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420节

  在历史上,直到汉武大帝重振华夏雄风,让一支又一支草原胡骑纳入华夏怀抱之后,长水胡骑才得以重新回到华夏历史舞台。

  但鲜有人知晓的事:秦属长水胡骑,并没有随著秦二世而亡,而彻底消失在这片天地之间。

  没错;

  秦属长水胡骑的最后一支残存,便掌握在宣曲任氏手中。

  在秦时,长水胡骑数以万计,更是遍布秦廷的骑兵部队,为中层将官;

  作为督道官的宣曲任氏,出于‘确保交通要道安稳’的考虑,合法拥有一支数百人的长水胡骑,也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对。

  但到了如今汉室,时态就有些严重了。

  ——一支兵力达到八百人,且骑术精湛的长水胡骑!

  虽然只有区区八百人,但这支胡骑所具备的战斗力,很可能达到了汉家现有骑兵部队的总和!

  而这样一支胡骑,却掌握在私人手中——掌握在一个粮食贩子手中。

  这让作为刘汉天子的刘荣,如何能接受?

  更何况宣曲任氏做的生意,又恰恰是对宗庙、社稷安稳极具影响力的粮食生意。

  宣曲任氏动动手指头,就能在关东引发一场又一场动荡,乃至于风暴!

  对于这么一个拥有死人不该拥有的武装,又掌握私人不该掌握的影响力的家族,刘荣的态度只有一个。

  ——先孝景皇帝曾有言:一个人想不想反,不重要;

  有没有能力反,才是关键。若是没有反的能力,那即便他天生反骨,也根本不用当回事;

  但若是他拥有反的能力,哪怕他忠心耿耿如诸葛武侯,也完全可以为了规避不必要的风险,而将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

  此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宣曲任氏虽得太宗皇帝‘举族忠良’之赞,然此族所具之长水胡骑八百,万为我汉家所不容。”

  “——今日,孙儿也同皇祖母交个底;”

  “宣曲任氏,万不可这般肆意逍遥!”

  “若不能尽散其长水胡骑八百,另迁居孙儿之茂陵邑,孙儿便是发兵十万,也绝不容此族有一人,存于这天地之间!”

  “至于太宗孝文皇帝之声誉——孙儿自不愿悖逆先祖,却也不愿为先祖随口一言所掣肘。”

  “太宗皇帝清誉,孙儿会尽力而为;”

  “若事不可为,孙儿,也只得先行向皇祖母告罪……”

  郑重其事的说著,刘荣还不忘从榻上起身,对著老太后便是沉沉拱手一拜。

  而在御榻之上,听身旁宫人说起刘荣的举动,窦老太后心下也是不由一沉,彻底明白了事态的严重性。

  ——就连宣曲任氏!

  就连得太宗孝文皇帝背书的宣曲任氏,也没能让刘荣生出哪怕些许忌惮!

  就连关东影响力最大,最不好处理的宣曲任氏,刘荣都下定了非铲除不可的决心!

  那剩下的……

  “便是宣曲任氏,都没能逃过皇帝的如炬慧眼;”

  “想来,此番过后,关东往后十数年,当再也无有豪强、宗族之祸了?”

  听出窦老太后语调中的不满,刘荣确实一脸严肃的沉沉点下头。

  “宣曲任氏,是这次强迁关东豪强的典型!”

  “除粮商:宣曲任氏,还有车马行商:洛阳师氏,钢铁商:蜀郡程郑氏、卓氏,临淄豪侠:刀间等。”

  “——孙儿意此番劳苦,使关东得至少十年太平!”

  “而长安朝堂,也可于此十岁之间,专心于内治关中、外战匈奴,而无有关东之忧也……”

  刘荣话说的坦诚,窦老太后的情绪,也基本是明写在了脸上。

  ——宣曲任氏,那就是太宗孝文皇帝,为自己所倡导的‘俭朴’‘本分’等民风,而专门立的一个整节牌坊。

  作为太宗孝文皇帝的妻子,窦老太后如今所得到的一切——无论是身份地位、荣华富贵,还是天下人的憧憬、历史上的评价,都几乎完全源自太宗孝文皇帝。

  如果说如今天下,有谁比当今刘荣,还更不希望太宗皇帝声誉受损,便必定是窦老太后无疑。

  所以,对于刘荣不打算放过宣曲任氏,甚至要拿宣曲任氏立典型的盘算,窦老太后自然是本能的感到不愉。

  只是再怎么不愉,窦老太后心里也清楚:在这件事上——在维护太宗皇帝声誉一事上,刘荣和窦老太后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既然刘荣做出了这个决定,那情况,大概率真的到了非如此不可的地步。

  于是,窦老太后再三思虑之下,终还是极为勉强的松了口。

  “宣曲任氏,得沐太宗孝文皇帝圣恩,但不思报效君恩,反以商贾末业而为祸一方,鱼肉乡里;”

  “——若使其存于世,则有损于太宗孝文皇帝一世之清名!”

  “念其曾得太宗孝文皇帝之赞,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尽迁其族于太宗霸陵邑,世代为太宗皇帝守灵,以告慰太宗孝文皇帝在天之灵!”

  ···

  “宣曲任氏以下,洛阳师氏、临淄刀氏,蜀中程郑氏、卓氏等,皆迁孝景阳陵邑。”

  “——刀间为祸临淄,齐王身宗亲诸侯而不能治,实有负太祖高皇帝、太宗孝文皇帝之恩德!”

  “罚齐王思过于宗庙,告罪于悼惠王灵前。”

  “乃告关东地方郡、国:凡地方豪强鱼肉乡里,为非作歹,郡、国知而不报,为虎作伥者,皆坐谋逆!”

  窦老太后万般不好,就是这一点好。

  ——想不通的时候,千般不情、万般不愿;

  可一旦想通了,并有了决断,那就绝不会再磨叽,不会有丝毫拖泥带水。

  听老太后将宣曲任氏的金字招牌——太宗孝文皇帝的称赞,直接定性为‘沐浴皇恩而不知报效’,刘荣自也是明白:这,已经是窦老太后所能做出的最大让步。

  同时,也是唯一能最大限度减小宣曲任氏,影响太宗孝文皇帝声誉的方式。

  短暂的思考之后,刘荣便缓缓点下头,算是认可了窦老太后的说法。

  ——在决断上,刘荣是继承了窦老太后的果断的。

  刘荣不愿意做的,谁都强迫不了;

  可一旦刘荣接受,那刘荣,也不会再做无谓的争取,或者说是磨叽。

  “即如此,孙儿,谨遵皇祖母诏谕。”

  正事儿谈完,刘荣一如往常,毕恭毕敬的向窦老太后拱手领命,作势欲退。

  却不料刘荣本能的恭敬,竟引来窦老太后略有些别扭的···

  恭维?

  “什么诏谕不诏谕的;”

  “——皇帝能想起来到这长乐宫,同我这瞎眼老婆子知会一声、商议一番,已然是全了忠孝之道。”

  “至于诏谕,皇帝自个儿瞧著颁便是。”

  “免得坊间有人,说我这瞎眼老寡妇独断专权,不许皇帝临朝亲政呢……”

第332章 不骄不躁,两条腿走路

  短暂的失神之后,刘荣也算是明白了窦老太后,为何会有这般异常的反应。

  ——窦老太后对刘荣,原本是纯粹的长者对待晚辈、上位者对待下位者的姿态;

  毕竟如今的老太后,可不是身份、地位与天子平齐的‘太后’,而是无论从法理,还是实际上,都稳压皇帝一头的太皇太后。

  对刘荣这个孙辈,窦老太后就算再怎么骄横,也没人能挑出理来。

  ——谁家祖母不训孙子?

  只是现如今,经过一场河套-马邑战役,刘荣早已今非昔比。

  有皇帝武功傍身的刘荣,即便是贵为太皇太后的窦老太后,也已是不得不礼让三分。

  而这,也正是窦老太后那无比别扭,好似在发牢骚,又隐隐有些抬举刘荣的原因所在。

  ——对于刘荣这个晚辈,一跃而从平平无常的少年天子,华丽转变为有武功傍身的实权皇帝,窦老太后有些抗拒,又有些无所适从;

  偏偏又没有任何理由去遏制,或是掣肘刘荣——非但不能再在刘荣面前摆长辈、太皇太后的谱,反而还要给刘荣留足体面。

  于是,理智让窦老太后重新调整对待刘荣的态度,感性却又让老太后不甘于就此和刘荣平起平坐,故而话里话外,便多少有了些牢骚、嘀咕的味道。

  对于这一变化,刘荣很满意。

  这,恰恰是‘帝王武功’四个字,能为刘荣带来的政治利益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项。

  ——东宫的尊重;

  以及忌惮!

  没错。

  一场河套-马邑战役,为刘荣带来的武功,已经足以让东宫窦老太后,对刘荣生出一股忌惮。

  而这忌惮的来源,无疑便是接下来,即将自河套-马邑战役,涌现出的一批武功侯。

  ——太尉曲周侯郦寄自不用说,作为本场战意的最高统帅,至少五千户的溢封食邑,是怎么都少不了的。

  考虑到此战过后,郦寄已经赏无可赏,封无可封,大概率也要和曾经的周亚夫那般,自此淡退出汉家军方,作为补偿,刘荣也不介意将郦寄的溢封,提高到七千户左右。

  当然,前提是郦寄足够识趣,能认清现实,而不是像负面教材周亚夫那般,逼得刘荣只能展现天子之威。

  从刘荣对郦寄的了解来看,这件事,问题不大。

  也就是说此战过后,本就属于开国元勋之列,且初始食邑高达 5100户的曲周侯家族,将正式成为继酂侯(萧何)、留侯(张良)、平阳侯(曹参)、宣平侯(张傲),以及条侯(周亚夫之后),汉家第六个万户侯家族。

  且不同于五位前辈一万出头的食邑数,郦寄的曲周侯国,食邑很可能达到12000户以上!

  曲周侯家族,将自此成为有汉以来,受封食邑数最高的第一大功侯家族!

  对此,朝堂内外的舆论,或许会非常激烈。

  但刘荣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

  ——因为再过几年,‘那两位’当中更年长的一个,便要开始展露自己的才华。

  而在原本的历史上,汉武大帝对那位长平烈侯的酬封,几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初战以车骑将军之衔,成为了汉军四路出塞大军中,唯一得胜的那一路,封了关内侯;

  次战便为汉家夺取河套,封长平侯,食邑3800户!

  第三战,仍以车骑将军之衔指挥了高阙奇袭战,拜为大将军,溢封6000户,食邑达到惊人的9800户,距离点亮万户侯成就,仅差最后的200户。

  很难不说汉武大帝此举,不是为了压制卫青飞速增长的食邑,好给卫青留出足够的上升空间。

  只是毕竟是绝代双骄、帝国双臂;

首节 上一节 420/4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