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大清忠不可言 第150节

  后膛快枪出了以后,骑兵部队正面冲锋的战术就已经过时了,只能奇袭。

  老毛子刚刚得到后膛枪,还没开始训练,骑兵战术还没调整,不仅武器落后,战法也落后了。

  这边炮兵阵地的护卫士兵不但有克制骑兵的后膛枪,居然还丧心病狂地配备了机枪,露西亚正规骑兵队炮兵阵地的冲锋,就成了送菜的血泪冲锋。

  眼看着骑兵在机枪射击下不断落马,不用考夫曼命令,两个骑兵团丢下八百具尸体,转身拨马逃回。

  淮军的攻城重炮根本丝毫没有慌乱,第一步消灭了敌军炮兵后,马上开始调整参数,轰击敌军的战壕。

  这边打退了露西亚人的骑兵冲锋,那边的轻型野战炮部队和其他射程较近的炮兵已经前出,加入了对敌军战壕的轰击。

  1867年的露西亚战壕里的士兵,享受到了一战规模的炮火压制,剧烈的爆炸声不断在耳边炸响,偶尔有恰巧打进战壕的炮弹,那就是一地血腥零件。

  淮军前军冲锋号响起,最先冲锋的是宋庆的装甲旅。

  三百辆铆接简陋钢板,钢板上扣洞露出射击和观察口的蒸汽拖拉机装甲车头一次出现在了战场上。

  林波仔一挥指挥刀,一个团的士兵猫着腰,端着步枪,跟在了装甲车后面。

  这是这个世界上,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的步坦协同冲锋,比历史上1917年康布雷战役英军的步坦协同首秀,提前了五十年。

第259章 弹幕徐进

  考夫曼认识蒸汽拖拉机,他在克里米亚战争的时候,担任坑道工兵营营长,见过英国人使用蒸汽拖拉机。

  不过英国人用这玩意运粮食军火,而且一共也没有多少。清国怎么会有这么多?而且还变成作战兵器了?

  英国人的蒸汽拖拉机跑个几十里地就趴窝,清国人怎么万里迢迢把这东西开到中亚来的?

  清国不是个落后国家么?是怎么造出这玩意的?这世界变化快啊。

  作为这个世界上能站前排的军事将领之一,考夫曼立刻发现,随着蒸汽拖拉机装甲车的出现,战争模式也改变了。

  自己战壕里的步兵被敌人炮火压制,也还能偶尔露头射击,可是敌军冲锋的步兵猫在装甲车后面冲锋,这进攻方的战损一下子就降下来了啊。

  清军新战法,新兵器层出不穷,不但这仗没法打,恐怕,以后,露西亚面对清国,只能采取防守战略了,帝国的世界布局和战略重心必须马上调整!

  至于这场仗——我再尝试一下。

  “来人,骑炮旅和龙骑兵团从侧翼迂回,看到远处那个观察瞭望塔没有?不惜一切代价,轰了它!若是能斩首成功,这将是这场会战唯一的胜机!”

  骑炮旅一人四马,马背上驮着轻型野战炮,龙骑兵护卫,悄悄从后方向右翼迂回,准备突击斩首作战。

  正面战场已经一塌糊涂,装甲车一直冲到露西亚人第一道战壕前,里面的机枪不断喷吐火舌,战壕里的露西亚士兵根本抬不起头。

  装甲车后面的林波仔师步兵离三十步投弹,手雷像雨点一样扔进了战壕。

  战壕里爆炸声四起,到处是露西亚士兵的断肢飞舞,没有战壕肉搏,幸存的士兵直接举枪投降。

  林波仔的先锋士兵根本没空接受敌军的投降,受降的事交给后续部队,先锋们跳过战壕,紧跟在炮火后面,冲向第二道战壕。

  装甲车的战斗到此为止,轮式装甲车无法越过战壕前进,工兵现填战壕,也跟不上先锋部队冲击的速度。

  远处瞭望塔上的邵全忠叹息一声,“履带车还没有造出来,可惜了。”

  没有了装甲车挡在前面,冲锋的步兵也没有太大损失。

  此刻的炮兵已经开始了向敌军第二道战壕轰击。十几个热气球飘在天上,不断向下面的炮兵指示新的目标。

  考夫曼是打仗的内行,没吃过肥猪肉,看见肥猪跑也知道怎么回事。

  敌人步兵能跟着炮火线前进,一方面这些步兵要有不怕被己方炮火误伤的无畏勇气,另一方面,也需要炮兵的精准射击。

  清国的这支现代化军队,先进的不只是武器,还有训练有素的战法。此前世界上,哪支部队能打出弹幕徐进的战术?

  历史上,弹幕徐进是英军1916年在索姆河战役第一次使用的战术……

  考夫曼心潮澎湃。今天自己有幸见到了如此多的新武器、新战术的出现,输了一点都不冤。

  自己的对手,恐怕很快要纵横世界。这一战后,清国要成为顶级列强,不是露西亚能望项背的了。

  不行,这个消息,一定要让沙皇陛下知道,不能跟清国硬拼了,必须速速求和,避免更大的损失。

  同时马上向清国学习我今天见到的战术,偷师新的武器,不打清国了,我拿这些武器战法欺负别人去!

  作为露西亚的封疆大吏,总督大人,考夫曼考虑的不是一城一战的得失,帝国的东方战略必须马上调整!

  他立刻下马,找地方奋笔疾书。手中的鹅毛笔在颤抖,字写得潦草异常。

  等他写完了,把这封给亚历山大二世的紧急奏折郑重地交给身边的卫兵,“你们马上以最快的速度将这封信送到陛下手中,这封信关乎帝国前途,万万不可有失!”

  等交代完毕,一个排的卫兵护着重要的信件转身而去。再回头看战场,远处,胖虎领着一万土尔扈特骑兵,正把自己派去偷袭的龙骑兵和骑炮兵追得屁滚尿流。

  敌人准备充分,指挥有方,根本不会给自己偷袭取胜的机会,显然是很正规的、有参谋部辅佐的现代军队。

  正面战场上,自己的第二道防线已经被突破,敌军炮兵调整参数,已经开始继续延伸射击。

  虽然后面还有好几道壕沟,可是无谓的牺牲已经没有必要,考夫曼下令,“马上有序撤退,死守塔什干城!”

  考夫曼也算名将,战场事态相当不利的情况下,指挥调度有条不紊。士兵们顶着炮火,在牺牲了两条壕沟里死守的两个步兵团后,终于撤入了塔什干城。

  清点人数,牺牲炮兵一千,骑兵一千八,步兵三千二,出城野战的两万人跑回来了一万四。

  “塔什干”的乌兹别克语意思是石头城,塔什干的城墙是石头辅以泥土筑成,算是相当坚固。

  考夫曼指挥人手,布置守城炮,分派步兵在各城墙防守,只希望能坚守到沙皇陛下向清国求和的使者到来。

  然而,然而啊,这一点小小的要求也是妄想。塔什干再坚固,跟金积堡、肃州城也完全不能比。

  当时轰击金积堡和肃州城的火炮,不过用的实心铁球而已,现在轰击塔什干城墙的,是TNT炸药。

  考夫曼逃回塔什干城内,淮军在前敌指挥埃默里的调度下,有条不紊围城,随即开始了炮击。

  新式的炮弹是尖头炮弹,八英寸炮口的巨炮力度十足,炮弹直接楔入城墙。

  TNT炸药有个特性,在没有雷管引爆的情况下,性能非常稳定,跟撞击就会发生爆炸的苦味酸炸药完全不同。

  攻城炮的炮弹设置了延迟爆炸,炮弹钻进城墙后才爆开,塔什干的城墙现在成了爆破拆迁的现场。

  TNT炮弹一出,古老的城墙已经失去了作用。

  现代大城市都没有城墙,不是因为交通需要,而是城墙在军事上的作用消失了。

  炮击了仅仅一天,塔什干的城墙已经荡然无存。

  城内的考夫曼总督从望远镜里看着缓缓抬起,瞄向城内的攻城重炮黑洞洞的炮口,又看了看城外一夜间出现的围城战壕,长叹一声,“投降!”

  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三,塔什干会战结束。

  露西亚土耳其斯坦总督康斯坦丁.彼得洛维奇.考夫曼率领塔什干城内两万四千名士兵,向淮军交枪投降。

  邵全忠为了打老毛子,筹备了六年。从凤阳誓师,西征到达中亚就花了两年半时间。

  但跟露西亚最关键的一场会战,只打了两天。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孙子兵法:始计篇、作战篇》

第260章 风雨飘摇的露西亚帝国

  “塔什干会战,是我见过的,最干脆利落的一次碾压式的会战。

  邵将军指挥的部队,歼敌四千,战场俘敌两千,围城战俘敌两万四千。

  俘虏了露西亚土耳其斯坦总督考夫曼,露西亚人在中亚的主力部队全军覆没。

  这场会战的结束,意味着一个新的顶级列强,踏着北极熊倒下的巨大身躯崛起。

  咱们联邦应该调整对清国的政策,清国,已经是一个比联邦强大的国家。

  我不由产生疑问,联邦引以自傲的先进制度,真的那么有助于老百姓的福祉么?为什么优秀的林肯总统会死于精神病枪手,平庸的约翰逊总统会上台?这些政客为联邦的强大做了什么?联邦到底是联邦人民的联邦,还是那些黑心资本家的联邦?

  ——这一定是联邦的体制问题……

  邵是一位无比仁慈,英明果敢的将军。他仅仅是让那些应该立即枪决的人渣和杀人犯去修路赎罪,对真正的战俘关怀无微不至。

  我采访了塔什干的战俘营,两个半月后你们会看到我拍的照片,简直跟整洁的军营没什么两样。

  客观说,战俘的伙食跟淮军正规军比略有不如,但露西亚士兵们一个个感激涕零。他们宣称,要是知道战俘营里的华夏菜这么好吃,他们绝不会跟淮军作战,而是选择直接进战俘营。

  一位战俘眼泪汪汪地说,跟菜式丰富,花样翻新的华夏菜比,他前半辈子吃的都是屎。

  我以记者的人格保证,他说的是实话,我觉得联邦的菜也都是屎。

  我爱联邦,要回到联邦去,所以我准备临走雇佣一个华夏的厨师回去。

  因为亲爱的读者们的眷顾,我现在有实力雇一位厨师了。我强烈建议联邦大量高薪聘用华夏的厨师,填补联邦短暂历史造成的饮食文化缺失,救救联邦老百姓的味蕾!

  那位战俘说,他家乡的父母因为废奴衣食无着,这让他既想被放回去,又舍不得战俘营的伙食。总之,继续跟淮军作战不在选择之列。

  这让我对联邦废奴出现的问题也充满了疑虑。为什么我们自诩先进的联邦,在废奴问题上,跟落后的露西亚人同样表现笨拙?

  问题出在哪儿?这一定是联邦的……

  我问过邵将军,他向我透露了可以让我知道的部分军事计划,如果露西亚愿意签订让他满意的条约,那么清国跟露西亚的战争就会停止,这场伟大的万里西征就要结束了。

  战争结束是个让大家都会欢呼的决定,咱们的这次漫长的连载采访也将结束。

  我也将回国。归国后,我会将这些连载整理出来,集结成一本书出版,名字已经想好了,就叫《地球上的***——邵将军的万里西征》,希望各位亲爱的读者都能照顾我的生意,我会在纽约的中央公园签名售书的。

  愿战争早日结束,愿上帝保佑清国和联邦。

  《清国西行漫记》之五百六十六——马克.吐温。”

  实际上我大清的工业化程度、教育普及程度、国民平均素质跟阿美利加比,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马克.吐温这个“清吹”颇多夸大之语,抓住清国的富有和淮军军事上的强大做文章,无视综合国力的巨大差距,单项对比,把联邦贬得一无是处,实际上算是对联邦恨铁不成钢。

  而且记者不做惊人之语,怎么能吸引眼球对吧?

  马克.吐温没写出类似“震惊:淮军对几万露西亚俘虏竟做出这样的事!”这样的标题来,已经算是挺有良心了。

  西征并没有马上结束,连载还在继续。第二天马克.吐温采访了被俘的考夫曼总督。

  考夫曼总督对淮军的战俘待遇表示满意,盛赞清国和露西亚虽然都不是日内瓦公约的签约国,但淮军对战俘的待遇是前所未见的,邵将军是一位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的伟大人物。

  考夫曼对淮军的英勇善战表达了充分的敬意,不过谈到具体的装备和战术,则语焉不详。

  他看出眼前这位战地记者是个军事上的小白,哼哼,淮军新战法、新武器的秘密我要带回露西亚去吃独食,怎么能让你们美国人知道?

  好在代表了普通美国人的记者先生也不关心专业的军事问题,更喜欢战场八卦。光是董福祥将军跟喀丽丝的绯闻艳史,就连载了好几期。

  美貌的喀丽丝也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美国的名人,清国人在美利坚的形象大使——让美国人无意中就默认了,清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这些俘虏一定给我养好,养得白白胖胖的,一个也不许死了,这都是你跟老毛子谈判的重要筹码。他们的伙食费,将来都在谈判中,给我百倍弄回来。”

  邵全忠背着手在交代营官吴子义。吴子义因为会好几国外语,已经被邵全忠内定为将来跟老毛子谈判的人选。

  额,吴子义不会俄语,不过他会拉丁语啊,先前《浩罕条约》的拉丁语版本就是他起草的,这就够了。

  光等着谈判不行,停战协议没签前,那是一定要继续扩大战果,为谈判争取更有利条件的。大仗打完了,小仗还是要不断的。

  老毛子在中亚的主力在塔什干被聚歼,其他地区都空虚得不得了。

  十天后,胖虎已经带着土尔扈特骑兵,一路沿锡尔河奔袭,拿下了原哈萨克汗国的首都突厥斯坦。

首节 上一节 150/1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