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的冯骥和吴县的仇子真全力维持运道的安全,可惜步兵追不上骑兵,只能增募民夫,增设船只。进而又令宋水军不得歇息,老百姓也被一再的征发。
消耗是综合的,是互相的,是比拼中不断加码的。
谁拖不起,谁先死!
坐镇横林大营的文天祥,得到了陆秀夫发给他的一百万贯,倒也勉强能够稳坐中军。已经死过一次的他并不惧怕什么刀枪剑戟,常常亲自到一线去抚慰兵士。
恩,他读过书,所以学著给士兵吸痛,帮士兵包扎伤口。本来名气就大,现在又与士兵同甘共苦,这阵脚就给他牢牢站住了。
望著距离横林只有区区二十八里的常州城,文天祥想著,是不是有可能直接修筑出一条甬道来,从横林直通常州?
第210章 210.阿剌罕计上心头
不行!
文天祥的想法送到常州城内,张巡都没问别人的意见,就直接表示不妥。侯恂和左良玉督师救援开封,就是想甬道运粮进城的。
在拥有三万骑兵的李自成面前,还没搭起来多少甬道,就给李自成冲垮了。
这办法太死板,伯颜绝对不会给文天祥时间,来修筑成甬道的。
章邯当年也筑甬道运粮,诸侯们作壁上观。项羽军前夺师,连续不断地进攻甬道,甬道内的秦军疲于奔命,最后被项羽击败,章邯也被迫逃亡。
小而坚的工事好守,二十八里长的甬道怎么守?即便宋军有船只移动,也很难面面俱到。一旦为元军突破一点,整条甬道当即作废。
有这个人力,不如加强横林大营的守备。常州城内的军粮,足可以吃到明年的元月,暂时并无乏粮的危机。
倒是城外的元军明显发现城内的大型军械无法原地补充,开始和城内拼消耗,并且驱乞台刑徒以及新附军往复填壕。城内开始出现左支右出的局面,打器械打不了填壕军,打填壕军打不了器械,
毕竟城头就这么些个位置,而城外单单是土台,就筑起来三座。阿老瓦丁是日以继夜的发炮轰城,完全遵照伯颜的号令,意图摧毁城内的军械和防御意志。
督催攻城的阿刺罕又不是大元帅,需要对乞台刑徒和新附军恩威并重,他就只有威。军校亲自带队冲,冲过壕就充许退,冲不过壕就冲到全部战死为止。
如果士兵全部战死,就斩队官。如果魔下各牌全部损失,那么即便是千户,
乃至于总管,也同斩。
朱温是玩“跋队斩”,阿刺罕更直接,弓弦声一响全给我往前冲。只要达成一个不是完全无法达成的军事目标,那这三天就绝对不会再把这一队人送上阵。
是以气台刑徒和新附军只得奋力填壕,填一道壕就有三天的休息时间。眼前的战场就是巨大的篝火堆,薪不尽,火不灭。
想要活下去就填壕,盔甲、刀牌,甚至是井阑车、盾车的协助,阿刺罕一点不少。蒙古太君有啥,新附军就有啥。
至少填平了壕,回来还能有一顿酒肉呢。
年初的时候,壕沟就曾被填平过五道,一直突破到城下土墙牌栅处。但是之后气温上升,元军攻势消减,又逢上黄梅大雨,所以守了下来。现在秋高气爽,
元军又不要命的驱人填壕,环壕被填平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留后,城下环壕怕是守不了几日了。”王安节紧盯著城下的战况,语音中流露出郑重。
“我省得。”张巡只是平静的接受,谁叫元军人多且不怕损失呢。
城上火力被襄阳炮压制,城下元军又不惜性命,失了环壕也不稀奇。反正后面还有四十米到七十米宽阔的护城河,虽然比不上商丘的地利(也即宋·南京应天府,还是唐·睢阳郡,就是历史上张巡守的那座城)。
商丘旧城实际上是一个湖心岛,整个城池都在一座大湖中,守城条件极为优越,堪称难攻不落之坚城。
常州不是浮在大湖上的城池,却也是为诸多河道环绕的城池。元军有本事填五道环壕,未必有本事填七十米的护城河。
眼瞅著已经有好几处连续突破到第五道环壕的阿刺罕,策马出阵。这人是勇将,尽管也有些年纪了,可在襄阳会战时,仍旧亲自披甲攻城搏战,身上的箭疮疤痕,怕是借上双手也不够数。
多年征战,攻拔宋家城池,阿剌罕自有一番攻城的计略。常州城的形状,其实早就印在了他的脑中。如今再看,不过是想著突破了环壕之后,应该选择哪里作为主攻点。
一开始阿刺罕的想法是找一处没有被修过得城墙,利用襄阳炮猛轰,使劲砸出一个缺口,如此城内的宋军必然气沮,到时候填护城河能叫不难。
但近看之后,阿刺罕发现尽管常州城墙有明显的新旧痕迹,但是那种险要之处,或者薄弱之处,都修筑了敌台,甚至进行了包砖。想要砸烂这样的城墙,恐怕很需要一番功夫。
走的近了,阿剌罕身边的亲兵甚至出言提醒阿剌罕,千万不要再往前走了。
再往前走,城内的八牛弩就能够大差不差的射著。
要是阿剌罕被射著,那可就不像史天泽败死一般轻易啦。史天泽并未参与两浙之间的作战,之前不是在襄阳和鄂州督理后勤,顺道养病嘛。军中既无他的部众,也无他的家丁,死了真就是死了,顶多让元军议论纷纷一阵。
事实上算是此时征南大军第三号人物的阿刺罕就不同了,他是仅次于伯颜、
阿术之后的大将。魔下一万五千人之众,打溧阳损失了一些,也有一万数千,阿剌罕一死,必然大乱。
别看元军煌煌二十万之兵,一位万户、总管、汉军元师这样的高级军将,实际只有几千人的直属部队。
举个最有名的例子,汉世侯张柔之子张弘范,最终灭宋的大将军。他现在跟著伯颜南下灭宋,魔下多少人?
官任毫州万户,魔下至多不超过四千骑,
忽必烈时代得以在《元史》之中有传的名臣大将,普遍就和现在的张弘范差不多。都是只带几千人的部众来参战,阿塔海、博罗欢、忽剌出、怀都等蒙元大将,无一不是,均只有几千人的部众。
能带几千人,并且把几千人带好了,打胜仗,那就能够在一部国朝史上立传。
如此局面下,拥兵一万数千的阿刺罕要是死了,元军肯定出大乱子。左右的亲兵怎么可能充许他再靠前?可他就是想靠前。
为啥?
为了看木头。
先前张巡和王安节等人出城强袭范文虎大营,击走了范文虎。彼时元军二十万大军的营地都被张巡派包圭去拆了个七七八八。
成型的料子木板,一则数量太多,二则担心有疫病,就都丢在城墙外头到护城河这间的空地上。让太阳暴晒个把两个月,杀杀毒,才好继续使用嘛。
就算不拿来打造什么工具或者建筑,搬进城里面烧火做饭也挺好啊。很多城守到最后,粮食倒是还有,可是柴火没了。守兵就拆民房,甚至把战死者的骨头拿来生火烧饭。
虽然一部分的木料转移进了城内,分发给老百姓烧柴,可相当大部分的木料,如今还堆积在城下,并未挪动。
苦思战策的阿刺罕在看到大量堆积于城下的木料时,就有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攻城想法。当然这个想法还不完善,他还需要一些了解,一些知识补充,以及几个本地人。
本地人的话,他的营内有好些。阿剌罕军中不少将官,都掠夺了溧阳附近的女子,在营中服侍自己。按理说军队里不能够携带女子的,可哪朝哪代真的完全禁止了呢?
汉军军队里藏女人,唐军军队里也有藏女人的,论是军纪还不如汉军的元军咯。
随便暗示两个将官,当天晚上就有两名本地的女子被献到了阿剌罕的军帐中。阿剌罕对于那事暂时没有什么兴趣,只是让两名女子坐下。告诉她们好好回答问题,如果能够回答的圆满,他就派人把二人放走。如果还有家人,就送还本家。
两名女子朝他叩拜行礼,其实也没什么本家可回了,但离开元营总好过在营内朝不保夕。
随即阿剌罕就接连询问了几个本地的天气,风向,早晚情形,雾气腾消一类的问题。两名女子一一作答,算很详细,
心下更加有策的阿刺罕欢喜非常,但他仍旧谨慎,没有只问这两名女子。又派人去润州,带了两个润州本地的小官吏来询问。小官吏的回答和两名女子几乎如出一辙,令阿刺罕非常满意。
于是阿刺罕下令全力打造竹筏和木筏,不用太大,就是后世B站里面拍个“孤舟蓑笠翁”的画面,加个什么关山酒、弱水三千的配乐,表现所谓意境的视频里那种“一叶小舟”。
最好是能够让一名士兵直接拖动的大小,方便快速的从水面转移到岸上。
左右的军将不解其意,但既然是阿刺罕有命,吕文焕、范文虎他们只能领命而行,短时间内就打造了二百多张竹筏木筏。阿剌罕也不需要这些筏子有多牢固,只需要能够划过常州护城河即可。
之后就是下令从润州调来稻草,润州和建康那边秋收已经结束,有得是干稻草。至少一二万束,之后随用随补,反正尽量发运来。
火油什么的也得准备,这个有点困难,但也还好,建康那边筹集了一部分给阿刺罕。油和草都到之后,阿刺罕就下令用油淋草,再阴干数日,专以备用。
在他准备的这段时间内,冲壕的元军好容易填出来七八条通道,同牌栅土墙后的宋军展开肉搏战。难以抵挡的宋军在张巡的命令下,收兵退入城内,准备依托护城河展开防御。
于是城墙上的张巡,瞧见了城下的元军开始在护城河边大量下水竹筏木筏。
第211章 211.火烧水激能破墙
又要搭浮桥了?
上次怀都来进攻常州的时候,就是准备搭浮桥的,而且还是好几条一起搭。
当时被王安节连射带麻,硬是跑了回去。这一次又来搭浮桥,不吸取教训得嘛。
不太像啊,这次来攻城的阿刺罕感觉没那么好相与的。一念至此,张巡立刻转头吩咐初九和张喜,让他们赶紧去找铁匠,打造铁钩,要至少五百个以上,大铁钩。然后准备同等数量的长竹竿,至少十米长的那种。
不记得在哪本书上瞧过了,敌军搭建浮桥,守军就用铁钩钩住船只木筏,然后往下面丢大石块,砸烂船只。如此则敌军始终无法铺设浮桥,也无法动兵攻城。
巡守的王安节也过来了,瞧见元军在护城河边大量放水竹筏木筏,也判定可能是要搭浮桥了。张口就问城上的号炮呢?发三十具来,之后请这些子尝尝硝烟味。
两人在城上观察元军,元军也在城下观察宋军,填平了壕沟之后,城下树立起来了多道长牌土墙。保证元军士兵能够相对安全的抵达护城河边的盾车,然后跳入水中使用竹筏。
阿剌罕放倒了旗帜,改换了衣甲,亲自临阵到护城河边,再次确定了常州城墙的情形,以及城下堆积的大量木材。
作为一名佛教徒,阿刺罕在山西和河南瞧见过石窟的开凿。想要在石壁上凿出一个洞来,那可真不容易啊。
得先放火烧石,然后冷水猛激,反复数次。如此则斧劈不过留白痕的石壁,
会变得如同面粉,轻轻敲打既剥离脱落。
假设他放火猛烧城下的木材,城上的张巡用水灭火。夯土的城墙会不会像石壁那般,在极热极冷之间,快速的剥裂,甚至自行垮塌呢?
一俟城墙垮塌,即便还有护城河,城上也会惊惶震恐,以至于无法将十成的战斗力发挥出来,露出破绽。
有破绽,能克城!
重点是阿刺罕还有备案,他通过询问溧阳女子和润州官吏,得知到了农历九月末十月初,江东这一代,昼夜温差极大。如果有个温度计,甚至可以测出来温差大于十五度。
百天正午的太阳下穿半截的汗衫也不觉得冷,晚上得穿两用衫,甚至有些老人已经套上了棉毛裤。
下午尚有阳光,气候宜人,趁势纵火。等到宋军泼水灭火,夜里降温,冷热错杂,城壁必然出现问题。
另外到了夜间,水面滩涂周围,常常会升起浓雾。趁此机会,给张巡夜里再来点小游戏,也不是难事。
至于为什么要用油淋草,而不是直接把油浇在城下木材上点火。这一点阿刺罕也有考量,为将者,观察细心,他瞧见过点燃的篝火中,有小小的火龙卷,会卷夹著火星上升。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则四处挥洒。
将大量阴干的淋油稻草抛掷到木材堆上点火,一方面同样可以加快起火的速度,另一方面则可以快速的扩大火情。
即便张巡已经将城内靠近城墙的住屋拆毁,可要是火星飘得远呢?不仅点燃城下的木材堆,还能点燃城内的住屋。
临战前,阿刺罕对著数百名新附军训话。只要划著名竹筏冲到对岸,然后把竹筏上的草抛弃到木材上。点不点火无所谓,后面有蒙古神箭手射火箭。
因为就这么一个兵操作,阿刺罕已经提前嘱附过把竹筏什么的做小做轻了。
倒不是他体恤土兵,纯粹是为了成功率做考量。
操作完的新附军,只要有命游回来,立刻拔入河南新军万户府正军。和阿刺罕摩下的蒙古太君一个待遇,给田一顷,允诺进城抓二十个驱口,加给甲仗马匹。
现在万事俱备,也不需要什么东风,时间转到下午,阿刺罕最后做了战前动员。激励新附军士卒,只要回来再赏银五两。
填了几乎一个月壕的新附军,这会儿都被阿剌罕pua成功了,不仅不觉得怨恨阿刺罕,反而觉得阿刺罕给了他们一个向上攀登的机会。一个个摩拳擦掌的,十分踊跃。
倒是前来担任两浙安抚使的廉希宪有些不确定,放把火烧烧,就能把城墙烧塌?
这年头各种知识都是稀缺的,即便是做到宰相的廉希宪也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这会儿他还和阿刺罕猫在牌栅后,小声逼逼呢。
背负著大捆油草的新附军士兵从牌栅和盾车后涌了出来,转眼之间,河岸边就有上百人跳上竹筏木筏。
一直密切关注著这些元军的城头宋军,当即放箭。神臂弓的弦子声像是拨乱弦的琵琶,铮铮声几如刺耳。
没来的及滑动竹筏就中箭的新附军,登时落水。也没有人会来对他们施救,
阿刺罕大手一挥,马上就有第二拨新附军继续负草冲锋。
反正竹筏做了数百张,都丢放到护城河边,筏不尽,人不停。
正在城上观战的张巡发觉了不对,如果元军是要搭建浮桥,那应该携带绳索,木桩,大锤,还有木板。
背负著大捆的稻草有什么用?
纵火!
几乎是第一时间,这个念头就奔到了张巡的脑子里。此时王安节正在指挥敌台上的弓弩手射击元军,尚未发觉。
等张巡望向他,他也发觉了不对劲,两人隔著二三十米只是一点头,就察觉了问题。
这会儿已经有四五个“幸运儿”划竹筏划的快,冲到了城下。这些人几乎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把背负的油草解开,抛洒到木材堆上,然后纵身跃入水中,逃命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