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么回事?”张巡还问呢。
“现在问这个没甚意思了,为今之计只能先走润州。”王安节连忙摆手。
之前能够来和阿术对峙,那是因为江上有宋水军支援。现在没了水军支援,
元水军可以随时绕到张巡大军身后,两面包打,留在原地已经是自寻死路。必须退往建康或者润州,依托城池,进行抵抗。
“连夜拔营走?”张巡听了解释,倒也能够理解。
“还是须得留一标人马守中屯营。”王安节的意思当然是走,但不能全部一起跑。
等明天白天元军四条腿追上来,大军极有可能再度崩溃。
“我留下吧。”此时苗再成的大腿已经包扎了起来,但行动还是不便。
“行,等我们弟兄几个回返大城港,立刻给你拨船来。你至多只需守半日。
”
张巡也不纠结,立刻下令。
第142章 142.父老泣我离他去
约略下午四点多,天色已然大黑,风雪裹夹,能见度怕是连五米都欠奉。也就是江滩一条道,大江这个参照物总不会变。
元军没有趁夜举火进攻,风雪阻拦了元军,或许老天爷并未完全放弃张巡,
候了四五个小时,收拢了二万余人,张巡让张世杰先出发。大城港和板桥有一万五千宋军驻守,都是张巡最根本的忠诚军。他们绝不可能舍弃张巡先走,这也是张巡继续留在中屯营的底气。
大城港有船,有很多船,足以把宋军全部装下,要不然大军也没法从润州赶来参战。现在一场大败,死者不计其数,船只会多不会少。
前提是有组织。
所以只能一波一波的走,等王安节又收拢了二万多人,时间已经到了夜半子时。风雪渐小了些,但冰粒拍打在人脸上,刺骨的疼。
走吧走吧,现在走,好岁还能留下些元气。
及至天明,张巡文收拢了一万多人。除了交给苗再成五千人守营外,其余数千人跟著张巡一路北逃。
同预料的一样,留守的忠诚军诸将心忧张巡,坚守大营,虽然有些慌乱,却也不至于崩溃。已经将早到的张世杰和王安节,先行放江送走。
张巡身边还跟著麻士龙、马雍和尹玉,不知道苏刘义是不是在阵中了,昨夜寻了一夜都没寻著。另外朱华似乎也陷在了马头山,生死不知。
左右的周思岳和周思韩,不容张巡在大城港再等,拥著张巡就要登船。张巡没把苗再成给忘了,说好的要派船去中屯营接应。周思岳表示这事他亲自办,直接驾船去上游接苗再成。张巡这才肯走。
未及登船,数十名父老涌到船边,扒著船沿,大声哭问张巡,王师还会回来吗?
听到这问话,张巡是张口又闭口,闭口又张口,不知道该如何应答。见张巡如此,父老们痛哭扑地,直言自家都要做那亡国奴啦。
一句话打得张巡心头落血,可张巡半点苍白的解释都道不出来。只能解下自已的披风,赠给父老,几乎是违背著良心说,
“总有一日,官军还会打回来,重整河山。”
也没等父老再问,船上的桨手已经摇起桨来,带著张巡和亲将们离开。岸上的父老满面是泪,哭声不止。
“留后带我等走吧,留后带我等走吧——”
很快风声遮住了父老的哭声,怕是以后就再也听不到了。张巡呆呆地站在船尾,望向江岸,不觉间已是泪流满面。
忠诚军的大小船只,络绎不绝的放江。既然已经接到了张巡,那么他们自然没有了留守本地的理由,争先恐后的离开大城港和板布里奇城,
此时还有些宋军的溃兵跑来大城港,他们算是运气好的,至少这会几宋军还未撤尽,自然会带上他们。来得再迟一些,恐怕只能留在原地,膏了鞑虏的刀锋。
阿术和吕文焕志得意满的从慈湖出发,并走在江滩的大道上。宋军委弃的旗帜甲仗有如山积,连张巡的中军鼓车,都为元军所缴获。
挂弓山下的小河,此时已经看不出河道模样。河中填满了宋元两军的尸骸,
阿术也不甚在意,就这么纵马踏了过去。
蒙古军户又如何,或者你是军户,死了?死了也就是一滩烂泥罢了。统治阶级再共情,也只会共情到大汗的宿卫,再往下谁共情你啊。
沿途的道路上,满布著被砍杀的宋军尸体,也有许多宋军跑到半路力竭,一头栽倒在地上,便再也起不来的。冻了一夜,浑似僵尸,硬的结冰碴子。
二人有说有笑,实在是喜不自胜。
挂弓山一战,重创宋军最后的机动野战兵团,擒杀宋元帅“文天祥”,一改先前元军的颓势,已经奠定了灭宋的基础。
此战功劳最大者,莫过于吕文焕。若非他及时赶到战场,击败文天祥一军,
救出董文炳和帖木儿不花,并持“文天祥”首级,动摇陆上张巡大军,或许阿术还没这么容易胜呢。
一旦打成陆上拉锯,水上战败,阿术这一支孤悬在江南的元军,可就有灭顶之灾。
某种意义上来说,吕文焕对阿术真有救命之恩啊。
指著满地的宋军,阿术哈哈大笑,连连表示一定会将吕文焕的功绩,一字不差的上奏大汗。而且之前吕文焕对士卒允诺的赏赐,他也全部认可,一定赏赐到位,各色人等各有褒扬。
倒是吕文焕还清醒一点,毕竟他是投降贰臣,只有彻底打死了带宋,他才能够以胜利者的姿态书写历史,把自己彻底的洗刷干净。
是以他建议阿术,反正江宁镇距离建康不远,现在宋军退却,建康城内必定人心惶惶。应该趁此机会,立刻夺城,以取江东的门户。
如果等宋军全部退入建康,整顿收拾人心。到时候凭借建康的坚固,元军便是水路人马二十万,也未必能够轻易的打破建康城。
这话自然是有道理的,阿术也不是什么昏庸之辈,立刻纳谏。当即指了几名将校,率本部人马奔袭建康。务必不能叫建康城安稳下来,哪怕只是惊叫袭扰,
也得让建康城保持慌乱。
要是城内不战自溃,那就是最完美得了。
几名将校领命而走,阿术又问吕文焕,怎么连他都到了,伯颜的中军还不到?
之所以最近半年多元军在南方处处受制,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伯颜把最精锐的六万铁骑给带走了。要是有那六万铁骑在,全世界都尽可以去得。
别说什么带宋了,全世界现在同时期的所有国家都算上,没一个敢拍著自己的胸腩说能够把这六万铁骑轻轻松松打垮的。
这话问对了,吕文焕表示伯颜在益都等待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各州的补充兵力和坐班军匠的汇合。现在连甘肃兵都抵达鄂州了,那各路兵肯定已经抵达益都。
说不准这会儿伯颜已经踏冰越过淮水,直扑两淮第一重镇扬州了呢。
第143章 143.南北皆逃伯颜至(莱茵尼斯)
望著络绎不绝逃回润州的官军,陶居仁就知道前线败了,败的很惨。兵士丢盔弃甲,将校垂头丧气,负伤的满船满舱,叫苦的整街整巷。
国家只此一付家当,荡尽矣。
可再是如何忧心,也得收敛精神,处理溃败而来的官军事宜。等张巡也退到润州,陶居仁才连忙找上门来,询问上江战况到底如何。他听到溃兵说元帅战死了,宋军大败云云,文天祥在水上包打元军,怎么会战死的。
我也不知道啊,我只知道原本大优势的水上,突然就败了,然后就有人挑著文天祥的首级和旗鼓来叫阵。加上西南风大起,直吹宋军,宋军抵挡不住,一溃千里。
唉呀—·
陶居仁只是叹气,连张巡这前营排阵使都不知道详情,那这仗败的是冤枉啊。两浙之精兵,东南之粮刍,尽付一掷。竟莫能续御,而庙社以墟矣。
张巡还没能够从江上父老的哭泣中回过来呢,瞧著陶居仁叹气,也没张口劝什么。一败到如此地步,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啦。
两人默然对坐,外头的更从手忙脚乱的跑了进来,高呼大喊。
“大王王驾南逃啦!”
什么!原本还默坐的二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吏从所说的大王能有谁?当然是在建康城内督催诸军的嗣秀王赵与啊,
堂堂国家的宗王,最是应该守土有责的人,享受了全天下三百年的供养,就应该与国同休的,怎么跑路了呢。
霍然起身的张巡揪住吏从,问他怎么回事。那吏从也不甚清楚,就瞧见王驾旗鼓,坐著船绕过西津渡而走,直接逃进运河去了。
去抓,去抓个能说话的人来。
没多久抓来个学生模样的儒生,张口一问,只听得张巡和陶居仁无语万分。
先前张巡等人是希望能够进入建康城,整顿城防,并且继续坚守,同时在建康也方便收容可能还存活的宋军溃军。但是守建康的张彦闭门不纳,表示溃兵太多,里面也许会混杂入元军的奸细。
现在建康有他二万军驻守,固若金汤,城内还有二十万斛粮食,足够他的军队食用,根本不怕元军前来进攻。
没办法,诸军无法进入建康,只能往润州退走。
前脚宋军离开,后脚元军的先锋游骑就追赶而来。张彦直叫来得正好,他先前在野外同元军打过一场,那一次阿术腹背受敌,没怎么发力就转进了。倒是令张彦觉得元军也不过如此,战斗力一般一般。
他瞧见城下只有三四千骑元军,按照正常的守城要诀,这会儿敌军先锋才到,应该背城立阵,击败敌锋,提振城内守城的士气。
先前张巡在常州时,也是这么做的,如此行事并没有什么错误。
错就错在张彦自恃武艺高强,志满气骄,亲自领兵出城迎击元军。一万宋军出城列阵,一开始还打得有点阵型。等元军真的冲突起来,宋军立时动摇。
此时张彦才知晓元军铁骑的厉害,拨转马头欲走。万万没想到下了一场雪,
土地潮湿泥泞,又被数千骑这么一踏,地烂如陷。张彦慌不择路,马陷泥坑。
四下里元军瞧见一宋将陷入泥坑,原本准备生擒张彦的。结果张彦高呼自己乃是大宋太尉·殿前司兵马都指挥使,左右元军一听,怒从心头起,乱刀就把他给活活劈成了七八段。
先前张彦将在建康城内养伤的一千四百多元军全部砍了脑袋,几乎所有元军的士卒都有亲戚同乡被张彦处死。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乱刀剁成肉泥,都算是给张彦一个痛快。
随即元军就驱赶宋军败兵,用长枪挑著张彦的首级,破开了动乱的城门,涌进建康城内。
从张彦出城迎战,到元军进城,前后不超过半个时辰,嗣秀王赵与几乎是前后脚收到太尉出城迎战和虏驱赶败兵进城的消息。
如此建康城再也无法守御,护卫王驾的骑兵们把赵与往马上一拥,直接跑到建康南水门,抢上船就跑。建康士民闻之虏复来,也是争相出城逃难。
是以润州这边才瞧见络绎不绝的王驾船只,径直往运河南逃而去。
问话未完,西津渡上就出现了喧哗。四下里一片混乱,兵不识将,将不知兵,都是乱匆匆自大城港溃来。诸多兵士没有将师约束,又瞧见嗣秀王也跑路了。
原本就是因为张巡的出现,才勉强稳定下来的军心,再度崩溃。甚至西津渡上还传谣言,说是张巡已经随著秀大王跑路回常州了。
张巡是一军之胆,如果张巡真跑了,那还说个什么劲,大伙儿跑吧。
不少溃兵抢夺船只,跟著王驾大船南逃,即便有将校抽刀出来杀了好几个抢夺船只的溃兵,也根本无法控制。
闻听消息的张巡立刻准备出面稳定军心,正准备分遣亲将,控制码头。西津渡对岸的瓜洲,一船又一船的人马也涌向南岸。
原本在乌江渡警戒北岸元军的赵淮诸将,遥见得江上宋军大败,诸路宋军分次溃逃,也知事不可为,断然向真州退却。
退到真州,竟然发现了元军的哨骑。赵淮也非等闲人物,立刻抓了两个舌头,得知了一个令他惊骇万分的消息。
元丞相伯颜,已统大军三十万南下,前锋万骑早至宝应,
据闻中军已围山阳和清河,情形到底如何,尚且不知。反正江北是没法呆了,况且现在元帅文天祥已死,只能等朝廷的新任元帅赴任,再到帐下听用。
于是赵淮退往溧阳,孙虎臣退往泰州,仇子真退往杭州,各自遁走。
瞧见得数万大军一路南逃,这下连张巡的亲军忠诚军都开始动摇。皆言伯颜大军南下,扬州已经失守,马上百万大军就将渡江南下润州。
别说溃兵们到处传谣,连诸多军将也跑来找张巡,是不是伯颜真的南下了,
是不是扬州已经失守。
是南下了,扬州不知道。
“轰”的一下,润州大炸营,还没安顿的溃兵,夺船南走,纷纷往运河溃去。
第144章 144.只剩守城一条路(命里注定)
即便是忠诚军,此时也鼓噪著要退保常州。本来嘛,他们就是常州的乡兵。
保卫家乡的话,有几乎无穷无尽的战斗力,可要是其他的,那就对不住了。
若非张巡当初在天庆观前一道雷,仿佛星君下凡,他们都未必乐意跟著张巡去大城港。
政工工作全世界第一的那批人,问问他们解放了东北之后,多少人不愿意进关,是不是有人直接当逃兵回家的。连他们都不行,论是如今这年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