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903节

  ……

  兴庆府,西夏皇宫。

  梁太后抱着她的孩子,坐在暖阁中。

  年幼的兀卒,在她怀中,紧紧的依偎着她。

  年轻的西夏太后,此时却是满脸愁容。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的传来。

  他的族叔梁乙兴用兵不利,导致陕西方向的格局全面崩盘。

  如今,消息已经传遍了兴庆府。

  嵬名家的宗王们,开始借机对梁氏进行指责。

  北虏那边,更是传回噩耗——北虏有意与南蛮和亲!

  两国很可能已经达成了某些协议。

  至少,南蛮不再抗拒北虏公主了。

  晴天霹雳!

  梁太后自然知晓,北虏的上京城的那些达官贵人们,尤其是耶律家的皇族,对于南蛮有着怎样的滤镜?

  旁的不说,北虏的皇帝,在供奉给佛祖的佛器底座上篆刻:愿来世降生中国这个事情,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别看北虏分成南院、北院两个系统。

  在草原用游牧之法,在汉地用士大夫之制。

  可是耶律家的辽国本来就是一群精汉建立的。

  当年耶律阿保机,自承汉高祖之苗裔,于是北虏历代的皇后,全部姓萧。

  哪个萧?萧何的萧!

  这几十年来,北虏的汉化程度,与日俱增。

  去年,宋辽交子协议达成,不管是姓耶律的还是姓萧的北虏权贵,哪个不是在汴京买买买?

  传说,北虏的皇后,甚至派人在南蛮买回了一整套南蛮日用之物。

  从睡的床榻,用的脂粉,到使的瓷器,盥洗用的毛巾,清一色汴京造,主打的就是一个要在上京城过上如同汴京的贵人一样的生活。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南蛮与北虏真的联姻,变成了亲戚。

  大白高国就真的危险了!

  因为,到那个时候,南蛮和北虏,虽然还会继续敌对、警惕彼此。

  可大白高国在他们眼中,就会变得格格不入了。

  你是什么东西?

  也配与我等并列?

  梁太后正忧愁之际,殿外传来了声音:“娘娘,禹藏驸马来了。”

  “哦!”梁太后坐直了身体:“请驸马进来说话。”

  片刻后,一个四十多岁,看上去有些富态,皮肤白皙的贵族,来到了梁太后面前。

  这位就是禹藏花麻,兰州过去的主人。

  也是毅宗(李谅祚)在位时招抚的吐蕃大贵族。

  当年为了拉拢他,毅宗可是下了血本的。

  不止将最喜欢的长女嫁给他,还刻意笼络,任命其为最初的西寿保泰监军司监军、统兵官。

  毅宗驾崩后,梁氏借口毅宗临终托孤于禹藏花麻,才将之骗回了兴庆府,然后改用美楞家继任。

  奈何,美楞家不争气,守不住西寿保泰监军司的地盘。

  “臣拜见娘娘恭问娘娘万福。”禹藏花麻问安请礼。

  “我万福!”梁太后柔声道:“驸马请坐。”

  等着禹藏花麻坐下来,梁太后就问道:“驸马今日怎有空入宫来寻我说话了?”

  “不瞒娘娘,臣得到了左厢神勇司方面的一个消息,不知真假,但臣以为事关重大,必须来禀报娘娘知晓。”

  “嗯?”

  “臣听人说,南朝的河东兵马,已经从宁星和市退了出来,甚至已经重新开放了宁星和市!”

  “左厢神勇司的商贾,已经可以在宁星和市,与南朝商人交易。”

  “什么!”梁太后不可思议的瞪大了眼睛。

  宁星和市是宋夏最大的边境榷市之一!

  也是交易量最大的榷市!

  在过去,这个榷市的开放与关闭,几乎就代表着宋夏关系的晴雨表。

  现在,宋庭开放了宁星榷市?

  他们在做什么?

  是在暗示大白高国什么吗?

  梁太后不知道,但她知道,这是一个机会,她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为了她自己,也为了她的儿子!

第625章 赵煦:尔等竟敢孩视于朕?

  进入九月后,汴京城越来越冷。

  煤炭需求大增,每天从汴河、蔡河、五丈河入京的运煤船也越来越多。

  为了鼓励煤炭产业的开发、生产和销售,赵煦于是在九月乙未(初四),正式通过都堂下诏,自今起,石炭免除过税,只在销售地征收住税(也就是销售税),且住税税率减半!

  这意味着煤炭成为了大宋王朝第一种可以不受地域限制而自由流通的商品。

  旨意下达,汴京满城欢呼。

  因为,煤炭就是汴京的能源。

  无论是取暖还是做饭,汴京人都已离不开煤炭。

  取消过税,意味着供应增加,减少住税,则意味着煤炭价格下降。

  果不其然,汴京炭价应声下降。

  几天时间就从每称(北宋煤炭以称算,一称15斤)六十文的官价,跌到了每称五十五文。

  看似不多,但对普罗大众来说,却是天降甘霖了!

  没办法!

  哪怕是在汴京城,绝大多数人,都还是挣扎在温饱线上。

  生活刚需的每一点负担减轻,都意味着,全家人的生活可以改善一点。

  而在这些日子里,大宋王朝的人事任免,依然在继续着。

  九月辛酉(初六),朝奉大夫、宝文阁直学士、知瀛洲谢景温,升任刑部侍郎。

  这一位是王安石的发小、亲戚(谢景温的妹妹嫁给了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同时也是熙宁变法时,最初的变法小团队里的重要成员。

  后来……后来因为一些事情和王安石闹翻了。

  所以被那个拗相公一脚提出了汴京,从此在地方为官。

  而因为他曾深度参与熙宁变法,所以旧党也看他不爽。

  作为被新旧两党同时针对的人,谢景温这些年的日子其实一直不好过。

  这次他能回朝,还是因为章惇和韩缜给他说了好话。

  他和韩缜是好朋友,当年还组团出道过(庆历六年,谢景温、谢景初兄弟以及王安石、韩缜,同在浙江为官,号为四贤)。

  至于章惇?

  当年章惇开荆湖,谢景温为荆湖南路转运使,兼潭州知州,期间他全力配合支持章惇的行动。

  所以,章惇的军功章上是有谢景温的一半的。

  九月壬戌(初七)右司郎中赵君锡,升任太常少卿。

  癸亥(初八),奉议郎、刑部员外郎杜纯为大理寺少卿。

  应太师、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奏举,工部郎中王钦臣为太仆少卿——这位是王洙之子,而王洙是当年跟着范仲淹一起搞庆历新政的重臣之一,不过在嘉佑二年就已经去世。

  丙寅(十一),起居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兼秘书少监林希,兼差河北巡河大使,奉旨相度河北河道,以备今冬清淤。

  林希这是出去避祸了。

  原因有些复杂,简单的说,就是他和张璪两个人玩密室政治玩脱了。

  他们在给朝廷举荐可堪馆阁试的官员里,加了几个关系户。

  其中就包括林希的妻弟陆长愈。

  本来,这也没什么,毕竟大宋朝的宰执们私相授受也不是第一天了。

  可关键这个陆长愈有问题。

  明面上的原因,是因为他的‘文章不够好’。

  至少很多人都觉得,此人是没有考馆阁的资格的。

  国朝之制,馆阁乃是华选。

  必选文章之士,必用诗赋之才!

  陆长愈写过什么名篇吗?有过什么传世的诗赋吗?

  没有!

  没有他凭什么考馆阁?!

  再说,俺们还听说这個人品行有问题,贪污受贿的罪名都有好几条。

  这样人品道德有问题,文章也不好的人,凭什么能考馆阁?

  俺们不服!

  这是黑箱操作!

  而私底下的原因,也是真正的原因,其实还是新旧党争。

  陆长愈虽然地位不高。

  但是,元丰六年,就是他第一次上书提议将孟子送进孔庙的。

首节 上一节 903/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