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侠请住手 第132节

  那时,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离开。

  之后无论是谁打开铁匣,都要怪他命不好,而大梁使团早就在返回的路上,一切跟他们都无关。

  秦亦抬头看了祝永利一眼,把锁龙骨放回了木盒中,笑道:“祝首辅,在下没见过锁龙骨,所以好奇它到底长什么样子,竟能让这天下的江湖游侠如此向往!至于是真是假,我想祝首辅身为楚国百官之首,自然不会用假的糊弄在下!”

  “呵呵,那是自然。”

  祝永利本想试探试探秦亦,但他面色如常,并未表现出任何异常,祝永利只能作罢。

  待秦亦收好锁龙骨,祝永利开口道:“秦公子既然拿到了锁龙骨,那首诗可以告诉老夫了吧?”

  “可以。”

  秦亦笑笑,随即念道。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这是一首咏月抒怀诗,此诗共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跟寻常诗有些差别。

  待秦亦念完,祝永利沉默许久。

  “秦公子可否再念一遍,待老夫写下来?”

  “祝首辅客气了,自然可以。”

  随后,祝永利铺纸研墨,把诗写了下来。

  “好诗,确实好诗!”

  终究是个诗痴,虽然立场不同,但在看到这首诗的全貌后,祝永利依旧不吝赞美:“老夫现在才可确认,秦公子之前从未说过大话,秦公子写的诗确实都是能够流芳千苦的佳作!”

  秦亦拱手,客气道:“祝首辅过誉了。”

  对于祝永利的态度,秦亦倒不觉得奇怪。

  作为中文系的研究生,秦亦脑子里能记住的诗词有不少,尤其是中秋诗词,有十几首之多!

  但凡秦亦能够记住的,肯定都是些传承了上前年的佳作,随便拿出一首放到现在,都是碾压似的存在,祝永利肯定会为之震惊。

  他刚才念的是李白的【把酒问月】,说起来并不是标准意义上的中秋咏月诗,但拿出来打脸却再合适不过。

  祝永利摇头,一脸诚恳:“秦公子莫要谦虚,仅凭此诗,秦公子便可在中秋诗词上占有一席之地!”

  随即又分析起来:“此诗从饮酒问月开始,以邀月临酒结束,意境高深,跟平日里那些悲古伤今的中秋诗词截然不同,可谓上上之作。

  加之四句转韵,平仄互换,抑扬顿挫,更觉一气呵成,有宫商之声,可谓音情理趣俱好,实在让人大开眼界。”

  秦亦的诗仿佛唤醒了祝永利心中那沉寂多年的痴迷,对此诗一番高谈阔论,直把秦亦夸的天上地下,人间少有。

  “看来,祝首辅对这首诗很满意了?”

  “满意,岂止是满意!”

  祝永利连连点头。

  “此诗一出,中秋诗会谁与争锋?”

  不过说完之后,祝永利一愣:“秦公子之前想好的中秋诗词,也有此般质量?”

  “差不多吧。”

  秦亦说道:“就是不知道在下今天晚上或者明天还有没有灵感,再写一首更好的诗词了。”

  “……”

  祝永利还要再说,这时,祝想华突然从门外闯了进来,在他耳边小声说了几句,秦亦隐约能听到什么“打开”、“真的”之类的话,断断续续,听得不是太清楚。

  而祝永利听完大惊,直接跑了出去,与他百官之首的形象颇有差距。

  秦亦见状,有些好奇,遂也跟了出去,想看看祝永利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情。

  ————

第167章 记得把门带上

  话分两头,各表一枝。

  半个时辰之前,南楚皇宫,祈天殿。

  跟昨日在朝见堂会见大梁使团不同,今日早朝地点定在祈天殿。

  董洪新见状,心中微动,等他看到龙椅之上的明武帝后,心中更是明了。

  看了旁边护着锁龙骨铁匣的宁莞言一眼,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既然明武帝露面了,那把锁龙骨交给他,省得夜长梦多,今晚便是中秋诗会,宁国韬拿下诗会头名后,他们明日一早就启程,免得夜长梦多。

  一念至此,董洪新安稳许多。

  早朝开始,明武帝用了许多时间,宣读南楚跟大梁之间结交的益处,并未提及其他,董洪新都有些着急了。

  而辰时刚到,内阁首辅祝永利突然站出,说身体不适,随后明武帝便准许他提前退朝。

  大梁使团成员心中疑惑:这些南楚大臣的身体就如此脆弱吗?昨天明武帝抱恙,随后一众大臣也抱恙退朝。今日明武帝倒没事,内阁首辅又病了。

  这早朝有些儿戏啊!

  只有宁莞言微微眯眼,心中了然。

  昨天秦亦跟她聊了很久,对于今天会发生的诸多可能,也分析了,所以祝永利此时的动作,宁莞言并不意外。

  待祝永利离开,明武帝开始跟董洪新交谈。

  “楚国陛下,此次使团奉我们大梁天子之命前来昌隆,一来是送回锁龙骨,二来则是跟楚国陛下说明,和亲之事,不能成行。”

  董洪新出列,不卑不亢道。

  明武帝视线扫过大梁使团,最后落在宁莞言抱着的铁匣上,笑道:“和亲之事,是为了促成楚梁二国源远流长,友谊常青。而上次楚国使团携带锁龙骨出使大梁,便可看到我们的诚意。”

  董洪新躬身:“楚国之诚意,大梁钦佩。只是大梁只有一位公主,陛下对其疼爱有加,实在不忍心看她远嫁他国,骨肉分离。若是楚国想与大梁永世同好,结成友谊之邦,没必要非走和亲之路。”

  明武帝闻言,脸上划过一抹冷笑。

  随后他便说道:“大梁天子爱女心切,朕倒也能理解,既然如此,朕不会强求。”

  突然他话锋一转,看向宁莞言:“和亲不成,那便把锁龙骨呈上来吧!”

  “……”

  董洪新跟宁莞言对视一眼,随即便让后者把锁龙骨铁匣送了出来。

  一位宦官从宁莞言手中接过铁匣,然后送至明武帝面前。

  在明武帝的授意下,宦官打开了铁匣。

  祈天殿内,满朝文武皆伸长了脖子。

  虽然他们见多识广,但见过锁龙骨的,除了明武帝之外,也就是祝永利了,即使是贵为皇子的平王和楚王,也没见过。

  明武帝同样从龙椅上站起,紧紧盯着打开的铁匣,幻想着里面存放着假锁龙骨,他直接扔到大梁使团面前,看他们作何反应!

  可是当铁匣被完全打开,看到里面的森森白骨后,明武帝愣了!

  因为这块白骨,他可太熟了!

  这不就是他之前放进去的锁龙骨?

  可真的锁龙骨不是被祝君山抢回来了?

  那这块又是怎么回事?

  明武帝有点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马上拿起锁龙骨仔细观察,看看是不是大梁使团故意仿做了一块锁龙骨,但最后他却悲哀的发现,此块锁龙骨是真的,因为上面有他做的细微标记!

  倘若真是仿的,标记是仿不了的!

  明武帝的脑子瞬间乱了。

  董洪新不明所以,问道:“楚国陛下,锁龙骨已经归还楚国,陛下也已答应放弃和亲之事,那等今晚宁员外郎参加完中秋诗会后,明日一早,我等便准备返回大梁了!”

  “……”

  明武帝脸上阴晴不定,因为他到现在还没有想明白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不过既然董洪新都这么说了,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他必须回应才行。

  于是说道:“大梁使团刚来昌隆三日,等诗会结束,何不再多待几天?到时候朕命礼部官员,陪大梁使团在城内走走看看。”

  董洪新回以一礼道:“多谢楚国陛下好意!只是我等离开京都已有一段时日,思乡心切。再加上我们陛下对于和亲之事能否成行,特别关注。既然事情已经办完了,我等还是希望早日回国。”

  明武帝点了点头道:“恰逢中秋佳节,诸位使臣却远离故土,思乡心切,朕也可以理解。既然如此的话,那朕也不多留你们了!”

  随后,早朝结束,大梁使团从未感到像今日这般轻松,面带笑意,离开祈天殿。

  南楚文武百官也尽数散去,唯独平王在明武帝的要求下,单独留下。

  楚王走到祈天殿门口,回头看了一眼大殿正中间的龙椅,眼神中划过一抹轻蔑和贪婪。

  朱彦锡跟随明武帝来到寝宫,一脸忧郁。

  “父皇,那锁龙骨是真的?”

  明武帝扫他一眼:“你觉得朕能看错?”

  朱彦锡一时语噎,又不太甘心道:“可祝首辅不是让祝君山抢回了锁龙骨?难不成,是祝君山在骗父皇?还是祝首辅…”

  明武帝思索片刻,摇头道:“祝首辅不能…也没有任何理由骗朕,况且若是和亲不成,他才是最头痛之人…”

  朱彦锡沉声道:“父皇,皇兄一直对祝家二小姐存有心思,祝首辅确实是最希望和亲之人。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障眼法?因为锁龙骨之事,和亲不能成行,祝家二小姐成为楚王府就再无阻力,是楚王妃好还是太子妃好,祝首辅就没有二心?”

  “……”

  此话一出,明武帝久久无言。

  帝王多疑,哪怕是跟了自己三十多年的心腹祝永利,在这一刻,明武帝也开始不信任起来。

  随即他便吩咐道:“找他,让他联系擒龙闕把锁龙骨送到皇宫!”

  “是,父皇!”

  朱彦锡答应一声,随即离开。

  明武帝盯着悬挂于窗前的天子剑,一脸阴沉。

  ……

  秦亦从祝家书房出来,便看到祝永利在祝想华的搀扶下,匆匆而去。

  虽然人在内阁府,但秦亦却大概能猜到南楚皇宫内发生的事情。

  这时,祝家姐妹迎了上来,看到秦亦手中的铁盒,祝想容道:“我爹终于还是跟你赌了,看来你那首诗,确实不错。”

  秦亦笑笑:“各取所取罢了。”

  祝想颜则好奇道:“你的诗有问题吗?我爹为何跑出去了?”

首节 上一节 132/3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