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227节

  赵祯没有再理会他,看向赵概,道:“赵卿,你将这四位老者安置到开封府闲舍内,此外将许同也软禁在开封府,朕将会派遣左司谏何郯详查此事,待水落石出后,再给百姓一个交待。”

  “臣遵旨。”赵概拱手。

  当日,左司谏何郯便奔向了楚州兴化县。

  与此同时,赵祯命开封府与御史台彻查,为何百姓无法敲响登闻鼓。

  ……

  很快,此事也传到了京朝官们的耳中。

  众人皆感到匪夷所思。

  一些官员真是为了仕途,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都能做出来。

  “污蔑商人售卖私盐,视其性命为草芥,而后借此提前一年升迁,真是无耻至极!”王尧臣忍不住感叹道。

  王安石长叹一口气。

  “民间乡里,底层官员欲草菅人命,实在太简单了!”

  听到这话,苏良认可地点了点头,心中喃喃道:或许,呈递考成法的契机来了。

  三日后。

  在唐介与包拯的联合纠察下。

  查出了上百名涉嫌阻碍百姓敲响登闻鼓的吏员和百姓。

  阻拦百姓敲响登闻鼓告状,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消息买卖市场。

  大宋允许百姓越诉。

  这导致一些登闻鼓院的吏员和周边居住的一些百姓,专门以此谋生。

  他们狼狈为奸。

  发现有告状的百姓,先将其拦下,设法看到诉状,然后告知被告之官员,使其出钱免灾。

  甚至有些人直接将告状之人拦下。

  只需告知那位被状告的官员,便能拿到奖赏。

  底层百姓,极易被哄骗。

  他们即使来到汴京城,也不知找谁有用,更不知能找到谁。

  ……

  三月十五日。

  左司谏何郯将案件卷宗经由驿兵呈递到了赵祯的面前。

  经查,四名老者所言,句句为实。

  许重山为个人仕途,好大喜功。为兴修无用之水渠,毁坏了二百多户百姓的庐舍坟墓。

  诬陷当地商人贩卖私盐,草菅人命,统统属实。

  此外。

  以资政殿学士知扬州的韩琦,现任福建路转运使的大胡子蔡襄,也各自纠察出三项相同的案例。

  两浙乃产盐贩盐之地,此等事件自然多发。

  赵祯看到这些案宗后,气得一整天都未曾吃饭。

  这些贪官酷吏,死罪难逃。许重山之子许同也必然会被取消功名。

  而这一晚,苏良也是至三更才入眠。

  他将心中所思的考成法写成了一篇千字文章,并命名为:官员考成策。

  ……

  翌日一大早。

  苏良并未将此策呈递禁中,而是先去谏院寻了欧阳修,他想让欧阳修看一看,此策是否可行。

  欧阳修仔细一看,愣了许久后,一脸崇拜地望向苏良。

  “景明,伱……你……是要……将我大宋的士大夫官员都培养成包希仁或王介甫吗?”

  苏良不由得笑了。

  一代文宗说话确实有趣,这个比喻非常形象。

  官员考成策的精髓,便是立限考事,以事责人,即在有限的时间内考察官员政绩。

  具体做法就是:命地方官员将每月应做之事皆记于三本账册之上,一本自留,一本留中书,一本留台谏。

  朝廷考察官员的规制由年考变成了月月考。

  当月未完成任务者。

  按照事件大小,缓急程度,皆会受到降级或罢黜的处分。

  此法可使得层层监察,减少欺上瞒下,不重实效,伪报虚报,以及令朝廷政令化为一纸空文的情况出现。

  真正针对的,便是当下有实职差遣的地方官员。

  此外,这种“月考制”也可将那些无能无才、滥竽充数的人揭露出来。

  依照目前苏良设定的考核难度,若严格实施,未来半年至少有一成的官员会被罢黜。

  早先,范富新政的“明黜陟抑侥幸”是减少吃朝廷这口大锅饭的官员,而苏良此策,则是使得无政事才能的官员,吃不了这口大锅饭。

  此策一旦施行,那接下来最忙碌的恐怕就是大宋的士大夫官员了。

  欧阳修笑着道:“景明,此策若成,你足以配享太庙!”

215.第215章 苏景明,你这是与天下官员为敌,欲乱天下!

  215.

  2023-12-16

  三月十七日,午后。

  苏良收到内侍省诏令,赵祯将于明早在大庆殿召开朝会。

  但凡在京朝官,都必须参与。

  全宋变法之初,金榜唱名之时,竟发生地方官员政绩造假之丑闻。

  赵祯自然要整饬一番吏治,令百官引以为戒。

  苏良不由得大喜,呈递《官员考成策》的绝佳时机终于来了。

  此次,苏良并不打算先将此策呈递到两府与禁中,而是准备在明日朝会上直接汇禀。

  主打一个出其不意,使得反对者无暇思索对策。

  此外,除了欧阳修,他也未曾将《官员考成策》拿给任何人看,包括变法司的所有人。

  苏良乃是以台谏官的身份呈递此策。

  他知晓。

  此策一出,他甚至有可能成为全天下地方官的公敌。

  此策无论是否能行,都不宜影响当下的变法进程。

  ……

  三月十八日,清晨。

  近五百名朝官身穿朝服,齐聚大庆殿。

  首相文彦博率先宣读了对政绩造假官员的惩罚决定。

  贩卖私盐者当死,这些利用私盐污蔑商人的官员更当死。

  这一刻,朝中无人再提“刑不上士大夫”的说法。

  如此行径,破坏的乃是大宋官员的磨勘考绩体制,有伤国体,与谋反无异。

  随即,赵祯开启了一番敲打众臣的讲话。

  “我朝承平近百年,向来对士大夫官员优待有加,官员理当鞠躬尽瘁、报效朝廷,而非欺上瞒下,虚报谎报,为仕途而不择手段……”

  赵祯讲了足足有近一刻钟,俨然一个苦口婆心的老夫子。

  大宋欲富强。

  需要靠着所有士大夫官员的共同努力,仅凭一小部分人,无异于痴心妄想。

  他讲完后。

  群臣拱手,齐齐山呼:“官家圣明,臣定当引以为戒!”

  苏良面带无奈。

  这种敲打如蜻蜓点水,待朝会邸报下发到地方官员手里,警醒效果可以说是忽略不计。

  为了仕途,为了利益,很多底层官员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

  有学问的人坏起来,造成的破坏性要比普通百姓大多了。

  ……

  就在赵祯准备散朝之时,苏良从队列中大步走了出来。

  “官家,此番训斥,或可使得朝堂官员们引以为戒,但却不足以使得地方官员警醒!”

  “欲改官场陋习,再次避免此等丑事发生。臣建议,新设法令,澄清吏治,臣特呈《官员考成策》,请官家阅览!”

  苏良说完后,从怀里拿出一份奏疏。

  “官员考成策?何为官员考成策?”赵祯面带疑惑。

  一旁。

  一名小黄门将苏良的奏疏呈递到了赵祯的面前。

  范仲淹、唐介等人也都非常好奇。

  苏良这次撰写出新的策略,竟然没有与他们有丝毫沟通,这有些反常。

  在赵祯阅读奏疏之时。

  苏良朝着朝臣们解释道:“考即考绩,成即成果,官员考成策的核心,乃是立限考事,以事责人。”

  “纵观强汉盛唐,由盛转衰之时,皆有一种原因,那就是吏治日敝,流于形式,官员之间相互推诿扯皮,此法正是为抑制朝堂颓废之风。”

  “此策的具体做法是:将我朝原有的官员考绩,由年考化为月月考,设立月考制度,月月有月报,年年有年报。”

  “自中书以下,所有拥有实职差遣的官员都需将朝廷派发、差遣应做之事根据缓急,立定程期,记录于三本账册之上,此账册定名为考成册,一本自留,一本交中书,一本交台谏或监司!”

  所谓监司。

首节 上一节 227/6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