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锦衣卫临时工,咋成权臣了 第135节

  林十三连连附和:“胡大哥教训的是。是十三短视了。”

  胡宗宪又道:“第二件事。我听说你跟裕王府李妃的弟弟李高关系匪浅?”

  林十三颔首:“嗯。我们俩如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一般。我还收了他做徒弟。”

  胡宗宪道:“戚继光想结交下李高。你代为引见引见。”

  胡宗宪之前点拨戚继光,让他想法子结交裕王府的红人,国子监司业张居正。

  然而张居正颇为爱惜羽毛。戚继光派人进京给张居正送礼被拒收。

  胡宗宪心知肚明,张居正不是不收礼,而是不收陌生人的礼。

  李高是裕王的小舅子,若戚继光让李高牵线搭桥,一定能够搭上张居正这条线。

  胡宗宪一边大力提拔裕王门人谭纶,一边让手下爱将结交裕王门人张居正,其实存了一份私心——为自己找退路。

  林十三道:“这事好办。今夜请令公子摆个酒宴。大家一处喝喝酒,聊聊天,自然就成了朋友。”

  胡宗宪颔首:“成。我这里还有些公文要批复。你先去找柏奇吧。”

  就在此时,李时珍气势汹汹的走了进来:“胡汝贞!疯了吧你?又一天一夜没睡觉了。”

  “就算是铁打的人也经不住你这么熬!你请我来给你治病,却不听我的。你病死了不要紧,别连累我得个庸医的评语!”

  当天夜里,西湖畔,花魁玉娘的花船上灯火通明。

  胡宗宪的三公子胡柏奇做东,宴请款待林十三、李高、张伯、孙越。戚继光作陪。

  能屈能伸者,方为大丈夫。

  戚继光堂堂一个东南名将,竟忙着给京里来的几个近臣斟酒布菜,宛如跑堂小厮一般。

  为了实现心中理想,戚继光可以向任何人低头。

  他的理想很简单——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林十三有些不好意思了:“戚将军,您坐着吧。您是名震东南的大英雄。跟俞大帅并称俞龙戚虎。您给我们斟酒布菜,这宴席我们还敢吃嘛?”

  说完林十三给他的老相好花魁玉娘使了个眼色。

  玉娘连忙从戚继光手中接过了酒壶:“戚将军,还是我来吧。”

  李高的眼睛一直盯着玉娘,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

  孙越笑骂道:“我说李爷。这位玉娘姑娘是咱师父的相好,算咱们半个师娘。你别是想睡师娘吧?”

  玉娘颇为豪放:“什么师娘?我跟林百户只是露水情缘,又不是夫妻。”

  “今日戚将军买了我的全挂灯笼。他让我今夜单伺候李总旗一人。”

  玉娘本是大户人家出身,因全家死于倭寇之手才沦落红尘。平日里最为敬重抗倭的英雄。

  戚继光之前找到了她,求她今夜陪李高,顺便在李高枕边替他说说好话。玉娘当即应允。

  林十三笑道:“对对。露水夫妻不算夫妻。玉娘今夜陪李高睡,李高不算欺师灭祖。”

  “李高,还不谢谢戚将军的一番美意?”

  李高听了这话兴高采烈:“啊呀!多谢戚将军成全!”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都已喝得微醺。

  戚继光旁敲侧击的问:“李公子是裕王爷的内弟。可知裕王爷门下的张居正张司业平日喜欢什么?”

  李高笑出了声:“你说张居正啊。跟咱们这些臭男人一样,也喜欢美女。都说是文人骚客,他是大文人,自然骚。”

  林十三在一旁道:“戚将军想跟张居正结交结交。到时你给搭个线?”

  李高拍了胸脯:“小事一桩。张居正那人清高,但他不卖旁人面子,总要卖我姐姐面子。”

  戚继光拱手:“多谢李公子。”

  玉娘道:“时候差不多了。咱们得分船。我这船上一共四个挂灯笼的,伺候不了这么多人。”

  林十三道:“胡公子、李公子、孙胖子、张老爷子留在你的花船上。我跟戚将军去旁边那艘花船。”

  这一夜,玉娘在船榻之上对李高百般迎合。将李高伺候舒服后,说了戚继光一大堆好话。

  且说另外一艘花船上。

  林十三跟船娘一番缠绵后,来到甲板上透透气。

  他见戚继光站在甲板上,仰头望着满天星斗。

  林十三惊讶:“戚将军一直没进舱?”

  戚继光尴尬一笑:“我不敢。我家里有只母老虎。若让她知道我在西湖上睡了船娘,她敢拿刀剁了我。”

  戚夫人是浙江出了名的母老虎。对戚继光管束极严。

  林十三笑道:“原来如此。戚将军放心,李高那人很是单纯。今夜得了你的好处,一定会帮你办事。”

  戚继光颔首:“多谢你们。”

  林十三突然有些伤感:“他娘的什么世道。您这样的大英雄都被逼着结交我们这等京城里来的废物。”

  戚继光却道:“林传奉千万别这样说。上次我能顺利脱罪,官复原职,全靠你寻到白鹿。”

  林十三道:“那是分内事。戚将军,再跟你说点无耻下流的。我颇为精通京城官场那些乌七八糟的事。”

  “地方官给京官送美女太过寻常。你若真想让张司业对你高看一眼,得另辟蹊径。”

  戚继光问:“哦?敢问如何另辟蹊径?”

  林十三道:“你想啊。送了美女,张司业得夜夜耗大力,伤身体吧?他是文人,不经折腾。”

  “我听说浙江沿海产壮身佳品海狗鞭。不如你再送他些海狗鞭。”

  戚继光惊叹:“送美女再送海狗鞭?妙策啊!要说人情往来、送礼行贿,还是林传奉在行。”

  林十三苦笑一声:“您不是在夸我,是在骂我呢!”

第151章 此乃福建特产黄铁,送给林传奉

  在杭州逗留了两日,林十三一行人改走陆路前往福建。

  胡宗宪这个浙直总督真不是白当的。剿灭徐海后他又与海贼王汪直达成了秘密协议。

  三个月前,胡宗宪给了汪直在几个小口岸通商的许可,允许他进行规模有限的贸易。当然,只是默许式的许可,这种事儿暂时上不了台面。

  胡总督投之以桃,汪贼王报之以李。自今年入夏以来,东南没有再发生过大规模的倭寇登陆事件。

  偶有倭寇登陆抢掠,也只是些散兵游勇,至多几十人一股,成不了气候。

  明军得到了喘息之机。胡宗宪一方面加紧整肃军备,一方面对招安汪直进行最后的努力。

  他不愧是腹有韬略的国柱,做了两手准备。

  若汪直登陆顺利接受招安,那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东南靖而大明安。

  若汪直不接受招安,各股观望的倭寇再次登陆抢掠,那就打。

  东南暂时的安定让林十三的南行之旅格外顺利。一个月后,他抵达福建巡抚治所福州。

  小阁老的义弟来福州,严党骨干巡抚阮鹗自然热情招待。

  巡抚衙门客厅。

  阮鹗殷勤的亲手执茶具,给林十三泡功夫茶。

  阮鹗笑道:“福建天热,咱们今日喝绿茶。”

  “我给你备了三钱大红袍,给小阁老备了一两。等你回京时带回去。”

  李高仗着自己姐姐是裕王府侧妃,在封疆大吏面前说话无遮无拦:“阮抚台,你也太抠了吧?送茶叶才送一两三钱?”

  阮鹗早就将林十三随员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他晓得李高是裕王府的人。

  阮鹗笑道:“李总旗有所不知。真正的大红袍其实就六株茶树。长于九龙窠悬崖峭壁的半山腰。”

  “四株奇丹,两株北斗每年产量不过八两而已。”

  “这一两三钱茶,是我拉下一省巡抚的脸皮,给看管茶树的内宦使了五千两个银子求来的。”

  李高皱眉:“阮抚台,你别是诓我吧?我家灶厨煮茶叶蛋用的都是武夷山大红袍。怎么可能一年产八两?”

  林十三笑道:“京城市面上的所谓大红袍,其实只是武夷山乌龙茶而已。是茶商为了销路,打着大红袍的牌子。”

  阮鹗给林十三倒了一茶盅绿茶:“林老弟不愧是西苑的人,见多识广。”

  “阁老、小阁老在京城还好嘛?”

  林十三答:“阁老很好,老当益壮、老而弥坚。七十七岁的人,倒像是四十多岁的精神。”

  “内阁事务繁杂,阁老处置的妥妥当当。写的青词依旧字字珠玑,颇得圣心。”

  “至于我义兄。嘿,他可谓是壮年虎狼。不光白天要用美人盂,晚上还要用美人椅、肉屏风。”

  “前几日有位仁兄给他送了一张神奇小药方,据说出自成化朝洗鸟都御史倪进贤之手。”

  “义兄用了这药方之后,简直称得上是摧城拔寨无往而不利。”

  阮鹗笑道:“小阁老还是老嗜好啊。”

  林十三一口一个“义兄”,阮鹗却一口一个“小阁老”。显得林十三跟严家父子更亲近。阮鹗倒成了严党核心圈子的边缘人物。

  阮鹗连忙道:“除了武夷山大红袍,我还给小阁老备了另外一样礼物。”

  林十三问:“我猜是闽女。”

  阮鹗惊讶:“林老弟料事如神啊!没错。我给小阁老准备了四个闽女,四个倭妇。”

  “这四个倭妇个个都有技艺在身,且都生过孩子,最对小阁老的口味。”

  “大同婆姨跟这四个倭妇想比,嘿,那简直是小骡子跟高头大马的差别。”

  之前倭寇侵闽,兵锋直指福州。阮鹗为了退敌,竟给倭寇贿以重利,还送给倭寇六艘战船。

  他自然有路子从倭寇手中买几个技术型倭妇。

  林十三心中暗道:阮鹗啊阮鹗,你费尽心思给小阁老送礼有什么用?在小阁老眼里,你已经是个死人了。

  表面上他依旧笑嘻嘻:“嘿,咱阮抚台考虑的真周到啊。”

  阮鹗感慨:“我这个巡抚是小阁老一手拔擢的。提携之恩不敢忘。”

  “哦对了,皇上让林老弟来福建给眉霜招婿的事,全看我的了。”

  “我已知会闽地各府、州、县官员,让他们按眉霜的小相尽心寻找同种、同相的适龄公猫。”

  其实林十三已与胡宗宪约定好,让谭纶献猫婿在嘉靖帝那边露脸。

  阮鹗如此上心,林十三装模做样的说:“公猫那东西上带着倒刺。不光要寻同种、同相的,还要选尺寸相同的。”

  “不然猫婚圆房之时,眉霜会疼死。记住了,要选东西立时不及一寸的。”

  阮鹗连连颔首:“晓得,晓得。”

  说完阮鹗拍了拍巴掌。

  八名巡抚衙门亲兵两手抬上来一个小箱子,三个匣子。

首节 上一节 135/23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