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
真要说起来,汉家以武立国,以功授勋、爵,本就是武夫当国!
与其在这儿嘤嘤犬吠,还不如练练身子骨,也早日建功立业,做个不给汉官——乃至汉人丢脸的大丈夫,才是真正要紧的事。
从这本簿子上,刘非也基本明白了年初那一战,浮斩为负数的程不识,为何非但没有被降罪致死,甚至还反而被加官进爵了。
——按照这本《新则》当中,关于将官军功核算,即‘集体武勋’核算的内容描述,今年年初那一战,程不识所部整个北地都尉,荣立集体一等功。
所谓集体一等功,根据《新则》当中的大致描述,便是在兵力明显处于劣势,即敌三倍于我及以上的前提下,超额完成战略任务,以合理范围内的伤亡,对敌军造成重大打击,使敌军战略意图被严重挫败的,经过朝堂核准,可以课为:集体一等功。
集体一等功,主帅封侯,副官二人可为封君;
军中将帅,在个人立功所得封赏之外,另赐公乘以下爵一级、曲长以下官一级。
以及额外赏钱,士卒五万,什长、伍长十万,屯长、曲长二十万,队率司马、校尉五十万,都尉、将军百万。
除此之外,还有种种关于阵亡、伤残将士的额外抚恤等等,可谓是面面俱到。
至于更高一级的集体特等功——在今年夏天,才刚拿到这本《新则》的时候,刘非断定自己这一生,绝对看不到汉家的哪一支部队,获得集体特等功。
但现在……
“马邑那边,若真能把单于庭主力拖住,使其无法回援河南地,那程不识所部,便大抵能够的上集体特等功。”
“——毕竟那一句‘完全挫败敌军战略意图,并以合理的损失作为代价,为本方战略目标作出极大贡献’,可不是扯扯嘴皮就能做到的……”
“至于北地这边……”
如是想著,刘非的目光时隔数日,终于从手中这本《新则》,转移到了与自己同样藏身于丛林之中,枕戈以待的上林苑遂营甲、乙两部都尉的将士身上。
“这两部遂营……”
“嘿;”
“真想看看皇兄,会给这两部遂营的都尉,封个多少户的侯爵啊……”
“也不知李广那厮,听说区区遂营便可荣立集体特等功,动辄封侯、封君,该做何感?”
···
“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啊~~~”
“嗤!”
“又能怪得了谁?”
第310章 郅都,没有担当啊
~
时间来到天子荣新元元年,秋八月下旬。
秋收已过。
战争一触即发,但汉家庙堂预定的真正主战场:北地-河套战场,却尚还不曾存在。
无论是刘荣从长安调去的遂营都尉,还是从关中征召,由半路折道潜入北地的标准部队,亦或是从汉室天下——主要是北方边墙各处搜刮出来的两部骑都尉,如今都还在北地郡西北边沿的丛林、山坳潜伏。
他们在等。
等马邑战场传来消息:匈奴单于庭出现在了马邑附近,河套兵力空虚;
等天气转凉,匈奴人的战马、兵士变得懒惰,懈怠,以及大河水流减少,方便搭设浮桥。
——如果不考虑时间限制,以及天气因素对汉军将士的影响更大等方面,北地这一路兵马最好的选择,其实是等大河冰封!
至少也是等到大河水流减少大半,以至于出现几处可以淌水而过的浅流,才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但时间不等人。
单于庭主力于七月末出发,最晚不超过八月末,便会对马邑发动全面攻势。
按照匈奴人‘月圆而出,月亏而归’的习俗,匈奴单于庭对马邑的攻势,大概率不会超过十五日。
十五日内,若是能攻夺马邑,那匈奴主力就会跨国赵长城,再花费至多十五日的时间,于代国境内大肆搜刮、驰掠,并尝试著继续南下。
再攻下一处重镇,则再南下、再花费十五日继续搜刮。
反之,若十五日内,马邑依旧固若金汤,那匈奴人大概率就会停止攻打马邑。
——直接撤军,匈奴单于庭大抵拉不下面子。
毕竟此番南下,匈奴单于庭的核心战略目标,是在今年年初的北地朝那一战之后,重新对汉室北方边墙造成重大打击,以求恢复对整个汉室的战略威慑,从而重新赢得汉匈双边战略当中的主动权。
所以,十五日之内无法攻下马邑,匈奴单于庭大概会改换目标,换一个地方继续攻打,以求达成‘重创汉室北方防线某一处’的战略目标。
如果匈奴人舍得下本,那或许会选择燕北;
若匈奴人有信心不重蹈覆辙,甚至可能再度从朝那塞,谋求攻入北地-陇右,并进一步对萧关造成威胁。
但最好的选择,却依旧是马邑。
因为在攻破马邑,跨越赵长城之后,匈奴单于庭便可对汉家北方边墙的一处要塞,造成直接军事威胁。
雁门关!
和四年前,吴楚七国之乱时,只要叛军主力抵达函谷关下——甚至只要零散叛军游骑出现在函谷关外,关中便要立刻震荡一样;
只要匈奴主力出现在雁门关外,就等同于告诉全天下的汉人:就差这最后一步,我大匈奴的铁骑,便可以踏入你汉人的腹地了!
所以,北地方面军,包括此战的主帅郦寄,以及韩颓当、栾布等一众将军都一致推断:此战,匈奴单于庭主力,会先攻打马邑十五日;
无法攻破马邑之后,单于庭最多最多,会再加一个十五日,看能不能攻下马邑。
攻不下,则可能会选择更东侧的燕北,又或是西侧的上郡方向,再共十五日。
至多四十五日;
若四十五日之内,依旧无法攻破汉室北方边墙防线的某一处,单于庭即便再怎么拉不下面子,也大概率会因病退去。
——眼下,已经是秋八月下旬;
四十五日,可就是一个半月,可就要到冬十月上旬了。
届时,长城以外大概率会降初雪,单于庭再怎么不甘心,也没有不引军退去的道理。
而且单于庭不退则已,只要退兵,就必定会直线前往河套!
不单是因为过去,单于庭都习惯在相对温暖河套的河套过冬,也同样是因为引兵至河套之后,单于庭说不定还能赶在完全入冬之前,从北地方向再尝试一次。
对于匈奴单于庭而言,这前后至多不超过两个月的时间,是由于天气、后勤等诸多方面考虑,所得出的大致结果。
但对于汉家而言,这两个月,却是留给北地方面军的期限。
——匈奴单于庭主力,可并不是永远都不会知道北地战场的存在!
一旦北地这边动了手,汉家的军队跨越大河,踏上河套,于千百里外攻打马邑的单于庭主力,必定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消息!
就拿目前的情况来说:汉室军方一直推断,匈奴单于庭主力,大致会在秋八月二十日前后,发动对马邑的全面攻势。
而马邑开战的消息,需要花费至少五天的时间,才能送到北地战场。
兵贵神速!
为了最大程度争取时间,汉室军方预定:于秋八月二十日当晚,正式发动河套战役!!!
因为河套这边开打的消息,送到马邑脚下的匈奴单于庭,也同样需要至少五天。
届时,单于庭大概率已经开始攻打马邑,即便想要从马邑抽身回援,也绝非三五日之功。
这样说下来,汉室对整场战役的预案,以及两个战场在各阶段的任务,也就很明确了。
——秋八月二十日,北地方面正式开始谋夺河套!
同一时间,马邑方面也大概率开始迎接匈奴单于庭的猛烈攻势。
这第一阶段,北地方面需要尽可能确保行动的隐蔽性,以及推进速度,争取在匈奴人反应过来之前,占据更大范围的区域,来作为后续部队渡河之后的落脚之地。
而马邑方面,非但要抗下匈奴单于庭主力的猛烈攻势,确保马邑不失,同时还要最大程度保留实力,以完成后续阶段的、更为艰巨的战略任务。
战役第二阶段,按照汉室的预想,北地方面成功夺去河套东部地区,北地方面军全部渡河,并在河套站稳脚跟。
同一时间,马邑脚下的匈奴单于庭得到消息。
在这一阶段,北地方面军不再需要确保行动的隐蔽性,转而可以甩开膀子,无所不用其极的扫荡河套,将留守河套的幕南各部,以及右贤王本部清除,从而达成汉家对整个河套地区的事实掌控!
而在另一个战场,匈奴单于庭主力回援心切,大概率会猛攻马邑几日,即是做最后的努力,同时也是一边猛攻,一边暗中撤退。
这一阶段,马邑方面军的任务很重。
——非但要抗下这波更加猛烈的攻势,同时还要抽出功夫,去阻止匈奴人撤离战场。
换而言之:完全由步兵组成的马邑方面军,在这场战役的第二阶段,需要出城作战,需要在平原地区,面对匈奴单于庭主力的精锐骑兵集群。
而这,也正是马邑方面为何要在战役的第一阶段,最大限度保留实力的原因。
——若是在第一阶段,就守马邑守的损兵折将,军心低迷,那这本就艰难无比的第二阶段任务,马邑方面军根本不可能完成。
在汉家朝堂看来,这场战役最难,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便是这战役第二阶段的马邑战场。
能不能拖住匈奴单于庭主力?
能不能为夺得河套的北地方面军,争取更多时间以站稳脚跟,并初步创建防线?
能做到,此战,汉家便是大获全胜!
河套重归华夏大地怀抱,汉匈攻守易型——至少是从过去的敌攻我守,转变为战略持平,谁也奈何不了谁;
汉家的战略处境得到大幅改善,西北方向的战略防守压力不复存在;
刘荣也就可以安下心,耐心的等待帝国双壁。
反之——一旦马邑战场没能拖住单于庭主力,更甚是马邑直接城破?
那无论是匈奴单于庭主力跨过赵长城,将整个代国搅了个天翻地覆,还是单于庭主力顺利回援,将北地方面军重新赶出河套、赶回朝那塞内的北地,对于汉家而言,都将是一个重大打击。
军队的人员伤亡、后勤物资的无效损耗,倒还都是其次;
真正要命的是:此战过后,匈奴人必定会在河套地区,打起十二万分的警惕!
汉家再无夺回河套的机会,马政建设依旧只能指望北方边墙一代,那一座座吞金兽般的人造马苑。
匈奴人也不是傻子!
想明白汉家谋夺河套,是为了得到一块上好的养马地,以更快完成骑兵部队建设之后,匈奴人接下来的战略重心,必定会放在汉家斥重金,在北墙兴建的那些马苑之上。
如此,汉家谋夺河套失败,马政、骑兵部队建设遥遥无期,又是短则三五十年,长则百八十年的忍辱负重……
作为如今汉室军方年轻一代最优秀、最出色的新鲜血液,程不识当然不会意识不到这一点。
同时,作为如今汉室最擅长阵地、城池防守战的专精者,程不识也不会不明白:此战,自己究竟面临著多大的压力。
——守住马邑,倒还好说。
虽然敌我兵力悬殊,但毕竟是城池攻防战,三倍以内的兵力差距,对于守城一方而言都算不上多么悬殊。
程不识也有信心,在单于庭主力的猛攻之下守住马邑——守住这处赵长城唯一的缺口。
但守住马邑之后、在北地方面军奇袭河套的消息,传到城外的单于庭主力耳中之后,该如何将单于庭主力强留在马邑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