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亦立马摇手:“我的诗没问题,或许祝将军找祝首辅有什么急事,所以祝首辅才跑出去吧…”
祝想容微微皱眉,拉着祝想颜要走,祝想颜还想问问秦亦他的诗到底如何,但被祝想容拉着,最终只能悻悻离去。
秦亦也不多待,抱着铁盒便出了内阁府。
街道之上,节日氛围浓烈。
不过秦亦无暇欣赏,抱着木盒,快速回到了鸿胪寺中。
此时,鸿胪寺中也洋溢着欢快的气氛,正如董洪新所说,大梁使团不远万里来到南楚,可没有一点心思在此地多待。
眼看着任务完成的如此顺利,再加上中秋节的到来,他们只觉归心似箭,好在明日一早就能启程离开,自然开心无比。
看到秦亦回来,宁莞言把他拉进房间。
“怎么样?”
一进屋,宁莞言关切问道。
今日退朝后,宁莞言心情复杂,一来是为了使团能这么快离开南楚而高兴,另外就是为了秦亦能不能顺利拿到锁龙骨而担忧。
“莞言姐,你看!”
秦亦举了举手中的木盒,笑道。
“真拿到了?”
宁莞言的眼睛眯成了月牙,在得到秦亦的肯定答复后,激动到无以复加,直接抱住了秦亦,秦亦也非常自然的挽住宁莞言的腰肢。
“事情都办好了,咱们能回家了。”
宁莞言如小鸡啄米一样点头。
“嗯,咱们明天就回家!”
两人互相抱着对方,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
“姐夫…”
这时,不合时宜的声音从门口响起,宁国韬听说秦亦回来了,立马跑了过来。
可是他刚进门,人就愣住了。
他口中的姐夫和姐姐此时正搂在一起,即使听到他的声音,他们也没有松手的打算,反而非常默契的扭头看来,眼神并不怎么友好。
“我是不是…来的时间不对?”
宁国韬摸了摸头,有些不确定道。
“既然知道,你还不走?”
宁莞言瞪他一眼,又道:“记得把门带上。”
“哦,好…”
宁国韬从屋里出来,脑袋还嗡嗡的,有点不相信刚才看到的一切,像是做梦一样,他想再进去确认一下,犹豫半天,最终还是没敢。
不知道过了多久,宁莞言离开秦亦的怀抱,脸颊红的诱人。
“你在铁匣里装的暗器,为何到现在还没有任何动静?”
宁莞言整理下衣服,问道。
秦亦笑道:“我本以为那个铁匣放在内阁府,不过看刚才祝永利的反应,应该不是。而且铁匣肯定也没被打开过,不然不会如此风平浪静。
他们太自信了,觉得祝君山不可能抢回一个假的锁龙骨,现在他们应该着急了,估计很快就会有人打开铁匣,到时候,南楚恐怕会乱。”
“……”
————
第168章 亦儿不参加,我也不进去了
月上枝头,星光点点。
大梁使团成员,穿戴一新,整装待发。
今日中秋诗会定于听风苑中。
听风苑上下共有三层,布局跟京都的醉仙阁大同小异,但却要比醉仙阁大上不少,足足能容纳五百人之多。
由此可见祝想华对他妹妹祝想颜的宠爱,知道她喜欢诗词,特意为她建造了这么大的清雅之所。
临行前,宁莞言不忘为秦亦整理衣服,就像是送别丈夫外出的娘子一般贴心,宁国韬见状,撇嘴道:“姐,今晚参加比试的人是你弟弟!”
宁莞言瞥他一眼,充耳不闻。
宁国韬又对秦亦道:“贤弟,今晚本诗仙要大战南楚书生,你穿那么好看,抢了我风头怎么办?”
“宁大哥,这跟穿什么没有关系吧?”
“……”
宁国韬一愣,不等他说话,宁莞言道:“他就算不穿衣服都比你好看。”
本来只是随口怼了自家弟弟一句,可是这话说出来后,宁莞言才知道失言了,好在对面是自己弟弟,她轻咳一声道:“今晚虽是你比试,但南楚朝堂上谁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况且今晚是亦儿第一次在南楚官方面前露脸,自然要多多重视。”
“至于你嘛。”
宁莞言扫他一眼,说道:“你只需按照亦儿教给你的方法,按部就班的做好就是了!”
“……”
随着时间推移,宁莞言已经能够非常从容的称呼秦亦“亦儿”而不脸红,对她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大的突破了。
宁国韬发现了,这俩人现在穿一条裤子,他毫无胜算,只能识趣离开。
酉时过半,一行人在南楚官兵的护卫下,从鸿胪寺内离开,准备前往听风苑。
天色渐黑,华灯初上。
大街上行人纷纷嚷嚷,都朝着昌隆北城的方向涌动,大梁使团也随着人流,片刻功夫后便来到听风苑门外。
听风苑占地不小,上下共有三层,共能容纳五百人之多,但大梁使团就有一百余人,再加上楚王和平王,以及皇宫中有头有脸的官员,还有这些官员的家眷,占去了绝大部分名额。
剩下的百十个名额,才是昌隆有名的才子。
除此之外,名气小些的才子乃至品级三品之下的官员,根本进不了听风苑,更不用说普通百姓。
因此听风苑门外聚集了不少人,当苑中写出一首好诗词,第一时间便能传到他们耳中,而且这些佳作还会经专人传至北城码头的诸多画舫上,经歌姬谱曲演唱,供人欣赏。
而绝大部分进不了听风苑的普通书生,则选择前往昌隆北城门外的平昌河畔,因为在此之前,昌隆的所有诗会都会在此举行。
昌隆城有名的勾栏都会派各家有名的清倌人登上画舫,每当有佳作出现,这些清倌人便会争先恐后的吟唱,借此提升名气。
所以今晚昌隆城内,除了听风苑,平昌河畔是最热闹的地方,单比人数,早已超过听风苑,毕竟城内还是普通书生居多。
……
听风苑门外,大梁使团在校验完身份后,有序进入听风苑内。
到了秦亦时,他被拦了下来。
因为大梁使团的名单上,并未有秦亦的名字。
“孙大人,秦公子跟使团同往,还望通融。”
今日被安排在听风苑门外之人是南楚礼部侍郎孙正平,对秦亦自然也不陌生。
听到董洪新为其求情后,孙正平面露难色:“董大人,今日中秋盛会,我也想让秦公子参加,可规矩便是规矩,逾越不得啊…”
孙正平并未撒谎,他是纯正的读书人,并不擅长于勾心斗角,哪怕出使京都时,也一身正气。
他对诗词的痴迷,跟祝永利很像,因此他也想听听秦亦还能不能再写佳作。
可他只是个礼部侍郎,不能左右大局,明武帝今日在大梁使团退朝后,明确表示,大梁使团名单之外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听风苑,违者斩。
这还是明武帝第一次如此严厉苛刻,孙正平不傻,知道这个要求针对的就是秦亦。
宁国韬能不能发挥出“实力”,全靠秦亦,把他拒之门外,于南楚而言,合情合理。
“孙大人,不过就是多一人而已…要不去跟楚王或者平王商议一番?”
董洪新有些不太甘心,再次问询。
“董大人,这…”
不等孙正平回答,街上突然出现两队官兵,从街道两侧走来,街上的百姓见状,自觉让开。
官兵中间是两顶轿子,各带一盏旗帜,旗帜上的“楚”字和“平”字尤其显眼。
这时,平王朱彦锡率先从轿子上走下,楚王朱彦庆紧随其后。
“怎么回事?”
楚王看着几人围在门口,皱眉道。
问话的时候,他的视线扫过几人,当看到秦亦时,视线多停留片刻,心中有了计较。
“殿下,这位秦亦秦公子随大梁使团一起来的南楚,但是不在使团名单之上,所以不能进听风苑。”
孙正平如实回道。
朱彦庆对秦亦无感,甚至还要杀他,毕竟他答应了某人,但此刻他却跟秦亦站在一边,毕竟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孙侍郎,既然他跟大梁使团不远万里,一起来到了昌隆,参加个诗会而已,有何不可?若是传出去的话,岂不是让人以为我们南楚太过小气?”
秦亦进入听风苑,影响最大的自然是朱彦锡。
而孙正平是朱彦锡的老师,这两人是一条船上的,朱彦庆自然不会让他们舒服。
“可是殿下…”
孙正平看向朱彦锡,发出求救的眼神。
朱彦庆见状,冷笑一声,不等朱彦锡开口,他率先发问:“皇弟,你说我说的对吗?知道的会觉得孙侍郎度量太小,连一个大梁使团随行人员都不放入诗会现场。”
说着,他看向朱彦锡,一字一句道:“不知道还以为是皇弟故意指使,怕诗会露怯呢!”
“……”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而朱彦庆不仅打脸,而且还同时打了孙正平和朱彦锡的脸!
在他的冷嘲热讽下,孙正平低下头去。
两位皇子争储不是一天两天了,说话含沙射影也屡见不鲜,他只是被殃及的池鱼罢了。
朱彦锡脸色也不好看,但依旧平和道:“皇兄所言极是,放一个人进去,无伤大雅。”
突然他话锋一转:“可是无规矩不成方圆,而且这规矩还是父皇定的,若是逾越规矩,岂不是不把父皇放在眼里?孙大人肯定是考虑到这点,才会拒绝他进入听风苑的。”
孙正平点头称是,心中无限欣慰:不愧是自己教出来的学生,这种情形下,依旧能够不卑不亢的反击回去,日后必成大器!
“呵呵…”
朱彦锡把明武帝都搬出来了,若是自己再坚持下去的话,会被他扣一顶欺君的帽子,于是楚王冷笑一声,拂袖离开,进了听风苑。
朱彦锡看了秦亦两眼,眼神复杂。
祝永利已经告诉他那首秦亦写的中秋诗,未看之前,朱彦锡一脸不屑,因为他也早已准备好几首质量上佳的诗作,不见得比秦亦差。
可等他看了秦亦写的中秋诗后,恨不得把自己写的诗撕了,那一刻,他终于确定,他跟秦亦之间的差距犹如洪沟,他根本不可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