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842节

  甚至,摸过了包家人用棉絮压实后做的衣服。

  这可比羊皮做的袄子还保暖。

  最重要的是,羊皮要杀羊才有。

  可木棉只要种下去就能收获!

  而且,这东西很值钱!

  哪怕是这些刚刚走下高原、走出山谷的羌部首领们也知道。

  这玩意,只要织成布,绝对不愁卖!

  这就都是钱啊!

  所以,现在他们比谁都更希望参与到熙河路的防秋大业中!

第593章 闻战则喜(2)

  向宗回踱着步子,到了如今已经将幕府从兰州转移到熙州的经略安抚制置使司官署。

  然后,他就被人请到了后宅的院子中。

  此时,这个院子已经被人清空了。

  一个巨大的,足有两三丈长的沙盘,被人摆在了院子中。

  熙河路的高级将帅们,正围在沙盘前,手里拿着一根根长棍,在那里指点着什么?

  这些将帅的年轻一代子弟,则在旁边充当着助手。

  这些人手中都捧着一本本厚厚的册子,翻阅着、查找着一些东西。

  作为熙河路的经略安抚制置使,赵卨穿着紫袍公服,被人群簇拥在最中间。

  “子发来了。”赵卨看到向宗回的身影,当即就微笑着带着将帅们,迎了上来。

  将帅们也对向宗回拱手行礼:“末将等见过向公事。”

  看上去,他们和向宗回的关系处的很好。

  甚至,可以说是颇有些如鱼得水的味道。

  这就很让人吃惊了。

  因为,在大宋,外戚们在外面,常常会把关系搞得很糟糕,到处得罪人。

  有时候,甚至会故意找茬,让上上下下都不痛快。

  偏生,朝廷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甚至有意放纵、包容。

  哪怕是当年的高遵裕,在熙河为将,也会隔三差五,挑别人刺,激怒几个文臣武臣,让他吃上几本弹劾。

  而向宗回、高公纪,自上任熙河以来。

  与上下的关系,都搞的不错,这就太不寻常了。

  所以,御史台那边非常警惕。

  从今年五月开始,就不断有人弹劾熙河文武‘骄纵’、‘跋扈’。

  这些家伙不敢直接骂向宗回、高公纪,就逮着和他们走的近的人,那些给向宗回、高公纪说好话的人一顿骂。

  不过,熙河这里的文武大将们,早就死猪不怕开水烫了。

  像是赵卨——他都快要致仕了,乌鸦们骂的再狠,也伤不到他一根毛。

  相反,等他致仕,朝廷照样会隆重表彰。

  若能在致仕前,立下战功。

  甚至可以以资政殿学士,甚至带着节钺致仕。

  所以,赵卨充满了干劲。

  河州的种谊,本来还心里面打鼓。

  但今年六月,天子圣旨,将他的两个侄子种建中、种师中送到河州,圣旨亲除种建中兄弟以右班殿直的小使臣阶,为河州巡检使。

  种谊顿时秒懂。

  于是,也不在乎了——对文臣来说,被乌鸦撕咬,是可怕的事情。

  但对武臣而言,只要圣眷不失,乌鸦咬的越凶,就越说明前途远大。

  道理是简单的——现在乌鸦咬的每一口,都可以是未来的罪名。

  这叫什么?

  送把柄上门了!

  所以,他反而和向宗回、高公纪走的更近了。

  巴不得乌鸦们多骂几句。

  蕃官们就更跋扈了——人家和向宗回、高公纪往来,都是光明正大的。

  乌鸦们也不敢咬他们。

  因为,代表天子,宣慰蕃官,这是外戚的本职工作。

  蕃官的兵马,也不可能威胁到汴京。

  向宗回微笑着,与赵卨等人还礼,然后来到了那沙盘前,看着沙盘上,已经被标注的密密麻麻,布满山岗的棋子。

  向宗回不懂军事,更不懂地理。

  但他看着沙盘,依然是眼中放光。

  “赵相公……”向宗回问道:“已经做好准备了吗?”

  赵卨看着沙盘上,那些围绕着大宋边境,密密麻麻的棋子。

  这位老将的眼中,露出凶光:“子发,老夫与熙河诸将,都已经下定决心了。”

  “此番,定要让西贼在兰州城下崩掉几颗牙!”

  “至于鬼章?”

  赵卨看向从溪哥城直到河州的肤公城之间的广袤原野。

  “来了,就不要再想走了!”

  西贼、吐蕃,从今年开春开始,就一直在整军备战。

  六月以后,他们在边境上的动作就越来越大。

  特别是西贼那边,他们在横山到处征粮、征丁。

  天都山那边,都快变成工地了。

  赵卨又不是瞎子,怎么可能不知道?

  何况,大宋如今,还能通过大量亲近大宋的眼线、内线,探知西贼的动静。

  没办法!

  漫长的宋夏边境,生活着成百上千個大大小小的羌人、党项部族。

  这些人,素来有奶就是娘,乃是典型的墙头草,风吹两边倒。

  如今,西贼为了第六次兰州会战,大规模的强征粮食、青壮。

  不可避免的伤害到了这些部族的利益。

  加上,熙河路这边一改过去保守的政策。

  对于来投者,不问出身,不问地位。

  一概接受,一视同仁,全部安排去棉庄垦荒、种地。

  至于这些人里面有没有西贼探子?细作?

  熙河路的态度是不管!

  为什么不管?

  因为熙河的棉庄,对新来的零散逃人,都会搞一个下马威。

  一开始的几个月,会将棉庄最辛苦、体力耗费最大的工作给他们做。

  譬如说修渠、垦荒、堆肥等等。

  这些工作,一干就是一整天。

  任你是铁打的汉子,到了棉庄,面对这样的沉重的体力劳动,三五天下来,就要累到气喘吁吁。

  而且棉庄都在旷野,雇工们都是住在附近的棚子里。

  一般的细作、探子,只要进了棉庄,就和进了监狱差不多。

  而这些细作、探子,本都是西贼的贵族。

  至少也是小军官。

  哪里受得了这样的生活?

  不出十天半个月,就会想要逃跑。

  但是,向宗回、高公纪很喜欢养狗。

  他们从汴京带来了大宋最有名的犬种——罗江犬。

  就是那个仁庙时代,御史宋禧上书让皇城养犬来作为警戒的罗江犬。

  这种犬种,是蜀地名犬。

  虽然体型小,但嗅觉发达,速度敏捷。

  经过特训后,它们能准确追踪气味,咬住就不放。

  又因为体型小,所以食量也少。

  于是,熙河上下纷纷派人去蜀地买犬。

  如今,大小棉庄,都养着罗江犬,少的几条,多的数十条。

  这些机敏、忠诚的小狗,对一切动静都很敏感。

  只要有人敢跑,它们就会立刻狂吠,通知主人。

  然后,带着主人追踪逃跑的雇工。

  除了罗江犬,熙河本地,还有着一种和狼杂交后的犬种。

  体格强壮,性情凶猛。

  如今,大都被官府、军队饲养。

首节 上一节 842/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