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大声喊,再让刘贵等人一起去催,大家果然轰然跑路,各自回家领人了。
好家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就像温尚贵只用了一个月,就把砖窑与铁匠作坊立起来一样,这些移民只用了几个月,就从附近收集到了相当多的女人。
郑诛和左右粗数了数,怎么也得有二百个倭人的女人已经和这些光棍男结成了对象。里面有十五六的少女,也有二十七八的妇女,大都是极其穷苦的人家卖出来的,长得寒碜,但很能干活。
“主家,先前送来的倭女,我看都挺好,都让住在旅店里,等您安排了。”刘贵看人有点多,赶紧说句话缓和一下。
“人多是好事。那些倭女,先给你们几个人一人赐一个好的。剩下的比照这几个月的功臣来分,新来的可没有,不然人心不齐。”郑诛和摇摇头,不觉得这是个问题。
“我们俩也有?”
李二娘拉着红娘子惊讶的问。
“有。不论男女都有。”郑诛和指了四个人,刘贵、李二娘、温尚贵、曹红。
“就喜欢主家这种好人。”李二娘不禁乐开了花,初来乍到的曹红还有点拘谨,脸红的不知道要说什么。
按照明朝的规矩,这怎么跟主家给小妾赐侍女似的。
乌泱泱的,镇子上竟然站了近千人。
其中近七百是真汉人,剩下的是他们在附近换来的老婆,还有一起住进来的倭人岳父母。
郑诛和看大家也不懂,所以直接指着刘贵说:“我和刘总管来第一个啊,都别急。”
“叫什么?哪人?几岁?”郑诛和写到。
“刘贵,字巨生。南直隶江苏省湖州安吉州和平铺人,时年32。”刘贵马上直起腰。
“有几口人?”
“一口....两...两口。”刘贵想到自己要被赏赐了,看看李二娘,发现李二娘并没有什么表示,他有些遗憾的把被赏赐的那个倭女挂了上去。
“男丁每人七亩,健妇每人五亩,你有十二亩地了。这木板你保存好,如果坏了,你的籍贯可就不好重新刻了。”
郑诛和在账册上写完后,又将其用繁字在木板上写完,一式两份的交给刘贵。刘贵珍重的放在怀里,表示绝不会忘。
第一个流程示范完,大家在围观中好像懂了。
“第二个就我吧。”
李二娘主动站出来,自报道:“在下李二娘,苏州昆山县小义镇人,芳龄29。没名,就叫李二娘。我家三口人,我一个,我儿子一个,我家小妾一个。”
此话一出,大家纷纷哑然。
然后便是大声欢笑。
有人还调侃李二娘,“莫不是把自己当男人了?”
“去你奶奶的。你姑奶奶我
就是当男人使又如何?”李二娘也不觉得害臊,泼辣的骂了回去。
郑诛和笑了笑,还是一板一眼的写下了李二娘家三口人的记录,给她分去十三亩地。
同样的,李二娘很珍重的将户籍木板放在怀中。
“第三个谁来?”郑诛和提起笔。
这时,红娘子主动拍胸脯,落落大方的站出来:“俺来吧。”
“叫什么?”
“艺名红娘,真名曹红。山东曹州府濮州河铺村人。”
“几口人?”
“一...两口。”曹红把弟弟曹斌拉过来。
郑诛和提醒她:“三口。无论那个倭人女孩是你自己留着用,还是给你弟弟当婆娘,那也是三口人。”
这话说的大家一时哄笑。
曹红不禁羞红,赶紧推脱那个小妾给弟弟当老婆,她自己用不起。
接过户籍木板的时候,归属感不禁多了几分。
户籍造完,郑诛和又给老移民的功臣们分了倭女,第一批得的最多,第二批只有几个人拿,第三批没有。如此一来,先开垦的移民就不会感觉不公平。
如此持续着,一直持续了一整天,郑诛和统计到全镇有汉人811人,倭人276人,其中倭人丁壮6户,是自发移民过来的。郑诛和给了他们户籍,但要求改汉名、取汉姓、学汉字,先观察三年,再将授田的所有权交给他们。
在这天傍晚,镇子的正式成立仪式开始了。
郑诛和亲自动手,在一块木板上写下一幅大大的牌匾:“周易卦象第一卦是乾卦,乾卦第一句话是‘潜龙勿用’。我宣布,从此以后,日本人叫我孙子的地方, 咱们就叫它──潜龙镇。”
这一刻,不管是新移民,还是旧移民,抑或者是把女儿嫁过来落籍的日本人,望着被吊起来,挂在镇子门楣上的简陋牌匾,不知为何,竟然都有了一种心中火热的归属感。
郑诛和也是如此。
潜龙镇,是他能在历史地图上留下的第一个亮点。
尽管以前有许多中国人在日本落户,但他们都逐渐被日本人同化,融入到了当地之中。两代、三代,逐渐悄无声息。
而潜龙镇,就是中国人在日本建立的第一个殖民据点。
它或许就是一条潜龙,虽然‘勿用’,可能也没有很大的战略用处,但却是周易六十四卦的第一卦、第一句。
作者的话:正式建制了。
感谢读友
,感谢大家的支持。如果有想加入的角色,可以在群里私聊我提议,我会加入后备箱,可用的时候加入进去。
第一百一十二章 好事一件啊
和镇民欢欢喜喜的闹腾了半个晚上,然后再给有功绩的功臣发老婆,一直到下半夜,郑诛和才拉着四个首领坐下来谈事。
刘贵、李二娘、温尚贵、曹红。
郑诛和先让刘贵坐在第一席:“刘主事精明肯干,踏实刻苦,应当坐第一位。从此以后,刘主事就是潜龙镇的镇长,负责民政管辖,掌管户籍和税册,以及潜龙镇旅宿的经营,和路过倭人商贩的贸易。刘主事,得学一学倭语了。”
刘贵霎时间落泪,他赶忙避席拱手,感激不已的无语凝噎。
其实刘贵家曾经还是湖州吉安州一个饮食无忧的官宦人家,家里虽然说不上世代簪缨,但也的确有几位县令出身。可他的老爹却在江南国难时,眼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被吓破了胆,死活都屈膝跪地。甚至到永历复国时,那膝盖都死死的黏在地上。作为儿子,刘贵实在无可奈何,奉养天年后,赶忙捂脸逃出家乡,到海外重新开始。
郑诛和又让李二娘坐了第二席:“李二娘,你懂纺织,又会开火枪,加过傍城军,我决定算你为我镇军户。平日里训练火枪齐射由你来负责。当然除此之外,你还是我们潜龙镇纺织作坊的主事。”
李二娘强忍着泪花,学着刘贵拱手 ,拱的乱七八糟。想着挺直腰板,像男人一样大大咧咧的站着,又学不会,最后把自己弄得站也乱了,走也乱了,坐也乱了。
她家其实也挺有故事。江南的手工业工人规模达到十数万户,完全依靠纺织生活之后,工人运动就如火如荼的展开起来。比如特色的‘叫歇’运动,染布匠和纺织匠群起而组织匠人行会,要求加薪加饷,增加休息时间。闹的厉害时,十几万工人在苏杭常湖之间互相串联,对内镇压反动分子,对上打砸府衙工坊。
可惜的是,叫歇也没成。李二娘的丈夫,就是叫歇里的反动分子,因为向官府出卖叫歇定好的罢工日子而被工友们打杀。
郑诛和让温尚贵坐第三席:“温兄弟,江西棚户,善于炼铁、烧砖。你就主管这两个方面,不过你这边的事也要一一做成账目,投入多少、年底分润多少一一写明。”
温尚贵没那么多的弯弯绕,跪下来哐哐的要磕头,郑
诛和赶紧把人拉起来。
在国内,尤其是福建、两广,在山上挖铁炼铁的矿工铁匠地位往往很低,被视为流民,不安定因素。温尚贵能有个落脚的地方就满足了。
至于曹红嘛。
郑诛和刚转过身,曹红就急忙坐在椅子上抱着腿,看起来一幅不敢和郑诛和面对面的羞涩。
郑诛和拉起她的手:“你是头领之一,擅长耍大枪,就由你来做镇子上镇民的枪棒教头,组织二三十人日日操练,保护镇子安全。最近土匪很多,千万小心。”
曹红其实没太听明白。
她看着自己被拉的手直愣神。虽然是江湖儿女,但拉手这事还是...令姑娘心里不知说什么是好。
再看着和谐兴旺的小镇,郑诛和很满意。
虽然整的跟梁山泊排排坐、喊替天行道似的,但郑诛和不觉得这是草台班子。
一个已经有了小手工业基础的移民镇,这还不算是最好的开局吗?
过两天,在归去的路上,春姬好奇地问:“旦拿,潜龙城,是不是就是诸葛丞相的卧龙城啊?”
春姬说的驴唇不对马嘴,但郑诛和还是听明白了。
这年头,和日本人聊周易很难,但聊三国简直不要太耳熟能详。
在春姬的理念里,有千把人,有工匠,除了没有盖城墙、天守阁和橹之外,这就是一座大城了。
“也可以这么理解。潜龙、卧龙,都一个意思。”郑诛和告诉她。
回到行人司,内藤湖女抱着茶壶在门口紧张的指着旁边的茶室,示意里面坐着人。
郑诛和侧目一看,旁边的小巷里站着几十个武士,身上的花纹他很清楚,是小田原城大久保家的。
大久保忠朝这只老狐狸出山了!
还打他突然袭击。
郑诛和让春姬先走,自己沉吟片刻,走了进去。
一进门,郑诛和就微笑着说:“大久保木工头,别来无恙啊。”
大久保忠朝,在幕府的职位是大老,在日本天皇朝廷里的官职是从四位加贺守、木工头。通称大久保木工头。
大久保忠朝并无笑容,他简短快速的提起了潜龙镇:“我也不想和你绕圈子。你在城外,有一座城吧。要知道,日本国禁止外民进入。如果想在这里停留,就要土断归附,更名改姓...”
郑诛和心头一凝。虽然没准备一直藏着,但大久保的反应真快啊。
“只是临时驻扎而已,随后等我招讨苦兀,也就是你们所说的虾夷。还要搬到虾夷岛上去。”郑诛和心里也发愁,但却表现得更加气定神闲。
“如此也好。但幕府总归是要过问的...”大久保继续笑着,但气势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这个老头,抓住了郑诛和的痛点。
“不知您想如何?”郑诛和狐疑的反问。
“幕府啊,幕府愿意以长崎港3000贯额独占贸易交予行人司,再以伊豆大岛,作为苦兀招讨使的临时驻地,可....自行便宜,取不定数之资补之,但不能超过长崎3000贯。你看如何?”大久保捋着胡须,淡定的看着郑诛和。
这条件,听起来已经不是优厚了,简直等同于投降。
但大久保忠朝有自己的考量。
他作为幕府大老,等同于相国一般的人物,首先考虑的是弥合幕府与将军之间造成的分裂。阿部正武过于刚直的脾气,闹得双方极不愉快。这是下乘做法。
幕府分裂,才是明国行人司接入到最大凭依。
正所谓事有轻重缓急,大久保忠朝选择解决核心矛盾。
等到他调节好幕府与将军的事,让江户的米骚动结束,再腾出手来收拾郑诛和与行人司也不迟。
“还有伊奈家。”
“伊奈家加封至一万石,从旗本升级为大名,如何?”
郑诛和当然非常乐意,他和沈昊的计划,大获全胜。
等郑诛和满足的离开之后,大久保忠朝挺拔的腰才忍不住的弯下来,有些疼痛难忍的敲打着后背。
此时,次席老中户田忠昌才急忙出来,给老大哥拍打后背,舒缓疼痛。扶他起身。
“您怎么看?”他问。
大久保忠朝捋着胡须,也有些捉摸不透。不过郑诛和这个人的秉性,他倒是感觉自己抓到了。
他说:“听说他将镇子起名为潜龙城。大概是取诸葛丞相卧龙岗之意吧。观他的言行,应该是志比诸葛丞相,意在讨贼灭虏。这或许可以为我们的助力,毕竟满清乃华夏大敌,夷狄鞑虏,不共戴天是也。况且明国人少,我国人多,几代人繁衍后,他们不就成为我们的国民了吗?若大明能因此扶助我国,也是好事一件。”