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大军阀 第141节

  这些可不是正经将军,只是宗室的爵位而已,每年可以按爵高低从明廷手里领到数目不等的俸禄。

  另外,还从靖江王府中搜出未完工的龙袍一件,其窥视神器之心昭然皆知。

  不过这也不奇怪,在历史上于南明时期,这靖江王朱亨嘉便生了自立之心,先是南面而座自称建国,随后更是改元洪武二百七十八年。

  后来还没来得及称帝,便于兵败后被擒贬为庶人,接着又被南明隆武帝派人缢杀。

  此为后话,暂且不提。

  徐晋有些意外,他知道大明的藩王有钱,却没想到区区一个岭南藩王便有这么多的财产,不过想到这靖江王一系毕竟 传承近两百年后倒也就理解了。

  稽税局查抄出来的还都是实物,只是朱亨嘉财产的一部分而已,光那座气势恢宏的王城便占地三百多亩,王府控制的耕地更是近七万多亩,周围的百姓几乎全都是靖江王的佃户。

  与这金碧辉煌的王城相比,桂林的布政司和巡抚衙门简直寒酸的可怜。

  很快,那些官绅大户经私下磋商之后,同意了那五百万两的要求。

  但为了掏出这笔款子,这些巨头不仅变卖了好几成的产业,甚至还将广西几乎所有的中小商户.地主都发动起来,视资产多寡需掏出数额不等的献银。

  毕竟这属于整个岭南官绅地主阶级的事情,没理由光让他们这些大户出银子啊。

  在这种干系到自身利益的时候,这些本是一盘散沙的广西各行巨头却出奇的团结,合力从后者的身上榨取了一百万两银子,如若有不愿意缴纳的,以后就别想在岭南混了,甚至会迎来众人的打击报复。

  在这种高效手段下,不到半个月,大将军徐晋便再次见到了官绅代表,并令户部接收了这笔庞大的款子。

  不过,岭南的官绅虽然咬碎了牙将这笔巨款掏出来了,但他们还是斗胆提出了一个请求。

  希望能用其中的一百万两用以购买龙兴银行的战争债券。

  “可。”

  徐晋稍加思索便同意了,他知道这些官绅只是想求个心理安慰,所为的不外乎回口血而已。

  这个要求不算过分,反正银子无论是在户部还是银行,皆实打实落在自己口袋了,而有了这些官绅集体购买债券之举后,以后统治其他地方之时,这战争债券就更好卖了。

  现如今,光从靖江王和本地官绅手里榨出来的银子便近六百万两,大将军徐晋简直富得流油,这绝对是一笔极其庞大的巨款,能让崇祯皇帝朱由检垂涎三尺。

  要知道,这几乎相当于明廷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了,甚至还略有超过。

  至于如何使用这笔款子,徐晋也早有打算。

  当务之急,唯有“扩军”二字,眼下广西已尽握掌中,西南方向的云贵两省只剩下些残兵败将不足为虑,广东省可能稍微好一些,但经岭南此役后亦是元气大伤,七万大军或被杀被俘,剩下的三万直接在那裴宏亦的带领下转为叛军,已回到广东罗定州之地为患一方。

  在这种情况下,广东方面绝对是焦头烂额。

  因此,大将军徐晋决定,待治下各地初步稳定之后,便立即朝广东发出大军,若此地占据之后,保乡军便拥有了割地自治的资本。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保乡军的文武系统皆是繁忙无比,大将军欲再扩军五万的消息早已传遍了整个广西。

  募兵司接到命令后不敢怠慢,立刻在各府各州县设下征兵点,招募有心从军的青壮,尽管有心理准备,但岭南黎庶反应之热烈还是超过了众人的想象,前来报名的百姓接踵而至,可谓络绎不绝。

  许多百姓干脆连地都不想种了,一门心思想着从军立功。

  没办法,保乡军的待遇实在是太好了,而且每战皆以微小的损伤击破敌军,自身的伤亡甚少。

第203章 内务统察局与恩情课

  既然有这么好的待遇,战死的概率又小,傻子才不来当兵呢!

  在招募兵员的同时,水师的建设亦不能停下,而今的位于裴山县的南部造船局已从广西各府吸纳了数百船匠,只要银.料充足,基本可以自造一些中小型帆船,每年下水十几二十艘不成问题。

  但由于拥有建造大型船只经验的匠人寥寥无几,因此像这吃水五六百吨的盖伦帆船,南部造船局暂时还搞不出来,要想自行建造此等大船的话,必先拿下广东,那里技艺精湛的船匠不在少数。

  不过,大船虽然暂时造不出来,但可以先提前将所需的木料准备好,造船局已在各地搜寻并砍伐了一些用以打造龙骨之类的木料,经过处理之后妥善的储存起来。

  有这此些材料,未来欲建大船的话就方便许多了。

  综上所述,保乡军短时间内还是只能从夷商手里购买舰船。

  赵氏运司已与水师联合向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各海商发出邀请,通过竞标之后,保乡军将会根据各家的报价.船况,来选择到底采购哪家比较划算。

  在此期间,大将军徐晋又在原本的吏部.户部.匠部之外又成立了军部和一个极为特殊的部门:“内务统察局。”

  军部的职能与大明的兵部类似,总管攻伐.军令,最重要的是,各级军官的委任皆需要此部门的批准核实。

  如果没有军部的允许,保乡军的将领私自委任部曲,哪怕只是一名小小的管着数十人的标统都会被视为叛乱之举。

  如果在战况惨烈之时,某个低级军官阵亡,那么此人的副官会自动上位临时转正,这种特殊情况下自有事前制定好的对策。

  徐晋之所以对将领私自委任军官严防死守,便是出于将军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眼下虽然他在军中的威望无人能及,但对于那些底层士兵而言,大将军毕竟太远.太过飘渺。

  大家每天面对最多的还是队统.标统这些基层军官,不要小看这些低级军官,在通讯条件落后的时代,低级军官在普通士兵面前还是很有威望的。

  如果某个步兵都中,一把手都统将这些基层军官都换成自己的亲信,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军部便是控制了发饷.粮草补给.招募操练兵员以及基层军官委任这几项最重要的职能,如此一来,哪怕上面的将领起了反心,底下的军官和士兵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而这个所谓的“内务统察局”又是个什么东西呢?

  实际上,此部门的职能与大明的锦衣卫差不多,皆属于特务系统,并且不受任何部门管辖,直接向大将军本人负责。

  内务统察局拥有专项特殊经费,除了徐晋之外,任何人都无权查验此部门的账务.任务与人员信息。

  其权限包括监察文武.搜集民间.敌阵营的情报,甚至还包括反腐,职能范围与监察局有一定重叠,但权力却要大得多,拥有单独的司法权。

  像主管刑名的监察局主要是面对平民百姓的,而内务统察局则主要面对官僚阶级,除了像各部尚书与四方将军这种级别的人需要请示大将军定夺外,余者皆可先捕后奏。

  目前,内务统察局的编制里共有一百多人,一把手按惯例称之为“总务”,此人名叫凌棠,乃大将军的亲兵出身。

  此外,徐晋还打算从各步都中选拔出精锐士兵,组建一支近卫军。

  这近卫军自然是为了拱卫他自己的,简单来说就是大将军去哪,近卫军就会在哪。

  为了牢牢掌握住军队徐晋可谓用尽手段,但却仍觉得不够放心。

  要想让士兵只忠于自己,那么思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如今扫盲班已初见成效,保乡军士兵们别的不说最起码写自己的名字再认识一些常用字还是不成问题的,民智已经初开。

  于是,徐晋又从文.武系统中挑选出一些对自己十分忠诚,并且深受保乡军恩惠的吏员,委以宣慰使之头衔充至军中基层。

  这些宣慰使的主要负责军队的内政,包括肃清不良风气.为士兵解决个人困难并拥有监督各级军官的权限。

  如果将领于战时违抗军部命令,宣慰使有权令纠察兵将其逮捕,确保上级传达的战略能够正常施行。

  当然了,平日里宣慰使最重要任务是给基层士兵上“恩情课”。

  内容主要对大将军本人进行一定程度的神化,以及宣传一些保乡军治下的正面信息,像思明府攻守战中天降泥石流大败明军之事,便被这些宣慰使拿来改编出无数版本。

  在还未诞生工业革命.觉醒民族意识的这个时代,广大百姓的民智都暂未开化,光凭某个意识形态就想将所有人团结在一起无异于痴人说梦,那是现代军队才能做到的事情。

  像保乡军在层次上还处于封建军队和近代军队过渡状态,这造神运动也是徐晋为了提升凝聚力的无奈之举。

  崇祯十年,腊月。

  大雪纷飞,大明京师已是滴水成冰,寒彻入骨。

  一阵凛风吹过,街上讨生活的百姓步伐匆匆,纷纷缩着脖子.揣着手,咬紧牙关向自个的家中赶去。

  某些巷角,屋檐下偶尔可见几具衣衫单薄.瘦骨嶙峋的尸体,不过众人仿佛见惯了此幕,目光只是淡漠的一扫便继续回到脚下那泥泞不堪的路上。

  紫禁城亦是冰天雪地,雪花落在飞檐上.乾清宫前的石板上很快便结成了一张颇具诗意的白毯。

  几个冻红了脸小太监与御前侍卫站在乾清宫大殿,外低垂着头丝毫不敢发出半点动静,因为殿内传出的咆哮声实在令人心惊胆颤。

  “杨嗣昌误朕啊!”

  崇祯帝朱由检用颤抖的手扶着龙椅缓缓起身,脚下却猛的一个踉跄,幸亏身旁的王承恩眼疾手快赶紧将其扶住。

  下方身着绯袍的文武大员此刻皆呆立在原地,战战兢兢的一动不动。

第204章 朱由检熬鹰

  于今日,岭南战报终于传至京师。

  朱由检兴冲冲的令司礼太监宣读军情,结果却瞬间如遭雷劈,好似三九天里忽遇凉水浇头。

  杨嗣昌败了...

  三省五十万官兵全军覆没...

  不仅如此,就连杨尚书本人都被贼军生擒...

  “怎会如此...”

  朱由检不敢相信,直接从太监手里一把夺过那封战报。

  只是这越看,其中的内容就越让他吃惊。

  此报乃广东巡抚所呈,在禀告岭南形势的同时还十分着急向朝廷求援,希望崇祯能派大军解广东之困。

  此人表示,滇.黔官兵被贼军击破后已仓皇逃回本土,云南总兵邓应被擒,粤军亦全军覆没,广东总兵冯若麟殉国,副将孟信率一干参将.千总携军降贼...

  经此大败后,三省已陷入极度的险境之中,再无足够的精兵能够讨伐岭南徐贼。

  可能要不了多久,贼军便会入侵广东地区。

  愤怒的崇祯将这封战报撕得粉碎,差点被当场气晕过去。

  谁能想到,被自己寄予厚望的杨嗣昌竟然就这么败了?

  这段时间,他居于紫禁城之中日日夜夜盼望着前线传来捷报,可没想到等来的却是这么个结果。

  乾清宫中。

  朱由检无能狂怒了一阵后终于气喘吁吁的坐下,阴寒的目光扫过下方诸臣,心中酝酿着强烈的杀意。

  杨嗣昌既如此不堪,昔时尔等为何不冒死进谏!

  “陛下息怒,保重龙体要紧呐。”

  踌躇片刻后,首辅温体仁喉结耸动几下只得站了出来,此人并不想当这个出头鸟但谁让他是文官之首呢,这个时候装耳背实在行不通。

  说实话,在听到杨嗣昌兵败被擒的消息后,温首辅甚至还有些窃喜。

  此一来,朝中便无人能觊觎内阁首辅一职,于私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好事。

  崇祯见下方默不作声的群臣中终于有人站出来,心中的怒气稍减,可谁曾想这温首辅在说完这句漂亮话后便恭敬的站在原地不再言语。

  这也不能怪人家温体仁,此人本就是庸碌之辈,在军国大事上向来没有任何建树,指望他能解岭南之围那是不可能的。

  这个时候还能出来讲几句场面话已是很有担当了。

  朱由检厌烦的瞪了这个老家伙一眼,后者与其目光对视一眼后连忙缩了缩脖子,恢复了眼观鼻.鼻观心的沉稳状态。

  见此情形他直接冷哼一声,令侍卫将满朝文武全部轰到殿外,让这些大臣站在风雪之中好好想想对策,什么时候想出来什么时候再退朝。

  很快,紫禁城出现一道奇景。

  乾清宫外的石板上站满了明廷大员,这刺骨的寒风和漫天雪花顿时让这些养尊处优的大人叫苦不迭,没过一会,七八个身体弱的已经打起了摆子。

  而崇祯皇帝,则是面无表情的坐在龙椅之上,与这些大臣玩起了熬鹰那一套。

  见此情形,站在旁边的司礼禀笔太监王承恩心中一叹,露出忧虑之色。

  此些大人皆是要员,万一真冻死几个,皇上可就要背负骂名了。

  “陛下...”

  “嗯?”

首节 上一节 141/2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