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区区刁民,反了天了? 第141节

  他们开始插手盐政,倒卖“盐引”。

  而晋商们对边将勋贵集团的插手,不仅不抵触,反而非常热烈的欢迎。

  晋商们主动献上干股,让勋贵们躺着赚钱。

  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拥有朝廷的关系,这种生意才能干得长久。

  于此同时,晋商们也看到了朝中有人好经商的重要性,于是斥巨资开办族学,资助那些聪明的孩子,读书科举。

  在明朝中期,对商人的管控就已经很松了。

  不仅商人的后代可以参加科举,甚至还允许商人后代参加异地科举,降低了商人进入官场的难度。

  所以在之后的上百年时间里,晋商一边花费巨资结交权贵,一边培养子弟参加科举。

  经过上百年的努力,这些晋商们最终孕育出两个官商巨族。

  那就是横跨隆庆和万历两朝的王崇古家族,和张四维家族。

  王崇古和张四维都是晋州平阳府蒲州县人,王崇古还是张四维的舅舅。

  隆庆到万历年间,王崇古任宣大总督,是大明北疆防务上的最高指挥官。

  张四维则是内阁首辅,朝中文官的领袖。

  这两人主导了“隆庆议和”,开放了边境十一处通商口岸,将之前只能走私的买卖,合法化了。

  而隆庆议和所开放的十一处通商口岸中,有四处通商口岸都在晋州境内,这可是实实在在地为在家人谋福利啊。

  这种举动,虽然保证了一定时期的北疆和平,但它自废了一种大明拿捏北元余孽的手段,并且事实上促进了北元再次坐大。

  到了万历末年,努尔哈赤率领建州女真崛起,建立后金。

  但努尔哈赤始终没有打进关宁防线,不仅如此,大明还关闭了针对后金的贸易关口,想要借此来将物资匮乏的后金政权,困死在东北。

  就在后金危难关头,以范永斗,王登库等人为代表的晋商们挺身而出。

  他们分水陆两线向后金靠拢,一些晋商从海上出发,从渤海入辽东,一些晋商通过其遍布蒙古的商路,源源不断地为后金供血。

  这些商人为了讨好满清,不仅交易货物,更是提供大明王朝内部的相关情报。

  皇太极因为有了晋商的帮助,摆脱了物资贫瘠的困局,再次壮大了八旗兵的实力。

  而晋商也凭借对满清的走私,赚的盆满钵满。

  满清入关之后,顺治没忘为己入主中原建立过赫赫功业的八大晋商,在紫禁城设宴,亲自召见了他们,并赐与满服。

  而且从此之后,这八大晋商就成为了满清八大皇商,隶属于内务府。

  他们八人也从堂堂正正的汉人,摇身一变,成为满人的包衣奴才了!

  后面能叫得上名字的大晋商,什么雷履泰,乔致庸,曹三喜……也都是在满清崛起的。

  由此可见,满清对晋商的待遇,一直非常优渥。

第137章 晋商的应付手段!

  就在王俨等人来到平阳府时,平阳府下面一个有一个叫蒲州县的地方,有些不太平。

  在一处庞大的北方传统院落里,几个衣着不凡的人,正在一个房间内密会。

  上首的位置,有两人并肩而坐。

  其中一人是张宁,如今赫赫有名的晋商张家的家主,同时也是这座庞大院落的主人。

  他育有一子,名为张谊。

  如今张谊已经成年,刚刚开始逐步接手张家的生意。

  张谊有两个孩子,尚在襁褓之中。

  长子取名为张允龄,次子叫张遐龄。

  和张谊并肩而坐的另外一人,则是晋商王家的家主,王泽。

  王泽同样有一成年之子,名为王瑶,被王泽当做接班人在培养。

  之后,这位王遥会生一子名为王崇古,生一女嫁于张允龄为妻。

  张谊的这位长子张允龄,会和王氏生下一个孩子,并给他取名为张四维。

  几十年后,这位张四维和王崇古,会将蒲州晋商,带到一个新的巅峰。

  此刻房间内,就只有张宁和张谊,王泽和王瑶这两对父子俩。

  他们是张氏和王氏,这两大晋商的现在和未来。

  毫不夸张的说,他们四人之间共同做出的决定,足以影响整个蒲州县,乃至整个平阳府未来的走向。

  “王兄,这件事你怎么看?”

  张宁皱着眉,满脸忧色。

  王泽叹了口气:“只能说,来者不善啊。”

  “据我所知,北直隶那边,无数地主豪绅的土地,都被他们摸得清清楚楚,不止隐藏的土地,还有新开垦的土地,都被登记在册了。”

  “以后这些土地,都要向朝廷纳税了。”

  “正是如此。”张宁接话道:“我们这数十万亩的土地,如果以后都要纳税,那可是一笔不菲的数字。”

  “现在人家都上门来找麻烦了,我们总归不能坐以待毙吧?”

  “不坐以待毙,又能如何?”

  王泽烦躁地抓了抓脑袋:“北直隶不是没有试图反抗的地主豪绅,但结果呢?”

  “我们现在当务之急,应该是先把北边的生意顾好,至于田产……”

  “北边的生意自然是要顾好的,但蒲州的田产就能不要了吗?!”

  张宁打断了王泽的话,脸上已经有了怒色。

  坐在下方的张谊和王瑶两人,抬头看向张宁,一脸忧色。

  王泽皱了皱眉头,反问道:“那不知道张兄,有何打算?”

  张宁:“王兄别忘了,朝廷来蒲州清丈田亩,现在最恐惧,最害怕的,可不是我们两家。”

  受张宁这么提点,王泽突然想起一事。

  “你的意思是……侯威侯千户?”

  张宁点了点头:“我猜这位侯千户,现在肯定在家里急得团团转,要不了多久,他就会主动联系咱们俩家。”

  侯威是蒲州千户所的千户,掌管蒲州卫所兵马事务。

  千户所,隶属于卫指挥使司,是卫所系统的基层单位,也是大明的基层军事机构。

  之前便提到,卫所系统在明朝中后期时,就已经濒临崩溃。

  大量的卫所军官,侵占手下军户们的良田,让这些军户们从一名半职业军人,事实上沦为卫所军官的土地奴隶。

  这些军户不再参与任何军事化训练,而是终日在田里为军官们种田劳作。

  这位侯威千户,手中的田亩数量,可并不比蒲州王氏和张氏这两大晋商,要来的少。

  而且王氏和张氏,是靠巧取,多少还是花了些银两来买地的。

  而侯威直接就是豪夺,一文钱不花,就占有了绝大部分卫所军户的田亩。

  要说急,侯威肯定比他们还急。

  王泽还是不解:“侵占军户的田是死罪,侯威是该着急,可侯威再急又有什么用?”

  张宁:“侯威急了,咱们才可以把这件事闹大,闹得大了,朝廷才会感受到压力。”

  “朝廷有了压力,清丈田亩之事才会有所转机。”

  “至少平阳府这个地方,不能搞这个事情。”

  “那……这事情要闹到什么地步,才能算大?”

  张宁端起茶杯,喝了口茶水:“蒲州民变,这事算不算大?”

  “什么?!”

  王泽惊呼出声,瞪大着双眼,身体也一下子坐直了。

  他震惊地看着张宁,没有想到张宁竟然如此大胆。

  民变,可是要死很多人的!

  张谊也是一脸愕然地看向自己的父亲:“父亲,这……会不会太冒险了?”

  张宁瞥了一眼张谊:“你随我学习经商这么久,还不知道风险越大,利益越大的道理吗?”

  “要赚银子,哪有不冒险的?”

  “难道北边的生意,就不冒险了吗?”

  “可民变这事……风险也太大了吧!”

  不光是张谊,王瑶也觉得此事不妥。

  张宁吐了口气,解释道:“这事听起来冒险,但实际上风险却并不大。”

  “说是民变,实际上只需要我们煽动手下那些佃户们,主动出来阻挠朝廷那些人就行了。”

  “到时候让佃户们把朝廷那些人住的驿站一围,他们肯定会去蒲州卫调兵。”

  “然后再让侯威配合我们演一出戏,制造出兵败的假象,到时候朝廷肯定会感到压力。”

  “注意,千万别伤到那些朝廷的钦差!”

  “等朝廷的人离开平阳府之后,再将佃户散去,一切恢复原样。”

  “我想这么一来,朝廷再想清丈平阳府的田亩,就要再掂量掂量了。”

  “而且我们张家和王家又不出面,朝廷想查也没处查去。”

  听完张宁的话,房间里陷入了沉默。

  张宁的计划,可行性是有的,而且风险对他们两家来说,确实也不算大。

  但王泽总是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好像有什么重要的因素,被他们刻意地忽略了。

  张宁等了一会,才问道:“所以王兄,伱对这件事怎么看?”

  王泽喝了口茶,斟酌着开口:“张兄好妙计,只是北边催得急,眼下我的精力还是得放在北边的生意上。”

  “这样吧,朝廷清丈田亩的事,都由张兄定夺,张兄要做什么,王家定当鼎力支持,王家在蒲州的资源,也随张兄调动。”

  张宁知道王泽其实是不太愿意参合这事的,他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毕竟王家大部分的产业,都在北边的生意上,他更上心北边也是正常的。

  而张家在蒲州购置了最多的地产,所以张宁更关心朝廷清丈田亩的事。

  同时王家在北边的生意里,同样也有张家的股份。

  眼下说完了蒲州的事,张宁也询问起北边的生意来。

首节 上一节 141/1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