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583节

  这孙继皋乃是万历二年的状元,理论上确实有资格在状元厅办公。

  虽然林泰来没有和孙继皋直接打过交道,但也是隔空切磋过的。

  前年的苏州文坛大会上,“文坛反贼集团”企图推举无锡大佬孙继皋为文坛盟主,结果阴谋被林泰来粉碎了。

  如果说顾宪成是当今无锡帮乃至于大常州帮的的核心人物,那孙继皋就相当于“祖师爷”。

  万历八年会试时,孙继皋身为同考官,亲自作主取中了顾宪成,是顾宪成的房师,由此可见孙继皋的江湖地位。

  只是前几年孙继皋丁忧回乡,所以林泰来就一直没在京师见到过孙继皋。

  于是林泰来又对唐文献质问道:“孙前辈回到翰林院,在状元厅办公,也是应有之义。

  可是你们难道就没有跟他讲讲这状元厅的规矩?”

  唐文献为难的说:“他毕竟是老前辈,我们哪里敢有所不敬?”

  在翰林院里,十分讲究前后辈关系,比其他衙门更重视前后辈相处之道。

  孙继皋这样的已经混到可以称为学士的大前辈做事,唐文献又敢说什么?

  林泰来忽然想到什么,又道:“我刚才在外面听说,田学士没了?”

  唐文献这样能考中状元的聪明人,当然知道林泰来想问什么。

  所以就很点题的回答说:“孙前辈已经接手田学士的事务,为庶吉士教习。”

  林泰来自言自语的感慨说:“没想到啊没想到,不但各部院的局面被反弹,在翰林院也被偷家。”

  新人教习可不是没什么意义的务虚工作,以后就是这群新人的半个老师。

  让一个清流党人当新人教习,这不是等于是让恶狼来牧羊吗?

  随即林泰来继续问唐文献,“孙继皋今天来了没有?人在哪里?”

  唐文献回答说:“孙前辈今天没有过来。”

  他怀疑,孙继皋知道林泰来今天回归,所以故意不出现。

  “既然今天不来,那就再也别来了!”林泰来转头对左右护法吩咐,“传我的话!从今天起,派五十个人在登瀛门常驻,只负责阻拦孙继皋,禁止孙继皋进入翰林院!”

  唐文献劝道:“这可使不得!不要犯下大错!”

  林泰来不屑一顾的说:“我乃七战七捷、先登破城的功臣,有的是功劳来抵罪,对孙继皋这种没规矩的人犯点错也无所谓。”

  又对左右护法说:“再叫几个人来,这状元厅多了不少垃圾,今天都清理出去。

  明天我再过来时,要看到状元厅内布局恢复成一年前的样子!”

  把一切都交待明白后,林泰来就准备离开翰林院。

  他兼职的衙门太多,今天都要跑一遍,哪能只在翰林院耗着?

  这时候,有个杂役飞奔着跑过来,远远的对林泰来叫道:“陈掌院有请!”

  林泰来轻蔑的对杂役叱道:“滚!”

  然后二话不说,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明知道他林泰来一直高度警惕清流党人对翰林院的渗透,还敢安排孙继皋负责新人教习?

  给你陈学士面子,你才是翰林院掌院学士,不给你面子,你就是个屁!

  此后林泰来又出了翰林院大门,如果遇上有选择困难症的人,面对吏部、礼部、兵部、或许还有太仆寺几个选项,估计能纠结到中午。

  但林泰来还是比较果断,抬腿就越过兵部,先向稍远处的吏部走去。

  进了吏部后,林泰来没去拜见堂官,直接来到考功司院落。

  但林泰来没有进判事厅,就站在院门处,下令道:“现在开全院大会!所有官吏都出来!”

  过了一会儿后,数十号人站在院中,等着林泰来训话。

  林泰来没急着说什么,先朝着考功司的吏员们缓缓扫视了一圈。

  然后才开口道:“我记得,去年原任刑部尚书陆光祖考满。是谁经手办理的?自己站出来。”

  众吏员面面相觑过后,便有两个人排众而出,站在了人群前面。

  林泰来质问道:“我记得我去西北之前说过,陆光祖这人不行,考满时要严格对待。

  但趁着我不在时,伱们竟然给陆光祖定了个称职,是谁给你们的胆量?”

  那两名吏员一脸懵逼,错愕不已。

  所谓考满,可以理解为任满考核,三年为一任。

  在大明官场中,越高级的官员,考满越简单松弛,越往下考满越复杂严格。

  比如阁老只需要向皇帝交个自我总结奏疏就行,而陆光祖这样的尚书只需要在吏部走个过场。

  所以你林部郎责怪别人把陆光祖考满定为称职,简直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林泰来不屑于讲道理,对左右随从吩咐说:“此二人不听主官号令,将此二人拖下去,各自杖责二十,从考功司除名!”

  旁边林府家丁下意识的询问道:“着实打?用心打?”

  林泰来:“.”

  那两名吏员挣扎着叫道:“我等经制吏员也是朝廷所命,也是为朝廷效力!

  你竟敢以私刑公然加于无辜吏员,你这是私设公堂的大罪!”

  林泰来傲然道:“我乃七战七捷、先登破城的功臣,手里功劳一大把,斩首四位数!

  打你们两个小吏又算什么?只要打不死,就用一件功劳来抵罪!”

  众吏员噤若寒蝉,重新认识到,谁才是考功司的真正主人。

  然后林泰来对考功司员外郎俞沾说:“我不在时,由你主持考功司事务。

  可是你竟然在考满时包庇陆光祖,等着被我弹劾吧!

  我拼着功劳不要,要整治你们这些结党营私之人!”

  俞沾:“.”

  马勒戈壁!难怪去年林泰来去西北时,没阻拦自己这外人主持考功司,自己是不是被坑了?

  最后林泰来对同年同乡好友、吏部考功司主事陈允坚嘱咐说:“你负责监刑,打完不许送医,摆在吏部大门示众!”

  说完后,林泰来也没进判事厅,转身就走了。

  当林泰来又走进礼部的时候,他今天早晨到上午的事迹已经在各衙门疯狂传开了。

  “我乃七战七捷、先登破城的功臣,功劳一大把”和“用功劳抵罪”这样的话,仿佛一把利剑悬在很多人头上。

  真是有一种战神归来,强势登场的既视感。

  在主客司,林泰来对其他官吏吩咐道:“速速开始筹备献俘典礼吧!”

  员外郎钟化民犹豫着说:“按制,献俘典礼应当是礼部主办,仪制司具体筹办。”

  林泰来毫不客气的说:“功劳是我林泰来的功劳,关他们屁事!不用管他们做什么!

  这次献俘典礼我们主客司包办了,本司上下都混点业绩,我林泰来说的!”

  同年同乡好友、主客司主事沈珫劝道:“九元你还是收敛些。肯定要被弹劾居功自傲、自恃功高、骄横不法了。”

  林泰来反问道:“就算我夹着尾巴收敛做人,难道就不会被弹劾了吗?

  反正结果都一样,那我为什么要收敛?”

  这话太有道理了,沈珫竟然无言以对。

第606章 二年新人整顿朝堂

  尽管林泰来今天一直在抓紧时间转场,但简单巡视完翰林院状元厅、吏部考功司、礼部主客司,又到了兵部时,已经是午后了。

  于是林泰来心里不由得暗暗感慨,“集中办公”这个问题必须早日提上日程了,不然以后把大量宝贵时间浪费在转场上就太可惜了。

  兵部尚书王一鹗非常幸运,成为林泰来回京后第一个谒见的堂官,如果不算被堵在都察院大门外羞辱的陆光祖。

  主要是兵部里面暂时没有林泰来的地盘,所谓的通信司还在纸面上筹建,连办公场地都没给。

  如果不拜访王大司马,林泰来也就没必要去兵部了。

  “你说要抓紧时间,在一个月内把通信司的架子搭建起来?”王大司马确认道。

  林泰来抱怨说:“成立通信司乃是去年皇上钦准之事,而且连名字都是皇上钦赐,但兵部竟然毫无落实,实在太拖延了。”

  通信司这个名字,在五百年后看起来很土鳖,都什么年代了还通信?

  但在当下,“通信”这个词的语义还是有所不同的,主要指的是互通音讯或者通报消息,而且经常用于两国之间。

  所以去年林泰来提起搜集境外情报时,皇帝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通信”这个词。

  表面偏于中性,不引起警惕,但又隐含搜集情报内涵,还有与外邦交流含义,万历皇帝也是读过书的。

  听到林泰来的抱怨,王一鹗答道:“不是兵部拖延怠慢,而是因为你这个发起人不在,别人也没法操持。”

  主要是你林泰来把情报搜集和商业外贸捆绑,别人没能力也没实力做这些工作啊。

  可能是打着外贸的名义,去搞情报搜集;也可能是打着情报搜集的名义,去搞走私或者外贸。

  无论如何这种事水很深,别人真玩不转,你林泰来不在就没法推进。

  林泰来不想和王大司马继续扯皮,雷厉风行的说:“先把场地落实了吧!兵部里面划出一座院落,留给通信司备用!”

  王大司马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通信司的事务实在太独特,保密需求又极高,故而本部有个很好的提议。

  这通信司不妨挂着兵部的名,在外面独立建衙,如何?”

  林泰来疑惑的反问道:“大司马想把我赶出兵部?”

  遇到成立新部门这种事,别人都是想方设法的拼命揽权,从新利益里多分一杯羹。

  但你这老头子居然反其道而行之,主动把新部门往外面赶?

  大司马你这是有多不愿意看到一位七战七捷的功臣出现在兵部?

  王大司马连忙否认:“怎么能说赶出兵部?本部完全出于一片公心来考虑此事。

  在外面独立建衙不但方便你做事,也能减少你受到的制约,让你更能放开手脚勾画蓝图,何乐而不为?

  像你这样出色有活力的年轻人,难道不渴望在京师能够独立坐堂办公的荣耀?”

  林泰来:“.”

  如果不是大司马你的语气像是哄小孩,他就真信了!

  但是林泰来还是陷入了长时间的纠结中,两种做法各有好处,久久拿不定主意。

  把通信司办公场地放在兵部大院里,就可以像吏部考功司、礼部主客司一样,借着通信司为跳板干涉兵部各司事务——大概在大司马心里,最怕的就是这个。

  但把通信司建在外面独立成衙,各方面好处也是不小,光这份独立开衙的虚荣就值回票价了。

  “我再考虑一下。”林泰来为难的说,“有了结论再告知大司马。”

  王大司马一本正经的打出一发回旋镖,“建立通信司乃是皇上钦准之事,而且连名字都是皇上钦赐,你不可太拖延,要及早落实啊!”

  林泰来无语的离开了兵部,称得上今天几次转场中最安静的一次。

首节 上一节 583/7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