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张家到陈渡桥下,数百人敲锣打鼓,击醒人众。前后奔走高呼,张二郎殉国的消息。不少人涌出家门来,询问这如何不去救呢,才投水,或许还能把人救来。
救?当然要救!
就住在张巡家附近的张喜听闻消息立刻赶来,组织起上百名张氏的子弟和佃客,挨家挨户搜索船只,全部撑到河上去。只是最近几天,接连下了好几场雨,河水暴涨,流速还急。若果说张巡就在原地,还则罢了。若果说冲的快些,并进了运河,一日夜就能冲进江里。
真要是进了长江,那就再也寻不著啦。
灯笼火把一一点燃,初九抢过一条船来,拽了一个小厮撑杆,对著黑浑的河水再三映照。水色浑浊,沾染泥沙,又有游鱼和船只的扰动,这水就是半米也望不清楚啊。
急的他在船上连连跺脚,几乎把船板都踏破。
桥上的张喜到底有几分算计,命人连锁小船二三十只,排作一行,派上几十人,持长竹竿探水。就算现在降雨水深,河道中央也不过四五米而已。岸边更是只有一米两米的。张巡那么大一个昂臧的汉子,落在水中,排排探来,林林测去,不可能有所遗漏。
每一里的河道,都安排几十条船,务必细细搜索,些许的水面也不能够遗漏。四周的河湖港汊,也要派遣小船游弋,搜索是否有遗漏。
这会儿姚訔、陈照等人也闻得消息,赶来张家。得知张巡在听闻赵汝鉴出城迎降之后,便白衣素服投水殉国,各个垂泪,无不掩面。
古今忠义无双,首重江左二郎。
合郡的吏民乡绅,到后半夜,皆已知晓张巡投水殉国的消息,各自呼喊。数万人沿河举火搜寻张巡,为了防止张巡的“遗体”被鱼虾啃食,姚訔命人沿河鸣锣,惊吓鱼群。又命人蒸煮米饭,泼洒进入河中,给鱼虾以食。
沿河三十余里,灯火如龙,奔走呼唤之声不绝于耳。可再是如何找寻,也无法寻得张巡的“遗体”。
纵使四面皆是呼唤之声,也无有半分应答。合郡的吏民哀叹,这是老天爷又把他的二郎神君收回天上去了,不教他在庇佑这一方地土啦。
鞑虏旦夕将至,郡守出城献降,众心荒乱如麻,此时堪当一郡之表的张巡又以身殉国。
国家板荡,势如累卵,艰危至此,天不佑宋啊。
人,捞了一夜捞不到。城,已经被赵汝鉴拿出去献了。守,根本没有兵马钱粮来守。走,祖父庐墓难道弃而去之。
众人拥坐在张巡家的花厅内,此时三位主母都被送到后院歇息。没办法,只能把年仅十岁的张桢请了出来,十岁的孩子当然不能理事治政,可是老张家现在就剩下这一个男丁,大小事情总该他知道。
为今之计,应当如何?
首先是应当立刻联系朝廷,请朝廷派遣兵马来常州戍守。赵汝鉴手中并没有什么兵马,鞑虏的前锋也才到润州,还有争夺的时间。
同时派人去通知溧阳的浙西安抚大使赵淮,请他将之前屯驻在武进和溧阳之间的马雍一营人马调来朱夏墅,等待汇合朝廷的大军。
其次是继续寻找张巡的“遗体”,张巡到现在落水已经一夜,大约是真的无力回天了。可如此忠义之士,怎么能够容得他尸骨无存呢?
无论如何也应当找到张巡的“遗体”,还要向朝廷表奏张巡的事迹,传扬张巡的义名,用张巡来激励全郡的吏民,来抵抗马上飞至的鞑虏。
最后就是诸事草就,一旦开战,什么准备都没有。常州不是什么军州大镇,既无驻军,也无军械。甚至连存粮都没有多少,合郡六十万百姓,一旦兵祸连起,连口饭都难吃上。
这会儿站在张桢身后的张喜突然插了一句话,其实吧……
在此之前,张巡已经囤积了九万斤铁料,四百万支箭杆,十五万支弩矢,六千领黄麻白甲,五千付铜掩心镜,一万顶青毛毡帽。至于什么草鞋、绑腿、桐油、绳索、蜡杆、长棒……更是应有尽有,足以武装起两三万大军。
什么?
在厅内的众人全然是不可思议,几乎难以置信。张巡难道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一天?所以提前进行了万番的准备,以协助众人?
被众人问及的张喜也不好说,因为张巡当初只是让他暗中准备而已。不仅如此,还有数百条大小船只,以及四十五万斛粮食。
除此之外,之前鄂州之战时,溃败来常州的四五千军兵,也被张巡暗自接收了下来,现在正在栖鸾乡中屯驻。
常州不是没有兵将的,有四千多官军,还是十万人中万死求生出来的四千多官军。只不过他们的中高阶将校都被抽走了,跟著张世杰、王安节等人赴行在勤王。
话听在姚訔等人的耳中,每一句都可以明明白白的听懂,却又似乎难以理解。
“我不如贤叔父张尔行多矣。”姚訔起身向张桢躬身行礼。
第81章 81.城头已换蒙古旗
张巡并没有做什么离奇的梦,落水之后,整个人是昏迷的状态。按理说恐怕就要这么死于水中,幸亏张巡水性极好,小时候经常潜水去翻别家的小船。
一入水,才有溺毙之虞,身体就自然作出反应,撑大四肢,仰面朝上,浮水而出。只不过沉在水中时,已经冲出去不下百米之远。天色又黑,河边只有盯紧著桥下的几名妇女,根本不敢下水救人。
于是张巡就这么被水冲着,一路往下冲了四十多里。因为这几年朝廷不修水利,导致江东沿河各岸多有坍塌,水下高度不一,很容易就形成旋涡和逆流。江东河道又多,互相冲击,张巡就这么拐著弯的冲到了一个荡子里。
此时是麦已收,晾晒也完,农人们都等著梅雨下来,润一润田,开始种稻。趁著梅雨未至,农家都得储存薪柴。
麦秆按照国法,是需要上交给国家,或是养马,或是积柴,甚至筑城营修也得麦秆。将来是在水泥里面插钢筋,如今是在过筛的黄土里面混麦秆,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增加强度。
那没办法,城里的百姓只能买老张家的柴,城外乡野的百姓好一些。河边有芦苇就割,(坟地)林子里有败叶和枯枝就捡。
说起来,如今杭州西湖外的好几座小山,那都光秃秃的像是坟包。杭州左近但凡无主的林木,早就被砍得精光。伯颜打到临安,真要攻城,怕是还得从百里之外的地方伐木。
两个小孩光著脚,踩著河岸边的泥地割取芦苇。割著割著就瞧见一个伏在水上的“死人”,小一些的孩子大叫著说有淹死鬼,疯也似的跑回村里。大一些的孩子倒是好奇,劈了根芦苇戳那个“死人”。
“死人”自然是张巡,确凿的说并没有死,只是昏迷而已。
很快村里的大人被叫了过来,昨天后半夜,村里也有人传来,说是二郎神君转世的张巡投了水。缙绅们悬了一千贯钱,要找到张巡的遗体。只是他们这里距离陈渡桥有四十多里,所以只派了几个年轻后生,驾船去参与搜寻。
这会儿人还没回来呢,村里的保甲乡老听说有淹死鬼在河里,登时大惊,当然也有欢喜,毕竟张巡值一千贯。
乡老们以前会操的时候见过张巡,等瞧见“死人”,不是张巡又是哪个。
还有气呢!
好几个汉子跳进水里,把张巡给捞了出来,乡老一面命人快船去张家禀报,一面到处去找大夫,欲要救活张巡。
盯著张巡看的那个孩子,还在旁边喊,说是有好多鱼哦。
那可不是很多鱼嘛,鱼把张巡当成了打窝子的料,不不不,是张巡的身体停在水上不动,下面成了荫庇,许多小鱼就喜欢躲在这种阴暗的地方。
至于将来谣传成张巡投水赴死,群鱼拱跃,将张巡托出水面,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毕竟张巡是二郎神君转世,有分山涌水之能,一锏就能打死三丈长的恶蛟。作为水神,受到水族的营救,实属应当。
话分两头……
再说赵汝鉴和王良臣,二人拥众前往奔牛市,得知元军并不准备立刻进兵常州。伯颜准备完全压制润州,以截断大运河航道,先将扬州打下来。
打下扬州的话,就可以利用淮水和运河,将北方的物资,更加方便快捷的送往江南。如此二十余万元军的供应,才能够无虞。
老成持重之将,他的二十万大军是忽必烈的本钱,一步都不能走错。宁肯慢点,不要操之过切。
这可把赵汝鉴和王良臣给急坏了,没办法,他们又快船去润州西津渡。此时伯颜已经在西津渡视察河运和江运,预备设立粮道。
原本对于来献降的赵汝鉴二人,伯颜只是尔尔。常州固然重要,但常州无兵无将,不论降与不降,得之都轻而易举,并不算什么。
但是赵汝鉴带来了一个伯颜不得不立刻派兵进驻常州的理由,常州有金银百万。
铜钱、铁钱自然很好,但不如金银好,元朝发钞,论理就是以金银为钞本的。如果有金银百万,那就价值钱千万贯。以此为本发钞,发三千万贯,乃至五千万贯的钞,这种事元朝廷也做的出来。
宋蒙襄阳大交兵,宋朝被掏空,元朝事实上也被掏空,都亟需回血。
十万八万的伯颜不在意,三千万五千万的话,即便是忽必烈在润州,也会立刻派兵去抢。
所以百万金银在哪里?就在常州城东一处河滩泥沟里面。原是宋奸相贾似道犒军所用,发往建康时船陷,这才留在了常州。
说起来随贾似道军,跟著去芜湖的三千万贯钱,这会儿大部分进了扬州的府库。因为水军主力三万人,不是进了扬州城嘛。本来应该运进建康城的,但是知建康府赵缙闭城不纳,这就没办法了。
好!
应了一声好,伯颜立刻点起五百骑兵,命他们星夜兼程赶往常州,夺取常州的府库。将百万金银载运到府库之中,等待他伯颜之后派兵,解运去大都,作为战利品交给忽必烈。
五百蒙汉骑兵飞也似的杀奔常州,伯颜委任戴之泰为常州总管,王良臣为常州通判,入城安抚常州百姓,并立刻动员人手,找寻搬运金银。
当张巡被送还回城外的张家宅内,常州已经城头变换大王旗,变成了元朝廷的领土。幸而蒙将只欲得那百万金银,并不在意其他。况且伯颜元军二十余万就在润州左近,快马半日便到,根本不必在意什么细枝末节。
闻之蒙古马军杀到,留守在原地的两个指挥宋军水军当即逃散。蒙将劈开铁锁,撕毁封条之后,果然见到舱内赫然是宋室内府所藏的金银长铤。
不必说,众人手忙脚乱,先往自己怀里塞。赵汝鉴说是一百万,难道就真的是一百万吗?逃散的宋军不会拿啊?
等戴之泰和王良臣寻来人挑运金银,只剩下大约四十万两而已。五百人能拿走二十万两吗?当然不能,因为船舱里的金银本来就不是原数。
第82章 82.一郡人心在张巡
伯颜二十万大军云集建康和润州,一面北上包打扬州,一面已然收降常州,可杭州的南宋中央朝廷,竟然还在激烈的党争之中。
常州发往杭州的求援文书,就这样被轻易的掷在案上,无人理会。
贾似道才到苏州,丁家洲撤退大败的消息就传到了杭州(贾似道在建康停了一天,安排部署诸军)。整个杭州小朝廷大为震动,这回南宋朝廷真的一滴都没有了,连矿徒、棚民都抓来充军作战,哪里还有什么良善且强健的壮丁啊。
仗败了,就要追究责任,偏偏官家赵禥宾天,朝廷本就处于混乱之中。
那……
已经在贾似道羽翼下蛰伏了多年的陈宜中,白天望见群情纷纷的百官和四学生,晚上回家又望见许多人收拾包裹逃出杭州。确定了一件事,那就是贾似道所有的统治基础和民心军心,都已经丧失。
于是他当即下定决心,邀请殿前都指挥使韩震到自己家中来赴宴,商议如何协助贾似道压制朝局的事。
韩震不知内情,连夜赶来,随即就被陈宜中暗伏的壮士用铁锤打死。贾似道控制殿司的党羽,登时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
而后陈宜中夤夜进宫,拜见谢太后,力陈贾似道大罪。以贾似道一党骨干的身份,将贾似道直接出卖。
谢太后瞧见韩震的人头,登时大惊。但她也不是什么俗流,作为宋理宗的正宫皇后,宰相家出身的大小姐,谢太后立刻和陈宜中创建了政治同盟。
当贾似道赶到嘉兴时,居然就接到了朝命,贬他为高州(今雷州半岛北部)团练副使,旨到即行,不许陛辞。
不必说,贾似道立刻猜到朝廷出事了。他当即命令翁应龙和洪起畏去朝廷周旋,同时自己亲自上表,同谢太后攀交情。先理庙在时,他们是如何如何君臣相得。
翁应龙和洪起畏抵达杭州之后,稍微了解了一番,就知道了陈宜中跳反。因为陈宜中被任命为右丞相,汪立信被任命为左丞相,实际上朝廷的权柄为陈宜中所执掌。
这时候又能看出两人的不同了,翁应龙居然直接投靠了陈宜中,而洪起畏则是以贾似道的名义,进入贾似道在西湖的家中,打劫了贾似道家上百万的浮财,直接跑路。
几位师相的“好学生”,真的还不如谢太后呢。看了贾似道的表章之后,谢太后顾念老臣,不仅要求有司护送贾似道去高州上任,还允许他回家收拾行李。
但还是不见!
不见就不会心软!
等到这会儿,朝廷才分出精神来,处置前线的军务。沿途招募了四万五千人的文天祥,被任命为江淮招讨大使·观文殿学士,带领本部兵马,以及各处赶来杭州勤王的兵马,进驻苏州,作为朝廷的前卫。
此时从常州溃来杭州的二万余步兵也一一抵达,陈宜中很想把这部分人马收编,但是谢太后比他更快一步。即刻任命张世杰为保康军节度使,担任御营中军都统制。任命王安节为宁远军承宣使,担任御营前军都统制。其余人等,各自有差。
本身就是来拥戴新君的张世杰等人,得了谢太后五十万的赏赐,立刻站队到了赵?一侧。陈宜中试图独掌朝政的意图,被谢太后直接打断。
所谓的政治同盟,不过是贾似道倒下之后,权力真空期的停战协议罢了。
常州的事怎么办?再大也没有赵?登基的事情大,谁管啊。陈宜中和谢太后都在拼命的安插自己人进入朝廷,文天祥外出苏州,汪立信垂垂老矣。至于咱们得好姐夫陆秀夫,一个五品官在这种大事上,连置喙的余地都没有。
“这可如何是好啊?”陈照站在走廊上,对著姚訔问道。
“朝廷毫无音讯,二郎又已昏迷七日。”姚訔刚刚入内去探望过张巡,张巡身体上有许多碰撞的擦伤,所以脑门上的那个包并不明显。
水里面同鹅卵石撞来撞去,没把张巡撞出一个内出血来,真是老天爷保佑咯。
“实在不行……”这会儿包圭也赶了过来。
如果张巡始终不能苏醒,那他们就得自己开干了。姚訔之所以要等张巡,两个原因,一个是张巡此时在常州的名声已经高到无人可比,这人好的几乎如同圣人一般,完全挑不出一个错处差处来。
如果单说殉国,还只是在士大夫层面上,品行高洁如同颜杲卿、祖逖、嵇绍,他们最终都死于王事,所以受到儒家和士大夫的共同推崇。
但要说到张巡投水而不死,群鱼拱跃,将其托出水面的事,就实在是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而一般的老百姓,此时更是把张巡同二郎神君完全挂上了等号。
这人就是二郎神君转世下凡。
另外一个原因也很现实,前头会商,张喜说张巡早有准备。那些准备,有些立时可以找到,有些却没法找来。真要是打起仗来,金山银山也是不够使的。况且就算姚訔他们有几个钱,可现在上哪儿措办如此多的物资?
只有借重张巡,才有可能把这些东西都掏出来,并且投入到恢复常州的战斗中。
无论如何,现在谁带头,都不如张巡带头。只要张巡振臂一呼,别说常州了,左右郡县,甚至上下两江,呼应者都将踊跃而来。
本来晋陵张氏就是江左第一缨簪之家,现在配上个张巡,恐怕是朝廷的宰相来,也不如张巡有号召力。
“可是城内……”包圭欲言又止。
此时城内正在如何?其实说起来也不是什么无法理解的事,就是元常州总管戴之泰,下令用元朝廷的钞锭,来兑换收缴民间的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