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113.勤政殿上表忠心(红色精英冠名)
和李让登殿不同,张巡先是在大庆殿朝拜天子。也是在这会几儿,满朝的文武才第一次瞧见张巡的模样。这样一个“素人”,居然是提兵十二万,马上争润州的大将。
好年轻啊。
年仅二十二岁的张巡,有一种完全迥异于大朝会众人的气相。满殿都是“老臣”,最年轻的也得三十来岁。靠前排的更是四五十往上,有人老的胡须都白了,自然对张巡的年轻十分惊讶。
名义上张巡是来杭州,向天子奏凯的。毕竟张巡是前敌副将,元师理论上是文天祥的嘛。但朝中的大佬们都知道,文天祥在丹阳城内,如何指挥得了丹徒城外的战事,真正临阵遇敌的便是眼前的张巡。
大朝会上基本不说什么正经事,张巡奏凯完毕,就受命散朝后引见。没有其他的宰辅,或者公卿大臣一道陪同。作为世代缨簪之家,基本的礼仪体统张巡自然清楚,确乎也不需要多个人来陪著提醒。
唯一张巡不知道的,就是上次李让引见有个座儿,张巡入内,则是站著向皇帝赵,以及珠帘后的谢太后行礼,
方才大朝会的时候,二圣已经瞧见了张巡的模样。实在不像是一个能够降龙伏虎的无敌黑金刚模样,也不像是外头来参加科举的白面书生模样。
该怎么形容呢?换个2024年的人来,就喊路人脸了。如今二圣瞧了,只觉得张巡平凡朴素,身上没有什么英雄气。
好啊,不是英雄好,不是枭雄更好。
一看就是忠厚朴实的模样,保准儿为带宋效命呢。
其实也是上位者做得久了,观人评人的标准不同罢了。张巡就没有这样的习气,虽然出身吴中第一的冠冕之家,但是待人却还保留著几分前世的习惯。
最简单的,为什么张巡“得人合众”?因为在殿前将校来投靠张巡时,张巡除了给以货真价实的粮食补给,还不是以上位者对下位者的态度,作出赏赐的模样。
是以一种恩义相结,兄弟朋友的平等态度,来同一帮军将交往的。
在张巡这里,诸将没有感受到那种伞盖高第的土人,对他们的鄙夷和蔑视。
像是姜才、张世杰等人,都从小兵一步一步厮杀上来的。在上位者的眼中,不过就是个斯杀汉而已。立了功给予些微的官爵和金钱,就能够打发了。
唯有张巡不同,是以一种更加亲近,且毫无所求的态度在同他们交往。当然啦,张巡如此待他们,主要是由于尊敬民族英雄。
但是在外头看来,那就是宽容雅量,能结人心。即便是一个小兵,张巡也没有把他当蚁来看待,给吃给穿,十分客气。
古今之间,不同的社会运行逻辑,造成了巨大的差别。
谈谈吧,谢太后先是赞扬了张巡兄弟二人忠于国,效命王事的功绩,随后又感怀张巡的父母都是国家的忠良,最终升华主题,果然是圣朝之下,忠孝之家,才能出张巡这样的义士。
张巡连道惶恐,一边惶恐还一边哭。按理说这是君前失仪,但是现在张巡身上两重大孝,国孝一重,家孝一重,谢太后赞扬张母的气节,那张巡肯定要哭出声来。
至孝啊,怎么能叫失仪呢。
瞧见张巡哭出声来,谢太后微微颌首,连忙命左右侍从,搬来圆凳,又扶好张巡。左右侍从连连劝了好几句,张巡才止住哭声。向谢太后以及小皇帝赵告罪,请二圣责罚。
必不可能责罚的,张巡来前,谢太后从多方收集了张巡的消息。得知张巡是感天动地的大孝子,张巡如今哭成这样,那才叫真的孝。
止住哭声的张巡还表态,因为国家板荡,边大起,天子夺情,自己才起家视事的。一俟江防稳固,北虏溃退,自己就要回家为张母守孝三年,以克人伦。
话不是空口自说的,前儿晚上和陆秀夫商议了一夜,张巡得表明出自己不恋栈军权的意思。现在在二圣面前如此说道,那是要记录在实录或者起居注的,
不能翻案!
也就是说,将来功成,谢太后或者赵就可以“明示”张巡,让张巡交出兵权,回家给张母守孝三年。
果然这句话让谢太后心中极为满意,既是孝子,又是忠臣,怎么会不满意呢。现在需要确定的,就只有一条了。张巡是直接依附到她谢太后这儿,还是想在朝中找一颗别的大树。
南宋后期,军将在朝中托庇后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刘整叛宋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赵方、赵葵等亲善他的宰相致仕或者去世,其在南宋受到了愈发频繁的陷害和排挤。
话说到这里,谢太后便问张巡之后的战策如何?张巡连忙站起身来,向垂帘后的谢太后叩拜,口称必以上意照准之法,措办军务。
主要是没时间玩什么忠臣良将的把戏了,要是现在襄阳还在,张巡自然可以在杭州演上半年八个月的。当下只好直接表忠心,喊口号,管谢太后信不信,
态度一定要端正。
见谢太后微微颌首,小皇帝赵终于开口了,要赏赐张巡彩绢五百端,绢三千匹,钱十万贯。
果然,宋朝的统治者还是乐意收买忠心且听话的军将的。既然如此,张巡立刻下跪磕头,一边嘴上说著受之有愧,一边有个不情之请。
王剪离开秦国的国土之后,就开始要官要钱,就是为了让秦王放心。张巡要是什么请求都没有,上面的戏也就白演了。
有请求?好事啊,尽管说来。
这个时候不能谈军需,也不能谈兵饷,就谈要官。我姐夫陆秀夫才思清丽,
天下少及,总怀报国之志。如今在湖南安抚大使任上的李学士,也向朝廷再三推荐过他。
赵小孩一个,没反应过来,谢太后却立刻就明白张巡的想法。不就是在朝中援引亲党嘛,这些武夫不过如此,果然是没什么太大出息的。这请求也太明显了,脑子缺根弦。
但现在中枢陈宜中一家独大,不符合皇室的利益,正好扶持一个在外有大师奥援的陆秀夫,却也合适。
第114章 114.朝命殿帅出润州(红色精英冠)
张巡陛见之后,杭州城内掀起了小小的波澜。因为宫中对于张巡的赏赐片刻不停的下发,甚至连骏马、车架、兵器、铠甲,以至于薪炭、柴火、纱布,家里吃的羊,都赏赐到位。
更不要说绢和币了,日赏夜赐,荣宠之深,极为不凡。
原本还想著找张巡过来见一面的陈宜中立刻息了心思,这摆明了就是张巡投靠了谢太后。要不然谢太后如此厚待张巡?
真叫一个装模作样五分钟,荣华富贵二十年啊。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东市上叫卖的细犬,这会儿找到了阔少衙内呢。
但转天来的信息就令陈宜中坐不住了,陆秀夫宣麻拜相,以礼部侍郎·参知政事的身份进入政事堂,辅佐朝纲。
别人不知道,陈宜中知道啊,陆秀夫是张巡的亲姐夫。还是张逞的妹夫,是老张家的好女婿呢。
于是陈宜中立刻进宫,说法也是现成的,妻舅两掌大兵,家婿入执中枢,这要是造反了,内外都有呼应啊。
急了!
要是过上三五个月,谢太后对张巡忠厚老实的评价开始淡了,陈宜中这么说,或许就能发挥出效果了。寇准是怎么下来的?不就是王若钦在渊之盟事后,给真宗打小报告下来的。
带宋到了如今这地步,连党争的水平也大大下降了。瞧瞧这帮人手段多糙?
史弥远暗杀韩胄掌权;陈宜中暗杀韩震,跳反贾似道阵营掌权。
送他们去北宋,一个个都得被人玩得骨头渣都不剩,脑仁都给他摇散黄咯。
谢太后才评价张巡是个脑子缺根弦的武夫,忠厚老实,还纯孝天真,你就说他内外勾结,笑死个人。他要有那个内外勾结的脑子,至于今年才临危混上个官吗?
陈相公,操之过急,操之过急矣。
到这会儿陈宜中才反应过来,最近这段时间自己干的太顺了,朝中无人可挡。毕竟能够挡的,都被贾似道给干垮了,没几个有段位的人在杭州当官。不是排挤去了边远州郡,就是回乡诗书自娱。
继承了贾似道不少基本盘的陈宜中,是个手段不如贾似道,连政治敏感度都差贾似道一截的人。这样的人想当权相,呵呵,差得远呢。
只是张巡也没多好过,谢太后派了中使到张家来,再三的怀慰张巡。说得直截了当一点,那就是把张巡按在杭州,不让张巡离开。
为啥?
因为朝廷确实按照之前陆秀夫的预估,往润州派出了搞赏使。又拉著一百万贯去搞赏三军了,而且是在张巡和文天祥都不在的情况下搞赏三军。
船走的快点三四天,船走的慢点六七天。也就是说为了保险,谢太后至少要把张巡留在杭州十天八天的。
不管前方军情到底如何,就让主师和士兵分开,且先宣扬朝廷的威仪。让官军知道自己是宋朝廷的官军,是赵家的官军,不是其他任何一个人的。
“如此一来,建康城防垒固,无法打破啦。”张巡真是长叹加长叹,叹的气都快肉眼可见了。
原本撤退到建康的阿术只有三四万人,还是力战撤退的兵。虽然宋军大概率是打不下建康的,至少威吓一番建康,让阿术把包围扬州的人给拉回建康吧。
或者把在荆湖作战的阿里海牙军给叫来建康,那么江陵和潭州也就解围了。
横竖能够调动起元军,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现在倒好,张巡困在杭州,宋军闲在润州,坐失战机。
要是扬州能够解围,四万多宋军就能够解放出来,且大多还是水军。虽然未必打的赢,可威吓一下统师蒙古水军的董文炳总没问题吧。
“朝廷亦在整备新军,倒也不必如此笃定。”陆秀夫劝慰道。
话说的是没错,朝廷勤王的诏命还在使劲的往全国各地发。先前各地不是已经发来了十万壮丁嘛,其中两万余配给诸军,五万充了厢军守城,剩下两三万实在老弱,都给打发回乡了。
只爆出这点人力,朝廷不满意,垂死挣扎也要有垂死挣扎的样子。所以壮丁继续拉,拉好了就往杭州送,交杭州拣选。
这不又送来了小几万人,殿前司正在分派,马上又能组建出一二万军。到时候也给张巡带上,好赖是个助力。
唉,我这好姐夫还不如我呢。
起码张巡还知道壮丁送上战场屁用没有,陆秀夫却觉得这种壮丁也是助力。
未经操练,连旗鼓都未必明晰,送上去连当炮灰,或者在后面喊666的用处都欠奉。
“等等,这新军?”张巡止住感叹,在杭州,就要有在杭州的觉悟。
朝廷不会是觉得我打赢了一仗,且伯颜老鞑子北返,元军兵力大减,所以可以再接再厉打几场大胜仗吧?又担心我一个人功大难制,所以派点其他阿猫阿狗的,来分薄军功。
“嗯。”陆秀夫点了点头。
“*******。”反正是在陆秀夫面前,张巡也无所谓了。
要是换在后世网络上,张巡已经“田文镜,田文镜,田文镜!”键盘一溜敲出去好几百个字,快冒烟那种。
幸亏把陆秀夫给塞进了政事堂,这事也没法瞒著张巡了。在张巡受困杭州的第六天,就得到了消息,殿前都指挥使张彦,奉命率二万兵出征扬州。
殿帅!
前任殿师是韩震,被陈宜中捶杀了,张彦继任。殿前副都指挥使苏刘义就在润州,恐怕也会被调入张彦的魔下,以壮其军威。
朝廷估计也是担心来个名位太低的将师,没法和张巡分庭抗礼,所以派遣殿帅张彦出征。如此担任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的张巡,在军职上,就被压了一头。
当然张巡还是江淮前营排阵使,有调派诸军的权柄,可之后听不听张巡的,
就得看张彦给不给面子咯。
原任侍卫亲军步兵都指挥使得张彦,在军中也算是老资格了。殿前诸将还是郎官时,这位就已经名列大夫,位在刺史。如今出兵恢剿,一场擂台径直候著张巡前来呢。
第115章 115.张世杰也有一策(红色精英冠)
天使搞赏三军,又派了殿师张彦去分权,谢太后这个封建皇权具象化的表现人,终于放心让张巡陛辞。
临行前又是上马金,下马银的好一阵赏赐。早有心理准备的张巡也算泄气了,趁著这会儿使劲要点吧。指不定之后打守城战要打多久呢,搞两个钱在全浙的商业中心调集粮食好了。
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可是那是后世浙江省的说法。如今钱塘江下游,太湖南岸这一圈,就是天下农业最繁荣的大平原。湖广两省的开发,要等到明代。四川倒是产粮区,可惜被蒙古人杀空了。
偏偏夏秋大旱,想扑买大宗粮食,也就只能在杭州。
陆秀夫当上了参政,也没见多少喜色。一面嘱咐张巡务必小心,毕竟张巡所统率之军,乃是全宋仅存一付家当。输没了,带宋就没了。
另一面则表态,自己一定会在杭州为张巡军前设法筹粮募。浙西被兵,浙东还是完善州县。而且浙东乃是朝廷所在,宋家控制力最强的地带,只要使劲,总能出点啥来的。
军器所的事,陆秀夫会另外委托良人,张巡的需求能满足的都会满足。只有制造大型抛石机,也就是霹雳炮的工匠,朝廷不会放出杭州。这玩意儿是毁天灭地的大杀器,朝廷不可能放手。
但是霹雳炮陆秀夫可以想办法批给张巡十几二十部,这段时间内就会装船拉去常州,八牛弩也是如此。
如果张巡能找到会编织扎甲的人,陆秀夫还可以想办法发二三十万片甲叶去常州。牛皮就得常州自筹了,丝绵也得常州自筹。
战火大起,各地的赋税土贡断绝了一半还多,原本很容易获取的原料,现在在杭州也难寻啦。
记挂常州三万兵的张巡也不纠结,只请陆秀夫务必将买来的十几万斛粮食妥善转运到常州,便没有其他更多的要求了。
并未随著张彦的官军大队,张巡用来时的那条八浆蜈船飞也似的往润州奔。反正张彦也不会乐意和张巡同路,大军走的还慢。
还好还好,等回到润州,诸军完整无缺,并未有半点情状。
左右还问张巡得了个什么美官?美个屁,朝廷赏了个中侍大夫的衔,正五品,也就这样了。岳飞镇压荆湘湖广几十方起义农民军,还收编了数万壮丁,组建了屯驻鄂州的一镇神武后军。最后赏了个遥郡承宣使,加中卫大夫。
中卫大夫从五品,立下那么大的功,给的衔还不如张巡呢。也就是现如今朝廷的官爵给的宽,要是在以前,什么中侍大夫?想都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