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88节

  若无高遵裕掣肘,刘昌祚早就拿下了灵州城,西贼灭国可期!

  那里还需要去永乐城冒险?

  所以,虽然章惇看李宪也不顺眼,但他也不愿意让一个外戚跑去熙河路捣乱。

  然而,小官家却摇了摇头:“朕看堂薄上,大多数差遣,除了正任之外,尚有同管、同知之任!”

  章惇只能硬着头皮道:“陛下,两位国亲,资序怕也不足吧……”

  小官家笑了:“那就权发遣好了!”

  章惇抬起头,满脸震惊。

  小官家知道权发遣?

  大宋官制,若某人资质不足以胜任某差遣,却又被除授此差遣。

  便要在其头衔上冠以‘权知’、‘权发遣’的名义。

  意思就是暂时、临时、试用。

  譬如开封府,就从未正式除授臣子,都是权知、权发遣。

  可问题是,官家才几岁?

  章惇还在错愕,小官家就已经看向了那两位国亲:“未知两位国亲,可愿充此职?”

  虽然心里面已经是千肯万肯,恨不得官家不要犹豫,立刻除授。

  向宗回和高公纪还是老老实实的压抑内心的躁动。

  “臣等全凭陛下旨意!”

  “这样啊!”小官家停顿了一下,然后扭头看了看帷幕,似乎下定了决心:“向卿!”

  向宗回激动的跪到地上,把头紧紧趴下去。

  “朕便命卿权同经制边防财用司罢!”

  “臣,敬谢陛下隆恩!唯鞠躬尽瘁,为陛下效死!”

  ……

  赵煦看着那个激动不已的跪在殿中的向宗回。

  他如何不知,大宋外戚,从来都是在前面给人扯后腿,专门给人挖坑的?

  可是,有些时候,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的操蛋。

  伱不给这些人胡闹的机会和可能,不给他们分润富贵的权利。

  他们就会在后面拼命的搞破坏。

  就拿五路伐夏说,要不是高遵裕在前面顶着,信不信汴京城里早就闹翻天了。

  正是因为有个高遵裕顶着,同时高遵裕本人还一直做的不错,算是个合格的大将,再加上高遵裕带了一大帮勋贵子弟、汴京人才在身边。

  这汴京城才会那么安静,宫里面的人也才没有机会说闲话。

  在大宋想要做事情是很难的。

  上上下下,都是掣肘,里里外外都是规矩。

  新党、旧党,打成一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赵煦上上辈子有些时候,真的恨不得,将整个朝堂上下都砍一遍。

  可现实就是这样的。

  好在,他在现代留学十年,学到了很多。

  所以,他现在可以从容的应对这些事情。

  “至于高卿……”赵煦自然也没有忘记高公纪。

  “便同管勾边防财用司!”

  “与向卿一同去熙河兰会路,为天下建功吧!”

  向家的向宗回,高家的高公纪,去了熙河兰会路。

  你司马光,还敢说放弃熙河吗?还敢提议割地?

  向家人和高家人第一个就要撕碎他!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若有人不止要断外戚的财路,还要断他们的功名之路……

  呵呵……

  你司马光在太皇太后那里说话再好听也架不住高家人轮流上阵,天天说坏话!

  这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用两个外戚的功名利禄,来换整个沿边的安全。

  来阻止旧党里的投降派、天真派或者说幼稚派的激进胡闹。

  如此一来,司马光再想幼稚的提什么土地换和平。

  那就不止要和上上辈子一样被新党反对,被旧党里的实干派反对。

  还要面对向家、高家的激烈反对!

  于是,在赵煦上上辈子的时候,司马光最大的助力,就将成为司马光现在最大的阻力!

  赵煦这也是为了司马光好。

  司马光修了一辈子的史,也养了一辈子的人望。

  老了老了,却因为幼稚或者说执拗,犯下了那么大的错误。

  割地、弃土。

  连旧党里的很多人都反对!

  要不是司马光资历实在太高,威望实在太重。

  范纯仁和吕大防早就骂娘了。

  而司马光的土地换和平,其实也并没有换来和平。

  西贼前脚拿了土地,后脚继续侵扰。

77.第76章 祀在戎前

  77.

  2023-07-21

  向太后,其实并不懂什么是‘都大经制熙河兰会路边防财用司’。

  她甚至都不知道,熙河兰会路在那里?

  这很正常!

  不要指望一个深居深宫,天天吃斋念佛的人,对地理有什么认知。

  她唯一知道的事——这个差遣看上去很美。

  堂薄上写了:都大经制,视同文臣转运使。

  这还不美吗?

  在大宋差遣之中,有视同文臣某某的,都是美官!

  尤其是对外戚们来说,这样的差遣可遇不可求。

  国朝上下,拢共也没几个这样适合外戚出任,同时还可比视文臣高官的差遣。

  所以,向太后还是很满意的。

  觉得赵煦,真的是向着她。

  不然为何除授向宗回的官职比高公纪的高?

  回了大内,向太后就带着赵煦去了保慈宫,和太皇太后说了这个事情。

  太皇太后听完,也没觉得赵煦除授熙河路的差遣的事情有什么不对。

  因为在太皇太后的理解中。

  大宋是官家的天下,官家将两个美官授给高家、向家的亲戚。

  这有什么不对的?

  很合理!

  没看到官家,都将堤岸司的堆垛场拿出来孝敬两位太夫人了?

  这是官家的一片孝心,也是孙臣对太母的一份心意。

  所以,太皇太后是很欣慰的——这个孙子,比大行皇帝好多了!

  最起码,对外戚是真大方,也真没把高家、向家当外人看!

  不过,她多多少少,对于熙河路有点过敏。

  于是,就趁着赵煦在的机会,试探着问道:“六哥怎想要高公纪、向宗回去熙河路?可是欲要用兵?”

  她有些担忧,自己这个孙子和大行皇帝一样,总喜欢对外用兵。

  这就不太好了。

  太皇太后虽然不懂地理,也不知道熙河路到底在那里?

  可她听说过,熙河路那边又冷又穷,而且荒凉的很。

  虽然地方很大,但产出少的可怜。

  每年,有司数不清的财帛钱米,送了过去,除了沙子和梁木外,什么都没有拿回来。

  真的不值!真的不值!

  尤其是五路伐夏惨败,高遵裕那一路被西贼挖开黄河,淹死了不知多少汴京才俊!

  太皇太后迄今记得,惨败消息传回京师。

  好多勋臣家的命妇,都进宫来哭诉。

  哭她们的孩子,死在了几千里外的大漠,哭她们家今年祭祖,又要多一排灵位。

  那个场景,太皇太后这辈子都不想再见到了。

  太悲戚了!也太伤感了!

  那些孩子都是好孩子!

  很多人,太皇太后甚至是看着长大的。

首节 上一节 88/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