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582节

  李如松稍加思索后,觉得林监军之言也有道理。

  再说先前麻贵驰援宁夏时,为节省时间就从边墙外行军,难道自己连麻贵都不如?

  于是制定好计划,带上粮草后,来自京营、大同镇、宣府镇的官军就向东出发了。

  一开始没什么情况,但是到了大同镇地界后,林监军就时不时的消失一晚上

  林监军这种消失术,合计耽误了好几日的行军计划,让李如松这主将就很闹心。

  “我信了你的鬼!”李如松对林监军质问道:“这就是你说的夸耀武功、震慑虏骑?”

  疲惫不堪的林监军不想和没有礼貌的李如松计较,找了一辆车,爬上去开始补觉。

  你一个政治低能,懂什么叫夸耀和震慑?

  你懂什么叫两国之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进了宣府镇区,又要多逗留几日,因为李如松需要时间遣散宣府镇兵。

  但林监军却又以观察马市的理由,跑到张家口堡去了。

  更具体的说,在张家口堡北边。

  直到李如松再次准备出发的前一天,有组织无纪律的林监军才施施然回到宣府镇城。

  自诩治军严格的李大将默默念叨:“不生气,不生气,反正只剩最后二百里了。”

  当晚林监军住在巡抚察院里,得益于边镇巡抚久任制,这里的巡抚还没变,仍然是大侄儿王象乾。

  晚上是家宴家酒,林泰来以最懒散的姿势,说着最认真的话。

  “这一年我远在西北,难免有所错漏,你把京中情况在跟我说说?”

  宣府虽然也是边镇,但与京师太近了,而且马市开设以来,与京师之间的人员流动也很大,对京城各方面消息都很灵通和全面。

  王象乾笑道:“与其闲谈京师的事情,我更想听听你的事迹,尤其是先登夺门这样的壮举。”

  林泰来便反问道:“我先登夺门的惊天壮举传到京师后,朝廷众人反应如何?”

  王象乾斟酌了一会儿,答道:“如果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众人当时的心态,那就是群情愤激。”

  林泰来:“.”

  这个词是什么鬼?这都是什么低素质国民?有这么对待先登英雄的吗?

  王象乾停止了说笑,“首先,家父代表户部向你表示感谢。

  啺葜乙丫囊颍绻偻涎酉氯ィ忠忠琢耍�

  幸亏你先登破城,得以及时止损,户部也能喘一口气了。

  但是家父说,下次你若再出征,务必不要如此冒险了。

  因为你现在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的首脑,还是我那小姑母的夫君,你不能轻率性命、无所顾忌。”

  林泰来答道:“知道了。但一两年内还有战事,只要上阵难免有冒险的时候。”

  王象乾知道林泰来主见非常强,劝几句就行,多了也没用。

  然后又道:“这一年朝廷最大的事情,就是左都御史吴时来病故,资历最深的刑部尚书陆光祖迁为左都御史。”

  对这件事,林泰来无话可说。

  阿附申首辅的吴时来按照历史轨迹,也该到了病故的时候。

  而清流势力的陆光祖本来上次廷推吏部尚书时,就刷过一次脸了,再加上又是资历最老的部院大臣。

  他要当左都御史,真挡不住,除非林泰来亲自下场一换一。

  或者王世贞不要天官了,和陆光祖搏斗,那显然不可能。

  只是苦了申首辅,原本有两大支柱党羽,一个吏部天官年老跑路了,一个左都御史病故了。

  难怪历史上这个时候的申首辅心灰意懒,也提桶跑路了。

  不过在本时空还好,首辅还有林泰来这个前门客来充胖子。

  “既然陆光祖去当左都御史,那又是谁当了刑部尚书?”林泰来又问道。

  应该就是这段时间廷推,而他行军路上,确实收不到消息。

  王象乾答道:“我听说是南京都御史孙丕扬。”

  林泰来皱了皱眉头,孙丕扬这个人的政治光谱挺模糊的。

  但从上次推举吏部尚书时,陈有年提名了孙丕扬的情况来看,目前孙丕扬至少也是清流势力的同情者。

  如此说来,清流党人在朝廷高层的势力又出现反弹了?

  想至此处,林泰来忍不住抱怨说:“我就搞不懂了,为什么只要我不在京师,总是会出现局面恶化的情况!

  上次我请假回老家,不在京师时,清流势力连拿了户部礼部两个左侍郎!

  而这次,又让清流势力偷了一个尚书!”

  王象乾正想开口安抚几句,却又听到林泰来说:

  “不过也无所谓,反正我已经习惯了!每次回京师就要先进行一番整顿!

  既然这次他们偷走了一个尚书,那就杀他们一个尚书找平!”

  王象乾:“……”

  自己刚才居然还想安抚林泰来,纯属多余!

第605章 真战神归来

  翰林院侍读、陕西行太仆寺少卿、吏部考功司郎中、礼部主客司郎中、兵部通信司郎中(筹备中)、参赞陕西军务、讨逆监军林泰来回到京师时,已经是七月中了。

  距离他去年离京赶赴西北,差不多正好一年。

  大军押着十几个有名号的叛将,耀武扬威的从德胜门入城,接受着百姓的夹道欢呼。

  林监军在德胜门停留了一会儿,检查了一下城门,发现自己的那些题诗保存完好,这才满意的走了。

  我大明是法治国家,叛将在献俘礼、斩首之前,要由刑部过一手,表示明正典刑。

  监督着李如松把被俘叛将移交给刑部后,林泰来就彻底完成监军任务。

  然后就先回家,和白秘书一起休息了。

  这个夜晚,京师十分平静。

  兵部员外郎申用懋下了班后,跑到林府,有点担忧的说:

  “你这次功劳太多、太大了,该如何是好?朝廷甚至有人提议,要给你封爵了。”

  对方明显是替申首辅来传话的,林泰来笑道:“文臣封爵?贼子欲将我置于炉火上耶?”

  申用懋:“.”

  这个意思是没毛病,但语法太容易令人误会了,能不能换一种语法来表达?

  “自古以来功高难赏,先走一步看一步吧。”林泰来长叹道,“对了,提议的爵号是什么?好听么?”

  申用懋:“.”

  怎么?如果爵号好听,你就想接受?

  连同申用懋在内,林泰来今晚只接见更新社成员,其他一概拒见,亲疏之别一目了然。

  林泰来问了问众社员近况,大都过的还可以。

  只有王禹声、潘士章这两个当御史的人,自从陆光祖到都察院为左都御史后,日子就比较郁闷。

  本来他们这两個林泰来圈子的人,在言官群体里就属于异类,如今都察院主官换成了敌对者,更是被拿捏的死死。

  原本左佥都御史赵焕算是自己人,还能照拂一二,但赵焕去年升为凤阳巡抚兼漕运总督。

  所以王禹声、潘士章在都察院要势力没势力,要后台没后台,处境就越发艰难了。

  林泰来便安抚说:“且再忍耐几天,等我整完陆光祖再说。”

  次日清晨,勤奋的林泰来去都察院门口练大枪。毕竟这里离家近,场地又宽敞,非常适合晨练。

  就是在晨练中,林泰来不小心和左都御史陆光祖的仪从产生了一点冲突,然后又失手把左都御史仪从数十人都打伤了。

  而后林泰来为了表示歉意,非常诚恳的对大轿里的左都御史陆光祖说:

  “作为一个七战七捷、先登破城的功臣,就用一次功劳来抵消今日之过错吧。”

  示威完毕,回京后第一次上班的林泰来选择了翰林院。

  无论有多少兼职,翰林官身份才是真正的内核。

  就像很多翰林,名义品级都升到侍郎了,但内核还是从五品侍讲学士、侍读学士之类的。

  七战七捷、先登破城的功臣迈着豪横的步伐,跨过了翰林院登瀛门。

  不过刚进了翰林院,林泰来就觉得这里的气氛不太对。

  随手抓了一个翰林同僚问道:“近日发生了什么?为何众人皆有戚容?”

  那翰林沉痛的答道:“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庶吉士教习田一俊前辈去世了。”

  “啊这.”林泰来愣了愣,长叹道:“真是造化弄人,忽然就阴阳两隔。”

  林泰来确实很惋惜,田学士是一个好人,对名利十分淡泊,心胸豁达,还有点社恐。

  就算自己总是抢话筒,总是擅自对新人庶吉士进行训话,田学士也没跟自己急过眼,也不怪罪自己。

  如此的一个好人,居然就这样因病去世了。

  带着些许伤感情绪,林泰来走到了状元厅。

  状元厅里的格局是这样的,万历十七年的林状元因为公务繁忙,经常需要接见官员,所以独自占据了厅内的左半部分。

  万历十一年状元朱国祚和万历十四年状元唐文献因为没那么多公务,所以两人就发扬了风格,共同在右半厅挤一挤,把左半厅完全让给了后辈林状元。

  从西北归来的林泰来走进状元厅,习惯性的向左半厅转身,却陡然发现情况不对,停住了脚步。

  摆在左半厅的那张公案,并不是自己的公案!

  公案上面还有没写完的文稿,说明近期有人在这里办公!

  而自己这左半厅的主人,近一年并没有来过状元厅!

  所以有人趁着自己不在时,把属于自己的左半厅占据了?

  林泰来冷哼一声,面上有杀气一闪而过。

  这是什么剧情?战神归来,发现自己的狗窝被占?!

  还是四合院风云之老兵退伍,贾家霸占了我的房间?

  林泰来又向右半厅看了眼,发现自己的紫檀木公案已经被移到右半厅了,和朱国祚、唐文献的公案挤在一起。

  “这是谁?”林泰来指着左半厅,对唐文献问道。

  唐文献如实回答说:“有前辈孙继皋结束守制,回了翰林院,继续以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原来是他!”林泰来明白了,讥讽道:“怎么我离京一年,什么牛鬼蛇神阿猫阿狗都蹦出来了?”

首节 上一节 582/7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