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街的百姓纷纷下跪,大声贺喜:“祝大明皇帝陛下,平安吉祥,福寿安康!”
朱祐樘的轿子启程,一路上沿途百姓纷纷拜送朱祐樘回宫。
于此同时,刑部郎中费举,再一次被刑部的小吏们,从家里请出来加班。
费举前一刻还在家里吃着火锅烫着羊肉呢,下一刻就出现在了菜市口的刑场上,整个人都麻木了。
费举叹了口气,对身边的刽子手韩宝牛叮嘱道:“等会你动手的时候快点,我赶着回家吃饭。”
韩宝牛有些为难:“费大人,这刑罚可都有规矩,枭首当以三十六刀为佳,最低也得砍上十八刀。”
“砍得快了,这不是砸我招牌吗……”
费举无奈叹了口气,看着跪在刑场上的何涌等人,心中恼恨。
早不被抓,晚不被抓,偏偏过年时被抓,这不是自找晦气吗!
等到行刑的时间一到,费举马上便掷出令牌,下令斩首。
……
紫禁城。
弘德殿。
朱祐樘回到宫内后,立刻下令:“让高凤来见朕。”
“是,陛下。”
片刻后,内官监右少监高凤走进弘德殿,俯身跪安。
“奴才高凤,拜见陛下。”
高凤五十出头,虽然白面无须,但面相却颇为稳重。
朱祐樘接过符大海送上的热茶,低着头喝了一口,暖暖身子。
“高凤,内宫监秉笔太监空缺,由你来补缺吧。”
高凤心中一喜,连忙叩首谢恩:“奴才叩谢皇恩。”
随后高凤突然反应过来,这内宫监的秉笔太监不是何涌吗?
而且他现在还管理着大明京城分行,是所有宦官中炙手可热的人物。
难道……
高凤还没来得及多想,朱祐樘紧接着又给了高凤一个巨大的惊喜。
“汪直说伱稳重老实,掌管惜薪司多年,从无过错。”
“所以朕命你为大明中央银行的行长,以后惜薪司就交给别人打理吧。”
求求月票了,这个月是最有希望突破一千月票的一月了!
第136章 蒲州晋商!
“啊?!”
一贯成熟稳重的高凤,在听到这个天大的喜讯后,也不禁惊喜地叫出了声。
他震惊地看着朱祐樘,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之前还在为,何涌的京城分行行长职位而羡慕。
但现在,他却被朱祐樘任命为了,大明中央银行的行长。
一个是中央银行,一个是京城分行,其中差距,不言而喻。
朱祐樘抬起眼,看了一眼高凤。
迎着朱祐樘的眼神,高凤心中顿时慌张无比,连忙磕头请罪。
“奴才一时失态,请陛下恕罪!”
“陛下信任奴才,奴才自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
高凤在心里暗自懊恼,埋怨自己为何会做出如此失态的举动。
朱祐樘放下手中的茶杯,重新将目光放在了手边的书本上:“退下吧。”
“是陛下。”
高凤退出弘德殿后,拍着自己疯狂跳动的心脏,后怕地长舒了一口气。
在心里的那股害怕劲过去后,高凤才开始陷入到深深的狂喜之中。
这可是大明中央银行的行长啊!
想到未来手中的权力,高凤浑身燥热,哪怕是在寒冷的雪地里,也不觉得有多冷。
但很快,何涌被当街斩首示众的消息,传回了宫内。
高凤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刻便从那种狂喜的情绪中,清醒了过来。
高凤打了一个寒战,感觉手脚冰凉。
这时候,他才感到天寒地冻,寒风刺骨。
……
晋州。
平阳府。
覃鲁,王俨,杨继宗三人带队,踏入了晋州的土地,来到了晋州南部的平阳府。
平阳府知府龚昂,亲自设宴接待众人。
只是在宴会上,龚昂只谈风月,不谈国事。
王俨询问龚昂平阳府本地有何势力时,龚昂也只是打个哈哈,并不明说。
到了第二天时,酒宴上中气十足的龚昂,转眼就病倒下了。
并且病得十分厉害,连床都不能下。
原本说好要陪同王俨等人,清丈平阳府全部田亩的事,也只能就此作罢。
这平阳府的田亩,就只能靠王俨等人,自己去清仗了。
平阳府驿站。
王俨重重捶了一下桌子,咬牙切齿:“这个老官油子龚昂,早不病,晚不病,偏偏这个时候生病。”
“还说什么病得下不来床,他摆明了就是想两不得罪!”
杨继宗一如既往的情绪稳定:“这样已经很好了,想想顺天府的府尹张海吧。”
“当地的地主士绅经营地方多年,这些知府又是流官,他们能不阻止不捣乱,就已经是帮我们大忙了。”
经过这段时间清丈田亩的工作,王俨,杨继宗等人,已经总结了一些工作经验。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清丈田亩时,必须要解决当地的地主士绅。
这里的解决,分为文解和武解。
文解好办,识相的地主士绅,会主动配合王俨清查土地,听从王俨的一切安排。
这样的地主士绅其实很多,但有时候总会遇到一些不配合的地主士绅。
这时候,就需要武解了。
而武解就更好办了,西厂二档头覃鲁直接持朱祐樘的手令,从各地卫所调兵,将阻止清丈田亩的地主士绅,全部抓起来问罪。
有了静海王氏兄弟的先例,整个顺天府,乃至整个北直隶,都没有几个士绅敢阻止王俨他们清查田亩的。
而晋州这个地方,特别是平阳府这个地方,和北直隶等地,非常不同。
因为这里,是晋商的地盘。
王俨看向杨继宗,面有忧色:“可是这里是平阳府啊,平阳府晋商势大,他们可不是普通的地主士绅,万一处理不好,我怕……”
“你怕什么?”
杨继宗不咸不淡地回应:“再怎么样,这里都是大明的领土,他们这些晋商,反不了天。”
王俨苦笑,心里念叨,他们那些晋商当然是反不了天。
但若是把那些晋商逼急了,他们决定要鱼死网破,那他和杨继宗,就只能是那破掉的网啊。
想起晋商,王俨不免又深深叹了口气。
晋商,是明朝三大商帮之一。
剩下的两个商帮,分别是徽商和潮商。
晋州南部,人稠地窄,人地矛盾激烈,一些脑筋灵活的,便背井离乡,成为行商。
晋商的崛起,要追溯到明太祖高皇帝开国大明之后,对北元的袭剿战争,和边防驻地。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一边派兵深入草原,剿灭蒙元余孽。
一边在大同,宣府,辽东等地建立边镇,守护大明边疆。
但明朝北方向来缺粮,而大量的军民驻守北方,又加剧了粮食缺口。
为了解决北方边镇缺粮的问题,洪武三年,朱元璋在组织边境屯田的同时,开始实行开中法。
简单来说,就是商人向边镇运输大明朝廷需要的粮草,从而换取“盐引”。
拿到“盐引”之后,商人就可以到指定盐场购买食盐,再到指定区域销售。
这种方法虽然麻烦,但是可以很好地防止官员贪腐。
在朱祐樘掌权之初,前户部尚书叶淇就想用更容易贪墨的折色法代替开中法,但被朱祐樘阻止了。
在盐铁官营的年代,卖盐可是暴利。
而这份暴利,大多都被晋州的商人给赚走了。
这其中,又以位于盐场附近的平阳府商帮,赚得最多。
以平阳府蒲州县为代表的晋南商帮,是最早崛起的晋商。
他们靠近解州盐场,又距离大同府不远,于是便四处搜粮,运往边镇,换取盐引。
当晋州的大商人们多了起来后,又自发结盟,形成了晋商。
这些晋商从明朝前期开始,就借着对边疆运粮的机会,大肆向蒙元余孽走私盐,铁,茶叶,和丝帛,从而攫取大量的利润。
而晋商向来又信奉一句话:以末致财,用本守之。
拥有大量钱银之后,晋商便开始在当地大肆兼并土地田产。
若是遇到灾年,大量农民贱卖良田,晋商便用非常低廉的价格,买得大片大片的土地。
本身晋州这个地方就人稠地窄,土地又被那些大晋商们给兼并了。
普通的晋州百姓,就只能沦落为晋商们的佃户,世世代代受晋商们的剥削,成为他们事实上的奴隶。
同时,开中制的可观利润,自然也吸引了以边将勋贵为代表的权贵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