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548节

  “本相心意已决,会向官家建议,将南京国子监降为应天府书院,重回府学之列,另特派一名监丞,主管书院所有事宜。”

  依照南京国子监当下的情况,官家根本不会拒绝吴育的建议。

  “你们若觉得丢脸,就再想办法让应天府书院升为南京国子监!”吴育厉声道。

  “至于你们,有失职者,都会受到严惩,本相希望你们争口气,不要让南京城再降级为应天府,甚至降级为宋州!”

  此话,比打这些地方官的耳光更让他们觉得羞耻、难受。

  应天府的一众地方官不敢再辩解,纷纷躬身拱手,表示接受。

  ……

  六月初八,上午。

  吴育、苏良、包拯、张茂则四人再次祭拜了周元。

  其妻崔氏、其子周耀将于明日护送周元的棺木回乡。

  官家早有交代。

  周元乃是为公而亡,张茂则将派遣皇城司吏员专门护送。

  依照惯例,还会以五品文官的规制安葬,其妻其子都会享有朝廷的特殊补贴……

  周元的护卫队长、侍卫亲军步军司都头彭盛恳请整个护卫队也护卫周元的棺木回乡,待其安葬后再归。

  吴育当即应了下来。

  ……

  汴京城,禁中,垂拱殿内。

  当赵祯和诸位相公看到周元溺亡的真相后,都唏嘘不已。

  他们没想到结果竟然会是这样。

  没想到在全宋变法的大势之下,还存在这样的顽固腐儒与朝廷对着干,并且认为自己才是对的。

  吴育、包拯、苏良、张茂则四人汇报的甚是详细。

  将许徽之称“变法司是小朝廷、全宋变法数典忘祖、判处士大夫死刑是忤逆祖宗之法的行径”等话语全都如实上报。

  赵祯长叹一声。

  “唉!全宋变法,已近五载,确实变成了我们理想中的全民变法,但朕万万没想到的是,百姓有的觉悟,一些官员却没有,此乃朕之罪也!”

  赵祯一直以为变法的问题只会出在百姓身上,或是误解,或是不相信朝廷。

  没想到大多数都是地方官的问题。

  文彦博、富弼、张方平、宋庠等相公纷纷低头拱手。

  文彦博开口道:“官家,接下来中书将会对官员再次进行核查,有对新法执行意志不坚或阳奉阴违者,定重惩!”

  赵祯点了点头。

  “中书下诏,将南京国子监降为府学,另任命汴京国子监直讲孙复前往应天府书院担任监丞,重塑学风秩序。至于应天府官员的惩罚,也全由中书拟定……”

  “臣遵命!”众相公纷纷拱手。

  ……

  六月初十,清晨。

  吴育、苏良、包拯、张茂则齐齐返京。

  应天府知府韩崇虽有失职之罪,但不至于罢职,至于会不会被降职,就看他接下来的表现了。

  六月十一日深夜,苏良回到了汴京城。

  他回家后倒头就睡,一直睡到日上三竿,然后在去禁中汇报了一番情况后,便请假三日,陪一陪家人。

  他自二月初二外巡以来,连续四個月都没有陪过家人。

  这个请求,赵祯自然不会拒绝。

  很快。

  南京国子监之事,便经由进奏院的邸报、开封府府报,以及各类民间小报传播到了汴京城的民间街头。

  并以极其迅疾的速度扩散着。

  此事让汴京城的读书人都颇为震撼,一些家中孩子正在上私学的父母们还专门去调查了一些书院的夫子,以免自己的孩子也遇到那种如许徽之那般顽固且疯狂的腐儒。

  这几日。

  外巡的官员们也都陆续回到了汴京城,他们查出的问题也不少。

  不过涉及全宋变法的问题并不多。

  更多的是官员士绅的特权,底层百姓的无奈,以及一些狐假虎威、欺压贫弱的民间底层琐事。

  ……

  六月十八日,清晨。

  苏良来到谏院没多久,便收到宫中内侍的传话。

  官家欲在午后召两府三司的相公、变法司成员、台谏主官以及此次外巡的官员开会。

  并特别交待:晚间,禁中管饭。

  管饭,意味着这场会议的时间定然会很长。

  苏良推断出,官家是要对此次外巡做总结了,此总结,将决定着大宋朝日后的发展方向。

第438章 儒术治国VS以法治国!朕欲大修宋刑统

  午后,阳光炽热。

  一向热闹的南门大街,除了车马,鲜有行人走路。

  六月份的汴京城,热得就像一个大火炉。

  禁中,垂拱殿内。

  八个巨大的冰盆置于四端,有白色寒气不断冒出。

  数排红木椅齐齐排开。

  每把椅子中间都放着一个几案,几案上有茶水、点心、干果等各类小吃。

  此等摆设,意味着这场会议的时间会非常长。

  不多时。

  两府三司的相公、变法司的成员、台谏官们、外巡官们纷纷走进殿内。

  在内侍的安排下,分别落座。

  此等内会,赵祯不喜群臣行礼,皆是开门见山,直接言事。

  片刻后。

  赵祯快步走了进来,直接坐在最前面的御座上。

  御案上摆着一叠叠文书,皆是外巡官们外巡的总结文书。

  赵祯坐下后,先是喝了一口茶水,然后开口道:“这几日,朕已将此次官员外巡的总结文书全都仔细阅览了一遍。”

  “朕最初令台谏外巡,意在对全宋变法做一次地方性检查。本想着不会有大问题,待外巡结束,朝廷便可将重心放在他处。”

  “哪曾想,新法条例的执行没有太大问题,但地方上的小问题却是层出不穷,难以预料……”

  赵祯翻开文书。

  开始细数台谏外巡出现的问题。

  有县官懒政,有地主占田,有人任人唯亲,有富人欺贫,有吏员谋私,有武官做生意……

  赵祯讲了近半个时辰,竟没有一個问题是重样的。

  虽然大多问题都不严重。

  但却证明着朝廷的管理存在着严重缺陷。

  “这些问题就像一只只蚂蚁,看似影响不大,无关紧要,其实不然。长此以往,其足以令我大宋江山溃烂,甚至颠覆皇权!”

  赵祯环顾下方,提高了声音。

  “众卿可有良策,解决地方上存在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地方官的问题?”

  赵祯这一问,官员们都愣住了。

  他们不是没有想过,而是此问题根本无解。

  历朝历代。

  官与民、富贵与贫弱、不同阶级间都因利益存在着各种问题。

  有官员以权谋色,有官员以权谋钱,有官员贪图享受,有官员弄虚作假……

  人非完人,都有私欲。

  大宋两万多名官员,能做到像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这样的,寥寥无几。

  朝廷能做的,只有:发现便严惩。

  赵祯环顾四周,问道:“两府?三司?台谏?变法司?”

  官员们都无奈地低下脑袋。

  一向主意甚多的王安石都是撇着嘴,没有想出应对之策。

  苏良也无主意。

  但官家这样一问,他突然意识到官家可能有良策。

  这时。

  首相文彦博硬着头皮站起身来。

  “官家,此问题较为复杂,臣等暂无良策,可待今日会后,想出良策后再汇报。”

  对待官家,文彦博总不能称此问题不可解,便想着争取一些时间。

  完美解决之策想不出。

  减少此等问题的办法,努力想一想,还是能想出几条的。

  赵祯微微摇头。

  “朕有一策,众卿可听一听。”

  群臣纷纷抬起头来。

  赵祯坐直身子,道:“自我大宋开国以来,向来施行以儒术治国,德为先,法次之,推崇礼乐、利民为政,发展至今,有些法令政策过柔过偏,过重于情理,且对权贵的优待过甚,这是造成底层问题的一项主要原因。”

  “而今,随着全宋变法的施行,我们也在不断进步。当下已无人再讲我大宋是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也无人再能倚仗刑不上士大夫而触犯法令,此乃全宋变法为我朝带来的改变。但是,还有很多细碎的问题依然存在!”

首节 上一节 548/6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