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993节

  面临生死危机,李靖大呼一声。

  “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欲就大事,以私怨杀谊士乎?”

  李渊听完,鸟都没鸟李靖一下,就下令行刑。

  但站在李渊身旁的李世民听完,却动了爱才之心。

  在李世民的劝说下,李渊留了李靖一命,让李靖为大唐效力。

  由于李靖是“五姓七望”中陇西李氏的定著房嫡子,大唐由此也获得了陇西李氏的支持。

  后来还有一次,李靖征讨萧铣不利,李渊也直接下令让监军许绍弄死李靖,熟知前线情况的许绍为李靖求情,李靖才第二次在李渊手下逃生。

  这也是为何李靖会在玄武门事变中选择中立的原因。

  一边是两次想要弄死自己的皇帝李渊(李建成作为李渊选定的太子,在天下人看来理所当然和李渊一派)。

  另外一边是救过自己一命,还在起事前夜亲自到访,许下重磅承诺的秦王李世民。

  坦白说,李靖没有直接起兵响应李世民,就已经算是对李渊足够忠诚了。

  李世民笑呵呵地开口。

  “朕连魏征都能容,却容不得一个被朕救过的李靖?”

  “以朕的军事才能,却还要担心比朕老几十岁的李靖发动叛乱成为下一个司马懿?”

  “治儿啊,能这样想朕的人,他们都低估了朕的自信。”

  李世民说着,声音渐渐提高。

  “别说是李靖了,就算是嬴政、刘彻、朱元璋出现在大唐,朕一样能给他们封侯拜相,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才能。”

  “这是大唐,朕的大唐。”

  “朕即大唐,有何惧之!”

  李治心悦诚服。

  这一刻,他发自内心地明白了自己和父皇的差距。

  自信!

  自信这种东西,很多人都有。

  甚至,朱翊钧也有。

  朱翊钧的能力,不足以支撑起他的自信。

  但李世民可以!

  所以李世民是唐太宗,所以贞观朝能臣辈出。

  是大唐其他时代没有人才吗?

  不可能。

  华夏大地,英才无数。

  任何时代都有杰出的人才。

  问题是,千里马易得,伯乐难求!

  李世民就是最为杰出的伯乐。

  有了这个伯乐,才有了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李靖、秦琼、尉迟敬德、程咬金、牛进达……

  等等等等,诸多贞观名臣。

  这些大臣并非没有缺点短板,但他们在李世民的麾下能够发挥出最大的长处。

  这就是为何李世民明明并非开国皇帝,甚至也不是大唐疆域最大的皇帝,却被公认为大唐乃至华夏五千年最出色的皇帝之一的真正原因。

  不是大唐成就了李世民,是李世民成就了大唐!

  无论在任何一个朝代,无论任何一个时代。

  只要李世民坐上皇位,那个朝代的那个时代,就一定会成为千古流芳的盛世!

  李治站了起来,恭恭敬敬地朝着李世民行礼。

  “父皇今日教诲,儿臣茅塞顿开。”

  “谢父皇!”

  在场的大唐群臣,同样也是心潮澎湃。

  这就是咱们大唐的贞观大帝。

  这就是我们效忠的皇帝陛下。

  有此英主,不但是大唐的幸运,同样也是贞观朝所有臣子的幸运!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朱翊钧和往常一样,前来太后寝殿向李太后请安。

  “孩儿恭问母后金安。”

  朱翊钧恭恭敬敬地行礼。

  孝道,是大明极力提倡的。

  天地君亲师。

  对朱翊钧而言,他或许叛逆。

  但在生下自己的母亲面前,朱翊钧确实是一个孝顺的儿子。

  已经颇为苍老的李太后点了点头,道:

  “老妇安好,谢皇帝挂念。”

  “皇帝啊,你坐吧,老妇有些话对你说。”

  朱翊钧有些意外,但还是在一旁坐了下来。

  李太后挥了挥手,示意所有闲杂人等退下,然后才开口。

  “皇帝啊,你今年也三十九岁,老大不小了,是该立个继承人,安一安天下臣民的心了。”

  朱翊钧闻言,脸色不由一变。

  但凡换一个人在朱翊钧面前说这句话,朱翊钧必然是翻脸怒骂下狱三件套。

  但这是他亲娘!

  朱翊钧深吸一口气,缓缓道:

  “母后的意思是?”

  李太后叹了一口气,道:

  “老妇知道你不喜欢常洛那孩子,但他今年就二十虚岁了。”

  “是该做个决定了。”

  大明其实是有很成熟的皇太子教育制度的。

  像朱翊钧从小接受的就是皇太子的教育制度,各种名师大臣亲自教授朱翊钧治国、做人的道德学问。

  高拱、张居正两任内阁首辅都曾经是朱翊钧的老师,这种待遇可不是一般皇子能享受的。

  朱常洛虽然是皇长子,但由于没有太子的身份,所以即便如今虚岁二十了,也只是接受了普通的皇子教育,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太子教育。

  名分这种东西可并不仅仅是名分,很多时候还和待遇息息相关,它是能改变很多事情,改变一个人命运的。

  朱翊钧默然不语。

  李太后的潜台词,朱翊钧当然听得出来。

  你都三十九岁了,赶紧把朱常洛立为太子,让他接受系统的太子教育。

  太子教育一般持续时间至少十年,现在就让朱常洛开始,这样过了十年后你也五十岁了,出什么事朱常洛也有能力接班,大明也乱不了!

  朱翊钧不想让朱常洛当太子,也不想忤逆自家母后,所以只能选择沉默。

  他已经做好了承受自家母后怒火的准备。

  左右也不过是骂几句罢了。

  三十九岁的人了,还有老娘骂自己,那不是坏事,那是福气!

  看到朱翊钧这般模样,李太后又怎么会不知道儿子心中所想。

  她并没有发怒,而是语气平缓地说起了往事。

  “当年你皇祖父就不喜欢你父皇,说什么二龙不相见,你父皇从小就没有父亲的疼爱。”

  “你父皇战战兢兢活了几十年,大半辈子都活在恐惧之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你叔叔取而代之。”

  “直到你叔叔死了,你父皇才终于松了一口气。但就是这样,你皇祖也没册封你父皇当太子。”

  “孩子啊,你能体会吗?你父皇一辈子都没当过一天皇太子!”

  “所以啊,他刚刚登基就迫不及待地把年幼的你册封为太子,就是不希望你走他的老路,就是不希望你和他一样大半辈子都如履薄冰,活得连一个普通人都不如。”

  “好不容易当上了皇帝,你父皇才享了六年的福,就丢下我们孤儿寡母走了。”

  说到这里,李太后忍不住拿出手帕,抹起了眼泪。

  “常洛这孩子是乖巧懂事的,可他到了二十虚岁了,也没过上几天安心的日子。”

  “我一看到常洛,就想起你那苦命的父皇。”

  “皇帝,你真的要你的儿子也重走你父皇的老路,把你父皇的辛苦再吃一遍吗?”

  “皇帝,你太狠心了!”

  朱翊钧静静地听着,看着眼前不停抹着眼泪的母后。

  这一刻,无数念头在他心中百转千回。

  宫殿之中无比安静,只有李太后的哭泣声。

  良久,朱翊钧张开嘴巴,有些嘶哑地开口。

  “母后的意思,朕明白了。”

  “等会就让司礼监和内阁那边拟旨,立常洛为皇太子吧。”

  【万历二十九年,朱翊钧在李太后的劝说下,终于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三子朱常洵为福王、五子朱常浩为瑞王、六子朱常润为惠王、七子朱常瀛为桂王。】

  【至此,持续多年的争国本事件最终落下帷幕。】

  看到这里,大唐世界之中,李治心情非常地复杂。

  朱翊钧最终竟然还是输了?

  父皇,果然是看透了朱翊钧啊!

  东汉世界之中,太子刘庄大为疑惑。

  “朱翊钧竟然就这么输了?”

首节 上一节 993/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