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992节

  “陛下,在天下万民心中,打仗能获胜一定是因为有一个好的统帅,就好像一个王朝迎来盛世一定是皇帝的功劳。”

  “这是分不开的啊。”

  朱翊钧闻言,心中突然一动。

  一个王朝的盛世一定是皇帝的功劳……

  这句话,说的实在是太对了!

  朱翊钧可不希望将来别人提起万历朝的时候,说“万历盛世全是因为有一个张居正”!

  想到这里,朱翊钧下定了决心。

  【最终,丁应泰、徐观澜两人被朱翊钧下旨降罪,而徐阶、万世德、刘綎等人都获得了足够的封赏。】

  【大明朝廷也以公文颁发天下,宣布了这一次抗倭战争的伟大胜利。】

  【宁夏平定啺葜遥官林胶筒ブ菅钣α遥徊⒊莆巴蚶笳鳌薄!�

  【虽然从结果而言,这三场征讨大明都是最后的获胜者,但大明并没有因为获胜而取得什么好处。】

  【尤其是抗倭援朝战争,更是给大明带来了极其严重的损害。】

  一份来自太仆寺的奏折摆在了朱翊钧的面前。

  “……先年库积四百余万,自东(朝鲜)、西(宁夏)二役兴,仅余四之一。”

  “朝鲜用兵,百万之积俱空,今所存者仅十余万。”

  随后闪过的,是邢阶和李昖的对话。

  “大王,并非大明不想给你们更多支援。”

  “如今大明辽左一路,困于征东之役。骡子、车子都已荡尽,民生嗷嗷,至有卖子而食者。”

  【在这场战役之中,付出最为巨大的便是大明的辽东百姓。】

  【他们不但要提供最多的兵马和战马,还要全年无休地承担着给前线运输粮食的任务。】

  【辽东、辽西一带的土地在数年的朝鲜战争中完全荒废,许多百姓无法承受之下要么逃入鞑靼、女真的控制地区求存,要么想方设法越过山海关逃往内地。】

  【短短的几年时间,原本在朱棣迁都北京城之后逐渐变得繁华起来的辽东、辽西,又变回了两百年前那种荒无人烟的场面。】

  【国库空虚,辽东辽西人口凋敝,女真崛起,矿税监让各地民怨沸腾。】

  【此时的大明,许多臣民都非常疑惑。】

  【他们清楚地记得,十七年前,从张居正治下转交给成年皇帝朱翊钧的大明,明明是一个极为繁盛富庶的国家,放眼望去都是盛世之景。】

  【只不过短短十几年,甚至都还没有过去一代人,大明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就在大明各种内部矛盾丛生之际,又有一件事情发生。】

  画面中,一名老者非常安详地躺在床榻上,死了。

  历朝历代的君臣观众们对于这名老者都不陌生。

  他正是万历皇帝朱翊钧亲政以来,担任内阁首辅时间最长的大臣——赵志皋。

  【赵志皋担任内阁首辅多年,虽然能力有限,但为人温和,不结党营私,不大权独揽,擅长团结同僚,总体配得上尽忠职守四个字。】

  【在赵志皋执政时期,大明国本之争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因为朱翊钧多年不上朝而极其紧张的君臣关系也有所缓和,大明各种内部矛盾虽然丛生但却被赵志皋压制住,甚至连宁夏、朝鲜两次大战都没有将矛盾引爆。】

  【但等到赵志皋一死,新首辅沈一贯上台,局面就发生了变化。】

  【沈一贯此人,工于心计,野心勃勃,喜好结党。】

  画面中,刚刚上任的沈一贯环视一眼在场的心腹们,低笑一声。

  “各位,从今往后,这大明就是咱们浙江人的天下了!”

  众人闻言,纷纷露出笑意,谀词如潮。

  沈一贯呵呵一笑,淡然道:

  “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

  “本官想要树立威信,那么就得做出一些事情来,获得天下读书人的认可才行。”

  “有了天下读书人和官员的信服,本官才好更好的安排你们的新位置。”

  众人连声称是。

  有人道:

  “不知沈阁老打算怎么样让天下人心服呢?”

  沈一贯沉声道:

  “那自然就是——国本!”

  一听到国本这两个字,在场所有人的表情都变了。

  国本之争,对于万历朝而言,绝对是天下所有人都看中的事情。

  这已经不是单纯两个皇子之间的争夺了,而是整个文官集团和朱翊钧,是皇权和臣权的斗争!

  有人道:

  “若是沈阁老能结束国本之争,的确是能够让天下人心服口服。”

  “只是,想要解决此事恐怕颇为不易啊。”

  为了这件事情,朱翊钧已经很多很多年没上朝了!

  沈一贯嘿嘿一笑,脸上闪过一丝精芒。

  “对别人而言,此事确实难办。”

  “对本官来说,此事易如反掌!”

  看到这里,贞观世界之中,李治心中不由涌起好奇,对着李世民开口问道:

  “父皇,您觉得这朱翊钧能赢吗?”

  李世民闻言笑了起来,道:

  “为善,你觉得朱翊钧能赢吗?”

  李治明显被噎了一下。

  父皇怎么还把问题给丢回来了?

  李治沉思片刻,不太确定地开口道:

  “朱翊钧可是皇帝啊,皇帝想要做的事情,应该最终还是能成功的吧?”

第500章 李世民吐槽朱翊钧不够自信,国本之争结束

  说话时,李治非常隐蔽地看了长孙无忌一眼。

  在听到了李治的话之后,李世民笑了起来。

  “傻孩子,若是皇帝做的事情就一定能成功,那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皇帝死于非命,被权臣架空了。”

  李治瞬间哑然。

  李世民敲了敲面前的桌子,道:

  “朕能看出来,朱翊钧的心中其实是缺乏自信的。”

  “缺乏自信?”李治闻言不由愕然。

  一个二十多年不上朝,完全不把臣子们放在眼里的皇帝,竟然是缺乏自信的人?

  在场的大唐群臣也有不少人颇为震惊。

  不过他们都非常识趣,等待着李世民接下来的话。

  自从金幕出现之后,李世民在很多情况下会说一些非常有道理的话。

  这些话,涉及到做人的哲学,乃至帝王之道,以及父亲对儿子的教导。

  这可是千古大帝的经验!

  不少人表面上看起来憨头憨脑五大三粗的,实际上却把这些话记得清清楚楚,甚至回家之后全文抄录。

  他们是真把李世民的话当传家宝的。

  李世民笑着开口。

  “很多人,童年缺什么,长大之后就会习惯性地弥补自己,甚至会到非常过分的地步。”

  “朱翊钧就是这个样子的,从小到大他一直被严厉的管制着,所以长大之后他就会特别叛逆,谁只要不合他的意他就立刻想方设法进行惩治。”

  “从张居正到冯保,接着是最后的不上朝,都是这种叛逆心态的体现。”

  李治若有所思地点头,道:

  “但这和他缺乏自信似乎没有什么关联啊,父皇。”

  李世民哈哈地笑了起来。

  “真正自信的人是不会叛逆的,比如说……朕。”

  “朕十八岁就跟随皇考征战天下,二十八岁就平定天下了。”

  “朕想灭谁,谁就一定会死。朕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所以朕无需叛逆,因为朕——言出法随!”

  这一刻,贞观大帝身上的那种自信和霸气,展露无遗。

  他目光看向李靖,缓缓道:

  “就比如说,李靖。很多人都说,李靖会成为下一个司马懿,说朕是故意想要坑死李靖的。”

  “还有人说,是朕把李靖逼得只能把家里的影壁拆了,每天开门取乐如同小丑伶人一般。”

  “李靖,你说说,这是真的吗?”

  李靖摇了摇头,道:

  “回陛下的话,老臣只是在陇西李氏守了一辈子的规矩,到老了不想要再继续折磨自己罢了。”

  李世民嗯了一声,目光收回到了李治身上。

  “治儿,你可能想说,李靖就算心里有意见,也不敢和朕说实话啊。”

  “那你可知道,当年皇考要杀李靖的时候,是朕开口救了他?”

  很多人都知道李靖在贞观朝拆掉影壁饮酒作乐安享晚年的故事,都知道李世民对李靖那个关于司马懿的笑话。

  但事实上,真正对李靖动了杀机,并且实施了两次的那个大唐皇帝不是李世民,而是唐高祖李渊!

  隋朝末年,李渊在晋阳留守任上以征讨突厥的名义招兵买马。

  当时也是大隋公务员的李靖敏锐地看破了李渊想要造反的企图,于是果断前往长安去告发李渊。

  但路上种种原因,当李靖抵达长安的时候,李渊紧随而至并很快攻克了长安城。

  拿下长安城的李渊得知有个李靖的家伙竟然敢告自己的密,直接就让人把李靖押上断头台砍头。

首节 上一节 992/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