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972节

  黄隐愣住了。

  他咽了咽口水,正想着如何婉拒。

  赵煦却看着他,叹道:“难道乐正不愿意?”

  “司马温公可是一再向朕保举过爱卿的啊!”

  无数眼睛,立刻聚焦在黄隐身上。

  黄隐没有办法。

  他在一开始,就是以司马光最坚定支持者和仰慕者的身份出现在大宋政坛上的。

  为了向司马光靠拢,他做了无数事情,也付出了无数代价。

  如今,天子以司马温公身后所遗的西京国子学托付与他,他若拒绝……

  那么之前他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就都白费了。

  旧党众人,也必然与他割席。

  而他本身,已经深深得罪、开罪了新党——在太学,就属他攻击新学、新党最多。

  没得办法,黄隐只能拜道:“臣唯陛下之命是从!”

  赵煦笑起来:“善!”

  “司马温公果然没有看错爱卿!”

  “朕便拜卿为同判国子监,兼西京留守国子学学正,全权负责西京国子学!”

  “朕在汴京,候卿将西京国子学整治一新!”

  黄隐俯首而拜:“臣谨奉德音!”

  但在心中,他的心,如坠深渊!

  同判国子监?西京留守国子学学正?

  看着好像很威风?

  但实际上,同判国子监加上X京留守国子学学正这个任命,几乎和贬官没有区别!

  为什么?

  这就涉及到了太学和国子学之争了。

  在庆历四年之前,大宋的最高学府是国子监下的国子学。

  彼时的国子学,有师生两三百人,数倍于当世初创的太学。

  国子学的学生,不是宰执的子弟,就是勋贵的孩子。

  但短短十余年,就被太学打的满头包。

  如今,汴京城甚至已经没有了国子学,只剩下国子监。

  而太学的规模,则已经膨胀到有两千四百名学生,分八十斋的超级巨无霸。

  其规模是当年国子学的数十倍!

  问题就出在国子学和太学的招生区别上。

  国子学,都是衙内、勋贵、外戚子弟。

  这些人,十个有九个是纨绔。

  而太学,则是唯才是举,一切靠考试成绩说了算。

  入学要考试,升舍也要考试,毕业还是考试。

  所以,太学生都是卷王。

  他们从州郡卷到太学,再从太学卷到官场。

  两者相比,谁更能出人才还用说吗?

  更要命的是,随着太学崛起,国子学彻底成了纨绔子弟回收站——那些肯读书,愿读书的衙内们,也都跑光了,这些人宁肯在汴京卷太学的名额,也不肯去国子学力混日子。

  这就是汴京国子学消失的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三京府学改成的三京国子学是个什么德行?

  衙内们躺平之所,纨绔们嬉闹之地。

  除了南京应天府的应天书院外,西京国子学和北京国子学早就烂透了。

  什么学风涣散?日益懒散?

  国子学里什么时候有过愿意读书的?

  所以,黄隐知道,自己是被流放了,而且还是被判了无期徒刑——他不可能在西京国子学做出任何成绩来。

  可是……

  “为什么?”黄隐根本想不通。

  ……

  赵煦看着黄隐匍匐在地上的样子,命左右将之扶起来。

  然后就领着群臣,继续向前。

  但在心中,他是无比快意的。

  因为就在刚刚,他用不流血的方式,将一个垃圾丢进了垃圾桶。

  是的!

  黄隐是个垃圾,而且是个疯狂的垃圾!

  这可不仅仅是赵煦这么认定的。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所有人都是这么认定的。

  能让元祐时代的新党、旧党的所有人,一致认定一个人是垃圾。

  这个黄隐的能耐,当然不小!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元丰八年王安石去世。

  就是这个家伙,带头在太学,开始公然焚烧王安石的三经新义。

  同时阻扰太学生们祭奠王安石。

  他这是为了向司马光献媚。

  但别说是司马光了,就算是旧党内部的那些激进派都被他吓坏了——你想做什么?猪队友吗?!

  新党更是群情激愤,义愤填膺。

  毫不夸张的说,元祐时代的新旧党争彻底失控,黄隐要负很大的责任。

  如今,因为没有发生那些事情。

  所以,他还没有暴露。

  但对赵煦来说,这种疯子,是一天都不能留的。

  必须赶紧处理掉,不然,只有天知道,他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第668章 宗泽的梦幻之日(1)

  出了锡庆院,赵煦又到了太学旁的敦教坊,视察正在这里兴建的太学藏书阁。

  这座在建藏书阁,应该是全世界第一座公立图书馆。

  一旦建成,其将拥有数十万卷藏书。

  其中不乏古籍孤本和皇室秘藏的残卷。

  更将拥有大量的书法拓片与名画副本。

  届时此地,必将成为天下文人的圣地,也必将成为世界文明的宝藏。

  如此重要的圣地,自不能马虎。

  所以,赵煦也为这座藏书阁选了个好地方——以杨景宗旧邸,赐太学为藏书阁。

  杨景宗,就是保庆皇太后,后来的章惠皇后的弟弟。

  其死后追赠安武军节度使、太尉,谥庄定。

  杨家在其死后,虽然衰落,但依然是京中勋贵,在汴京城内,尤其是在京禁军中有着深厚的影响力——杨景宗生前,曾一度以建宁军留后,提举在京诸司库务,算是仁庙的钱袋子。

  赵煦即位后,杨家人迅速向他靠拢、表忠。

  无论是清偿市易务欠款,还是后来的处理侵街违章。

  杨家都是最积极的外戚。

  所以,赵煦也投桃报李,给与了杨家很多优待。

  不仅仅将一个杨家的孩子,带到身边,作为伴读。

  还提拔了好几个杨家人,出任在京禁军的高级军官。

  而这几个人,如今跟着宋用臣,在河北打灰,宋用臣奏报说,这些人都是堪用的。

  至少在打灰方面,没有丢其祖辈的脸——杨景宗算是大宋外戚打灰第一人。

  如今的苗授,不过带着人修修院子,凿凿水井,就被人冠以‘凿井子太尉’的名头。

  而当年,杨景宗可是以太后弟弟的身份,带着禁军到处揽工程!

  在京禁军的天赋点歪了的责任,起码有一半责任是这位当年的太后弟弟的。

  那,这座宅子是怎么到的赵煦手里的?

  很简单——杨景宗死后,杨家人就赶紧把这宅子还给了朝廷。

  这是因为,这宅子在一开始根本就不是杨景宗的。

  而是权相丁谓,专门给自己建的。

  说起来,也是叫人唏嘘。

  当初,丁谓得势的时候,营建此宅,承包营建的正是杨景宗——始,宰相丁谓方盛,筑第敦教坊,景宗为役卒负土第中。

  然而,这座宅子丁谓无福享受,刚刚建好,丁谓就已经失势,被贬崖州。

  章献明肃太后,便以仁庙的名义,将这栋丁谓自己掏空家底建造的豪宅,赐给了自己的小姐妹杨太妃的弟弟。

  杨景宗活着的时候,杨家自然能心安理得的住在这里——杨景宗的堂姐,是保庆太后,保庆太后是抚养仁庙长大的人。

  但杨景宗一死,杨家人哪里还敢住这里?

  要知道,外戚霸占宰相的宅邸。

  哪怕这個宰相是公认的奸相。

首节 上一节 972/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