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阵中还有超过四十船的金珠宝贝随军。
从民间搜刮来的可能很小,就算是想刮,张世杰也没那个时间。大概率还是老赵家的内帑,跟著一起跑路的。
赵的都能开内帑,发金银五十万,钱三千万贯出来作战。怎么到了谢太后这儿,还抠抠搜搜的不肯掏钱,反而滥发钞贯呢。
第172章 172.阴遣使者入元营
搅吧搅吧,把这个大宋朝搅亡了,我大不了和你们玩命就是。
宰相大发钞贯掠夺民财,官家捂紧内帑不肯撒手,都到什么时候了。这天下又不是我老张家的天下,真是没把我张二当外人。
“自古以来,只有架起锅子煮白米,没有架起锅子煮道理的事。朝廷到了如今,不仅不节用爱民,反过来挞掠百姓。内帑充血流脂,无耻之尤,无耻之尤!”
一边劫掠百姓,一边指望百姓兴起义兵,这是哪门子的道理?天底下从来没有这样的道理。
■
张巡直接骂出口之后,全场一下子寂静。
其实在座的,都算是“贤明士大夫”,自然知道发钞就是掠夺民财,也知道赵家的内帑里还有钱。张巡骂这个肯定没错,但是话从张巡嘴里骂出来,就令他们有些不知所措了。
忠君往往很容易就发展成愚忠,在场的其实多少都沾点愚忠的意思。然则即便要忠,也得以智而忠。夫忠而能仁,则国德彰;忠而能知,则国政举:忠而能勇,则国难清。
光愚忠有什么用?你怎么不在殿上和赵干一架呢?现在办得是救他老赵家的事,不花他的钱,花谁的钱?
“留后,留后·——”姚嵩仗著自己年纪大,还是地方乡绅代表,连忙上来劝张巡少说两句。
“朝廷倘不振作,我等在边,血泪耗尽,也救不得他片刻。”张巡要不是被架了起来,本就没想保这个带宋朝。
况且现在说的都是忠言,逆耳怎么了?
万万没想到李让上来就痛殴了张巡一拳,直朝面门打来。因是全力一击,张巡身边也只有一个姚嵩,来不及阻挡。
张巡更好,老子在阵上,鞑子的箭比暴雨还要密,都没躲过一次,论是你一拳?就这么盯著李让,由著他把这一拳砸过来。
不避不让,拳头直中张巡面门。
只不过李让到底是书生,虽然也练些剑术,娱乐而已。这一拳横竖就那么一回事,张巡的身子甚至都不晃的。
“我回朝之后,即便撞死在祥曦殿的台阶上,也会向二圣争谏。”李让打完就收丰,然后给出了这么一句话。
“我等你的信!”张巡微微颌首,不恼不怒。
这会儿左右才反应过来,要来劝。可是打都打完了,倒也不需要劝。张巡连鼻血都没流,明显是毫发无伤。
况且没人明白,好好地,怎么兄弟两个就打上了?也就姚靠得近些,勉强发觉二人表情上有些变化。李让打张巡,是因为张巡直刺二圣,有辱官家圣明。
但是张巡说得又是忠谏,这时候官家还爱惜财物,那是自寻死路,所以他也要去谏。
高低沾点不欢而散的意思·.
不过城内这会儿就欢声笑语啦,要不是灯火管制,肯定要张灯结彩来欢迎援兵进城。百姓也是杀鸡宰羊,俱酒食来款待入援的宋军。
最离谱的是,路过无锡时,有人央求宋军士卒携带书信进入常州。此时携带信件的士卒,站在运河沿边,询问杨柳巷的钱大娘是哪家,旁人连忙将一老妇人拥来。展信一瞧,才知是钱大娘弟弟一家在无锡安好,询问其母子情形。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钱大娘的儿子也是义勇,后编入忠诚军,现在巡城,一切都好。只可惜钱大娘并不识字,连忙摘下银质的发簪,请宋军之后再递回口信给自己弟弟一家。
经此一事,凡是有流亡腹里家人的,纷纷掏出钱财来,请军兵递送家信。岸上船上,都是作揖拱手的乡人。倒把那递信的宋军士兵搞得不好意思起来,做了贼配军,头一次这般受人重视,脚底板都横生出一股勇力来。
也有人家还捧出腊肉和活鸡来,赠予那宋兵。一时心善,竟得百姓如此爱戴,周围的宋军士兵也未曾想过,心中几乎无法理解。
相比较于城内的欢动,城外军营内的伯颜就有些麻木了。整个军帐内冷的出奇,令人寒毛几乎倒竖。
一般的步兵,或者百十个水军士卒的死,伯颜完全不在乎。打仗嘛,死人很正常。北方征召来的那些蒙古军户死了,其实也就是死了。但是中军那些精锐披甲重骑兵的死,尤其还是毫无预兆,几如猪羊一般轻易的死了,令伯颜心痛到无法呼吸。
如果他们是杀了一万以上的宋军,力战身死,那至少死的有价值。虽然心痛,却也可以说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可现实是一千七百骑,“噗通”一声跳进水里,浑身几十斤重的铠甲帽兜,
登时就把他们全都沉进了水底,连个挣扎的余地都没有。
总不会在这常州,又打成六年的拉锯战吧。
真要是如此,且不说忽必烈会不会动摇灭宋的决心,另一位宰相阿合马就绝对不会答应。阿合马已经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在搜刮钱财以养军了,今年还有军费可以支应,明年就不得而知啦,
“元师,营外有宋使来见!”正在苦思的伯颜,突然听到帐外有人通传。
“恩?”哪里的宋使?
难道是常州的?常州现在守得和铁桶一般,几乎没有任何的差错。又才得了援粮援兵,绝不可能遣使投降。
“其人自称由杭州而来。”
“传!”杭州?难道是杭州小朝廷又有了什么新动向?
等元军兵士将所谓的宋使带进来,观其模样,若是认识的,就要大呼一声啦。这可是宋朝堂堂的枢密相公啊。
吕师孟。
奉谢太后之命,吕师孟倍道兼程自杭州赶来常州拜会伯颜。尽管汪立信主张反攻,文天祥主张死守,可谢太后也有她自己的想法。
是以暗中派出吕师孟,希望借助吕文焕、吕师孟叔侄的交情,在元营中获得优待。进而促成宋元之间的歇兵议和。
只要伯颜愿意罢兵北返,条件都可以提,什么的都能谈。哪怕割让一些州郡,或者年年纳岁币,都是可以接受的。谢太后并不介意每年赔上五十万,一百万给忽必烈。
第173章 173.杀此三人可议和
此前贾似道和伯颜谈判的内容,谢太后大概是了解的。也就是说光给钱恐怕不够,还得在政治层面上做出让步。
孙皇帝!
没错的,谢太后允可吕师孟向伯颜承诺,如果宋元恢复友好,那么赵可以尊忽必烈为伯祖父皇帝,自称侄孙皇帝。
只要能够保留宋室的社稷和血食,不论是割让江北州郡,还是奉纳岁市,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谢太后已经点阅过内帑,内帑积累尚在,绝对可以满足忽必烈的任何索求。
如果张巡在这,那大约直接就骂出口了,可惜张巡不在。
听到这个条件,伯颜只是笑笑,南蛮子总是这样自说自话,先前说称侄皇帝,现在称侄孙皇帝,这难道有什么区别吗?
就算是臣皇帝,那也是皇帝。
已经事实上掌握了中原天命,得到了北方汉世侯支持和暂时认可的忽必烈,
就是中原此时的正统皇帝。皇帝只能有一个,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话又不是忽必烈说的。
说什么仿效宋辽故事,宋金故事,那都是他们没有实力灭亡宋朝。要是完颜亮统一了全国,早没带宋什么事了。到时候带金也是正统,带金也是华夏,反正他汉化。
可现在元朝有实力灭亡宋朝啊,伯颜三路大军二十余万,宋亡就在眼前,什么狗屁的侄孙皇帝,仿佛玩笑一般。
瞧得伯颜的神色,吕师孟就知道谈不拢了,其实谢太后的底线还可以再退一步的,但是没有人会一开始就把所有底牌打出来。
见劝说不动伯颜,吕师孟告辞,准备去拜见叔父吕文焕。
入得吕文焕大帐,吕师孟毫不犹豫的把谢太后的最终底线给爆了出来,去帝号,不去国号,改称宋国主,奉元为正朔,用元年号。赵不去大都朝勤忽必烈,永镇临安。
嘘!
听到这个条件,吕文焕都相当惊讶,这不就是称臣了嘛。而且比当年臣构的称臣还要直接,臣构好岁是臣皇帝构,现在直接变成臣国主湿啦。
但是如果是这个条件的话,理论上也确实等于是伯颜把宋朝给灭亡了。宋都被打没了帝号,整个中原就剩下一个正牌皇帝忽必烈,其实也算是灭国大功。
除此之外,谢太后表示可以一次性向忽必烈进贡金二十万两,银一百三十万两,绢一百五十万,茶酒各一百万,合计五百万的“王责”。
之后每年再向元朝廷进贡银绢各五十万,也即一百万的岁币,以求两国永远盟好。
如此条件,或许伯颜真的有答应的可能性。毕竟吕文焕也去了一趟大都,拜见过忽必烈。沿途瞧见北方的老百姓根本谈不上什么安居乐业,为了供应南方的战事,日以继夜的转输。破产的军户,甚至就在街边上发卖自己的妻儿。
强,也就强在如今元军的刀子还比宋军快。
如果能打死带宋,当然一切都会好起来。打不死呢?那还不知道谁先爆炸呢。
不过吕文焕也不著急,他带著一部分人投了元。吕师孟在南宋还是枢密相公,不管谁赢,他吕家都是胜利方的统治阶级。
吕师孟之所以把这个底线透露给吕文焕,就是希望吕文焕相机把此事抖给伯颜。如果伯颜答应了,并且愿意血为盟,那他就正大光明的说出来。如果伯颜不答应,那他吕师孟也可以权当不知道谁瞎编乱造的。
反正公开的条件就是许诺割让一些州郡,称侄孙皇帝,以后奉纳岁币罢了。
这些都是带宋有成例在的,既没有称臣,也没有亡国,哪里不妥当呢。
于是伯颜成了整个元军大营内最忙碌的人,首先是封锁一千七百铁甲精骑损失了的消息。顶多就说是南蛮子抵抗的激烈,死了二三百这样。真真假假,九真一假,确实有人死了,但数量大大减少。
其次就是派人去秘密通知阿术,告以宋朝廷的投降条件,询问阿术的意见。
阿术是速不台的亲孙子,属于元朝股东中的股东,是忽必烈坐稳汗位的主要支持者,作为南征的副师,至少有知情权。
最后是和吕文焕拉扯,谢太后的条件其实还是不太令伯颜满意。现在的宋国依旧太大了,远比历史上的南唐要大的多。
即便将淮南十四州全部割取,南宋还拥有完整的两浙路,有江西、湖南、福建和两广全部州县。不肖三五年,五十万大军拉不出来,二三十万大军却没有问题。
到时候再想南下,成与不成,便在两可之间。
毕竟这一次南下,是因为有吕文焕的招降,使得沿江诸路文武守将投降,抵抗者稀少。下一次再来,换上了新人,可就未必降了啊。
比如眼前的这个张巡,又臭又硬,眼著就不像是个肯投降的主。
但如果说只给宋朝廷保留两浙路和福建路,其他土地全部割让,谢太后除非得了失心疯,否则绝不可能答应。
割让淮南路已经是底线中的底线,淮南十四州一让,长江门户洞开,若果不能议和,还要再割湖南、江西和两广?开玩笑了就是。
要不再加一条·——
如果将破坏两国和平的文天祥、张巡和李庭芝的首级,送到伯颜帐中,那么伯颜就充诺可以派出使者,全权同宋朝廷谈判。
从最近这一年多的情形来看,整个南朝抵抗最激烈,抵抗意志最坚决的就是这三个人。其他人即便有心抵抗,但是水平实在有限,无法给元军造成巨大的影响。
包括王安节这种将领,也不过是数千人之将而已,守一座或许非常厉害,指挥十几方大军出战却没有可能。所以王安节、张世杰他们都不在此列。
反倒是能指挥十万人以上,并且成功列阵迎敌的文、张、李三人,不论胜败,都为伯颜所重视,认定这是心腹大患。
不必说,闻听此答复的吕师孟惊骇万分。如今朝廷全仗此三人稳定局势,别说杀这三个人了,怕是让这三个人去职,四方尚在抵抗的忠臣义士都不会答应。
第174章 174.援军脱身继续守
打归打,兄弟还是兄弟。张巡一样得计划起来,把李让和刘师勇他们再送出城去。船上的粮食布匹和草鞋都分发或者收储了起来,他们自然就得离开常州。
在外围有机动力量,才有可能继续向城内输送必要的物资。现在人心还很坚定,伯颜又不肯招降,张巡得守住。
李让倒也没有凭白就在城内歇著,而是到处走访,了解地方上百姓的情形。
一方面是鼓舞百姓继续坚守,朝廷不会放弃常州;另一方面是了解老百姓的需求,缺医少药,还是缺吃少穿。
瞧见他这样,张巡更不可能怪自己的大表哥了。人嘛,是逐渐成长,慢慢改变的。只不过在战争中,人的成长更快一些。
这一次就不由马雍出城送行了,由胡应炎出城送行。常州的城门,和所有可见的那些明清时代保留下来的地方城墙(非都城城墙)一样,修得只容五个人并排出入。若是马,那就只能两匹马并排出入。
所以必须得先派一标兵马,出城到城下,占据一个出发阵地,好让城内的援粮兵们全都开出城来。这支出城的军队,一定会遭遇到元军的攻击。他得顶住元军的进攻,让援粮兵们全部集结完毕,整队离开。
如果毫无组织的,就这么往外冲,那就不是正经打仗了,是在送命。
另外张巡还同姜才聊了聊,他上次还想进常州,协助张巡守城呢。张巡看他兵少,且都是骑兵,就没留他。这好两个月,香无音信,正好问问。
姜才把最近发生的事说了说,还不好意思的笑,因为他也保了承宣使,搁外头同样是节度留后了。瞎,朝廷这会儿也就掏点这个来收买人心了。但是他描述中,杭州中枢军队的劣质化,似乎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那都不能叫军队了,虽然这么说可能畜生了一点,但能够有组织抢劫老百姓的军队,怎么著也算“可用之才”。抢劫都没组织了,这还能叫军队吗?
被姜才从城北杀到城南,杀了几公里,死了数千人。若是碰上元军,被元军几千骑一冲,就算上来十万,也是个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