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991节

  “你可知道朱翊钧的援朝抗倭战争为什么会打成这种烂仗吗?”

  刘据下意识地开口道:

  “因为朱翊钧识人不明?”

  汉武帝嗯了一声,又道:

  “是大明没有名将吗?不,至少有一个李成梁能用。”

  “就算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也一样能勉强用之。”

  “朱翊钧为何不用?”

  刘据道:

  “是因为害怕李成梁、李如松父子做大,导致大明朝政不稳?”

  汉武帝呵呵地笑了起来,道:

  “若是在大汉这个时代,政治制度还不算成熟,朱翊钧担心李家父子做大,也算是情有可原。”

  “可大明?那都已经是大明之后一千多年的朝代了。”

  “难道这一千多年的时间,就没有演化出能防止武将做大的制度吗?”

  刘据闻言,顿时陷入了深思之中。

  就在刘据思考的时候,汉武帝又一次悠悠地开口了。

  “不,大明已经演化出来了,而且也成功的防止了武将们的做大。”

  刘据大为惊讶,忍不住开口道:

  “父皇您是怎么看出来的?”

  汉武帝笑了笑,道:

  “如果大明真的有任何武将做大甚至篡位夺权的事情,早就应该在金幕的盘点视频里出现了。”

  刘据没想到居然是这么一个答案。

  他原本还以为会和什么司礼监、内阁之类的机构设立有关呢。

  汉武帝淡淡道:

  “事情到这里就变得很简单了,大明本身的制度是足以钳制武将做大的。”

  “朱翊钧为什么在明明有一个已经成熟运行了两百年的制度保证下,却依旧不愿意用大明当时最强悍的统帅李成梁呢?”

  没有给刘据回答的机会,汉武帝自顾自地做出了回答。

  “因为朱翊钧不够自信,或者说,他太叛逆了。”

  “叛逆?”刘据完全没想到竟然会是这样一个答案。

  汉武帝嗯了一声,道:

  “叛逆。朱翊钧从小被压制得太狠了,所以长大之后养成了习惯性叛逆的心态。”

  “明明两百年的成熟制度在,明明大明就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能威胁到皇权的武将,但他就是不相信大明过去两百年的经验制度。”

  “他一定要用自己心中所想的分权制衡之道,这样才能让他有安全感。”

  “这种愚蠢的叛逆,导致刘綎和陈璘这两位本该精诚合作的指挥官却因为相互闹矛盾而失去了攻克顺天城的机会。”

  “也是这种愚蠢的叛逆,让辽东的女真人做大。”

  刘据摸了摸颌下胡须,有些不太确定地开口道:

  “父皇,儿臣觉得倭军的战斗力也不容小觑啊。”

  汉武帝哈哈大笑了起来。

  “倭军的战斗力?无非就是一些村战里跑出来的获胜者罢了。”

  “朕这么说吧,如果让朕从大汉之中选一个人,都不需要卫青霍去病这种级别的人出马,只要派一个李广,不,哪怕是李广的儿子李敢,也能轻轻松松在第一次援助朝鲜的时候就全歼倭军!”

  刘据半信半疑,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

  自家的父皇可是被金幕作者确认的千古四帝之一!

  除去李广这个黑点之外,汉武帝任用将军上的眼光还是相当不错的。

  汉武帝继续开口道:

  “所以,朕想问你一个问题。”

  “将来你若是继承了皇位,你要怎么对待卫青和霍去病呢?”

  刘据身躯顿时一僵。

  原来这才是今天父皇找我来御书房单独谈话的原因?

  刘据深吸一口气,平静道:

  “回父皇的话,儿臣会让他们给大汉打下更多的疆土。”

  汉武帝面无表情地继续开口。

  “你怎么确定将来卫青和霍去病不会成为其他大汉盘点视频之中那些外戚权臣?”

  刘据不紧不慢地开口道:

  “儿臣并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成为那些外戚权臣,但儿臣相信,有军机处在,有大汉这些年的科举制度在,还有天下千千万万忠于大汉的臣民在,任何人都没有在大汉成为权臣的土壤。”

  汉武帝脸上闪过一丝满意的表情,语气也柔和了不少。

  “你说的军机处和科举制度确实都是钳制权臣外戚的好办法,但是最后那个什么千千万万忠于大汉的臣民,就算了吧。”

  “啊?”刘据大为疑惑,“父皇,金幕之中可是转述过李世民的话,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汉武帝笑了起来。

  “那朕换一种说法,天下臣民的心确实是在大汉没错,但心在大汉,就一定要承认你刘据是大汉皇帝吗?”

  “他们去支持别的皇子来成为大汉皇帝,难道就不是心向大汉了?”

  刘据额头沁出汗水,一时间无言以对。

  汉武帝的语气变得越发柔和了。

  “孩子,你要记住。”

  “当皇帝,就是要和这个天下最聪明的那些人去斗。”

  “如果你能像朕一样赢了,你就能如役使牛马一样役使他们。”

  “如果你输了,那你只能成为一个傀儡。”

  “皇帝,可以无德,但绝对不能无才。”

  “好了,你下去吧。”

  刘据毕恭毕敬地领命,随后离开了汉武帝的御书房。

  金日磾就站在御书房的门口,看到刘据出来之后,立刻毕恭毕敬地行礼。

  刘据也不摆什么太子的架子,对着金日磾非常友善地一笑。

  在金日磾去负责北方匈奴事宜后,汉武帝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更换了七八位侍中。

  最后,还是选择将金日磾召回来。

  这件事情足以证明金日磾在汉武帝心中的地位,刘据也并不想要得罪他。

  金日磾直起身来,用闲聊的语气对着刘据说了一句话。

  “殿下,这天气阴晴不定的。”

  刘据信口回应了一声,迈步朝着面前走去。

  在他面前的宫殿地板上,湿漉漉的,刚刚下过一场雨。

  但眼下太阳已经出来了,阳光的照耀下,雨水正在迅速征发,湿润的痕迹也在不断减少。

  走了几步,刘据脚步突然一顿。

  金日磾素来是惜字如金的性格,没有汉武帝在场的情况下更是恨不得一个字都不对刘据说。

  为何今天却说了这么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刘据的表情开始变得严肃起来,快步朝着东宫走去。

  走了几步,刘据突然又改变了方向,对着身后跟随的宫人道:

  “我们去长乐宫椒房殿。”

  那里是刘据的母亲,大汉皇后卫子夫的居所。

  御书房之中,目送了刘据离去的汉武帝沉默片刻,拿起了一份奏折。

  在奏折的封皮上,清楚地写着一个名字。

  江充。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朱翊钧看着面前的赵志皋等人,平静道:

  “你们应该都看过上面的弹劾了,你们觉得呢?”

  其他几名司礼监大太监,内阁大学士对视一眼,都不敢开口说话。

  这份弹劾实在是事关重大,一个不好,就可能会闹出大案!

  赵志皋一脸病容,看起来一副时日无多的模样。

  他颤颤巍巍地开口。

  “陛下圣明,想必对战场上真正的实情已经完全掌握。”

  朱翊钧哼了一声,没有开口说话。

  若非看在赵志皋这些年对朱翊钧忠心耿耿的份上,单单就朝鲜战争之中爆发出来的这么多问题,朱翊钧早就把他这个内阁首辅给拿下了!

  赵志皋继续开口说道:

  “老臣并不是想要推卸责任,但是老臣想说,若是当真按照丁应泰和徐观澜的意见处置了东征军的两名最高统帅和三名提督,那接下来朝廷究竟要把这一次东征定为胜利还是失败呢?”

  这个问题,立刻让所有人陷入沉默。

  朝鲜战争,以结果而论,明军驱逐了倭寇,理当是获胜。

  既然是获胜,又怎么可能需要惩处主帅和提督们呢?

  明明应该重重奖赏才对啊。

  这就形成了一个无法绕开的谬论。

  朱翊钧有些不太高兴地开口道:

  “难道就不能一边宣布朝鲜战场胜利,一边惩治邢阶等人吗?”

  赵志皋叹了一口气,开口道:

首节 上一节 991/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