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319节

  过关斩将到这一步,通过层层考验之后,也依旧无法直接进入南北两军,而是会被纳入预备役。

  没办法:作为负责帝都长安,以及未央、长乐两宫的禁军,南北两军的编制,从太祖高皇帝之时便已经定死。

  ——南军五部校尉,均为每部二千人的满编校尉,总兵力一万人,悉数从太祖皇帝丰沛元从后人当中选拔而出!

  到近些年,丰沛元从之后也没剩多少可用之人,如今的南军已经只剩下三个满编校尉,以及一个只有千余人的‘校尉’,却依旧没有从其他地方补充兵员。

  至于北军,以关中良家子作为兵员,共计八部校尉,且每个校尉都是各两千五百人的超编校尉,共计足足两万兵马!

  可即便是这两万人的位置,也依旧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退下来一个,预备役补上去一个;

  没人退,那预备役就一直是预备役。

  这也正是此番,刘荣为何会专门下令:凡是此番,愿意自发参与郦寄所部大军的关中民男,都可以破格参加北军明年的新兵选拔。

  ——相比起金钱,又或是早已经烂大街的爵位,这才是真正让人行动、真正能为底层百姓带来巨大裨益的进身之梯。

  至于什么人,需要刘荣专门给开这么一个后门,才能有资格参加北军的新兵选拔?

  从郦寄方才的话语,便不难得住结论。

  “不要关中良家子,只需关中民男即可?”

  听闻郦寄此言,率先开口质疑的,是左将军榆侯栾布。

  毕竟汉家的军队,尤其是中央外派军队,以关中良家子作为兵员,是从太祖皇帝年间并形成的定制。

  贸然将兵员准入门槛,从关中良家子降低到关中民男——即不再要求‘良家子’的政治成分,这必定会导致兵员战斗力大幅下降。

  原因很简单:良家子,是自耕农举一家之力,从小好吃好喝——起码是顿顿饱培养出来的优良兵员;

  而‘民男’,顾名思义,是个男的就行。

  无论你是农民还是工匠,甚至是街头懒汉、游侠,只要户籍在关中,那伱就是关中民男,就能进入此番,由郦寄率领的朝堂大军当中。

  这样的低门槛,让栾布有些担心到达北地之后,部队的战斗力可能会掣肘大军的作战规划。

  但郦寄却底气十足的点了点头:“兵贵神速!”

  “眼下最重要的,不是援军抵达北地之后,能对匈奴人造成多大的打击;”

  “而是在保证速度的前提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尽可能多的兵力开进北地!”

  “只要十日之内,北地郡能涌入关中五万大军,那即便是军臣老儿亲率单于庭本部,也绝对无法威胁到萧关!”

  “但若是兵力不足,即便战力再怎么强悍,也终归抵不过匈奴骑兵大集群。”

  说到此处,郦寄便满是凝重的看向栾布,以及另一位副手韩颓当。

  “临行前,陛下说的很清楚。”

  “——此战,吾等并非要取得多少匈奴首级,而是要尽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大军浩浩荡荡之势,吓退匈奴陈列于北地外的军队。”

  “打不起来,才是最有利于我汉家的结果。”

  “至于调兵耗费,陛下也有决断:尽取少府内帑钱。”

  郦寄透了底,韩颓当、栾布二人作为副手,自然也就没有其他意见了。

  之后数日,郦寄所部朝著箫关方向全速进发,沿途也收纳了数以万计自发前来的关中男丁。

  待抵达萧关之时,郦寄所部从长安出发才刚九天。

  于萧关内下令驻营修整之后,郦寄第一时间派出驿骑,说是向朝那塞打听战况,实则,却是查探箫关外——即北地郡如今的状况。

  驿骑派出之后,郦寄便强压下心中焦急,静静等待起朝那塞的回信。

  “但愿程不识,没有真的在朝那塞,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唉……”

  “北地都尉孙卯的事,绝不能再发生第二次了……”

  满怀著忧虑,郦寄又开始动用自己的人脉,朝陇右、云中等方向派出轻骑斥候,看能不能查出些什么。

  而在数百里之外的朝那塞,情况,却是和郦寄的预料大相迳庭。

第249章 北地骑士

  天子荣新元元年,冬十月二十四。

  北地郡故郡治,义渠县。

  ——光是从北地郡曾经的郡治名,便不难猜测出北地郡的由来。

  秦昭襄王三十六年,秦灭义渠,设北地郡,治义渠,为秦初置三十六郡之一。

  二世即立,随著陈胜吴广起义大泽,王离率领秦长城军团南下平叛,让草原最不起眼的一个小部落:匈奴部占了天大的便宜,继承了秦掌控下的大片草原不说,甚至还得到了秦长城军团回撤时,没来得及带走的粮草、军械。

  待秦亡汉兴,华夏文明的北方边境,早就从秦时南移了数百里不止。

  曾经的前沿阵地:高阙,成为了匈奴人的腹地;

  曾经的进攻中转站:秦长城,更是成了匈奴人躲避风雪的天然营地。

  而曾经的大后方,北地、上、代等郡,却成了如今的汉匈交界。

  ——甚至就连这,都还是太祖皇帝凭一场平城战役,将汉室的实际掌控范围北推了数百里,才艰难达成。

  曾经的北地郡治:义渠县,也在马玲成为北地新郡治之后,变成了汉置北地郡东北边境的军事重镇。

  此刻,北地郡守程不识,便位于义渠县内。

  当长安发出的诏书传达时,程不识正在义渠县衙内,查阅著自发前来参军的北地儿郎文件。

  接到刘荣‘不必顾忌地方治安,全力征召兵马,而后进驻朝那塞’的诏令,程不识坐在县衙正堂上首,看著面前的木案,陷入了一阵漫长的思虑之中。

  “尽召北地可战之兵……”

  看著左手边的诏书,程不识会心一笑,面上凝重之色却并没有消散。

  稍一转头,看向右手边,那高高堆起的竹简,程不识又是苦笑著摇了摇头。

  “北地骑士……”

  “难不成,真要在北地都尉下,组建一支骑兵?”

  程不识不由得陷入沉思。

  匈奴人还没来;

  但程不识派去打探的斥候已经传回消息:北地郡西、北方向,已经被彻底封锁!

  而且,对北地郡西、北边境进行封锁的,并非幕南诸部的兵马,而是右贤王直属的本部兵马!

  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程不识派出的斥候走不出北地、走不进草原,已经很能说明情况了。

  ——与绝大多数人料想中的状况有所不同:汉匈边境,其实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维持著半开放的状态。

  何谓半开放?

  便是既没有开放到完全放任人员流动,也没有彻底闭关锁国。

  西起陇右,东至燕国右北平——整条汉匈接壤边境线,每个数百里便有一处供汉匈双方进行贸易往来的互市。

  这些互市,是匈奴人自汉太祖高皇帝时开始,经过一次次和亲、一次次和谈,从汉家敲诈得来。

  ——汉匈互市,对谁更有利?

  ——说是‘互市’,匈奴人又能给汉家带来什么?

  左右不过牛羊牧畜,以及牧畜皮毛、乳制品之类。

  这些东西,汉家缺归缺,但也不是没有,而且这些东西并非必需品。

  反观匈奴人能从汉家得到的,却是草原上一点都没有,甚至未来也很难有的稀缺生活物资,乃至战略物资。

  盐!

  醋!

  茶!

  药!

  以及各类青铜制品、布帛纺织品等等,都是能大幅改善匈奴人生活质量,乃至提高文明进程的好东西。

  所以,匈奴人才会如此不遗余力,不惜通过武力压迫,再以军事实力胁迫汉家设立互市,以供匈奴人换回汉家的物资。

  作为完整的统一政权,汉家也不是傻子,更不是大怂那样的软骨头。

  答应设立这么多互市,汉家自也有自己的考量。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便在此刻的程不识手中有所体现。

  ——程不识派去打探消息的斥候,是扮做商人出边关的!

  斥候没出北地,就意味著匈奴人眼下,不允许商人出入汉匈边境!

  汉家的商人,明明能为匈奴人带来梦寐以求的稀罕物件,眼下,匈奴人却不允许汉商过境;

  如果连这点问题都想不明白,程不识,也就妄为边关守将,尤其还是出身边郡的边关守将了……

  “能让整个河南地,都不为财货所动的,只能是右贤王的军令。”

  “——甚至是单于庭的军令,亦未可知。”

  “只不知,何时而来,又带了多少兵马……”

  如是想著,程不识便疲惫的揉了揉眼角,为眼下的状况头疼起来。

  不多时,七八位身形魁梧的将帅鱼贯而入,各带著凝重之色,对程不识轰然一拱手。

  却见程不识淡淡摆了摆手,示意众人落座,而后才将手边的诏书递给身旁亲卫,交由众人传阅。

  “狄酋不循惯例,至今未曾吊唁大行孝景皇帝……”

  ···

  “朕与朝中诸公、将议,断定胡蛮必欲叩边……”

  ···

  “不来则以,来,则必入北地……”

  ···

  “著北地都尉部,尽召北地可战之卒,即驻朝那塞……”

  ···

  “不可力敌,以保境安民为要,静待长安大军援抵……”

  将那纸明显没有经过太多润色,具有极其浓厚的军事色彩、明显下发给领军大将的诏书依次传阅过后,众将帅也不由得陷入沉思。

  说是众将帅,但北地都尉部满共就四千人马;

  按照汉家如今的什伍之制——五人一伍,十人一什,五十人为一屯,百人为一曲,五百人为一队,千人为一校,五千人为一部。

首节 上一节 319/4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