门便人挤人、人挨人、人从众。
林十三也将虎儿扛在脖子上,牵着王小串的小手来给胡宗宪送行。
自然,他身份低微,是近不了前的。
首辅严嵩亲自来给义子和关门弟子敬酒送行。
好一番热闹后,胡宗宪等人才骑着高头大马出京。
林十三的身边站着一个三十出头的男人,此人一脸正气,美髯及胸,虽身穿布衣却难掩风采。脚上的官靴又证明他是一个做官的。
此人名叫邹应龙。都察院七品监察御史。
胡宗宪以前是他的同僚。
邹应龙自言道:“哼!封疆出京,用皇家仪仗。如此招摇过市,这是逾制!明日我定要在都察院上奏疏参他们!”
林十三转头看了邹应龙一眼:“这位老爷。我也是官家人。我听说是皇上派来的锦衣卫仪仗。”
邹应龙瞥了林十三一眼:“那我更要参他们了!皇上加恩,他们这些人竟不知推脱,安然受之。这是恃宠而骄、飞扬跋扈!”
监察御史大部分是靠参人在官场扬名立万的。故他们正也参,反也参。黑也参,白也参。
怪不得嘉靖帝私下骂他们是“聒噪的乌鸦”。
王小串晃了晃林十三的手:“爹。这伯伯怎么呲着牙像是要吃人一样哇?”
清流言官干得就是吃人的活儿。他们的笔向来吃人不吐骨头。
林十三无奈的摇了摇头,不知如何回答王小串。
在德胜门看完热闹,林十三跟两个孩子回了家。一踏进家门,天上便飘起了瑞雪。不多时鹅毛大雪纷飞。林家的四合院被大雪覆盖,裹上银装。
今日是小年,碧云在厨房里剁着饺子馅儿,黄狗和狮子猫趴在她脚边,烤着厨房里的炉火。
林十三则领着两个孩子在院子里滚雪球,堆雪人,不亦乐乎。
一群鸽子飞过四合院的上方,鸽鸣阵阵
(《白鸽记》终。开启第三卷《神猴记》。)
注:仔细研究了下。发现郭德纲老湿是错的。嘉靖年间《西游记》并不是禁书、反书。吴承恩嘉靖二十一年写完《西游释厄传》初稿,嘉靖二十六年便已刊行天下,风靡大明。嘉靖二十八年,四十五岁的吴承恩入南京国子监读书。如果他的书被朝廷定为反书,南京国子监怎么可能收他当监生?后期又如何能被补为县丞?
没错,算是剧透。《神猴记》是关于吴承恩的故事。
第58章 林十三,你去帮我偷孙悟空
嘉靖三十四年的小年夜,林家人其乐融融吃了饺子,放了爆竹。整个京城都被喜庆的爆竹声所笼罩,红色的纸屑与纷飞的雪花交相辉映。
林十三和父亲、妻子在爆竹声中斗起了骨牌。一气输了五两三钱银子。
一个不留神,王小串竟骑着家里的黄狗在院子雪地里撒起了欢。
小孩子骑狗是要烂裤裆的。这还得了?又是一顿好打自不必说。
寅时,林十三正要跟妻子回房去睡。胖徒弟孙越火急火燎走了进来。
孙越纳头便拜:“徒弟给师父、师娘、师公拜早年。”
林十三笑道:“哪有人半夜拜早年的?快起来吧,雪地里冷。当心冻着了蛋子以后不得行。你家那母老虎更得收拾你了。”
碧云白了林十三一眼:“没正经,还是当师父的呢。”
孙越起身:“师父,我来除了拜早年,还是替咱常千户传话。常千户让您到府上去,说是有件大差使要交待您办。”
碧云有些疑惑:“驯象所不是昨日便休了年假了嘛?怎么又有差事?”
驯象所不同于锦衣卫内其余司所,休假很长。
一百六十九年前大明开国。太祖爷是个勤奋的皇帝,认为天下官员都该像他一样勤勉。故定下规矩,京城、地方官衙一年只有三天假。分别是元旦、冬至日和皇帝寿诞。
成祖爷继位后,为对臣子显恩,将元旦假延至五天;冬至假延至三天;另设上元节假十天。加上皇帝诞,一共十九天。
嘉靖帝继位后,又加了寒食、清明、端午、重阳共计十天假。且多有赐假。比如他赐京内外闲散衙门腊月二十二便可休元旦假。
南京留守部、衙和锦衣卫内的驯象所,皆属闲散衙门之列。昨日便开始休假。
言归正传。且说林十三和孙越来到了顶头上司常青云在北城的府邸。
这座府邸远超正五品千户规制。
常府门墩是一方一圆。一方一圆门墩的官员府邸,京内不超过五座。
狮子头上的鬈毛疙瘩是十三个。正一品规制。
这里本来是锦安侯府邸,常青云的祖父传下来的。因他的祖父死前上奏,将爵位传给了一个族侄。故从侯爵府变成了千户府。
别人家过小年,都是在府邸内外张灯结彩。
常府却是挂满了素缟、白绫。
常家下人领着林十三师徒进了府,边走边解释:“今日是我们家老太爷的忌日。”
三人来到府邸正厅。只见常青云跪在一方牌位前。
牌位上大书“大明锦安侯、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左都督、戎政尚书、京营提督武臣、锦衣卫指挥使、二甲进士出身,常风之正位。”
一堆爵号、勋号、赠号、官号,诺大牌位都快写不下。
光看牌位,就知常青云的祖父生前有多么显赫。
林十三师徒跪倒:“常千户。”
常青云从蒲团上站起:“哦,你们来了。坐着等一会儿吧,一会儿有个人来给你们交代差事。”
过了片刻,千户府正厅来了一位大人物。
常家下人通传:“司礼监首席秉笔、御马监掌印、永寿宫管事牌子,黄锦黄公公前来祭奠!”
这位黄公公是宫里出了名的“小弥勒”。四十来岁的他生得又白又胖,又有佛爷心肠。与宫里的人精们不同,他这人做人、做事光明磊落,说话直来直去。
嘉靖帝曾给过他两个字的评价:“蠢直”。
有时他做事甚至有些孩子气。
正因为他的纯良蠢直,嘉靖帝才格外宠信他。让他做了宫中数万太监中的第二把交椅,还管着御马监兵权。
黄锦进了大厅,二话不说跪倒在常老侯爷的牌位前,磕完头又上了香。
祭拜完老侯爷,黄锦转头对常青云说:“常大哥。吕公公今夜在皇上身边当值,没法来祭奠老侯爷。他让我代祭。你别见怪。”
林十三惊讶万分:司礼监秉笔竟称一个锦衣千户为“大哥”?怪不得驯象所的袍泽们私下议论说常千户在朝廷的背景深厚。
常青云道:“难为你每年的小年都来我府上祭奠祖父。”
黄锦道:“想当年若不是常老侯爷把我和麦福公公、吕芳公公送进安陆兴王府,哪有我们的今天?唉,麦公公仙去前,叮嘱我一定要年年来这儿祭奠老侯爷。”
常青云跟黄锦寒暄:“最近身体可好?”
黄锦答:“还是老样子。一天要喝四升水。消渴症是长症,既好不了也一时死不了。”
常青云指了指林十三师徒:“这就是你让我给你找的人。”
林十三师徒磕头,齐声道:“属下见过黄公公。”
黄锦道:“你就是林十三?今秋高公公家的掖乌龙是你寻得的?”
林十三答:“正是属下。”
黄锦坐到了椅子上:“你擅于寻宠。我问你,偷宠呢?会不会?”
林十三一愣:“偷宠?”
黄锦颔首:“对。我寻思寻和偷其实是差不多的一回事,能寻就能偷。”
林十三能说什么?在司礼监的二号人物面前,他只有点头称是的份儿。
片刻后,林十三试探着问:“不知黄公公让属下偷啊不对,窃得是什么宠物?谁家的?”
黄锦笑道:“偷就是偷,说窃也雅致不到哪里去!我让你偷一只猴子!名叫孙悟空!”
林十三愕然:“孙悟空?可是《西游释厄传》里的孙悟空?”
嘉靖朝其实是一个在文化上开放、包容、繁盛的朝代。却被写史书的明代文官和后世清朝史官描述成了一团黑。
暗讽嘉靖帝沉迷修道的《西游释厄传》最近几年公开刊行天下,风靡大明不说,就连被太祖列为禁书的《忠义水浒传》都可以半公开发行。
《三国志通俗演义》更是达到了文化输出前所未有的高度,被倭国那些村级、乡级藩主大名当成了军事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