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762节

  “儿听到了一个汴京城的传言……”文宗道跪在地上,战战兢兢的说着:“据说,当今官家有意扑买抵当所。”

  “听说大相国寺的智性禅师,都已经连夜去洛阳了。”

  “哦!”文彦博点点头,冷冷的看向这个傻儿子:“这又怎样?”

  “大人……”文宗道咽了咽口水,拜道:“您不回朝乞见官家吗?”

  那可是抵当所。

  一个堪比质库一样的聚宝盆。

  “谁叫汝来的?”文彦博冷冷的问道,语气已经变得极为不善了。

  文宗道瑟瑟发抖的趴着。

  文彦博一看文宗道这个怂样,就已经知道了:“又是汝妻!”

  要不是碍于礼法,文彦博现在真的很想强行让文宗道夫妻和离了。

  可没有办法!

  礼有七出之律,但也有三不去之法。

  他文彦博,还没有到那个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儿媳没有触碰七出之前,强令其夫妻和离的胆子。

  只能是叹了口气,然后道:“汝下去吧……”

  他是真的对文宗道失望了。

  蠢也就罢了,关键还被一个妇人牵着鼻子走,毫无主见,利欲熏心。

  文宗道还想再说点什么,却被老父亲直接喝止:“不必再说了!”

  对文及甫、文贻庆,文彦博可能还会提点几句,甚至耐着性子,将事情掰碎了给他们分析。

  但对文宗道,他已失去了所有耐心。

  根本不想和他多费口舌——上次天子驾幸文府的时候,他才痛骂过文宗道夫妇。

  这才几天?

  他们夫妇居然敢来他面前,谈论起国家朝政,甚至想怂恿他回朝去争权夺利了!

  当他文宽夫是什么人?

  利欲熏心的小人?见钱眼开的奸臣?还是锱铢必争的商贾?

  又把朝堂当成什么了?

  文家的了?

  “滚!”看着文宗道,还想眷恋,还想说一些胡话,文彦博怒发冲冠的暴怒起来举着几杖,有些怒发冲冠的吼起来:“汝这逆子,再敢在老夫面前私议朝政一句,老夫杖死汝!”

  文宗道这才灰溜溜的磕了头,再拜谢罪,慌慌张张的离去。

  文彦博看着这个蠢儿子的身影,摇了摇头。

  “这样子下去不行啊!”

  “父不贤,母无德,何以母仪天下?”

  在大宋,天子的元后的选择是有严苛条件的。

  父母的德行、品格、言行,也是重要参考依据。

  于是,文彦博回头看着韩琦的字帖。

  眼睛在富弼签押留下的文字来回扫着。

  “彦国兄啊!”文彦博轻声叹道:“老夫算是知道了,昔年兄为何要写那张字条了。”

  富弼一生都很少求人。

  但到了晚年,却亲笔写了一张字条,送给了在京城的一个故旧,请对方关照一下自己的儿子,同时请对方阅后即焚。

  结果,对方关照是关照了。

  但却没有‘阅后即焚’,而是将之保留了下来。

  原因是——富弼的字写的太好。

  这个事情,在元丰三年的时候,被人捅了出去。

  当时文彦博得知后,没少笑话过富弼。

  可现在……

  文彦博深刻理解了富弼当年的无奈。

  儿子不成器,当老父亲的也很无奈啊,只能舍了脸皮。

  本以为,文及甫、文贻庆就已经是文家的低洼了。

  却不料,文宗道一个人就超越了文及甫、文贻庆。

  文彦博感觉,文家将来若是要坏事。

  恐怕就会坏在这个蠢儿子手里——文及甫、文贻庆,虽然傻傻的,但起码会躺平,也会交朋友。

  文宗道?

  连躺赢恐怕都很难做到。

  再这样下去,怕是十三娘也要被其牵连!

  怎么办?!

  文彦博的一张老脸,都要皱成麻花了。

  心中烦恼着文彦博就拄着拐杖,在仆人们的服侍下,走出厢房,来到外间散心,同时也思考着法子。

  不得不说,这个御赐的山庄,虽然在规模和大小上,远远不如文彦博在洛阳城外的那个东庄。

  然而景观典雅,布局优美,山水寓于其中。

  尤其是庄园内开凿的水渠,用着竹木相连,日夜都有着流水哗哗,以及水流滴答之音。

  清澈冰凉的河水,浸润着庄园草木。

  百花繁盛,树荫成林。

  走在其中,让人心神安宁,哪怕是在盛夏时节,也没有丝毫闷热。

  反倒是微风一吹,带起丝丝凉意,令人身心俱轻。

  这是因为这个山庄的水,是直接从琼林苑所引,而琼林苑的水,则自金水河而来。

  金水河,汴京城最干净、清澈甚至有些甘甜的一条河。

  因为它是皇家御用的饮水河。

  金水河的河水是大宋保护的最好的河水。

  其在汴京城内、城外的渠道,都是‘瓷以砻壁、树之芳木’。

  开封府的官吏,会定期巡视、修葺、保护。

  自然,水源干净、清爽。

  哪怕在盛夏,也能如山泉水一样清冽、甘甜。

  在汴京城,能喝到金水河的河水的人家,皆是权势之家。

  一般的待制大臣,都没有资格!

  文彦博漫步其中,却没有多少闲情雅致,观赏这园林景色。

  反倒是心中忧患渐起。

  这从他不时的看向汴京大内的方向就可以知道。

  “大人……”

  文彦博在园林里,走了可能有小半个时辰后,他终于听到了让他等候许久的声音。

  是他那个在京城里挂着‘閤门通事舍人’头衔的儿子文贻庆。

  文彦博转身,看向风尘仆仆的文贻庆:“汝不在宫中值守,怎擅自回来了?”

  “大人!”文贻庆跪下来拜道:“儿奉官家口谕,来请大人入宫。”

  文彦博点点头,心中虽然狂喜,但脸上还是保持着镇定自若,对一切一无所知的模样:“官家何事要召老臣?”

  文贻庆起身避到一旁,面朝皇城方向拱手道:“官家口谕:请太师入宫,有国事相商。”

  文彦博面朝皇城大内的福宁殿方向拱手再拜:“既是国事,老臣敢不奉诏?”

  便让家人,立刻为他准备。

  文贻庆却阻止了文彦博立刻回朝的举动,道:“官家叮嘱,如今暑热,太师宜当明日五更回朝。”

  “官家还叮嘱,令儿等抬肩舆,更遣来神卫军将校,为太师引路。”

  文彦博听着,面露感动,双眼一红:“老臣何幸,竟荷如此厚爱?!”

  “当为陛下,鞠躬尽瘁!”

  说着,他就感慨:“真圣天子也!”

  对宰执大臣的尊重,那位官家在细节上,真的做的无可挑剔。

  最关键的是——所有人都知道,像天子善待、厚遇元老的事情,都注定写入国史。

  所以,这又可以满足老臣们青史留名的心思。

  光是这一点,就超越了历代官家——即使仁庙,对大臣也不过是‘赏赐不断、恩宠备至’而已。

  但,他可没有这个心思,更没有这个耐心,帮着大臣在青史上留名。

  所以,好多人只能靠碰瓷,自己主动刷名声了。

  可这样一来,效果就差了许多,还有风险。

  哪像现在这样,小官家自己主动的帮着大臣们刷名声。

  ……

  第二天五更时分。

  文彦博就准时乘着肩舆,在一队神卫军的将校的护卫下,从自己的避暑山庄出发,踏上回城的路。

  文彦博年纪大了,自然难免困倦。

  所以乘上肩舆后,他很快就在肩舆上躺着睡着了。

  服侍着他的子弟,连忙给他盖上一件毯子,以免晨间的雾水,让他受凉。

  等文彦博醒来的时候,他已经看到了景灵宫的殿垣。

  此时,太阳也已经升起,晨雾正在散去。

  汴京城的街道,开始繁华起来。

  但,却很出奇的没有混乱。

首节 上一节 762/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